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計程車司機多為「個體戶」 入行沒門檻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臺灣計程車司機多為「個體戶」 入行沒門檻

2015-01-22 09:57:28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王詩堯

2015年01月22日 09:57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

(

)

圖為在臺北市東區等候乘客的計程車。 (記者 孫立極攝)

  大陸人到臺灣旅遊對計程車印象普遍很好:打車容易,沒有拒載,服務也不錯。大多數司機還會說,他們每月不用繳納沉重的車份兒錢。其實在這理想畫面之下,臺灣計程車行業另有一份苦衷。

  牌照從來沒壟斷

  計程車在臺灣稱計程車。檢視臺灣計程車的發展過程,牌照基本沒有壟斷過。早年因計程車興起,影響了人力三輪車的生意,發生不少糾紛。1960年,管理部門出臺了一項政策:公司申請計程車牌照,每張需繳納1.5萬元新臺幣(以下均為新臺幣),作為收購3輛三輪車並輔助3位車夫轉業之用。臺北市計程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明雄說,用物價核算,那時的1.5萬元相當於現在的30萬元。當然,水漲船高,公司也向司機收取高額的計程車牌照使用費。

  即使這樣,計程車數量增長迅速,供過於求。臺灣「交通部」遂在1978年12月限制成立計程車公司,停止增發計程車牌照。不過為了鼓勵遵紀守法,「交通部」1986年開始發放個人計程車牌照。王明雄介紹,差不多要有8年甚至10年的從業經歷、沒有不好記錄的老司機才能申請,對市場影響不大。

  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的是臺北市1995年開放計程車運輸合作社申請。當時規定只要有200位年滿20歲、有駕照的臺北市民,即可申請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代為申領計程車牌照。臺北之外的縣市紛紛效仿。新北市的門檻更低,只要有50位合格司機就可以成立合作社。

  司機多為「個體戶」

  合作社牌照發放後,計程車牌照迅速跌價。在臺北市開了20多年計程車的全銀保說,自己花了十二三萬元買的牌照,不想,沒兩年放開了,「牌照就不值什麼錢了」。

  此舉自然引起計程車公司的強烈不滿,迫使臺灣交通主管部門1998年1月實施新規定,計程車牌照要「依照縣、市人口及使用道路面積成長比例發放」,對計程車總量進行管控,但優良駕駛申請個人牌照不受限制。何謂優良駕駛?年齡在30至65歲之間,沒有犯罪記錄,執業登記證滿6年以上。王明雄說,這實質就是留了「後門」,總量當然管不住,那些合格的老司機退了公司或合作社的牌照,直接申請個人牌照了。根據「交通部」網站公布的統計數字,臺灣計程車1998年當年仍增加了近2000輛,在1999年1月達到最高峰112486輛。

  不過,經過幾番洗禮,公司的牌照使用費跌到不足2000元;合作社牌照每月只需五六百元,個人牌照則沒有牌照費。因為取得證照容易,不少失業者找工作的間隙,開計程車度困。用臺北一位「名嘴」的話說,「在臺灣,找不到工作,女的去陪酒,男的開計程車。」還有一些人是退休或兼職,開計程車賺外快。

  開車賺錢也不易

  1999年後,臺灣計程車數量逐年下降。至2014年11月,已經跌至87720輛,減少了1/5。「交通部」的一份資料顯示,近10年,公司牌照減少2369張,降幅5.5%;合作社牌照減少741張,降幅3.72%;而不在總量管控限制之內的個人牌照,則減少5299張,降幅15.5%。

  應該說,計程車減少多半是市場作用的結果。計程車還是太多了。以臺北市為例,至2014年8月底,臺北市計程車有29915輛,比最高峰時減少了近1萬輛。但以臺北市270萬的人口看,每萬人仍有111輛計程車,是北京市的3倍還多。而且王明雄說,計程車牌照並沒有變少,只是因為車沒有人開,那1萬牌照沒掛出來而已。

  與此同時,計程車司機收入逐年下滑。2014年底,「交通部」公布的一份抽樣問卷調查顯示,計程車司機2013年每月平均總收入為41366元,扣除油費等21318元支出後,月薪只有20048元(相當4000元人民幣),比叫苦連天的剛畢業大學生的22K(即22000元)還少。很多司機為了養家餬口,每月只休兩三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

