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縱橫歷史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開館

2020-12-06 中國江蘇網

古城揚州,不僅是京杭大運河的原點,也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昨天上午,由原江蘇省立原蠶種育種製造所育種室舊址大樓改造而成的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正式開館,穿越古今,縱橫歷史,講述著揚州作為「運河原點、海絲樞紐」的傳奇。

以揚州城的歷史為線索

串起一個個難忘的時光片段

揚州城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長江和大運河在此交匯,海絲與陸絲在此牽手。從空間上看,大運河聯繫著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長時間成為「東方世界主要國際交通路線」。從時間上說,唐、宋、元、明歷代,大運河都是海上絲綢之路商旅貨物運往中原,抵達各地的最便捷通道。

揚州以其在大運河沿線城市中的位置,和大運河在全國交通中的作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和東方著名港口,在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長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運河和海絲文化,在這裡交融匯聚。而整個展廳的布展,恰恰就是以揚州城的歷史為線索,串聯起一個個難忘的時光片段。

西漢揚州就設官辦造船工場

中唐已作為經濟中心漕運樞紐

「春秋功業,溝通江淮」「吳鹽勝雪,利在千秋」「兩漢造船,舟楫傳輸」「江淮複線,溝通南北」……在這些過往的歷史中,一座城市的輝煌過往,如同畫卷一般徐徐展開。而在水路運輸方面,揚州從未缺位,比如1979年在神居山挖掘的一號墓中,有著漢代最高等級的「黃腸題湊」,在部分木槨上發現了一些漆書和鑿刻的文字,從中發現「廣陵船官材板廣」「廣二尺二寸,長丈四口一板」等字樣,這就證明西漢時期,揚州就設有官辦的造船工場,而建造陵墓時,也動用了工場裡的造船材料。到了唐代,根據西安發現的《唐遜墓誌》中記載:「美於造舟」的唐遜,在唐太宗李世民時代,曾擔任「揚州道造船大使」,為唐軍渡海討伐高麗督造過大批戰船,可見當時的揚州造船業,已經具備打造出海船隻的能力。

而在中唐時期,朝廷先後在揚州設立江淮轉運使、諸道鹽鐵轉運使等機構,揚州作為經濟中心和漕運樞紐,承擔著十分繁重的任務,為保障每年的糧食轉輸,鹽鐵轉運使劉晏在揚州揚子縣設立了十大造船工場,共計造出了漕船2000多艘。無論是出徵海外的戰船,還是運輸鹽鐵的漕船,揚州的造船業,在當時處於非常領先的地位,對於國計民生,都起到過極為重要的作用。中晩唐時代的揚州,歷史地位達到頂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貿易都市。各國商旅雲集於此,無數艘載滿使命與希望的船隻從揚州過往,橫渡江海,駛向遼闊遠方。

聲光電進行互動展示

駕船出海乘風破浪

作為一個剛剛開放的展示館,這所展示館用先進的聲光電呈現,讓人在一場現代化的遊覽中,充分領略揚州城、大運河、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

在展廳一樓,迎面就會看到一塊巨大的顯示屏,不斷滾動播放著揚州的文化紀錄片。整塊顯示屏被分為七塊,錯落開來,如同船上的風帆,正在迎風飄揚。而在二樓的展廳內,也有相關的場景還原,碧藍的大海,白色的風帆,3D立體效果讓人身臨其境。

在二樓展廳的一面牆上,還有一幅元代的揚州繁盛圖圖卷。畫卷內,揚州的市民們枕河而居,小船在運河中晃悠,小販在街邊上叫賣。仔細觀察,又會發現畫卷上有一塊塊的活動板,輕輕按上去就會彈開,其中呈現出和畫面一樣的動畫來。裡面的人物可以活動,耳邊還傳來很多市井的聲效。

在這裡,還可以和先賢進行「對話」,屏幕上滾動出現鑑真、普哈丁、馬可·波羅的身影頭像,只要選定其中一位,先賢就會「開口說話」。如鑑真就會介紹自己:「少時,貧僧於大明寺出家」,還有他歷經磨難,東渡弘法的過程。而普哈丁則會告訴你:「我是普哈丁,從大食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揚州。」

此外,展示館還有很多互動的項目。比如在電腦屏幕前,撥動手柄就能從揚州「開」出一條運河來,或北向淮安,或東向如皋。還有一個模擬出海的遊戲,觀眾們可以化身「水手」,掌握著船舵在大海上航行,注意避開冰山、浮桶這樣的障礙物。如此好玩好看的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期待您的到來。

