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國最窩囊的總統,孫中山卻稱讚他為「民國第一偉人」

2020-12-17 大虎論史事

在民國初年的政壇上,有一人堪稱傳奇人物。他是辛亥革命後的第一位都督,民國時期曾兩任大總統、三任副總統,連孫中山都尊其為「民國第一偉人」。但他也被稱作是民國最窩囊的總統,他處處受人挾制,要政權沒政權,要兵權沒有兵權,在床下被捉被迫出任都督,當上副總統後常被袁世凱戲弄,府院之爭又被人利用……反正一提到他,大家都說他就是個窩囊。

他就是傳奇人物黎元洪。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後升任湖北新軍二十一混成協統領。他一貫仇視革命,在新軍中多次破壞革命黨人的活動,武昌起義的當晚,還親手殺害兩個革命士兵。當推舉他任都督時,躲在床底下的他竟喊道:「莫害我!可不想幹這個。」起義士兵感到無奈,只好舉槍逼他上任,黎元洪無奈,被迫就職,當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當時,大家都笑話他是「床下都督」。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黎元洪當選為副總統。袁世凱準備稱帝時,一些官僚政客和文人紛紛擁戴,並組成公民團向參政院遞交更改國體的請願書。當時黎元洪正以副總統的身份兼任參政院院長,他不贊成帝制,卻又不敢與袁世凱公開作對,只好以辭職的方式消極抵制。

袁世凱死後,他繼任總統。張勳復闢後,他堅決反對。後來,段祺瑞利用張勳將其驅走。晚年,黎元洪決定投資實業,遠離政治。他開始辦實業、開礦、辦銀行,除了經商以外他還辦小學、辦大學,他是天津南開大學的創始人之一,還拿出大量的錢準備辦江漢大學,就是後來的武漢大學。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都督,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黎元洪首次擔任大總統後,狠抓精英人才的培養,尤其是他大膽起用一代教育家蔡元培,譜寫了北大之教育傳奇。

黎元洪堅持共和政體,主張軍民分治反對軍人專權;他講求共和、法治、民主和實業的精神代表了時代的進步潮流,他旗幟鮮明地反對袁世凱的帝制,堅決反對張勳復闢,他是發展中國近代工業與對外開放的實踐者,他先後投資的企業計有45家,其中銀行17家,煤礦6家,工廠12家。凡此種種,故被孫中山贊為「民國第一偉人」。