  司機們努力開拓客源。記者遇到一位何姓司機,自取暱稱「財哥夫司機」,並製作了漫畫名片發給乘客,簡直是賣萌求關注。超過1/3的司機,包括個人牌照,也自帶牌照加盟到類似臺灣大車隊的公司中,每月付3000元不等,接受衛星派車服務,不再盲目掃街,據說收入可以提高不少,但每月平均淨收入也沒達到2.5萬元。這樣狀況下,臺灣計程車自然不會拒載,只是司機們是另一種艱難。(孫立極 王平)

相關焦點

  • 臺灣計程車:入行沒門檻 賺錢不容易
    臺灣計程車:入行沒門檻 賺錢不容易 2015年01月22日 08:01:00  來源:人民日報
  • 臺灣計程車 都屬「個體戶」(行在臺灣)(圖)
    新司機要掛靠合作社或車行,開滿5年後可以申請個人執照  掛靠計程車每月只需繳納不超過人民幣300元的管理費,車行會提供代繳稅費服務,合作社基本什麼都不管  在臺灣,出租汽車被稱為「計程車」。臺灣共有計程車9.37萬輛,其中六成多在臺北市、臺北縣。
  • 臺灣計程車的另類艱難:多為個體戶 車多收入降
    大陸人到臺灣旅遊,對計程車印象普遍很好:打車容易,沒有拒載,大多數服務也不錯。司機還會說,他們每月不用繳納沉重的車份兒錢。但在這理想畫面之下,臺灣計程車行業另有一份艱難。  公司曾高價買牌照,再收份子錢  計程車在臺灣稱計程車。檢視臺灣計程車的發展過程,牌照基本沒有壟斷過。
  • 臺灣司機到上海開計程車月入2萬人民幣 為在臺收入2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到上海開計程車的臺灣司機說,1個月可以賺2萬人民幣,開車辛苦,但至少比在臺灣賺得多。
  • 被誤貪補助開高價 臺灣無障礙計程車司機心裡苦
    中新網6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邁入老齡化社會,但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及輪椅使用者常反映無法預約到無障礙計程車,臺灣調查報告指出,無障礙計程車過少,又有違法議價、超額收費等問題。無障礙計程車司機則表示,工作內容往往不只是推輪椅上下車,但常被誤會,造成乘客與司機對立,也很難吸引新的司機加入。無障礙計程車司機張晉豪說,司機要有體力協助重度障礙者,也常與病人親密接觸,而長期臥床者如果沒被好好照顧,身體難免有異味,確實有少量無障礙計程車司機不適應天天跑醫院而改開觀光包車。
  • 臺灣計程車司機眼中的「個人遊」
    臺灣觀光部門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來臺「個人遊」的大陸遊客達78364人次,至少為臺灣帶來42億元新臺幣的商機。過去一年,平均每天有227人次通過「個人遊」來臺觀光,每人在臺日均消費249美元、停留7.2天。  這一年,臺灣的計程車司機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大陸「個人遊」旅客,在這些大陸遊客看遍臺灣風景的同時,他們也成為臺灣計程車司機眼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 臺灣計程車司機:個人遊帶來更多生意
    近期,臺灣中天新聞的一則報導就引發了社會關注。這條取自路邊監控錄相的新聞顯示:午夜時分,一位計程車司機手裡握著剛收的車費,累到在車上睡著。若不是繫著安全帶,他恐怕要倒到方向盤上。  這,僅僅是臺北計程車行業的一個縮影。行走在這裡的街頭,常可以看到民眾暱稱為「小黃」(因車身主體為黃色)的計程車在「空轉」。民眾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坐到車,在出行便利的同時,卻也揭示了這一行業賺錢的不易。
  • 臺灣司機在上海開黑滴滴月入2萬,收入是在臺灣的兩倍!
    中國臺灣網最近發布了一篇很有意思的題為「臺灣司機到上海開計程車月入2萬人民幣 為在臺收入2倍」報導。讓人感到比較奇怪的第一點是:為什麼臺灣人也要來大陸「混飯吃」?雖然上海的經濟發達程度在全中國都是首屈一指,應該也不至於會比臺灣遜色?
  • 臺灣計程車司機的「小確幸」
    臺灣計程車內擺放的百合花令人眼前一亮。(圖片來自網絡)不少臺灣人追求「小確幸」,計程車(臺灣對計程車的稱呼)司機的話語間也多有流露。60多歲的陳姓司機告訴我,「平時載客人,有人花錢讓我們逛街多好。沒去過的地方很多,臺灣很多地方風景都很好,雖然小,好玩的地方還是蠻多。」還有司機把心思花在細微處,將車內空間布置得溫馨精巧,讓計程車有了家的味道。我曾遇見專職開車30年的鄭姓司機,他的車內工作檯甚至儀錶盤上方都擺滿了小玩意,密集物恐懼症患者大概觀之心驚,我也一度懷疑如此裝飾的駕駛安全。
  • 藝人酒後毆打計程車司機事件在臺灣愈演愈烈
