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不學佛的人也都知道《心經》,似乎《心經》不僅是佛法般若智慧的承載,還是許多人以佛為師的「敲門磚」,想要穩一穩自己的心,那就讀讀《心經》,跟著師父做功德,讀讀《心經》也能讓回向的果報上達天聽。
那麼,你真的會讀《心經》嗎?
如果說《金剛經》是用讀的話,那麼《心經》絕不是「讀」的。《心經》屬於純境界經,是拿來自我印證的,它屬於滅諦經典。按照佛法的四諦苦、集、滅、道順序來看,當你在學佛能知曉人生的「苦諦」、「集諦」之後,就能順應佛理到達《心經》的境界了,所以,《心經》作為佛陀般若智慧的經典載體,是要日日持誦的,但是從內心關照來看,《心經》不是用來「讀」的。
雖然說《心經》是滅諦的境界,但是它本身卻又不是對滅諦的描述,而是對學佛「苦、集、滅、道」的第三個心境的描述。相信這句話會讓很多人一頭霧水,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能明白。
當我們做了一件好事內心充滿歡喜,你肯定會給人說,你現在很開心,就像吃了蜜一樣。但是你給別人所描述的只是一個歡喜的程度,而並非是對歡喜本身的描述。《心經》也是如此,經文本身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以《心經》佛法實證以後心的境界的描述,如果《心經》描述的是滅諦,那麼佛法就會落入「空」的偏執,你也就沒有什麼佛法可以學了。
說來說去,《心經》真的不能「讀」嗎?
其實並非《心經》不能讀,而是在讀《心經》之前,佛弟子要明白學習《心經》的道理,所以《心經》仍然是進入佛門學習佛法的經典,按照佛門儀軌來讀,肯定是能日日增上的。
一、皈依發心:諸佛正法菩薩賢聖僧,直至菩提自他竟皈依;為利一切如母諸有情,願證諸佛般若究竟義。(三遍)
二、稱念聖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三遍)
三、禮讚文:無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滅虛空體;各別自證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禮。(一遍)
四、念誦《心經》
五、心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二十一遍)
六、南無敬禮師,敬禮佛,敬禮法,敬禮僧,敬禮大佛母般若波羅蜜多。我之一切真實語,當願成就。如昔時天王帝釋思惟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如是我亦思惟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願皆遣除!(拍手)願成無有!(拍手)願成寂滅!(拍手)願極寂滅!(拍手)(一遍)
七、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來亦不去,不一亦不異,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qǐ)首禮佛。(一遍)
最後再做一次回向,就算完滿持誦《心經》,這樣就能日日精進學佛,就能讓你遠離執著纏縛,生命增上不墮輪迴。
所以,與其說讀《心經》,更應該說《心經》就是自我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