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園林蓮漪夏豔——保定古蓮花池記

2020-12-25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賈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乾隆皇帝奉母親孝聖皇太后西巡五臺山,路過保定。這是他第三次來到這座北方名城,住在城中的蓮池行宮裡,直隸總督方觀承負責接駕,安排得十分周到。

清代光緒初年的《古蓮花池全景圖》 資料圖片

  保定歷史悠久,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在此設清苑縣,北宋升格為保州,金朝末年遭遇蒙古入侵,全城被焚。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都元帥張柔移鎮於此,重建舊城,在州署的南面開鑿了一個蓮花池,從城外引雞距泉和一畝泉水,經東西二渠匯入池中,池上建有一座臨漪亭,形成一個別致的風景區。張柔與左副元帥賈輔分別在池邊修建園林,著名文士郝經曾經在賈氏園的中和堂居住,而蓮花池和臨漪亭後來又成為行軍千戶喬維忠的私家宅園。元代後期保州地區曾遭遇大地震,諸園逐漸頹敗。

  明代嘉靖年間,保定知府張烈文對蓮花池進行整修,重建臨漪亭,廣種蓮花,以此作為保定府署的附屬花園。之後歷任知府多次予以擴建,形成「荷風十裡撲人來」的綺麗景致。

  清代保定成為直隸省會,在此設總督署,繁盛更勝往昔。康熙年間,蓮花池以「蓮漪夏豔」之名列入保定八景,成為本地的公共遊覽勝地,清苑縣令時來敏作詩讚美:「一泓瀲灩絕塵埃,夾岸亭臺倒影來。」

  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令各省設立書院,當時在保定擔任直隸總督的名臣李衛在蓮花池周邊增建講堂、書屋,建造蓮池書院,並點綴亭橋、假山、花木,形成一座景致豐富的書院園林。

  乾隆年間出任直隸總督的方觀承是安徽桐城人,原本只是一介布衣,曾在平郡王福彭門下當幕客,後來被推薦為官,平步青雲,深受乾隆帝信任。他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對蓮池書院的園林空間大加營建,以作皇帝臨時停憩的行宮。蓮花池由此升格為皇家行宮御苑,達到歷史上最鼎盛的境地。

  園內保持以水池為主體的基本格局,共設春午坡、萬卷樓、花南研北草堂、高芬閣、宛虹亭、鶴柴、蕊幢精舍、藻泳樓、繹堂、寒綠軒、篇留洞、含滄亭十二景,匾額多為歷代保定高官、書院碩儒所題,主要源自儒家經典和古代詩文,既描述景物之美,又闡述儒學之理,措辭典雅,含義深刻。池中小島成為視覺中心所在,主要景致均環繞水岸而設,或進或退,或開或閉,總體上具有曠達疏闊的特色,又不乏幽曲深邃的韻味,建築、假山、池溪、花木無不精心設置,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

  當時蓮花池水面總面積達十六畝之廣,以大小二池分居南北,東西兩側又有水渠與城內外水系脈絡連通,碧波澄清,漣漪蕩漾,池上密植荷花,晴天、雨天、月夜各有勝景可賞,還可泛舟遊覽,雖在城中,卻恍如郊野江湖。池中紅蕖翠蓋,荷香滿溢,堪比杭州西湖。

  園中設有各種形式的樓閣、亭榭、廳堂和橋梁,中央小島上建圓形平面的五柱小亭,形如鬥笠,名為「宛虹亭」,又名「笠亭」,被視為元明時期臨漪亭的繼承者。部分建築採用平臺屋頂,上設欄杆,可登可坐,反映了北方園林的特色。這些建築內外空間可用來宴樂、藏書、讀書、拜佛、賞景、幽居、射箭,功能完備。

