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島人的祖族多是從哪裡遷來的?主要在哪個朝代遷移?

2020-12-16 未卜先知了

講到雷州人,應該釐清兩個概念,一是可指雷州半島上生活的人。二是單指雷州半島上的湛江下屬的雷州市轄內的人。雷州半島上生活的人是在很古遠歷史上就有原住民的。不是完全由外地一次性大規模遷入的。

雷州半島上生活的古人可確證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在秦始皇派50萬大軍統一嶺南之前,兩廣屬於百越地區中的駱越與甌越人聚居之地。但在這之前,在6000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雷州半島就有人類居住。可以說,雷州半島的雷州人是有自己的悠久歷史和淵源的。比秦朝之後的漢晉唐宋各朝代出現的從中原和福建一帶先後大規模人口南遷而形成的廣東三大民系根源更早得多。生活時間更長得多。

雷州半島西岸的湛江遂溪江洪鎮的鯉魚墩貝丘,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和居住環境,出土了大批古人使用的陶器、石器和蚌殼工具。證明這裡是當時的人類活動和居住的集中地。

湛江遂溪江洪港及對面的仙裙島

這裡出土的人骨與廣西桂林甑皮巖出土的8000年至1萬年前的人骨的特徵很相近,證明雷州半島的古人類與灕江一帶的甑皮巖地區的人類有較多的共同淵源。

應該說,無論是甑皮巖人還是鯉魚墩貝丘人,都是這一帶的百越人的祖先。他們屬於古華南類型人種分類。與南亞人種有緊密的源流關係。

兩漢之後,先後又有大批中原漢族人南下兩廣及雷州半島,很快與當地人形成民族大融合

這裡的原住民,在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被多被稱為俚人,唐代以後多被稱為黎人。是百越民族的後裔。

除了在秦朝統一嶺南有50萬來自中原的大軍南下兩廣外,漢朝的漢武帝將秦末南下大軍率領軍的副將趙佗趁秦末大亂建立的南越國重新統一於自己的統治之後,在嶺南設立9郡進行治理,在廣信城即今天廣西梧州至廣東封開一帶,建立了統一管治嶺南的行政中心。

之後,大批中原漢族南下,與當地原住居相互融合,使得大量原住居漢化。雷州半島的俚人此後不斷漢化。南北朝時期的粵西俚族首領家族出身的冼夫人與馮寶聯姻,更帶動了俚漢的民族融合。隋唐的統一,粵西的俚漢民族更加速融合。

南宋末年大批閩南人隨南宋皇室大規模南遷

南宋末年,在蒙古大軍的追擊下,福建閩南一帶大量當地軍民隨南宋皇室南逃,其中,湛江硇洲島曾是南宋末代王朝兩個少年天子南逃避難之地。一個在此病死,一個在此登基。帶來大批南逃人員來到雷州半島這附近一帶,這也是講屬於閩南話分支的雷州話或稱黎話的雷州人的歷史上的主要來源。

粵西和湛江的客家人,主要來自明末和清朝初期的福建南部、粵東和粵東北一帶客家人的遷移。這是廣東包括雷州半島在內的粵西三大民系的另一支的來源。尤其是他們大多有在族譜上的清晰記載。

