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滄州,發現大運河的美! 「走訪獅城大運河」全國網絡媒體滄州行活動圓滿落幕

2020-10-29 滄州文廣旅


來自中央及省市近20家媒體記者走進吳橋雜技大世界。長城網記者 吳浩 攝

10月23日上午,由滄州市委網信辦主辦,長城新媒體集團滄州分公司承辦的「行走獅城大運河」媒體行活動,在滄州正式啟幕。來自人民網、光明網、央廣網等中央及省市近20家媒體記者先後走訪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區、滄縣鐵獅與舊城遺址公園、青縣紅木小鎮、東光謝家壩、吳橋雜技大世界等地,以融媒體新聞報導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示大運河滄州段的風貌與魅力。


來自中央及省市近20家媒體記者走進青縣紅木小鎮。長城網記者 吳浩 攝

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內,一望無際的草坪與蜿蜒流淌的運河相得益彰。這裡自2018年10月1日正式開放後,就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這個「老人能散步、青年能運動、兒童能嬉戲」的城市生態休閒空間,讓獅城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盡情享受親近自然的輕鬆與愜意。


來自中央及省市近20家媒體記者近距離欣賞滄縣鐵獅子。長城網記者 代晴 攝

滄州鐵獅與舊城遺址公園裡,巍巍鐵獅櫛風沐雨,積澱了上千年的文明;斑駁牆基歷經滄桑,講述著滄州舊城久遠的歷史。滄州鐵獅作為大運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也見證了大運河的興衰。如今,鐵獅子不僅成為滄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更是滄州人民的精神「圖騰」。

來自中央及省市近20家媒體記者走進東光縣連鎮鎮謝家壩。長城網 代晴 攝

東光縣連鎮鎮謝家壩前,遙想當年,在運河水勢震天的年代,謝家壩經受風雨洗禮,一次次防禦洪水的侵襲,保護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這座全長218米、用灰土加糯米漿逐層夯築的壩體,不僅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是中國考古的一項重大發現,也再現了中國近代在漕運水利設施中夯築的先進工藝。

兩天的活動時間裡,媒體記者奔赴滄州市區、滄縣、青縣、吳橋、東光、泊頭等地進行實地採訪,對大運河沿線的文化遺產、景觀風貌、百姓生活、傳承保護等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採訪和報導。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從滄州穿城而過,作為大運河流經裡程最長的城市,滄州一直將大運河視為「母親河」。滄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大運河的產業功能、城鎮功能、生態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遊功能,力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資源,真正還運河於人民。舉辦本次「行走獅城大運河」活動,就是希望藉助新聞媒體的優勢和力量,深入挖掘滄州運河文化,弘揚運河精神,為推動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凝聚智慧和力量。

中國網記者李超表示,通過此次「行走獅城大運河」媒體行活動,他對大運河滄州段沿線的運河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對滄州當地對大運河的保護有了更深層次的感受。他會用腳步記錄滄州的運河故事,用媒介傳播滄州的運河精神,並號召更多的人關注大運河,保護大運河。

河北青年報記者李媛說:「具有千年歷史的大運河擁有無數的文化寶藏,尤其是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國家大運河生態文化帶的逐步修復和開發,我們相信,散落在歷史和民間的各種大運河文化遺產都將被一個個尋回和發掘出來,大運河文化帶很快將會變得明珠薈萃、五彩紛呈。我們期待這一天早點到來!」(記者段永亮 代晴 吳浩)