  乾隆二十六年,為了迎接皇帝西巡,方觀承除了將蓮池行宮修整一新外,還專門令人將十二景繪為一套圖冊,還把自己與蓮池書院教授張敘分別所作十二景詩附在後面,冠名《保定名勝圖詠》,進呈乾隆帝。乾隆帝龍心大悅,為十二景各題一詩,並下旨以保定蓮花池為藍本,對北京西郊御苑圓明園的「別有洞天」景區進行全面改造,打造出一片六七分相似的風景。需要說明的是,清代皇家園林經常對各地的名園勝景進行仿建,但絕大多數模仿對象都是江南地區的園林,而保定蓮花池作為一座北方園林,能夠在圓明園中得以重現,是難得的特例。

  乾隆之後,嘉慶帝也曾西巡臨幸蓮池行宮。到了道光年間,朝廷雖下旨裁撤行宮,但蓮池書院和園林依舊保留,歷任直隸總督、布政使分別予以重修,景物更為繁密,一些建築也被改建。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倉皇西逃,英、德、法、意四國軍隊南下保定,駐紮十個月之久,大肆燒殺搶掠,蓮花池建築大部被毀。

  第二年(1901年)兩宮迴鑾,直隸總督袁世凱在蓮池旁邊的永寧寺遺址建造新的行宮。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了迎接兩宮巡幸,袁世凱又重修蓮花池作為帝後臨時駐蹕的御苑,由於財力所限,只恢復了部分景物。

  後來直隸按察使胡景桂在園址內修建房舍,以辦新式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直隸布政使增韞令清苑縣令湯世晉將蓮花池改為公園,次年直隸總督楊士驤籌款繼續重建了一些建築,還建造了一座西式風格的直隸圖書館。此時園景雖然無法與盛期相比,但融入了一些近代元素,反映了時尚的變化。

  民國時期蓮花池作為保定公園繼續向公眾開放,1921年直隸省長曹銳委派保定警察廳長張汝桐主持蓮花池公園整修事宜,並委託末代狀元劉春霖寫了一篇《重修古蓮花池公園碑記》。此後幾十年間,蓮花池雖有局部維護、疏浚,但因為各種天災人禍而日漸頹敗。

  新中國成立後,古蓮池被定為公園,得到有效保護。21世紀以來陸續修復了多個景點,大致接近光緒前期的格局,但規模有所縮小。園中水系分為南北兩池,南池狹小呈月牙形,北池廣闊近於長方形,二者以東西二渠連通,主要的景物均環水而設,與岸邊的楊柳相依。

  園林正門位於東北角,門內堆疊大型假山「春午坡」以作障景,顯「開門見山」之勢,與《紅樓夢》大觀園門內假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假山西南為濯錦亭,其對面即晚清所建的直隸圖書館,再南為水東樓,跨橋過渠,可至篇留洞假山,洞穴深邃,其名源自北宋蘇軾詩句「清篇留峽洞」。

  篇留洞南側有一座三孔石橋橫跨水上,相傳為元代遺物。過橋至南側的假山紅棗坡,可以登臨俯瞰園景,還可以遠眺城外的山峰、鄉村,視野相當開闊。山上矗立一座方形的六幢亭,山下西側倚靠著六角形的不如亭,東側為含綠軒。

  南池北岸為藻泳樓,其西有一組兩進院落,闢為禮佛場所,名「蕊幢精舍」,南側建有一座藏經樓。西岸有五間歇山正廳朝東面水而立,前出三間抱廈,民國時期題額「君子長生館」;廳左右各設小軒,右軒題為「小方壺」,比擬海上仙山瓊室。園西北角有一座小榭,名為「響琴」,其下即為園中水系發源處,泉聲叮鈴,如奏雅琴。

  北池北岸較為平直,西段設洒然亭,長廊間有高芬閣和萬卷樓凸於水際;北池中央曲橋蜿蜒,通向水中小島,島上的宛虹亭已由圓亭變為八角亭,亭南架設拱形的宛虹橋,聳起於水面之上。

