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轉公辦!全國獨立學院轉設情況最新盤點,學費降了嗎?

2020-12-19 騰訊網

今年以來,獨立學院轉設成為關注熱點,多數高校都申請轉為民辦,只有少數學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申請轉設為公辦高校。近期,多所獨立學院轉設有了最新進展,小編都整理好啦,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

說明:本文為不完全盤點,如有遺漏,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已公示的院校(部分)

盤點一:

盤點二:

盤點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83所成功轉設,10所已停辦(還有北京師範大學校珠海分校停辦)

部分院校的轉設公示

河南4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為普通本科學校

9月30日,據河南省教育廳消息,河南4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為普通本科學校,今起公示。

其中: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擬更名為河南傳媒學院;

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擬更名為中原科技學院;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擬更名為新鄉第二醫學院;

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擬更名為新鄉工程學院。

公示文件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和《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教發廳〔2020〕2號)等有關規定,4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為普通本科學校,予以公示。待相關手續完善後,省政府將向教育部申報。公示時間為9月30日~10月12日。

部分還未公示轉設的院校

除了上述已完成公示的院校,還有部分院校還未正式完成轉設,車車也為大家一一盤點:

1.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轉設為民辦

9月29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召開轉設工作動員大會。會議講述了該學院對於轉設所做的部署工作。

在談到如何做好轉設工作時,執行校長王華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要對照《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各項指標要求,查清問題,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細化安排,建立臺帳;二是科學把握數量和質量關係,合理安排建設資金投入,集中解決學校的條件短板、「硬體」缺口,努力營造教師教書育人、學生專心學習的氛圍;三是所有迎評資料依照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原始性的原則,統一進行收集整理,要通過「軟體」整改,將「教學運行正常,教學質量保障,資料齊整,制度完善」的狀態固化為常態,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四是加強轉設過程的風險評估和防控,確保學校在轉設期間校園安全穩定,注意輿情疏導,防止不良情緒集聚,保證教育教學工作平穩有序。

學校預計將在2021年底完成轉設工作。轉設將推動學校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學校章程將更加規範,依法治校更加完善,辦學質量不斷提升,學生也將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

2.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將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太原理工大學關於現代科技學院

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的請示

山西省教育廳: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是2003年1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太原理工大學和中國煤炭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

多年來,學院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思想,堅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且符合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辦學條件,充實辦學內涵,提升治理能力,推動依法治院,辦學水平和實力穩步提高。學院目前已開設工學、理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八個學科門類,41個本科專業,截至2020年6月,在校生11967人。學院先後獲得「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山西省高校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更好地服務我省及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根據《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教發廳〔2020〕2號),按照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加快轉設進度的要求,經太原理工大學黨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申請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轉設為省屬公辦理工類普通本科高校,辦學地址為現中北大學朔州校區。

妥否,請批示。

太原理工大學

2020年8月27日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將變更為「無錫學院」

此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南信大濱江學院正在準備由獨立學院轉設成為公辦普通本科院校,校名由原來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將變更為「無錫學院」。

在今年6月11日,南信大召開了「濱江學院轉設動員大會」,成立轉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分工,加快推進轉設各項工作。據悉,南信大濱江學院預計最快將於2020年底,完成轉設計劃,更名為無錫學院。轉設成功後,該學院將成為繼江南大學之後,地處無錫市的第二所公辦普通本科院校。同時,該校也將成為江蘇省首家,由獨立學院轉設成公辦的普通本科高校。

4.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將轉設為蘇州城市學院

有消息透露,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將轉設為蘇州城市學院,相關申報材料已經完成。蘇州即將多一所公辦高校。

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成立於1998年12月,是全國第一所真正意義上引進社會資本參與辦學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後在2006年根據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轉設為獨立學院。

早在2019年9月1日,蘇州人民政府與蘇州大學就2020至2035年深化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籤署合作協議。協議明確表明,將支持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轉設為市屬公辦應用型本科大學。

5.蚌埠醫學院將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

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向安徽省相關領導諮詢蚌埠醫學院更名大學的相關事宜。對此,9月29日,安徽省教育廳正式回應網友關切,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蚌埠醫學院的發展,經過前期反覆研究論證,按照高校設置工作程序,2019年底,蚌埠醫學院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事項,省政府已正式向教育部申報。