文章來源:長城網
責任編輯:吳浩

相關焦點

  • 滄州舉行「行走獅城大運河」媒體行活動
    10月23日至24日,由滄州市委網信辦主辦的「行走獅城大運河」媒體行活動,在滄州舉行。來自人民網、光明網、央廣網等中央及省市近20家媒體記者先後走訪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區、滄縣鐵獅與舊城遺址公園、青縣紅木小鎮、東光謝家壩、吳橋雜技大世界等地,以融媒體新聞報導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示大運河滄州段的風貌與魅力。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內,一望無際的草坪與蜿蜒流淌的運河相得益彰。
  • 「千年運河 歷久彌新」全國知名攝影師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採風活動啟動
    翟羽佳 攝中新網滄州9月23日電 (翟羽佳 仲兆華)22日,由滄州市網信辦主辦,中國新聞社圖片網絡中心、中國新聞社河北分社承辦的「千年運河 歷久彌新」全國知名攝影師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採風活動在河北滄州正式啟動。圖為記者聚焦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的圖片展示長廊。
  • 醉美大運河·樂購暖獅城 滄州餐飲行業品鮮美食月活動啟動
    4月30日,醉美大運河·樂購暖獅城——「品鮮美食月」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活動啟動儀式在滄州市民族會館舉行。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本次活動由滄州市商務局、滄州市市場監管局、滄州市文廣旅局和滄州市文明辦主辦,滄州市工商聯餐飲行業商會,建設銀行滄州分行,餓了嗎滄州運營中心聯合承辦。
  • 一灣活水富滄州——滄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大運河如蛟龍穿滄州而過,流淌千年,是滄州人的精神之河,是滄州河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明代史料記載,僅萬曆年間,以稅收計,長蘆鹽僅次於兩淮,居全國第二。滄州的繁榮不僅於鹽運,還有糧運。明朝時,從江南通過運河運往北京的漕糧有300萬石左右,最高超過400萬石。滄州大運河滋養依河而居的滄州人民。見證了滄州的歷史變遷,延續著滄州文脈,承載著千百年來古今滄州人精神烙印。歷朝歷代文人才俊輩出,從《詩經》文化的誕生之地,到聞名遐邇的武術之鄉、雜技之鄉。
  • 滄州市委網信辦開展「千年運河 歷久彌新」全國知名攝影師京杭大...
    滄州市委網信辦開展「千年運河 歷久彌新」全國知名攝影師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採風活動 2020-09-28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年大運河 生態美滄州 讓美麗河湖為家鄉...
    亦是五湖四海闖世界的吳橋藝人 在每每談到運河的時候 都會尊重萬千 叫一聲「母親河」 美麗河北 圓夢小康——第四屆「我是家鄉代言人」網絡主題活動聯動直播由中共河北省委網信辦主辦,網易河北、河青新聞網、中共石家莊市委網信辦、
  • 滄州市委網信辦開展「千年運河 歷久彌新」全國知名攝影師京杭大...
    滄州市委網信辦開展「千年運河 歷久彌新」全國知名攝影師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採風活動 2020-09-28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築夢冬奧 律動獅城」京杭大運河詩詞楹聯書法網絡展徵稿啟事
    七絕·運河晚景大運河邊漫步行,華燈初上繪獅城。人聲鼎沸街頭鬧,國泰民安享太平。作者:王鳳貞,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滄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副秘書長,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燕京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員。三樓秀運河船載幞頭看九州,蜿蜒故事述三樓。清風朗吟南川雋,鎖斷風煙數百秋。
  • 愛家鄉 遊河北 發現身邊的美 | 我們的大運河——滄州記憶
    談及京杭大運河,許多人往往先想到杭州、揚州、蘇州等江南古城。聞名遐邇的雜技之鄉滄州吳橋是我國雜技發祥地之一,雜技作為一種獨特的表演藝術,在運河兩岸不斷衍生、發展、傳承,從這裡走入了全國,走向了世界。在滄州形成南北水旱交通要衝後,為確保商品貨物安全,武技高強的武師很搶手。明末清初,滄州贏得了「鏢不喊滄」的名聲。意思是各地鏢局為表示對滄州武術的尊重,只要鏢車經過滄州地面,必須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得喊鏢號,若在滄州喊鏢,則有逞強之嫌,自此滄州有了「武術之鄉」的稱號。
  • 滄州京杭大運河
    在永濟渠兩側,又開鑿了長豐渠、無棣溝等幾條運河,使黃河北側平原地區運河形成網絡。元代開鑿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御河為京杭大運河的組成部分,基本上沿用了原來的河道。滄州段運河明代為衛河的一部分,衛河又稱衛漕。宋、元時名日御河。由內黃東出,至山東館陶西,漳水合焉。東北至臨清,與會通河合。北歷德、滄諸州,至青縣南,合滹沱河。北達天津,會白河人海。所謂衛漕也。清代,臨清至天津一段,稱為南運河,滄州段運河為南運河下遊。
  • 【大運河專題】今晚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演出與您相約滄州