【提 示】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於每周三至周六開放,市民可前往免費參觀。

記者 林倩雯 王鑫

相關焦點

  • 穿越古今縱橫歷史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開館
    古城揚州,不僅是京杭大運河的原點,也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昨天上午,由原江蘇省立原蠶種育種製造所育種室舊址大樓改造而成的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正式開館,穿越古今,縱橫歷史,講述著揚州作為「運河原點、海絲樞紐」的傳奇。
  •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開館
    古城揚州,水路縱橫,交通便利,不僅是京杭大運河的原點,更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 打造「運河+海絲」雙品牌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開館
    為全力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12月3日,坐落在古運河東岸的「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正式開館。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位於桑園路50號,佔地面積超450平方米,共分為四層。展示館共設有序廳、觀影區、海絲起源區、國際往來區、經濟交往區、文化交流區,通過圖文展示、實物展示、體驗互動等手段,讓人們在一場聲光電的遊覽中,充分領略大運河、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據了解,展示館由省立原蠶種製造所育種大樓改造而來,屬於不可移動文物。為了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廣陵區文旅部門按照修舊如舊的標準對這棟建築進行修繕,從而更好地傳承利用這棟歷史建築。
  • 打造「運河+海絲」雙品牌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開館
    為全力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12月3日,坐落在古運河東岸的「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正式開館。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位於桑園路50號,佔地面積超450平方米,共分為四層。展示館共設有序廳、觀影區、海絲起源區、國際往來區、經濟交往區、文化交流區,通過圖文展示、實物展示、體驗互動等手段,讓人們在一場聲光電的遊覽中,充分領略大運河、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據了解,展示館由省立原蠶種製造所育種大樓改造而來,屬於不可移動文物。為了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廣陵區文旅部門按照修舊如舊的標準對這棟建築進行修繕,從而更好地傳承利用這棟歷史建築。
  •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對外開放
    12月3日,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來自機關單位、社區居民、高校師生、遊客近百人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進入展廳參觀。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由原江蘇省立原蠶種育種製造所育種室舊址大樓改造而來。
  • 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對外開放
    12月3日,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來自機關單位、社區居民、高校師生、遊客近百人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進入展廳參觀。揚州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由原江蘇省立原蠶種育種製造所育種室舊址大樓改造而來。
  • 蘇州大運河遺產展示館開館
    原標題:蘇州大運河遺產展示館開館   展覽採用多媒體、視頻與黑白老照片相結合,並設有觀眾互動區。□記者姚永強攝  昨天是我市第九個文化遺產保護日,蘇州大運河遺產展示館在胥門萬年橋畔開館,用現代手法對大運河蘇州段遺產進行了全面展示和解讀,助推中國大運河申遺。  大運河蘇州段水道最早開挖於春秋時期,是江南運河的雛形,隋代起成為中國大運河的重要河道,至唐中葉基本定型。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進入倒計時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正式開館。作為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如何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鑑?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
  • 看歷史溯運河文化 故城大運河博物館開館
    河北省文聯黨組書記解曉勇和中共故城縣委書記彭曉明共同為故城大運河博物館開館。   開館儀式上,著名文博專家單國霖先生、陶喻之先生作點評講話,他們認為,故城大運河博物館規模宏大,全面展示了大運河沿途的一些歷史、文化、經濟、政治。同時,博物館把歷史的文脈延續到了當代,包括近現代一些革命題材的作品在博物館裡也有所展示。
  • 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即將開館
    ,常年舉辦各種類型的展覽、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開放服務,以打造傳承中華文化的新地標、國際展示交流的新窗口、弘揚海上絲綢之路文明的新高地。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明年7月開館 讓觀眾變成遊客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正式開館。作為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如何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鑑?記者獨家採訪了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
  • 留住運河歷史 嘉興運河文化展示館開館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嘉興市擁有了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嘉興作為京杭大運河流經地,曾在嘉興船文化博物館三樓設立「嘉興運河文化展示館」,以臨時應對申遺之要求。為加強運河保護宣傳管理工作,發揮文保單位服務社會的能力,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嘉興利用文生修道院現有建築建設嘉興運河文化展示館。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展陳方案曝光,明年7月開館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開館。作為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博物館會如何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鑑?記者獨家採訪了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
  • 《海上絲綢之路》特種郵票首發 紀念和傳承絲綢之路精神
    崔佳明 攝 圖為9月10日,《海上絲綢之路》特種郵票首發式高郵盂城驛舉行。 崔佳明 攝圖為伊朗駐滬總領館文化領事本哈明?阿扎德(左)為《海上絲綢之路》個性化郵票揭幕。 崔佳明 攝  中新網南京9月10日電 (記者 崔佳明)9月10日上午,《海上絲綢之路》特種郵票首發式在「中國集郵之鄉」高郵盂城驛舉行。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一起「搶鮮」去體驗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函,同意在揚州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定名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是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建築,將在2021年7月1日前開館迎客。博大精深的運河文化,將被如何收藏並呈現於世人面前?也引發關注。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定名
    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在中國政府網公開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函》,同意將在揚州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定名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運河三灣風景區,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79373.59平方米,主體由博物館和大運塔兩部分組成。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一起「搶鮮」去體驗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函,同意在揚州建設的大運河博物館定名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是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建築,將在2021年7月1日前開館迎客。博大精深的運河文化,將被如何收藏並呈現於世人面前?也引發關注。
  • 「海上絲綢之路特展」落幕 揚州文物還原盛唐之景(組圖)
    (記者孔茜)昨天,由國家文物局等主辦的「直掛雲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在首都博物館落下帷幕,來自全國51家博物館的350件館藏文物薈萃一堂,3個月的展期吸引了超過20萬遊客前來參觀。在該特展中,揚州博物館15件(組)唐代精品文物參展,同時出土於揚州的廣陵王璽等「揚州元素」也一併亮相,再現了唐代揚州盛景。  全國文博聯動,將赴十國巡展  「直掛雲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於4月25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原定兩個月的展期由於人氣爆棚,延期一個月至昨日落幕。
  • 中國歷史: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與此同時,揚州港還大量出口唐三彩,據考察,在今東亞、東南亞和西亞一帶發現了大量唐三彩大量陶瓷器的出口,使得海上絲綢之路又多了一個美稱:「陶瓷之路」。揚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據考古資料顯示,中國與朝鮮的交往大致經過這樣的路線:外國商船沿著朝鮮半島西側近海航行,到山東半島北部的登州後改為陸行,到濟水入淮河,沿淮南運河抵揚州。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內部展陳方案曝光!先睹為快
    穿越2500年時光,縱貫6400裡大地,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通航裡程最長、使用時間最久、文化價值最豐富的運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由揚州建設,南京博物院運營,預計明年7月1日開館。作為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博物館會如何呈現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運河兩岸的美好生活、運河全線的文化遺產和全球運河城市的交流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