相關焦點

  • 民國真正的第一偉人,不是孫中山,不是蔣介石,而是他
    說到民國第一偉人,好多人會想到孫中山,可是孫中山口中的第一偉人則是黎元洪,孫中山的話不一定能服眾。當然,黎元洪當了兩屆大總統,三屆副總統,也不能說明他夠資格成為民國第一偉人。雖然他曾經被嘲笑為「床下都督」,但我們依然相信,下面這幾點絕對能證明黎元洪是民國第一偉人。
  • 民國的「精蟲總統」他是:曹錕
    好在,徐世昌是一位經歷過晚清的政權鬥爭的,耍過的心眼比曹錕吃的飯還多,早就看出了曹錕的哪點小九九,回想自己當總統以來,實在憋屈,在任期內做的最多的就是勸架,也沒人真的把他當回事。如今世道變了,再說自己也68歲了,老了,累了很乾脆的主動下臺了,從此不再過問政事。徐世昌被順利的逼走了,又軟磨硬泡的弄來了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到京任職。
  • 民國歷屆總統史——八位民國總統的悲喜人生
    (1)孫中山開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1895年領導廣州起義,失敗後流亡英國,孫中山倫敦蒙難名震世界。1905年和黃興等建立同盟會,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平均地叔權,創立民國」的綱領和「民主、民生、民權的三民主義」。辛亥革命成功後,1912年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1923年民國總統選舉孫中山為何慘敗給曹錕
    曹錕對選舉他當總統的議員每人給5000元,用去賄款達1356萬元,結以高票「當選」。他不惜血本地奪得夢寐以求的權柄,但在名譽上也付出沉重代價,被社會輿論稱作賄選總統。不知孫中山對此如何評價。他肯定是憤怒的,同時也感到屈辱,可能還非常痛心。想不到自己以命相拚打造的中華民國新天地,在民主的課題上,也會出現作弊事件,鬧出舉世皆驚的笑話。民主在中國,很容易變形,看來還有極長的路要走。
  • 他是民國的總統,曾經在海軍服役,帶你走進黎元洪
    於是乎,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事,終於發生了,那便是辛亥革命,一場意為傾覆滿洲政權的革命就這樣在武昌城頭打響了第一槍。但是,那個時候,這場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革命,卻在開始的時候。卻群龍無首。所以革命軍需要有個令人信服且具有威望的人來。說來也是十分得巧合。這個時候在家中避險的黎元洪成為了最好的人選,於是,這個清朝官員搖身一變,便成了民國總統。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民國總統。
  • 何為民國三大陵?比較民國最牛三人埋骨之地
    所謂「民國三大陵」是指民國最有影響的三位大總統的陵墓,他們分別是孫中山的中山陵,袁世凱的袁林,以及黎元洪的陵墓。民國軍閥割據,牛人輩出,為什麼他們三位最牛呢?他們的陵墓規模和現狀如何?聽小編道來。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
  • 民國時期,孫中山銀元版本眾多,一起來欣賞吧!
    民國時代,我國發行大量銀元,這些銀元多採用袁世凱總統頭像為圖案。民國時期,先後有多人擔任總統一職,分別是孫文、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蔣正中、李宗仁。今天,我們著重介紹刻有孫中山先生頭像的民國銀元。
  • 民國時期上海灘,第一家族非他莫屬,後世子孫也讓人稱讚
    民國時期上海灘,第一家族非他莫屬,後世子孫也讓人稱讚文|良敏愛家鄉本文由良敏愛家鄉獨家發布,歡迎關注。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對盛家的產業實力有了基本的了解了吧。那麼盛家後來出了哪些有名的人物呢?在三代中倒是有一些讓人稱讚的人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盛家三代中很努力的一位,他就是盛毓郵,他是盛宣懷的孫子,也就是盛老四的兒子。
  •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為何走向復闢帝制,失敗更是讓他一塌糊塗
    袁世凱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了第一槍。孫中山應聲而起,當選民國臨時大總統。然後面對著已經被破壞的斷壁殘垣的中國,孫中山嘆息:「民國肇建,百廢待舉,況以數千年專制一變而為共和,誠非旦夕所能為力。」無奈將大總統讓位與手握重兵的袁世凱。那袁世凱怎麼走向復闢和黃袍加身的呢?
  • 他是民國霞浦縣第一任民選縣長,曾傾家蕩產救全城百姓
    造成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知府智格(滿州人)乘亂慌忙從府衙後門爬牆逃走。知縣葉湘(據民國版《霞浦縣誌·循史》記載:葉湘,字竹蓀,江西南昌人,進士,宣統初年知霞浦縣事)見勢不妙,也連夜由縣署後門逃出,由陸路逃去福州返回南昌。
  • 【歲月鉤沉:民國總統知多少】
