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一位並不吃素的朋友告訴我,因為看我分享得多了,她在深圳的時候點外賣會去搜索素食餐廳。
在跟她跟我說這件事之前,我們倆聊到的話題恰好是關乎個人影響與力量。
改變世界太遠
那就先改變身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際網路上陌生網友也好,身邊人也罷,面對許多問題,大家永遠只看到宏觀的一面,卻時常忽略了細微的努力,也時常對細微努力能產生的影響不甚在意。
接觸素食以後,經常看到的質疑便是:
你說你是為了環保而素食,他們說環境破壞這麼厲害,這麼些人素食能起到什麼作用;你說你是為了動保而素食,他們說這麼多人在吃肉,你素食能救得了幾個動物。
他們或許並不否認素食對於環保、動保有積極意義,但通常覺得——你的力量太小,改變不了什麼現狀。時間久了,不少素食的朋友自己也會產生動搖:是啊,我能改變什麼?
但我想分享一個我從高中就很喜歡的小故事。
海水退潮後,大量的魚被擱淺在海灘上。一個小男孩見狀,開始拾起魚一條一條地往海裡扔。一個路過的人不理解:「這麼多魚,你救得過來嗎?沒有人會在乎的。」小男孩一邊救魚一邊回答說:「這條魚在乎!」隨即又將一條魚仍回了大海。
小男孩的能力並不大,他救不了全部,一條條小魚與大量的魚群相比,也確實是那麼不起眼,但是小男孩微薄的努力對於已經被扔回海中的每一條小魚來說,都是生命的奇蹟。
這像極了為了世界友好而素食的每個人在做出的努力。
我在跟朋友分享我的觀點時說,「其實對於許多因為動保而堅持素食的人來說,哪怕只是他一個人,少吃一這一頓,或許就就能挽救下一個動物的命運,那對於這一個動物來說,這就是很大的意義。」
去年在上海採訪到了素食明星潘時七,她就說到,當時決定素食,正是想著如果我這一口不吃,就可以讓這些原本屬於人口中的生命得以延續。
個人力量是很小,但如果不作出這一口的改變,就什麼都改變不了。
做為一個非資深素食人士,在去年來壹素界工作之前,我對素食本身,以及相關的議題,都一無所知,身邊從小到大都沒有關注這方面的朋友。
但現在,我的大學室友會願意和我一起去素食餐廳;我的朋友對純素烘焙念念不忘;我開頭提到的這一位朋友會自主尋找素食外賣,會看珍妮·古道爾的紀錄片,認可素食營養方面的內容。
△朋友與我分享素食知識,有點驚訝到哈哈~
甚至有些朋友未必會認同這些,跟我談論他們不理解的點,我覺得這同樣也很好,不認同意味著他們在關注,在思考。這些不認同也督促素食傳播者去思考、去改進。
我並沒有刻意去宣傳什麼,只是我的朋友們知道我的工作內容,我們自然而然地聊天聊到這些。這樣的我都能夠對身邊人產生了那麼一些細微的影響,那素食更久的人呢,一直持續做這件事的人呢?是不是會影響到身邊更多的一些人?
而當無數個「我」影響到了無數個「我身邊」,這些力量還算是「微小」的嗎?當這些所謂「微小」最終匯集到一起的時候,產生的作用還算是很小嗎?
一個人的力量很小
但很多人的力量很大
那我想大聲的告訴很多人,產生的作用很大。其他先不談,就從飲食市場的一些轉變說起。
還記得我們提到過的每一個數據嗎?
世界上最大的132家食品公司,有41%的肉類和奶製品生產商都在自己的產品線增加了植物蛋白的應用。(「未來論壇」)
全球植物蛋白市場預計價值每年都在持續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406億美元。(Markets and Markets)
到2026年,肉類替代品市場的全球價值將達到81億美元。(聯合市場研究)
美國2018年牛奶銷售額暴跌11億美元,比前一年下降了8%,停業關門的奶牛場就高達2700家。(美國乳農協會)
截止2019年2月的前三個月中,近四分之一的英國人在使用植物奶替代品。近一半的英國咖啡消費者在戶外購買拿鐵時會選擇植物性牛奶。(Mintel)
還記得我們提到過的每一個植物基產品嗎?
國外,BeyondMeat 上市;Impossible food與漢堡王合作成為常規;肯德基推出純素雞塊;桂格燕麥推出純素燕麥奶生產線……
國內,從去年的珍肉「人造肉」月餅、農夫山泉植物酸奶、新豬肉OMN!PORK,到今年星巴克8款植物膳食產品、康師傅純素方便麵、百草味「人造肉」小零食……
植物基市場的日益繁榮,傳統肉蛋奶行業的式微,不正是商家看到植物基的商機嗎?
這些商機來自所有意識到素食對於健康、環保、動保具有重大意義的素食人群、素食友好人群。你我或許只是這人群中的一個,但是正因為有無數個「你我」,才能讓市場發生轉變……
△國外超市琳琅滿目的植物奶
當植物基變得不再那麼小眾,進入大眾視野,就可以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觸到更加友好的食物。而素食最大的魅力正是在於你一旦選擇了它,它背後所承載的所有美好意義都會附加而來……
所以我想說啊,不要因為覺得個人力量太弱小,就看不起正在付出努力的人,就忽視這一點微小努力產生的作用,就不去做出改變。
個人的力量很小,但不可或缺。
ps:你的素食生活在日常中是否遇到過一些質疑,可以在留言中和我們分享哦~
—End—
壹素界原創出品
歡迎隨手轉發朋友圈、微信群
文&編者 | 遊客與木
圖片 | 網絡
支持原創,關注壹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