相關焦點

  • 紅色人字拖,雷州半島的一道特別風景
    雖然人字拖普遍給人留下的印象不好,但人字拖在湛江農村,確實是一種受歡迎的鞋子。不僅是湛江,粵西地區、廣西沿海和海南島都愛穿人字拖。就實用原因來說,有以下四個原因:一、雷州半島夏季長,雷雨多,積水多。湛江有半年是夏季。每到夏天,老天爺的臉總是說變就變,經常突然就下暴雨。
  • 雷州半島,隱秘的角落
    大約在距今240萬年以來的第四紀,雷州半島構造運動相當活躍。火山地震多連發,時而在海面以下,時而又露出海面。明朝萬曆年間,雷州府人口共 2萬多戶,其中軍戶在數量上已經接近二分之一。歷史上長期屯兵,受軍人勇武無畏的風氣影響,雷州半島民風悍勇,人狠話不多。每當遭遇外國入侵的民族危亡之際,男女老少都會拿起武器拼死一搏,侵華法軍和日軍都在半島吃過虧。
  • 隱秘的角落與雷州半島!
    年平均雷暴日數在八十四到一百天之間,雷州半島因此得名。(另有一說是以雷州市附近的青雷山得名)大約在距今兩百四十萬年以來的第四紀,雷州半島構造運動相當平凡。火山地震多連發,有時在海面以下,有時又露出海面。
  • 湖光巖密碼:雷州半島的自然奇觀
    七月,熱帶季風控制的雷州半島高溫多雨。站在山頂的平臺上眺望,天空忽陰忽晴。晴時,陽光猛烈如芒刺;陰時,潮溼的白雲翻滾過山,摩擦出隱約的雷聲。變幻的天空和蔥綠的熱帶季雨林之間,是一面湖泊。湖水深藍,沉靜。即使從高處也能看出,湖的幽深與水的純淨。這是一方面積不到3平方公裡的小湖。
  • 雷州半島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我國一共有3大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在這三大半島當中,山東半島經濟是最發達的。其次是遼東半島,經濟最落後的是雷州半島。但是,論地理位置,雷州半島是最好的。雷州半島,地處廣東省西南部,東面是南海,西面是北部灣、南面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雷州半島轄區包含:雷州市、吳川市、遂溪縣、徐聞縣、以及湛江市的赤坎區、霞山區、開發區、麻章區、坡頭區。而這一片區的經濟都不是很好,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比西北地區部分縣市還落後。
  • 作為我國的三大半島之一,雷州半島為何沒有大城市?
    眾所周知,中國有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雷州半島三個知名半島,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三個半島皆是三面環水,一部分位於海洋之中。在三大半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也就是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對於雷州半島所知甚少。雷州半島,主要包括湛江市區、遂溪、雷州、徐聞這幾個城市,屬於湛江市管轄。其實無怪乎雷州半島名氣比較小,且看看周邊的城市,除了湛江還有點知名度,但也只是三線城市,比著新一線城市青島、大連還是產不少,再看看其他城市都是一些小縣城,更是不足掛齒了。
  • 廣東湛江的雷州老街,滄桑有歷史,這裡的人是福建莆田人的後代?
    據說,到廣東湛江旅遊,不到雷州相當於白來。雷州的重要性,光從名字就能略知一二。比如,湛江被稱為雷州半島,卻不叫湛江半島,這是因為雷州是雷州半島文化的發源地,在2000多年來,一直是郡、 州、軍、路、府、縣之治所,是古代雷州半島及環北部灣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中國三大半島之一的雷州半島,為何發展緩慢,你知道嗎?
    我國三大半島之一的雷州半島,為何發展緩慢?今天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我國的三大半島,指的是遼寧省的遼東半島、山東省的山東半島和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在這三大半島當中,山東半島經濟是最發達的。其次是遼東半島,經濟最落後的是雷州半島。
  • 美麗的雷州半島之行
    2020年9月20日,我們開始了今年第七次旅行:雷州半島之旅。雷州半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因古雷州府轄地而名,是中國三大半島之一,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合稱中國三大半島,猶如一條巨龍衝向南海,氣勢磅礴,令人震撼。
  • 雷州古蹟33: 雷州騎樓
    從明清朝代走過來的濱海城市,大多留有騎樓建築, 如海南、廣東、福建、廣西等沿海僑鄉。騎樓的存在,說明歷史曾在這些城市流連忘返,並留下了腳印。雷州作為明清朝代的「天南重地」,不例外地保留了騎樓。(清晨的騎樓街)從今天城南的南亭街到貫穿南北的曲街,形成了蜿蜒的三叉形騎樓街。這三叉街道,至今仍是市民生活的商業街。
  • 中國大陸的最南端——雷州半島!
