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是大家熟知的節日,但香港和臺灣卻將4月4日定為兒童節。這個日子有什麼來歷?港臺兒童如何過節?一起來一探究竟!
「四四」兒童節由來
4月4日兒童節的來歷可追溯到1931年。當時「中華慈幼協濟會」為響應國際倡議,提議將每年4月4日定為兒童節。這一提議被採納後,「四四」兒童節逐漸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後來,隨著每年的6月1日被確定為國際兒童節,「四四」兒童節也被「六一」兒童節取代。不過香港和臺灣等地區仍沿襲了4月4日過兒童節的習慣。
資料圖:小朋友們歡度「六一」兒童節。
臺灣:繽紛活動慶節日
在臺灣,兒童節是法定假日,通常還與清明節形成連假。父母與孩子能同時放假,不少家長都趁此機會陪伴和照顧孩子。兒童節前後,全臺各地會湧現一系列親子活動,社會團體和商家也紛紛以親子主題推出福利和優惠,節日氛圍濃厚。
此外,臺灣許多縣市會在兒童節前舉辦模範兒童表揚大會,表彰當地小學及幼兒園中品學兼優的兒童,樹立榜樣。受表彰的孩童中不乏出身弱勢但仍然積極努力的勵志案例,為兒童節增添了許多正能量。
臺灣臺東縣日前舉辦兒童節模範兒童表揚大會,有468位兒童獲獎。
同樣體現正能量的還有相關的公益活動。如臺灣有慈善機構連續多年在兒童節前舉辦病童關懷活動,為患病的孩子們組織遊戲、送去禮物。
香港:平淡背後顯關懷
相比臺灣,香港過兒童節的氛圍相對平淡一些。兒童節當天,人們通常是贈送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同孩子外出遊玩。學校一般不會放假,商家也鮮有特別的促銷。不過香港TVB曾連續十幾年在暑假主辦各種主題的「兒童節」,深受家長和小朋友的歡迎。
香港兒童節雖然看上去「冷清」,但這不代表港人忽視兒童。比如香港一些團體關心兒童成長問題,常在兒童節前發布相關調查結果。
資料圖:近日有香港團體調查顯示,香港6至8歲兒童快樂程度下降。
近日就有團體調查指出,香港6至8歲兒童的快樂程度已經連續兩年下降;之前也曾有調查顯示香港小學生的課業壓力大,呼籲有關各方積極作為。以這樣的方式引起社會對兒童權利的關注,也不失為香港平淡兒童節背後的一種關懷。
儘管同一天兒童節,臺灣和香港過出了不同「風格」,但還是可以送上一句「節日快樂」祝福各位小朋友健康成長。
(新媒體編輯:蘇璟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