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介紹——恩施玉露

2020-12-25 那年故事文化傳播

品一杯新鮮、醇爽的恩施玉露茶,看著嫩綠明亮的湯色,聞到清鮮馥鬱持久的茶香,仿佛聽到了屋簷外的雨滴落到綠葉上的聲音,春天忽然就在眼前。

就如同崇山峻岭包圍著的土苗風情一樣,恩施玉露也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無論是傳說中康熙年間的發源,還是歷經滄海桑田的風霜洗禮,到現今恩施市著力打造的「三張名片」之一,都充滿著神秘的傳奇色彩,只有探根究底,細細品讀,方能體會她的味道。

恩施玉露,是我國傳統名茶,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自唐朝起便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 因恩施古時曾稱施州。故根據歷史資料的顯示,早在 3世紀,恩施茶葉生產、加工和技術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

據傳清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蘭姓茶商,壘灶研製,所制茶葉,外形緊圓、堅挺、色綠、毫白如玉,稱之為「玉綠」。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為茶葉發展興盛時期, 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因其品質優異,很快獲得了發展,先後運銷恩施、襄樊、光化、豫西等地, 1945年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並逐步贏得海外市場。

擁有這個溫潤名稱的恩施玉露茶淵源來自地名,恩施的全稱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北省的西南端,安靜的躺在巴蜀與江漢之間,北面有長江三峽為屏,南面與張家界相呼應,被譽為中國「硒都」。清同治年《恩施縣誌地理志》裡記載,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這裡朝夕雲霧繚繞,山上所載茶樹代謝旺盛,內含葉綠素、蛋白質、胺基酸和芳香物質特別豐富,是製作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陸羽《茶經》也說茶樹的生長環境「其地,上者生亂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茶葉的味道會隨著生長地的土壤、水、氣候、光線等條件的改變而發生變化。恩施市的土壤尤其蘊藏著罕有的硒資源,它被科學家稱之為人體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