    【大運河專題】就在今晚!雜技詩劇《一船明月過滄州》專場演出與您相約滄州!大運河,一條人工開鑿的河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地跨8個省、直轄市歷經2500年持續發展直至今日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交通與水利功能經久流年,源源不竭於是,一條流動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帶便依託著大運河應運而生流動的文化
  • 【代表委員共話大運河】一條河一座城 悠悠千年運河水給滄州烙上了...
    全國兩會期間,長城新媒體集團聯合北京、天津、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7地的主流媒體推出「代表委員話運河」專題報導,共同講好運河故事,傳承運河文化!  運河故事之河北——打開河北地圖,全長約530餘公裡的大運河河北段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5個市及雄安新區,流淌2500餘年,廣袤土地、億萬民眾得以滋潤、繁衍,一座座城鎮因之崛起、繁榮。
  • 【代表委員共話大運河】一條河一座城 悠悠千年運河水給滄州烙上了...
    全國兩會期間,長城新媒體集團聯合北京、天津、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7地的主流媒體推出「代表委員話運河」專題報導,共同講好運河故事,傳承運河文化!  運河故事之河北——打開河北地圖,全長約530餘公裡的大運河河北段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5個市及雄安新區,流淌2500餘年,廣袤土地、億萬民眾得以滋潤、繁衍,一座座城鎮因之崛起、繁榮。
  • 滄州大運河發現沉船!最新進展...
    新華社石家莊1月30日電 日前,某施工單位在大運河河北泊頭段清淤時發現一艘明代沉船沉船發現地點位於泊頭市區勝利橋南200米的大運河河道,施工人員先挖出幾塊大木板,隨後發現船體,將情況上報有關部門。滄州市文物部門派專家趕到現場指導,經排水和清泥,暴露出部分船體。經初步勘察,沉船長約15米、寬約3米,由於大部分船體被淤泥包裹,暫不能確定船頭和船尾。滄州市和泊頭市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在沉船上的淤泥中清理出一些牛羊骨頭和碎瓷片、陶片。
  • 【大運河專題】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在滄州啟幕
    韓冰 攝據中新網滄州9月24日記者劉廣和、崔濤報導,24日,「匠心華韻 運河傳承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活動在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舉辦。在此次活動中,186個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集中亮相。
  • 跟著旅發遊滄州丨黃金雙節去哪玩,大運河人文體驗帶不可錯過!
    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像一條美麗的絲帶,輕柔地飄落在滄州大地上,從南到北500餘華裡,成為滄州重要的文化元素與符號。小編這次為大家帶來的是大運河人文體驗帶的遊玩推薦,體驗帶以青縣司馬莊蔬菜觀光園、鐵獅子、紀曉嵐文化園、清風樓、武術小鎮、市區運河景觀帶、泊頭三井大運河文化園、南皮張之洞紀念館、東光鐵佛寺、吳橋雜技大世界、吳橋運河景觀帶為核心,集休閒農業、運河風情、武術研學、雜技娛樂於一體,快來領略大運河的人文底蘊和無限風光吧
  • 行走大運河 | 滄州這裡230多個彎!連孫諤都繞暈了!
    為助力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推出全媒體新聞行動>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滄州東光縣謝家壩就是我省的兩處遺產點之一。大運河謝家壩段是個大彎,對於多彎道的南運河來說,這並不稀奇,但卻是大運河滄州段的魅力和精華
  • 「行走大運河」它是河北三寶之一,來頭還不小
    大運河穿滄州主城區而過,把美麗與富庶留給兩岸,是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可滄州市卻別稱為「獅城」,這又因何而起?行走大運河採訪組通過走訪鐵獅與舊城遺址公園和滄州博物館,帶您找尋答案,把一條大河和兩尊鐵獅子的故事,放在滄州1500多年的發展史中講給您聽。
  •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開幕, 「河北元素」閃耀現場,吸引力滿滿!滄州展廳也在這!
    文旅融合發展,文旅精品推廣,美好生活共享,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於9月3日正式在無錫拉開帷幕。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滄州、衡水等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部門和企業參展。「滄海之州,運河之城,河海相濟,文盛武強」為主題,以滄州文化特有的「六大文脈」為底蘊,全面展示了圍繞滄州之魂鐵獅子和滄州之源大運河的文旅建設成果。
  • 滄州:河北印「冀」| 穿越千年的大運河風景線-1
    運河湯湯在河北傳唱出千年史詩這片慷慨、厚重的熱土上鐫刻著中華文明的印記書寫著燕趙大地的傳奇讓我們走近大運河河北段冀大運河渙渙流水大運河河北段途經邯鄲、邢臺、衡水、滄州、廊坊、雄安新區,這近600公裡的河段記錄了河北的無限風光。在運河兩岸那些煙雨中的亭臺樓閣、清晰可識的城池古蹟、湖泊中的蓮舟、古老又具有現代氣息的城池和在大運河上周而復始的一隊隊駁船……一切都恍如隔世,渺如雲煙。站在古運河的堤岸上,恰如赴一場跨越千年的約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