  此園元初為私家花園,明代轉為衙署園林,逐漸演變為公共遊覽園林,清代雍正年間闢為書院園林,乾隆年間改建為行宮御苑,民國以後又成現代公園,在八百年的時間裡遍歷各種不同的園林類型,屬於相當罕見的情況。

  園中景物較為豐富,卻能保持一定的逸趣,同時帶有華貴之氣。建築形制考究,亭臺樓閣造型豐富,彼此錯落,與水池、山石、花木相間,富有層次感,整體風格端莊而不失幽雅,無愧於北方名園之譽。

  《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14日 10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古 蓮 花 池
    古蓮花池到過保定和未到過保定的朋友,一提起保定就想到了保定不僅有三寶:鐵球、面醬、春不老,還有詩一般的八景:市閣凌霄、奎樓應宿、橫翠朝暉、蓮漪夏豔、東皋春雨、西剎秋濤、雞水環清和狼山競秀。畢業後,我有幸在保定工作了四年。在保定生活的四年時光裡,我走過了清朝直隸最高的軍政機關直隸總督府;走過了歷經千年風雨滄桑卻保存完好的古鳴霜樓;走過了有著「林泉幽邃、雲霧蒼然」美譽的古蓮花池,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有著 「小西湖」之譽的古蓮花池。
  • 河北保定古蓮花池 歷史古典園林觀景地
    原標題:河北保定古蓮花池 歷史古典園林觀景地   導語:園林內主要有水東樓、藻詠廳、君子長生館、響琴榭和高芬軒、寒綠軒及臨漪亭、觀瀾亭等建築。秀麗的宛虹橋、曲橋和元代建的白玉橋,參差在假山奇石、林木荷塘間,構成了一幅"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園景布局嚴謹,錯落有序,幽雅別致,素有"城市蓬萊"之譽和"小西湖"之稱。
  • 遊玩保定的古蓮花池,中國十大園林之一,夏季遊玩的好地方
    保定古蓮花池,地處河北保定市蓮池區位於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區中心,是保定八景之一,稱「漣漪夏豔」。古蓮花池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每年6到9月荷花會盛開,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是最佳遊玩的時間。那時候荷花盛開後,特別地美。
  • 保定古蓮花池漫步
    我穿過保定市繁華的囂鬧,踏上裕華路,開始了尋訪古蓮花池的蹤跡。歷經七八百年的風雨,古蓮花池又煥發出生機,肅穆中更多了一份典雅。一方悠長悠長的池中又是一池紅粉翠張柔,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卻是這古蓮花池的主人,在連年的徵戰之餘,重建了保州(今日的保定),開挖了一方蓮池,池內遍種荷花,故人們習稱「蓮花池」,也就是今天保定城中「古蓮花池」的前身。
  • 旅行攻略丨河北保定古蓮花池遊記
    旅行攻略丨河北保定古蓮花池遊記來保定之前,就聽說過蓮花池。不過聽說的蓮花池不是河北保定的,而是北京的蓮花池客車站。保定古蓮花池景區等級:AAA級;開放時間:8:00-17:30;景區電話:0312-2022579。我很榮幸,因為有河北省退役軍人優待證,所以免費遊園,真的是太感謝黨和國家了。此致敬禮!進門就是假山石,隨後滿園的亭臺樓閣以及滿池子的蓮花。
  • 中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古蓮花池,和頤和園齊名的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原名雪香園,座落在河北省保定市老城中心。它是一區延續八百載的古典園林,是一座波起雲湧的歷史舞臺,是一處具有 江南 風貌的北方名勝,是一所名滿天下的省級書院,曾入選 中國 十大名 園,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 十 大名 園:頤和園( 北京 )、拙政園( 蘇州 )、網師園( 蘇州 )、寄暢園( 無錫 )、個園(揚州 )、豫園( 上海 )、綺園( 浙江 海鹽 )、清暉園( 廣東 順德 )、古蓮花池( 河北 保定 )、圓明園(
