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和孫子的對話,感動很多人,話語中流露出「真正的家教」

2020-12-16 古色聲香

今年鍾南山院士可謂是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八十多歲高齡他,面對突發的疫情,毫不猶豫,趕往武漢,關於這次疫情,鍾老的話,就相當於是國人的「定心丸」。

這也許是因為他的敬業精神,也許是因為他的專業能力,當全民宅家戰鬥時,大家開玩笑地說:「鍾老說動,我才動。」

最讓人感動的是,鍾南山買了一張趕往武漢的火車票,還是「無座」的。在這種艱難時刻,不顧一切前往一線,卻絲毫沒有動用「特權」。

之後,在網上刷到了一個鍾老先生和孫子的對話,讓我感受到了小孫子受過的家教是多麼的優秀。

「爺爺就是一個普通醫生」,是鍾老的家常話,也看得出鍾老的謙虛的態度。

「爺爺,我在報紙上看到您了。」「噢,是嗎?」「爺爺,我還在電視上看到您了。」「噢,你還真的認得人吶!」言語中不無幽默。「爺爺,您真棒。」小孫子豎起大拇指。「爺爺就是一個普通醫生。」鍾南山院士回答道。

這是一則名為「平凡又不平凡的對話」。

我點開評論翻了幾頁,有不少網友都在說「短短幾句話,怎麼看著看著就哭了呢」。

的確,我也看著就這麼淚目了,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顯得那麼的可貴。

不僅僅鍾老謙卑的態度讓我們敬佩,他的小孫子四五歲的樣子,卻處處用「您」來稱呼爺爺,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這足以體現優秀家庭教育。

好的家庭背後不一定有好的家庭教育,但是好的家庭教育背後必定有一個好的家庭。

從爺爺到孫子,三代人的傳承,三代人的教養,這讓我聯想到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教育真的對孩子太重要了。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於自己的習慣。」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當我們談到一個人的行為習慣,脾氣秉性的時候,都會牽扯到「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不能在別人不好的時候想著「原生」,其實,孩子好的行為習慣也離不開「原生」。

「教養」在一個人的生活細節上,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都是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的體現。究其根本,是習慣的養成。

一個人的發展前景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但是好習慣是一個人前進路上的墊腳石。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高,因此網上就有網友調侃說出現了「六小兒童」。分別是「小霸王」、「小懶蟲」、「小饞貓」、「 小犟牛」、「小磨蹭」和「小馬虎」。

是不是發現這「六小」中,總有一個是自己娃的現狀。而往往家庭矛盾的爆發,也通常是因為孩子的這些不良習慣導致的。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提出: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賦的傾向性及從生活中獲得的信念與習慣形成。

既然從小養成的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就不能忽視這方面的教育。孩子的可塑性很強,給孩子養成好習慣也是指日可待,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家長加以引導。

1、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日常生活中我們教給孩子的基本常識,飯前便後洗手,自己整理玩具,要按時吃飯,規律作息,自己穿衣洗漱等等。

2、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榜樣作用

「言傳身教」的作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傳遞給孩子什麼,孩子就會學到什麼。

比如,父母喜歡吃飯的時候看手機,孩子也會選擇看電視。父母喜歡東西隨便亂放,什麼都找不到,孩子也會有丟三落四的毛病。

3、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每個孩子都是手心裡的寶貝,我們總覺得孩子年紀還小,什麼都不能自己做,所以,孩子的很多事情總是會大包大攬的幫他做,這樣就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下降,獨立性減弱。

當孩子有一定的行為能力之後,我們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自己完成的說不定比你做的還好。

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力量,也是孩子成才的必備基石。因此無需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禮貌,從細節抓起,你家孩子也能像鍾老的孫子一樣,獲得大家的稱讚!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孩子還沒有對文字敏感的時候,圖畫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之一,孩子通過一些圖畫可以慢慢的改正自己的一些行為。

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就很不錯,一套共有8冊。家長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養成好習慣》、《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

每一本都有一個故事,而故事都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孩子灌輸知識,可以很好的避免孩子產生厭煩的情緒。而且圖畫色彩很鮮豔,字跡也很工整,能夠很好的保護孩子的視力。

