法治的底色,必須是對規則的敬畏;法治的實現,必須是立法、執法、司法、監督的統一
「石頭剪刀布」遊戲,規則清晰、斷事簡捷,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長大了卻很少有人再把它當回事兒。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有學者在解釋法治這一概念時,說法治就像「石頭剪刀布」。聽來備感新奇。
為什麼說法治像「石頭剪刀布」,這位學者列舉了三條理由:事先有公正的規則,即「石頭剪刀布」,這一規則不偏私任何一方;不同的主體發生利益碰撞,不是通過暴力而是通過規則解決;通過這一規則所發生的結果,無論對你有利或者不利,你都必須服從。
法治概念很抽象,也很宏大,普通老百姓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石頭剪刀布」的比喻,生動形象地道出了法治的真諦是規則之治,公正平等。的確,法治是公正的規則之治。雖然法治不能消滅犯罪,但它讓罪犯受到應有的懲罰;法治無法杜絕糾紛,但它為解決糾紛提供了規則和程序;法治無法消滅社會怨氣,但它可以使社會怨氣減到最低程度。
怎麼樣才算實現了法治?「石頭剪刀布」的比喻,至少有利於消除一些人對法治簡單而狹隘的理解:認為只要違法者受到法律的嚴懲就是法治了。因此,我們不能只把眼光盯在立法、執法和司法機關身上,也要時時反觀自我,規則意識究竟如何?是不是真正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
說到這裡,就不難理解定紛止爭行之有效的「石頭剪刀布」,為什麼小朋友熱衷而成人不屑一顧?當然,除了成人世界面對的問題更加多元複雜外,規則意識的淡化恐怕是重要原因。君可見,小孩起初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很認真也很當真,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人開始「玩心眼」「耍無賴」,或者慢於對方出手,或者輸了不認帳,甚至要求重來,這時又沒有強有力的監督。結果是這次你「耍賴」,下次他「不認帳」,久而久之,「石頭剪刀布」定紛止爭的作用就消磨掉了。
說法治像「石頭剪刀布」,無疑給我們提了個醒:法治的底色,必須是對規則的敬畏;法治的實現,必須是立法、執法、司法、監督的統一。這也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原因所在。只有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法治才不會淪為部分成人眼中的「石頭剪刀布」。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培育法治信仰,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之義。法治與「石頭剪刀布」的比喻,還啟發我們,普法宣傳完全有可能把宏大的法治話題、抽象的法治理念、深奧的法學理論、冰冷的法律條文,用老百姓喜歡聽、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講清楚。
綜上所述,法治像「石頭剪刀布」的比喻很生動,但國家治理工作千頭萬緒,註定了法治的實現不可能像「石頭剪刀布」那樣簡單。法治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已經走在路上。黃慶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