    中華民國歷史上一共有8位中華民國總統。他們分別是: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蔣介石,李宗仁。     1、開國總統,國父——孫中山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孫中山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 民國38年期間,有多達8位民國總統,蔣介石只能排倒數第二
    在慈禧太后死前,光緒皇帝也突然的暴斃身亡,帶著遺憾,帶著不甘離開了那個他意圖改變的清朝,慈禧太后死前,她指定了皇帝的繼承人——當時只有3歲的溥儀,但是終究回天乏力,溥儀在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孫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國民黨在南京建立了臨時政府,舉薦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民國宣布成立。
  • 孫中山成立民國時,想要選此地作為中國首都,原來他的野心這麼大
    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中,有很多城市也曾被選定為首都。不過隨著朝代的興衰交替,這些首都的命運也在跟隨著交替。在中國近代史上,民國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織或者說是歷史現象了。早起的民國確實是為國為民的,他在孫中山的帶領下發揚光大,吸引了一大批社會上的仁人志士。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就建立了中華民國。
  • 南京最吸引人的景點:孫中山曾在此就任大總統,記載了民國興衰史
    要說南京最吸引人的景點,那絕對不能不提記載民國興衰史的總統府。南京總統府是一處位於南京市中心的近代建築群,因為是過去中華民國舊址。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就任臨時大總統,所以南京人都稱這裡為總統府。與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廟一樣,是現在南京旅遊的地標性建築群之一。
  • 中華民國總統是孫中山讓給袁世凱的嗎?
    第一,以袁氏推翻清廷,舉其為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是革命黨人輿論的基本導向。在國內最早公開報導以袁世凱為民國大總統消息的是革命派的刊物——《民立報》。1911年10月21日,該報在「歐洲關於中國革命之電報」欄內報導:「《每日鏡》(Daily Mirror)、《倫敦晚報》(London Evening News)及其他各報宣言孫逸仙已選袁世凱為第一總統。」
  • 民國時期,孫中山銀元版本眾多,一起來欣賞吧
    民國時期,孫中山銀元版本眾多,一起來欣賞吧民國時期,我國發行大量的銀元,這些銀元多採用民國總統頭像為圖案,當時民國總統曾有多人繼任,分別是孫文、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琨、蔣正中、李宗仁。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刻有孫中山先生頭像的民國銀元。民國時期發行壹元帆船幣,正面圖案就是採用孫中山頭像為主,背面圖案是三隻帆船,所以俗稱帆船幣。壹元帆船幣共分為5個版別,其中義大利版有雕刻師籤字,十分珍貴。版底平整細膩,人物圖像呈現浮雕感,鑄造精緻。除此之外,還有雙帆幣,正面為孫中山先生像,背面是金本位幣壹元造幣廠試鑄銅幣一枚,光邊,黃銅質。屬於罕見種類。
  • 民國的國慶節是怎麼樣的?
    這個人叫李廉方。1912年7月10日,北京召開臨時教育會議。會上,大多數人贊同以南北和議協定日為國慶日,只有那位戴圓鏡框的先生模樣的人,在臺下坐立不安,手心冒汗。舉手表決時,李廉方當即表示抗議,他說,應當以武昌首義日(即公曆10月10日)為國慶。此話一出,會場炸開了鍋。
  • 民國五色旗出自趙鳳昌之手 一度被孫中山擱置
    一度被孫中山擱置,問世7個月後才成為民國法定國旗  1912年1月初,代行參議院職權的南京各省代表會議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1月9日,身居武漢的副總統黎元洪致電南京,希望儘快通過法律程序使國旗規範化:「正朔已定,國旗及軍商各旗式應即劃歸一律,請速頒發定式,以便遵行。」
  • 民國奇人,和孫中山聚議三日夜不歇,梁啓超罵他下賤無恥
    在日本期間,楊度和孫中山因為中國革命的問題多次談論,「聚議三日夜不歇,滿漢中外,靡不備論;革保利弊,暢言無隱」,雖然楊度並不贊成孫中山的思想,但是他把黃興介紹給孫中山,促成孫中山和黃興的合作。到了宣統三年,清王朝成立皇族內閣,楊度出任統計局局長。
  • 孫中山書法,民國第一書法家評價:唐人氣韻,矜慎厚重,適如其人
    孫中山先生,是我們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其功績彪炳千古,被尊稱為「國父」。孫中山不是一個專注於練習書法的人,他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從未臨習書帖,但是中山先生寫字尤為地認真,筆筆謹慎端重,沒有潦草的字跡,其所手書的《孫文學說》,數萬個字,皆是孫中山先生一筆一划,一絲不苟書寫的,可謂字如其人,謹慎處事,不敢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