這套書的原價是150元,現在搞活動只要69元,優惠了一半的價錢,相當於每本書7塊錢。這本書還可以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和小孫子的對話,聽哭很多人,話語中顯示「真正的家教」
    今年「紅」遍大街小巷的人,應該就是鍾南山院士了,已是84歲高齡,在疫情突發的時候,依然率先衝往武漢。所有與疫情相關的報導中,鍾老的話,就相當於是人們的「定心丸」。最讓人動容的一件事,就是網上曬出了鍾南山的一張趕往武漢的無座火車票。在這種艱難時刻,對國家和人民如此舉足輕重的人,卻從未想要使用「特權」。之後我又刷到了一個關於鍾老和他小孫子對話的一段視頻,越發讓人看到了這個家庭的良好教養。
  • 鍾南山和孫子的對話,聽哭無數人,網友:真正的家教根本藏不住
    這次特殊情況,讓更多人記住了「鍾南山」這個名字。很多小朋友也逐漸走上了「追星」之路,在家長的教認下,拿著手機辨認屏幕上的院士爺爺。自非典過後,鍾南山院士便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很多人都快要把他忘記了。
  • 鍾南山和孫子的對話一夜走紅,短短幾句話,網友:好的家教藏不住
    很多名人的家訓甚至成書供人效仿,例如曾國藩的家書總會讓人學到很多育人之道。案例說到鍾南山院士,大家在2003年非典那會兒就應該熟識他了,他要求把病情最嚴重的病人送到他那兒,這不僅是醫德的體現,還是他個人高尚品格的表現,後來他自己不幸感染非典,默默治療後又回到崗位繼續治病救人。
  • 鍾南山和孫子對話走紅,短短6句揭示了事實:好的家教是藏不住的
    其中家教一直是很多人關心和重視的一點。自古以來,名人的家書,家訓,家風等也是很多人學習的方向。像是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而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最受關注的人不可否認就是我們的鐘南山院士了。84歲高齡的他仍舊奔赴在前線,為抗擊疫情做著自己的努力。實際上,他的家訓家風,也是同樣令人敬佩。
  • 鍾南山和孫子對話火了,簡短的幾句話讓人感慨,好家教是藏不住的
    前些日子,網上流傳的鐘老和他6歲小孫子的對話視頻就能看出鍾老教育孩子的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真的藏不住。鍾老和小孫子的對話只有簡短的6句:孩子仰頭看著爺爺:「爺爺我在報紙上見到您了」鍾老:「噢,是嗎?」孩子:「嗯,我還在電視上看見您了呢!」
  • 鍾南山和小孫子對話火了,短短6句話令人動容:藏不住的良好家教
    ,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被孩子所模仿,都會成為將來孩子的行為,這就是好的家教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終南山院士和小孫子的對話火了,很多人都覺得這位老人樸實的話語中有著良好的素養,他的言行也在影響著下一代的孩子們,孫子也被爺爺的行為感動,向爺爺學習是孫子的重要課程。視頻對話內容如下:「爺爺,我在報紙上看到您了。」
  • 鍾南山和小孫子的對話火了,對話內容平凡又不平凡,網友:聽哭了
    我們眼中的鐘南山是一個英雄,可是在家人面前卻不是如此。「爺爺,您好厲害啊,我在電視報紙上都看到您了!」孫子稚嫩的話語,透著絲絲驕傲「您真棒!」。但是,鍾院士卻道:「爺爺就是一個普通的醫生。」生活中,只有工作和健身的鐘院士,為什麼84歲高齡了,依舊神採奕奕?這樣的生活,在很多人眼中是無趣的。工作是什麼,工作是披著金錢外衣的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工作中,我們為這個社會做出一份微薄的奉獻。這樣的奉獻背後,給了我們滿滿的充實感和自豪感。
  • 鍾南山和孫子的對話曝光,網友讚嘆:這種家風,才是最高級的炫富
    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也將這次災難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這次事情讓很多人了解到鍾南山院士作為的醫學者的一面,醫術精湛,為國為民的偉大,但是生活中的鐘南山院士同樣德高望重,網上流傳著一段鍾南山院士和孫子間的視頻通話,短短幾分鐘,卻同樣讓人動容。
  • 面對小孫子的誇獎,鍾南山:爺爺就是個普通醫生,網友:言傳身教
    面對小孫子的誇獎,鍾南山:爺爺就是個普通醫生,網友:言傳身教因為新冠肺炎,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醫生,那是一個個偉大而又不屈的靈魂。而在這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便是84歲的鐘南山老院士了。疫情爆發至今,鍾南山老院士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這一代的中國人。雖然他已經是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了,但是卻以殘燭之軀,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這種精神就特別值得我們欽佩。其實,真正令人覺得欽佩的,還不止鍾南山院士的勇氣,而在於他做人做事的態度。
  • 鍾南山疫情期間日程表密密麻麻 讓人感動敬佩心疼