6.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轉設為民辦

9月17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召開2020-2021學年工作會議。學校董事、法人代表王韜光在發言中透露了轉設內容。

王韜光表示,學校目前正處於疫情防控期和「轉設」關鍵時期,希望全校各單位全力確保學校安全穩定。轉設之後,股東將放棄財產權利,不忘初心,公益辦學。投資方不謀求轉設後學校的控制權,在理事會中人數要少於三分之一。比如,如果轉設後的理事會有13個理事,那麼投資方-光大策略公司最多推薦4個理事。每一個百年名校,都有一個好的治理結構,都有約束機制。同時,要提高教職工待遇。我看了國外很多著名高校,年度預算最大的支出,都是人力資本支出。我們要力爭在全國民辦大學中人力資本支出佔學費收入比例最高。

7.四川省內多所獨立學院大多將轉為民辦

據成都商報採訪報導,四川省多所獨立學院有了轉設新動態。今年3月,教育部同意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由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學校,並更名為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這也是今年以來率先轉設成功的川內高校。

根據省教育廳官網顯示,截至今年5月,四川省內還有8所獨立學院,分別為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以及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8.安徽大學江淮學院轉設為公辦本科高校

9月21日,合肥市政府發布《合肥市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20-2022年)》。

圖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方案》提出,將支持合肥學院創建合肥大學,加快推進安徽大學江淮學院轉設成市屬公辦的高質量應用型本科院校。安徽即將又多一所公辦高校!

圖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9.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轉設為公辦本科高校

近日,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提問關於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是轉為公辦還是民辦的問題。校方作出回應稱,初步方案是轉設為公辦本科高校。

網友提問:

您好,請問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是轉為公辦還是轉為民辦?

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回覆:

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的舉辦方正在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教發廳〔2020〕 2 號)的通知要求,制定轉設方案,初步的方案是轉設成公辦本科高校。

東方學院無論轉設為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學校都將本著「最有利於師生權益、最有利於學校發展、最有利於社會穩定」的三個有利於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證師生的權益。

獨立學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如果從1999年教育部批准設立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算起,獨立學院的發展已歷時21年了。

隨著2020年5月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出臺實施,特別是「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需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的要求被嚴格執行後,一批獨立學院或轉設、或停招、或撤銷建制。

政策的頒布與實施不再似前些年一樣「雷聲大雨點小」,這一次,處於弱冠之年的獨立學院再無法迎接它的而立之年了。可以預見,隨著最後期限的到來,240餘所尚未轉設的獨立學院將會在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的選擇中畫上生命的句號。

在大學擴招的社會背景下,獨立學院以助力高等教育大眾化為旗幟,在全國範圍內湧現。事實上,關於它建設、發展的利弊一直眾說紛紜。

有人說它是母體大學用「帽子」換「票子」的小金庫,有人說它是「校中校」破壞了教育公平,還有人說它角色不明朗、機制不清晰、辦學不合格。顯然,對獨立學院的討論並不能脫離其出現的歷史背景和它階段性的歷史作用,離開社會背景來空談好與不好並不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1998年,為了更好理清理順政府市場之間關係,新一輪大規模的政府機構改革深入推進,在機構改革的形勢下高等院校調整的大幕也隨之展開。

關停並轉與行業辦學的逐步取消使得高校數量規模迅速下調;另一方面,高校擴招大潮漸起,激增的招生人數與公立大學有限的辦學能力自然呼喚更多高教資源的有效供給。

於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與高校獨立學院便應運而生,前者諸如合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以「地名+學院」的辦學模式迅速興起,後者則以民辦機制建立的獨立學院為代表。

自下而上的創舉與自上而下的規範

1998年,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對高教資源的重新布局與角色調整,一種以「國家民辦二級學院」、「國營民辦二級學院」等面目出現的新機制辦學模式在江浙一帶迅速興起。

這種由高校、地方政府和民營資本等多方力量推動舉辦的新的辦學機制,旨在緩解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均衡高等資源布局、反哺母體學校建設、促進民辦教育發展、謀求資本逐利等。

而推動獨立學院創建的主體則是高校、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他們在各有所圖中達成共識,共同推動了建設進程。