    雷州半島燈樓角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現在還能看到一個清代修建的燈塔,半島三面環海寬40~70公裡,全境面積1.3萬平方公裡,地處熱帶,水氣充沛,是中國著名的雷區,年平均雷暴日數在80~100天之間,雷州半島由此得名。另有一說是以雷州市附近的秦雷山得名,大約在距今240萬年以來的第四季,雷州半島構造運動相當活躍,火山地震多連發,時而在海面以下,時而又露出海面。
  • 中國大陸的最南方——雷州半島
    另有一說是以雷州市附近的秦雷山得名,大約在距今240萬年以來的第四季,雷州半島構造運動相當活躍,火山地震多連發,時而在海面以下,時而又露出海面。雷州半島海岸線2000多公裡,擁有中國大陸架唯一的現代珊瑚暗礁和最大的紅樹林群落。
  • 去廣東雷州半島才知道!原來白切雞、白切鴨還有這麼多做法!
    雷州半島位於我國的廣東省,雷州半島的歷史文化悠久,屬於典型的沿海城市,所以說在雷州半島海鮮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正所謂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就是這麼由來的。廣東湛江地處雷州半島,典型的魚米之鄉,從祖,雷州的文化來講,雷州半島以雷神雷祖,雷歌雷劇等而出名,屬於典型的歷史文化濃厚的半島之一,當然除此之外,雷州菜系也是撐起了雷州半島的半邊天。雷州半島的菜系主要以玉米類為主,由於雷州半島地處熱帶雨林氣候,這裡一年四季的溫度都偏高,所以雷州當地盛產水果的量也是照比大陸的其他城市居多。
  • 三大半島之一的雷州半島,為何發展不起來?
    、山東省的山東半島和廣東省的雷州半島。 然而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遼東、山東這兩大半島;對於雷州半島,反而更多是第一次聽,甚至有些人都把這個半島稱之為「海南半島而雷州半島,卻乏善可陳。雷州半島的寂寥,實質是如今當地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本土文化影響力落後的一個縮影罷了。
  • 雷州半島,居然如此缺水
    但實際上,雷州半島自遠古以來,就是乾旱重災區。歷史上,「赤地千裡」「不毛之地」都一直是雷州半島旱災的代名詞,惡劣的環境也使其成為歷代王朝流放貶謫之人的鐘愛之地。畢竟每年夏季的熱帶風暴都會帶來大量降水但鑑於當地「沒有冬天」的狀況無法儲水且沒有降雨的時候,農業就會相當困難▼千百年來,由於旱災肆虐,民不聊生,當地人以吃樹皮或草根維持生計的記載史不絕書。根據《廣東省自然災害史料》記載,明清時期雷州地區至少發生15次旱災,越到晚清發生越頻繁,這或許也是封建時代晚期人地矛盾的一個縮影。
  • 湛江雷州半島文化美食之旅
    (參考車次:深圳北-湛江西G604810:42-14:44以實際出票為準)高鐵平安抵達湛江西站後,由當地導遊接站後,隨即乘車前往雷州市(全程高速65公裡、車程約1小時)雷州半島是我國的三大半島之一,因地屬熱帶季風氣候,雷電特別多,故此得名雷州。
  • 同為三大半島之一,為何雷州半島知名度遠小於遼東和山東半島?
    沿著我國遼闊的海岸線,從北到南一共有3大半島,分別是: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雷州半島。對於前兩個,大家肯定是很熟悉的。這兩個半島非常有意思,隔著渤海對望,而且形狀很像,像是鏡像一樣,兩個半島的代表城市分別是大連和青島,這都是北國重鎮,現在不僅經濟發達,而且是重要海軍基地。
  • 2萬多隻石狗在雷州半島蹲守了上千年,我們也有自己的宗教與圖騰
    雷州石狗逛村尋石狗雷州半島上,放眼城門、村口、古道、巷口、門前,會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趴的石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可以說只要有建築的地方就有石狗雕像。作為一方的「守護神」,起初的石狗常常面目威嚴、猙獰,身上飾著雲雷紋,腳踩八卦圖、雷鼓等驅邪器物,呈站立和撲擊形態,讓人覺得不友善。漸漸,崇尚禮教的雷州人進行了創新,雕刻出咧著嘴巴、笑容可掬、表情和藹的迎賓狗。從此,也被人稱為「司儀神」。星羅棋布於雷州半島的石狗,是一道有趣的文化景觀。
  • 民國時期,廣東雷州半島的土匪李福隆有多壞?他的下場是什麼樣的
    李福隆是雷州半島的人,他主要作惡的地點也是在雷州半島附近。許多人可能對雷州半島比較陌生,其實雷州半島位於我國的廣東省,身處廣東省西南部,三面環海,面積不小,這裡因為地處南方海邊,很難受到政治中心的管轄。特別還是在民國那個時期,這裡更是難以管理,這裡的盜匪一度十分猖獗,別看現在的雷州半島經濟發展的都比較快,在那個年代,這裡的動亂是出了名的。
  • 《粵菜師傅》聚焦雷州半島
    7月29日,記者從我市相關部門獲悉,廣東衛視6集電視專題片《粵菜師傅》中第二集《烘焙大師》在雷州半島開拍,將於今年10月份播出。7月19日至26日,廣東衛視《技行天下》節目組一行,前來雷州半島拍攝電視專題片《粵菜師傅》第二集《烘焙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