清人陸次雲說:「茶真者,甘香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覺有一股太和之氣彌留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在大部分茶友的觀念裡認為綠茶最容易泡,其實在六大茶類中,綠茶的衝泡,看似簡單,其實極為講究。綠茶品種最豐富,每種茶,由於形狀、緊結程度和鮮葉老嫩程度不同,衝泡的水溫,時間和方法都有差異,此外,綠茶在色、香、味上,講求嫩綠明亮、清香、醇爽。所以沒有多次的實踐,恐怕難以泡好一杯綠茶。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名茶」之恩施玉露起源和品質特點
    人草木茶禪文化恩施玉露是中國傳統名茶,屬於綠茶類,也是中國傳統蒸青綠茶,為國家地理標誌性產品,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高拱橋及東郊五峰山恩施玉露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為「玉露」。其外形緊細挺直,形似松針,顏色具有代表性的「三綠」特徵,即幹茶翠綠、茶湯清綠、葉底嫩綠。首先,恩施玉露的歷史起源及名稱由來。
  • 恩施玉露茶
    首屆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論壇18日在北京舉辦,經品牌價值評估課題組評估,恩施玉露品牌價值為1.87億元,恩施富硒茶品牌價值為0.12億元。近年來,在發展茶葉產業上,恩施市堅持「整合品牌成大器」的理念,把恩施玉露作為該市「三張名片」之一全力打造,今年成效開始顯現。3月28日在武漢成功舉辦「湖北第一歷史名茶」恩施玉露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6月28日恩施玉露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註冊公告發布。據專家介紹,這次品牌價值評估,將推進以恩施玉露為主的恩施富硒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
  • 恩施玉露
    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施兆鵬為恩施玉露題字:「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日本茶師清水康夫到恩施考察茶葉生產時題字:「恩施玉露、溫古知新」。  歷史發展  恩施玉露 是中國傳統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
  • 湖北恩施特產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產於湖北上西南部的恩施州芭蕉侗族鄉,是富硒綠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是湖北第一歷史名茶,以前曾叫「玉綠」,後改為玉露。在1945年,恩施玉露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就從地方特色茶開始揚名於世。恩施玉露在2007年3月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恩施的芭蕉侗族鄉也被譽為「湖北省無性系良種茶葉第一鄉」。恩施玉露是中國罕有的傳統蒸青綠茶,主要是採用蒸汽殺青的工藝製作而成,工藝複雜要求嚴格,一般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日本在唐代時傳回國的就是蒸青制茶法。
  • 三家「恩施玉露」打擂茶博會
    本報訊(見習記者蔡木子 實習生舒江雯 劉卓雅)「還有兩個『恩施玉露』參展」,恩施潤邦國際富硒茶業經理何潔前日告訴記者。在第四屆茶博會上,記者發現三個「恩施玉露」同臺打擂,究竟誰擁有「恩施玉露」商標權商家各執一詞。
  • 增強維護「恩施玉露」品牌意識
    範建生據報導,近日,恩施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茶葉市場整治及「恩施玉露」地理標誌保護工作。享有「中國十大名茶」和「湖北第一歷史名茶」之稱的「恩施玉露」,歷史悠久,其加工工藝沿襲唐朝的蒸青制茶工藝,創製於清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恩施玉露」作為蒸青茶,其幹茶、湯色、葉底「三綠」特徵明顯,堪稱綠茶典範。
  • 從「活下來」到「走出去」 恩施玉露的蛻變之路
    (劉正臣攝)  8月27日至30日,作為今年疫情後的首場專業茶博會,第二屆上海國際茶產業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來自全國69個名茶產區的近500家品牌企業參展。其中,僅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便有35家茶企參展,展館面積超過400平米。
  • 緣聚恩施玉露,別樣抒寫中國茶文化
    一次中印東湖國事活動茶敘,讓恩施玉露賺足了眼球,被更多的人所知曉。恩施自古產茶,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宋代。作為硒礦儲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恩施,生長出來的茶富含硒,常喝有強健身體的效果。硒茶中,其中以「恩施玉露茶」最為著名,早在清朝時期,恩施玉露就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一併被列為清代名茶。
  • 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
    恩施玉露是我國現存唯一的蒸青針形綠茶,主要產於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和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五峰山一帶。國家級傳承人楊勝偉2014年12月,恩施玉露製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恩施玉露製作技藝歷史悠久,於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由施南府黃連溪一藍姓茶商,按陸羽所著《茶經》中的「蒸之、焙之」工藝壘灶制茶。所制茶葉,外形勻整、緊圓、挺直、色綠、豪峰銀白如玉,曾稱「玉綠」。後因其茶味鮮爽、毫白如玉、格外顯露而改名「玉露」。早在清朝就與西湖龍井、武夷巖茶、黃山毛峰等一起被列入清代40支名茶品目,後又被列入中國現代名茶品目。
  • 恩施玉露——中國唯一倖存的蒸青綠茶
    早在清朝時期,恩施玉露就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一併被列為清代名茶。上世紀60年代,入選中國十大名茶。「玉露」之名  到晚清至民國初期,為茶葉發展興盛時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玉露》。1945年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  恩施玉露 產地
  • 「恩施玉露」「利川紅茶」成湖北國禮茶新名片
    」「利川紅茶」代表湖北名茶禮遇國賓,成為一張亮眼的湖北新名片。峰會上將啟動「恩施玉露」國禮茶推廣計劃,與會嘉賓將展開多輪對話,探討通過名茶的引領及帶動作用,推進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湖北從產茶大省向產茶強省轉變。活動中,以「恩施玉露」「利川紅茶」為主推的茶品「東湖之光」將正式發布推出。&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本次峰會由中華文化促進會、恩施市人民政府聯合發起主辦,湖北省文化促進會承辦。
  • 恩施市開展「恩施玉露」茶文化進校園活動
    活動中,親硒源茶業董事長、國家中級評茶員、「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副會長蔣子祥向恩施思源實驗學校師生介紹了「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分享了「恩施玉露」茶成為「湖北第一歷史名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中國十大富硒品牌」、「恩施硒茶第二屆茶王大賽綠茶茶王」、連續兩屆入選農業部優農中心「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的輝煌歷史和恩施玉露的「前世今生」。
  • 茶名中的故事——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初聞其名,便感覺這是款有故事的茶,果不其然。恩施玉露,是我國傳統名茶,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自唐朝起便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
  •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其功效作用又有哪些?
    恩施玉露屬於綠茶,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的產地 :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
  • 「最綠色」的恩施玉露原來是這樣走出深閨的
    紅色茶罐裡,裝的是「利川紅」;綠色茶罐裡,裝的是「恩施玉露」。4月28日,恩施玉露與利川紅一起,作為2018國事活動茶敘用茶,經人民日報官微報導後,一夜刷屏,成為風靡大江南北的「網紅」。「曾經養在深閨人不識的恩施玉露,如今終於揚眉吐氣了!」熟悉與喜愛恩施玉露茶的朋友們,對此津津樂道。
  • 恩施玉露:越來越響亮的城市名片
    恩施玉露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保存下來的蒸青針形綠茶。恩施玉露從創製時的「玉綠」到成名的「玉露」用了240多年時間。通過近10年的努力,如今,恩施玉露以全新的面貌出現,重新煥發青春。恩施玉露從始創的「玉綠」到定名「玉露」,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在恩施歷代茶人共同努力下,恩施玉露發展成了恩施的一張名片,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稱號。
  • 見證軍運榮耀—恩施玉露的軍運國茶故事
    196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2008年被評為湖北歷史第一名茶;恩施玉露,來自國際公認北緯30度優質黃金產茶區,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由恩施潤邦茶業生產的恩施玉露成為武漢東湖中印國事茶敘用茶,使得恩施玉露萬眾關注,走出湖北,走向全國,成為新聞熱點!2019年4月19日,恩施潤邦茶業代表湖北綠茶品牌再次引起業內聚焦,成為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綠茶類獨家供應商。
  • 恩施玉露茶中國唯一倖存的蒸青綠茶
    恩施玉露茶,是我國目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種以蒸汽殺青的針形綠茶,該製作工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早在清朝時期,恩施玉露就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一併被列為清代名茶。上世紀60年代,入選中國十大名茶。
  • 我為湖北帶茶,蒸青工藝的恩施玉露
    今天要為茶友們分享湖北的名茶—恩施玉露。地理產區恩施玉露產於湖北省恩施市,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恩施是世界硒都,這裡砂質壤土深厚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朝夕雲霧繚繞,宛若仙境。小茶前年7月去恩施玩過一周,朝夕雲霧繚繞,真的一點都不誇張,上實拍圖。獨特工藝恩施玉露茶,是我國目前唯一一種仍源於唐代蒸汽殺青的針形綠茶。
  • 「恩施玉露」通過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家評審
    「恩施玉露」通過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家評審發布時間:2018年12月13日 11:42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盧海英)12月12日,記者從恩施州政府獲悉,在農業農村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舉辦的2018年第四次評審會上,通過PPT展示和現場答辯,「恩施玉露」順利通過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