比如有的獨立學院創辦是為了解決退休教職工發揮餘熱、有的是為了解決高校合併化解教職員工安排、有的是為了推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下沉溢出、有的是地方政府謀求優質教育資源。

但不容否定的是,這些按新機制產生的學校確實解決了國家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不足的窘迫狀況。

2015年人民日報的一篇報導就曾指出,「目前,全國有獨立學院283所,在校生209.7萬人,辦學規模佔整個本科教育的17.8%,對把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到35.7%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上總共出現過330所獨立學院(其中西藏自治區未辦有獨立學院),這在全部普通高校數量中佔比超過了百分之十。(其中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並未出現在2000-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招生資格的高校名單當中,所以我們取329所。但教育部2011年4月17日的文件顯示,該校已經轉設為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然而,作為一種地方嘗試和創舉,這些學校也存在著很多問題,甚至誘發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如校中校的模式引發母體學校學生對其稀釋教學資源、破壞教育公平的反感,又如因教學質量、生活設施難以保證導致不少獨立學院的學生訴諸不滿,再如因畢業證與母體學校脫勾而引發了不良事件等等。

依附母體學校存在,藉由其名望和聲譽,獨立學院常常能夠吸引到一眾具有名校情懷的考生及家長,他們不惜花費高額的學費,以期能夠擁有與名校學生同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同時獲得與母體學校學生一樣的學位證書。

顯然,這並不是正常情況。

教育部自2003年起幾乎每年都對規範獨立學院辦學治教發出通知,整頓其在招生、人才培養、校園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弊病,為獨立學院朝著真正的獨立和規範化辦學劃定了框架。

2008年4月10日,教育部頒布《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這個被業內人士俗稱為26號的文件對於促成獨立學院「真獨立」發揮了關鍵作用。「獨立學院對符合條件的學生頒發獨立學院的學士學位證書」等要求,意味著獨立學院2007級以前的在校生畢業後仍可領到獨立學院的畢業證與「母體高校」的學位證書,而從2008級新生開始,他們的學位證也將和畢業證一樣由獨立學院具印、自行頒發。

此後,獨立學院相繼獲得了學士學位授予權,真正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但即便如此,仍然廣泛存在校中校、「假民辦」等問題。於是,推動獨立學院轉設便是教育部繼續規範其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措施。

多面的獨立學院

即便是發展興盛的2010年代,獨立學院這個名稱似乎也並不為人熟知。

在當前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公辦、民辦、中外合作辦學等不同類型的高校形象較為明晰。唯獨獨立學院這一存在反而因其「不夠獨立」「獨在何處」而面目模糊。人們更願意稱之為「三本」,以其錄取批次來表徵其學校地位。

2005年教育部在回復一則網友留言時,對獨立學院下的定義比較好地解釋了其內涵:

「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請者)與社會力量(合作者,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舉辦的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國家規定,申請者要對獨立學院的教學和管理負責,並保證辦學質量;合作者要負責提供獨立學院辦學所需的各項條件和設施,參與學院的管理、監督和領導。獨立學院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的校園校舍,獨立進行教學和財產管理、招生和頒發畢業證書。」

近20年來,獨立學院的數量在2004年前後井噴式地爆發,2009年達到峰值。受教育部對於獨立學院管理與轉設工作推進的影響,一些社會投資方因政策的不明朗而退出有之,辦學條件屢屢被亮黃牌有之,因此,獨立學院數量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

獨立學院的名稱各有特色,但冠以母體校名為前綴則是判斷其身份的最易標準。

通常情況下,以母體院校名稱為首,中間冠以「地名、學科、人名、歷史地名、特殊概念等」,最後以學校或分校結尾。如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直接利用學校所在地命名,凸顯出其校址所在地為直轄市的優勢;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則是使用了學科名稱,讓人不免混淆這是否是安徽醫科大學下屬的學院;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更是利用了李時珍的「歷史名人效應」;而包括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在內的武漢各大「分校」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則是少數以分校命名的特例。

在獨立學院的選址中不難看出,獨立學院創辦數量與所在高校存量有著較為明顯的關係,特別是江蘇、湖北等地表現得尤為突出。而作為獨立學院發展試點武漢,則更是因其眾多的高校數量,而衍生出近20餘所獨立學院,獨冠全國。