    走近「80後」鍾南山 再現敢醫敢言的國士風骨從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場,到今年伊始迎戰「新冠」的前線,鍾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詞。1月18日,他臨危受命,拿著無座的高鐵票從廣州夜馳武漢。倚在餐車裡閉目小憩的一張照片,刷爆全網。英雄逆行,定格成了無數人心中的「感動中國」。
  • 鍾南山對話韓國抗疫專家
    談中國經驗李鍾求在對話會上特別指出,來自中國的經驗在韓國疫情防控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說,中國按照輕症、重症和危重症對病人進行了分類,分開照料。韓國也按照中國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分類管理和治療,集中醫療資源救治危重症患者。
  • 給鍾南山爺爺的一封信
    給鍾南山爺爺的一封信 2020-01-27 23: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鍾南山」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庚子春節每一個普通人都投入到了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大家響應國家號召,紛紛的取消了各種春節的聚會和邀約,試圖切斷病毒的感染路徑,本應該歡樂喜慶的過年氣氛被抗擊疫情的嚴肅所取代。武漢的疫情爆發之後,曾經奮戰在「非典」戰役中的英雄鍾南山又再度出馬戰「疫」。他在1月19號乘坐高鐵到達了武漢開始了又一次的戰「役」工作。31號的時候,鍾院士也接受了北京衛視記者的採訪,在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鍾南山幾度眼眶溼潤。
  • 鍾南山再上熱搜,這背後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從人物訪談到戲劇演繹,節目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更加立體全面的「國士無雙」的故事,也以此向所有在疫情中堅守崗位、付出努力的人致敬。微綜藝《故事裡的故事》帶大家深度探訪《故事裡的中國》舞臺幕後故事,揭秘排演現場精彩花絮,從「故事」中汲取更多鮮活營養。
  • 家庭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我看《故事裡的中國:鍾南山》
    該劇時間不長,劇情也很簡單,但是選取的角度很獨特,是發生在鍾南山家庭中的兒女情長的尋常的瑣碎事,看似微小,卻有著很重的分量,深受感動和啟發。對於鍾南山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國人早已家喻戶曉,在中國受困於「非典」的時候,就是鍾南山挺身而出,和全國人們一道攻克時艱,戰勝了「非典」,成為了地球村人關注的傳奇人物。
  • 沒家教的孩子有多討人厭?孫子對奶奶破口大罵,乘客都看不下去了
    01孫子對奶奶破口大罵,旁人勸阻也無用,沒有家教的小孩惹人厭有網友在地鐵上拍攝到了這樣一幕:這個男孩囂張的態度不僅讓奶奶一直在教育他,周圍的人也看不下去了,不斷出言制止他。令人沒想到的是,面對眾人的責問,男孩還是大吼大叫地對周圍的人說:「幹自己的事去,別管我。」這段視頻也讓眾多網友們憤怒不已地表示,對自己的奶奶都毫不尊重的孩子,一看就是沒家教。
  • 校狀元智能家教機用實用性和家長對話
    ,校狀元智能家教機/學生平板無論從產品形態上迭代了幾輪,家長和學生對於家教機的真正需求在哪,大家比較喜歡的還有校狀元智能家教機,硬體配置和產品功能並不是讓家長掏錢的真正原因,我們採訪多位購買校狀元智能家教機的消費者後發現,是一款合格的產品嗎?讓校狀元智能家教機更多地進入普通家庭「學習沒有捷徑的,家教機可能有點輔助作用,但也擔心它會帶來孩子視力下降、依賴家教機不主動思考、用來玩遊戲等反作用。
  • 鍾南山對話韓國專家 回應何時開學
    此刻,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邀請鍾南山院士與韓國防疫專家在線交流。1、關於復學鍾南山:關於復學,我個人的看法,一是看本地,本地區發病減少到很少了,我們快做到了;第二個看外來輸入控制的情況,假如外來輸入基本上控制的也不錯的話,我覺得應該復學了。
  • 鍾南山:人不應單純生活在現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
    他說:『人不應單純生活在現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沒有理想,會將身邊的事看得很大,耿耿於懷;但如果有理想,身邊即使有不愉快的事,與自己的抱負相比也會變得很小。』他的話很樸實,卻蘊含著很深的人生哲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常常拿這些話來激勵自己。」
  • 鍾南山,這才是真正的男神
    火的人物不是明星,而是84歲的院士鍾南山。他是真正的上帝。當時,這位抗擊非典的領導人以高超的醫術和敢於講話而聞名,他總是在水和火的第一線中努力救人,人民對他的信任是前所未有的。他為非典運動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新型冠狀病毒大爆發,武漢,已經在高鐵上流行了他立刻回到了前的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