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友@江南一燕 在江蘇城市論壇討論版發帖稱,無錫泰伯瀆是唐朝修建的,不是泰伯修建的。參與探討的網友十分活躍,目前跟帖已達二百餘個,且還在持續增長。
江蘇城市論壇公眾號小編了解到,2018年12月,無錫日報刊登《無錫伯瀆河被證實 比揚州邗溝早五六百年》報導稱,經無錫市文化遺產保護和考古研究所在梅村街道伯瀆河歷時5個月的考古發掘,證實該河道非自然形成,確係人工開掘而成。伯瀆河由吳泰伯主持開掘,距今有3300年左右,比揚州邗溝早約五六百年。日前,該實證已通過省文物局驗收,基本被認定為「中國運河第一撬」。
發帖網友@江南一燕 表示,他在幫郭重威老師查閱常州運河開鑿年代的文獻證據時,無意中在南宋《輿地記勝》中發現無錫泰伯瀆根本不是3千年前泰伯開的,而是唐朝末年的常州太守孟簡開的,大概是因為泰伯在無錫定居過,所以乾脆取名泰伯瀆,這河其實只有1千多年的歷史。
圖為網友@江南一燕 貼出的照片
上述網友認為,根據史料,泰伯城的確是泰伯造的,但泰伯瀆是唐朝孟簡開的,兩碼事,不能相互證明。
有網友對此評論認為,有史料記載伯瀆河為泰伯所開,也有記載是唐代所鑿,屬於爭議。要解開謎團,必須由考古證據來甄別。既然承認伯瀆河是開鑿的,那麼必定在河邊有堆放挖出的土方,只要考證土方下疊壓的年代層就可以確定開鑿的最晚時間。2018年8月,考古隊在伯瀆河兩邊開挖10個探方,發現年代層裡有新石器時期遺存和商周時期遺存,沒有說有更晚的比如春秋戰國秦朝唐朝等遺存。說明伯瀆河開挖時間不晚於商周。江南地區開化或開發公認以泰伯始,和考古發掘的遺存年代吻合。所以可以認為伯瀆河由泰伯帶領開鑿,考古證據同時否定了史料中的唐代開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