另一方面,一些省域也因經濟體量、臨近高校集中城市而獲得了高教資源溢出效應。前者如廣東等地大量吸引了優質高校落戶;後者以河北為代表,獲得了不少北京的部屬高校獨立學院的落戶。

高校資源往往布局在地級市以上城市,國內的縣城往往很少有高校落戶,但在獨立學院建設過程中一些縣級城市也藉機獲得了大學落戶,這一點尤其在浙江省顯得更為明顯。

母體院校的光環效應是獨立學院興起的重要動因。獨立學院往往憑藉母體學校的品牌優勢成功吸引家長和考生的注意。那麼,這些母體學校到底是怎樣「光環」般的存在,讓眾多民間資本趨之若鶩,眾多考生和家長報考有如過江之鯽呢?獨立學院的母體歸屬中,以省屬高校為主。共有264所獨立學院依託省屬高校創辦,佔全部數量的79.74%。有55所依託教育部直屬高校,佔84.62%,依託其他中央部委高校創辦10所,佔比15.38%(省屬高校包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直屬)。

若以211、985歸屬來分,則211高校共創辦了58所,985高校創辦了34所。深厚的學校教學基礎和教育底蘊吸引了更多考生慕名填報其下屬獨立學院。

獨立學院的學校類型和專業設置往往緊隨母體學校,附著性極強,這也是學生擇校的一大重要原因。母體學校類型上,理工科院校最多,有94所,綜合類院校其次,有71所,這些也是學生報考中較為熱門的學校,而民族類和體育類則略顯冷門。

教育部26號令中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普通高等學校一般只可以參與舉辦1所獨立學院,但據統計,共有38所母體學校趁著興辦獨立學院的熱潮,分別舉辦了兩所獨立學院。通過這種方式,學校不僅解決了資金方面的困難,也使得優質的教育資源花開兩朵,惠及更多的普通學生。

牽手容易分家難的獨立學院轉設

早在2006年獨立學院發展勢頭正盛時,《教育部關於「十一五」期間普通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中就已透露出推動獨立學院轉設的意思,該文件中明確指出「獨立學院視需要和條件,按普通高等學校設置程序,可以逐步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普通高等學校。」

一段時間以來,儘管獨立學院被冠以「三本」的名稱,但仰仗著母體學院的光輝並不愁招生,同時也在各自探索中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效。但是諸如身份屬性不明、產權不清等問題始終制約其發展。無論是教育部還是羽翼日豐的獨立學院本身都在謀求獨立發展。

2008年《獨立院校的設置與管理辦法》出臺則正式標誌著獨立學院轉設工作走向正軌。可以說,一部獨立學院發展史也是一部尋求獨立辦學史。

從成立建設之初,採用新機制辦學的獨立學院就存在著較為複雜的投資主體關係,既有母體學校無形資產,也有民營資本的實物投入,有的地方政府還主動介入,還有歷年形成盤根錯節的管理層關係。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相互博弈也勢必會影響到獨立學院的轉設進程。

比如,目前不少獨立學院名為民辦性質,事實上卻是並無社會資本投入的「校中校」,每年要向母體學校繳納幾千萬的經費,而母體學校派出的教學管理人員則擔任著一些重要崗位的領導職責,如此以來就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若非國家推動,其轉設的積極性並不高,甚至還要收取高額的「分手費」。

2014年一篇《獨立學院轉設高昂「分手費」攔路》的文章就這一問題做了深入分析,收取分手費似乎也很好理解——獨立學院依靠母體學校的品牌優勢、師資力量等無形資產建立起來,在運營過程中也享受、依賴著母體學校的教學資源,但同時,每年也要上繳不少管理費。

儘管有人對獨立學院收取分手費持否定態度,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就是獨立學院的轉設正是因為這些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難以縷清才進度緩慢。儘管目前已有83所成功轉設,10所已停辦(還有北京師範大學校珠海分校停辦),但仍有超過200餘所未轉設,而此時已距2008年教育部出臺的26號令已經過去了12年。

顯然,獨立學院與母體學校分手轉設並非易事。不轉設,每年上繳納的管理費制約著自身發展;轉設,高昂的分手費將為獨立發展帶來沉重的財務包袱。於是,維持現狀反而是目前最好的狀態。