    新華網臺北2月10日電(記者陳鍵興 陳斌華)藝人川島茉樹代與友人酒後毆打臺北計程車司機事件的影響持續擴大,隨著影音證據接連曝光,臺灣社會的譴責聲浪不斷高漲。1984年出生的川島茉樹代是日本籍,母親是臺灣人,10歲時隨母返臺,後進入臺灣演藝圈。
  • 臺灣首例死亡病例為計程車司機 引發部分民眾不安
    臺灣中部地區出現首個死亡病例,不少民眾一早就到藥店排隊買口罩。(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2月1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部一計程車司機患新冠肺炎後病亡,臺灣中部不少民眾非常恐慌,不斷詢問「病例到底住在哪裡?」
  • 臺灣醉漢揮鐵棍搶計程車 辯稱為買檳榔
    臺灣醉漢揮鐵棍搶計程車 辯稱為買檳榔 2015年08月11日 14:04: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11日訊 33歲臺灣陳姓男子平日無業
  • 93歲開出租,創韓國計程車司機最高齡紀錄
    據韓聯社6月30日報導,與公司聘用的司機到法定年齡就退休不同,韓國相關法律對計程車司機個體戶沒有年齡限制,因此韓國計程車司機老齡化現象也日漸凸顯,最高年齡者甚至達到93歲。韓國交通安全公團30日向國會行政安全委員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在運輸業司機管理系統中登記的韓國個人計程車司機共有16.2萬人,其中65歲以上的有近6萬人,佔總數的36.8%。
  • 臺灣10天4名計程車司機自殺 交通部門被痛批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8月22日電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新北地區過去10天發生4起計程車司機自殺,「立委」鄭寶清、陳雪生與臺灣計程車業界22日召開記者會,批評臺灣交通部門「制度殺人」,放任Uber無限量擴張,迫使計程車司機在不公平條件下競爭。
  • 臺灣公布被墜機砸中計程車司機的求救電話
    原標題:臺灣公布被墜機砸中計程車司機的求救電話  解說:2月4日臺灣復興航空一架客機墜落基隆河,事故發生時一輛正在行駛中的計程車不幸被砸中,車頭粉碎,當時車中除了司機還有一名乘客,最近該車司機在事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求救電話被公之與眾。
  • 他曝臺灣疫情最大「炸彈」:死亡病例弟弟也是計程車司機
    臺灣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為計程車司機,其弟弟與其為同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2月1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第19例為計程車司機,並在確診後死亡,有多名親屬及乘客出現疑似症狀,同時其弟弟也是計程車司機。
  • 臺灣計程車:打破壟斷 控制總量
    計程車在臺灣被稱為「計程車」,因車體統一漆為黃色,又被暱稱為「小黃」。上世紀80年代,臺灣計程車司機每月不僅要交給車行2000元(新臺幣,下同)的管理費,而且要交10萬元的牌照使用費,牌照壟斷和短缺帶來了諸多矛盾。
  • 日本:各地計程車運費差別較大
    目前日本計程車行業從業人員總數約為41萬人,其中約37萬人是計程車司機,女性計程車司機近8000人。     日本計程車司機平均年齡為56.8歲,平均從業年數為9.3年。     日本從事計程車運營的主體分為法人(公司)和個人(個體戶,一人只能保有一臺計程車)兩大類。
  • 計程車司機遭專車高補貼挖角 月收入翻番輕鬆過萬
    日前,記者分別採訪了一些計程車和專車司機,他們透露,專車司機月收入輕鬆能達到萬元以上,令不少傳統計程車司機羨慕不已,加劇了計程車司機大量流向專車,目前專車司機有三成司機來自計程車行業。不過,專車司機們也因為身份不明而遭遇各種質疑。
  • 計程車收費四捨五入合理嗎?
    以前,他在付車費時一直都遵循著四捨五入的原則,即使是現在將現金支付換成手機支付以後他也都是四捨五入付款,可是近段時間他幾次乘計程車都感到心裡不痛快,原因是打車計價器上顯示9.5元時計程車司機直接要求付10元(四捨五入),而計價器顯示9.4元時司機則實價實收不同意四捨五入,並且振振有詞地說有政策規定。張先生說,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市民想知道政策到底是怎樣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