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揚州,不僅是京杭大運河的原點,也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昨天上午,由原江蘇省立原蠶種育種製造所育種室舊址大樓改造而成的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正式開館,穿越古今,縱橫歷史,講述著揚州作為「運河原點、海絲樞紐」的傳奇。
以揚州城的歷史為線索
串起一個個難忘的時光片段
揚州城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長江和大運河在此交匯,海絲與陸絲在此牽手。從空間上看,大運河聯繫著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長時間成為「東方世界主要國際交通路線」。從時間上說,唐、宋、元、明歷代,大運河都是海上絲綢之路商旅貨物運往中原,抵達各地的最便捷通道。
揚州以其在大運河沿線城市中的位置,和大運河在全國交通中的作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和東方著名港口,在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長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運河和海絲文化,在這裡交融匯聚。而整個展廳的布展,恰恰就是以揚州城的歷史為線索,串聯起一個個難忘的時光片段。
西漢揚州就設官辦造船工場
中唐已作為經濟中心漕運樞紐
「春秋功業,溝通江淮」「吳鹽勝雪,利在千秋」「兩漢造船,舟楫傳輸」「江淮複線,溝通南北」……在這些過往的歷史中,一座城市的輝煌過往,如同畫卷一般徐徐展開。而在水路運輸方面,揚州從未缺位,比如1979年在神居山挖掘的一號墓中,有著漢代最高等級的「黃腸題湊」,在部分木槨上發現了一些漆書和鑿刻的文字,從中發現「廣陵船官材板廣」「廣二尺二寸,長丈四口一板」等字樣,這就證明西漢時期,揚州就設有官辦的造船工場,而建造陵墓時,也動用了工場裡的造船材料。到了唐代,根據西安發現的《唐遜墓誌》中記載:「美於造舟」的唐遜,在唐太宗李世民時代,曾擔任「揚州道造船大使」,為唐軍渡海討伐高麗督造過大批戰船,可見當時的揚州造船業,已經具備打造出海船隻的能力。
而在中唐時期,朝廷先後在揚州設立江淮轉運使、諸道鹽鐵轉運使等機構,揚州作為經濟中心和漕運樞紐,承擔著十分繁重的任務,為保障每年的糧食轉輸,鹽鐵轉運使劉晏在揚州揚子縣設立了十大造船工場,共計造出了漕船2000多艘。無論是出徵海外的戰船,還是運輸鹽鐵的漕船,揚州的造船業,在當時處於非常領先的地位,對於國計民生,都起到過極為重要的作用。中晩唐時代的揚州,歷史地位達到頂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貿易都市。各國商旅雲集於此,無數艘載滿使命與希望的船隻從揚州過往,橫渡江海,駛向遼闊遠方。
聲光電進行互動展示
駕船出海乘風破浪
作為一個剛剛開放的展示館,這所展示館用先進的聲光電呈現,讓人在一場現代化的遊覽中,充分領略揚州城、大運河、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
在展廳一樓,迎面就會看到一塊巨大的顯示屏,不斷滾動播放著揚州的文化紀錄片。整塊顯示屏被分為七塊,錯落開來,如同船上的風帆,正在迎風飄揚。而在二樓的展廳內,也有相關的場景還原,碧藍的大海,白色的風帆,3D立體效果讓人身臨其境。
在二樓展廳的一面牆上,還有一幅元代的揚州繁盛圖圖卷。畫卷內,揚州的市民們枕河而居,小船在運河中晃悠,小販在街邊上叫賣。仔細觀察,又會發現畫卷上有一塊塊的活動板,輕輕按上去就會彈開,其中呈現出和畫面一樣的動畫來。裡面的人物可以活動,耳邊還傳來很多市井的聲效。
在這裡,還可以和先賢進行「對話」,屏幕上滾動出現鑑真、普哈丁、馬可·波羅的身影頭像,只要選定其中一位,先賢就會「開口說話」。如鑑真就會介紹自己:「少時,貧僧於大明寺出家」,還有他歷經磨難,東渡弘法的過程。而普哈丁則會告訴你:「我是普哈丁,從大食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揚州。」
此外,展示館還有很多互動的項目。比如在電腦屏幕前,撥動手柄就能從揚州「開」出一條運河來,或北向淮安,或東向如皋。還有一個模擬出海的遊戲,觀眾們可以化身「水手」,掌握著船舵在大海上航行,注意避開冰山、浮桶這樣的障礙物。如此好玩好看的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期待您的到來。
【提 示】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於每周三至周六開放,市民可前往免費參觀。
記者 林倩雯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