  • 遊保定:古蓮花池「水鑑公署」的由來
    當時民間已將它呼為「古蓮花池」。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保定知府張烈文(字晴湖,安徽巢縣人)對古蓮花池進行重建;當時池上有亭,名「臨漪」。萬曆四年(1576年),保定知府張振先(字望湖,浙江錢塘人)對園林擴充改建,將建築物油飾一新。當時,園林大門朝北,面對府署前的大街;東面隔牆是理刑廳,理刑廳也是大門朝北;理刑廳東面隔牆又有一民房。
  • 保定古蓮花池,夏日裡依然很驚豔。往事不堪,見證歷代王朝的興衰
    本人原創,敬請關注古蓮花池原名雪香園,為元朝張柔所建。元朝張柔重建保定城時,引一畝泉水入城,順便修建了這座雪香園做為了私家園林。關於一畝泉的故事,請參看我另外一篇文章。規模宏大的園林建築全部破壞,僅餘一汪碧水,每到夏季便開出一池蓮花。這也是古蓮花池名字的由來。一直到明朝時,才對雪香園進行了重修並多次改擴建,使園林基本恢復了最初規模。這時的古蓮花池以「蓮池夏豔」的稱號名列保定古城八景,是當時著名的園林之一。
  • 「保定十大網紅打卡地」熱門景點之古蓮花池綠野梯橋
    清康熙年間,清苑縣令時來敏曾賦詩《漣漪夏豔》,贊古蓮花池夏日瀲灩美景。自此,古蓮花池以「城市蓬萊」而聞名古城內外。夏末秋初,古蓮花池亭榭繞池,綠樹掩映,恰似仙境引人入勝。此間有一處白石橋卻常常被遊人所忽略。
  • 古蓮花池講座第1期:保定古蓮花池為什麼能入選中國十大名園
    近日,應熱愛、關心、關注古蓮花池和蓮池書院的人士的邀請,為了滿足廣大遊客和市民深入了解古蓮花池和蓮池書院歷史的願望和訴求,蓮池書院博物館自2020年5月起,定期刊發古蓮花池和蓮池書院講座。如果您發現它在史實、事實和圖片、語言文字諸方面有什麼不妥或訛誤之處,請不吝指正。古蓮花池講座第1期:保定古蓮花池為什麼能入選中國十大名園?
  • 古蓮花池,它有江南園林的特色,是非常美麗的
    古蓮花池這座古老的園林,小巧玲瓏,以荷花池為主體,環池有一組古色古香的建築群,亭榭樓臺,布局嚴謹,頗有江南園林的特色,古蓮花池曾於明代進行大規模擴建,清朝在其西北修建了蓮花書院,使它成為當時北方最大的文化中心。
  • 漫步古蓮花池|雪香園|河北歷史文化古典園林
    古蓮花池,原名雪香園,座落在河北省保定市老城中心。它是一區延續八百載的古典園林,是一座波起雲湧的歷史舞臺,是一處具有 江南 風貌的北方名勝,是一所名滿天下的省級書院,曾入選 中國 十大名 園,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 十 大名 園:頤和園( 北京 )、拙政園( 蘇州 )、網師園( 蘇州 )、寄暢園( 無錫 )、個園(揚州 )、豫園( 上海 )、綺園( 浙江 海鹽 )、清暉園( 廣東 順德 )、古蓮花池( 河北 保定 )、圓明園( 北京
  • 保定古蓮花池半日遊遊記
    攝影 楊松古蓮花池坐落在保定最繁華的裕華路上,在鬧市中格外醒目(其實很隱蔽)你要找十個保定人估計有9個沒有進去過,你要問為什麼,回復的是門票貴裡面啥都沒有,其實不然我來給你們說道說道。攝影 楊松你剛踏進古蓮花池的那一秒,你就感覺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因為前兩天下了雪進去肯定是雪白一片,零星的腳印勾起兒時的回憶,順著腳印走進一個童話般的仙境。
  • 到保定古蓮花池品典故景致,賞「龍飛」石刻,觀「蓮葉託桃」小亭
    給各位想來保定旅遊的朋友一個建議——如果到了保定市區尋景,必看的幾個古蹟有以下4個: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鐘樓、大慈閣。因為這幾個景區緊鄰在一起,彼此間只有上百米的距離,觀賞起來極為方便。古蓮池之所被貫以「古」字,是因為它始建於金末元初,距今已有近八百多年的歷史,經歷了私人園林、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
  • 遊十大名園之一:保定古蓮花池,清靜,幽美,古典味道十足
    保定古蓮花池原名雪香園,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為金末元初著名軍事將領張柔的居所。 它歷經私人、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建議請個解說員吧!如果想看荷花開6、7月份正合適。古蓮花池位於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區中心,始建於金元之交的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園,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原為金末元初著名軍事將領張柔的居所。它歷經私人、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其濃重的歷史積澱,為中國十大園林之一 。這座園林是一座以環水築榭為顯著特點,兼有中國南北園林之美的古典園林。
  • 保定古蓮花池翰墨飄香千古書法瑰寶引人爭睹
    保定古蓮花池一景精疊巧築,名居中國"十大"歷史名園之一;景中含詩,榮居"城市蓬萊"美名;湖中布景,譽居"小西湖"美稱——古蓮花池,地處河北省保定市老城中心,是保定八景之一,稱"漣漪夏豔古蓮花池現存書法瑰寶保定古蓮花池現存200餘方碑刻,其形制多為豎碑和壁碑及經幢等。
  • 古蓮花池講座第16講:乾隆皇帝與保定古蓮花池
    應熱愛、關心、關注古蓮花池和蓮池書院的人士的邀請,為了滿足廣大遊客和市民深入了解古蓮花池和蓮池書院歷史的願望和訴求,蓮池書院博物館從今年5月起,定期刊發古蓮花池和蓮池書院講座,歡迎大家關注。如果您發現它在史實、事實和圖片、語言文字諸方面有什麼不妥或訛誤之處,請不吝指正。
  • 中國歷史名園保定「古蓮花池」復原盛世12景觀
    新華網石家莊4月28日電 (記者朱峰 王炳美)歷盡劫難的中國歷史名園保定「古蓮花池」曾享譽海內外的「蓮池十二景」,日前全部復原,「五一」期間開門迎客。  位於河北省保定市中心的「古蓮花池」,建於金末元初,毀於元、明交替時,復興於清乾隆年間,憑蓮池書院成為清朝直隸省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以藻詠樓、篇留洞、含滄亭、春午坡、高芬閣、萬卷樓、北草堂、宛虹亭、鶴柴、蕊幢精舍、繹堂、寒綠軒組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保定,將「古蓮花池」內歷代積藏的珍貴文物洗劫一空,十二景觀付之一炬。
  • 探訪中國最美園林之保定古蓮花池:發展遇瓶頸
    保定古蓮花池內的綠野梯橋始建於元代。 李芳華 攝    具近800年歷史、有「中國最美的十大園林」之稱的古蓮花池坐落於河北省保定市區,該園當年因直隸省最高學府蓮池書院而名揚中外。23日,中新網記者到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在古蓮花池大門口右側柱子上,掛有「保定市蓮池博物館」標誌,上方高懸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手書「古蓮花池」大字橫匾,旁有「蓮池書院」四個大字。
  • 保定古蓮花池將於5月24日恢復對外開放
    記者從保定蓮池書院博物館獲悉,根據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A級旅遊景區和公共文化場館恢復開放的通知》要求,在嚴格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古蓮花池將於5月24日起恢復對外開放。據了解,景區開放時間為8:00-17:30,室外園林區域開放,室內展館暫不開放。遊客入園參觀須攜帶身份證,現場使用微信掃描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統一發行的「疫情防控、行程上報」二維碼,並填寫完整的相關信息。工作人員會發放體溫OK貼,憑體溫OK貼及行程上報的截圖方可購票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