隨著2020年底最後期限的到來,不少獨立學院將在轉與關面前做出選擇。

顯然,失去母體院校的光環,暴露在社會與公眾面前的是其本身的辦學能力和師資力量,轉設後的獨立學院將與普通民辦高校處於同一起跑線競爭,要想持續吸引良好的生源,只能從根本上提高自身辦學能力,將教書育人、成風化人放在辦學目標的首位。

(註:本文中獨立學院的數據來源於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具有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名單;轉設時間截至到2020年6月)

相關焦點

  • 多校轉公辦!全國獨立學院轉設情況最新盤點,學費降了嗎?
    今年以來,獨立學院轉設成為關注熱點,多數高校都申請轉為民辦,只有少數學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申請轉設為公辦高校。近期,多所獨立學院轉設有了最新進展,小編都整理好啦,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 說明:本文為不完全盤點,如有遺漏,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 為什麼廣東的獨立學院轉設只有民辦沒有公辦的
    今年是獨立學院生死存亡的一年,二百多所獨立學院須在年底提交轉設方案,要麼轉為公辦,要麼轉為民辦,要麼停辦。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多所獨立學院停辦了(包括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也有不少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院校,如浙江、江蘇、新疆等省份都有多所獨立學院轉設為公立本科大學。
  • 2020天津獨立學院轉設情況怎麼樣?1所大學最有可能轉為公辦
    在2020年底要求獨立學院完成轉設,天津市的獨立學院一共有10所,對於這些獨立學院將會如何轉設大家也十分關注。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否要併入天津大學?後期會轉為公辦院校嗎?天津獨立學院轉設情況獨立學院共有三個轉設方向,包括公辦、民辦和取消辦學。根據教育明先森的相關整理,整理出了天津10所獨立學院的具體轉設情況,其中1所大學已確定停止招生,1所大學最有可能轉為公辦,7所大學有可能轉為民辦。
  • 獨立學院轉設,影響幾何?
    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只是眾多需要與母體學校解綁的獨立學院之一。教育部已為獨立學院下了「最後通牒」,2020年必須完成轉設方案,或轉為公辦、或轉為民辦,或終止辦學。2019年,全國共有獨立學院257所,這些獨立學院是本科卡線考生的主要選擇院校之一。獨立學院轉設,又會為考生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獨立學院轉設,影響幾何?
    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只是眾多需要與母體學校解綁的獨立學院之一。教育部已為獨立學院下了「最後通牒」,2020年必須完成轉設方案,或轉為公辦、或轉為民辦,或終止辦學。2019年,全國共有獨立學院257所,這些獨立學院是本科卡線考生的主要選擇院校之一。獨立學院轉設,又會為考生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部分擬轉設「獨立學院」執行公辦校學費標準
    由於民辦院校在辦學經費方面少了公辦高校的國務院部委、省市政府財政支持,只能提高學費,來確保師資和教學質量。因此,民辦高校的收費標準往往比較高,至少起點都在1.2萬元及以上,至少是公辦高校學費的2.5倍以上。
  • 廣東省多所獨立學院傳出轉設新進展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此前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
  • 5所獨立學院轉設最新消息,多校合併組建大學可行嗎?
    今年以來,多地加速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最近這5所獨立學院有了新消息。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對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進行了諮詢建議,建議將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轉設為公辦本科高校。
  • 全國已有14獨立學院轉設,該校極有可能轉為公辦,考上就是賺到!
    2020年是獨立學院的轉設「大年」,根據教育相關規定:2020年末全國尚未轉設的獨立學院需拿出具體的轉設方案,根據相關統計,進入2020年以來已經有14所獨立學院完成了轉設工作,獨立學院的轉設工作已經不可阻擋、勢在必行。
  • 廣東省多所獨立學院傳出轉設新進展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此前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
  • 9省21所獨立學院轉設,其中4所轉公辦,誰家歡喜誰家愁?
    下面,繆老師分不同的省份來介紹這一次公示將轉設的獨立學院,以及此前已經公布的獨立學院情況。由於獨立學院基本上是由民辦企業出資,公辦大學出力而建設的,所以當出資方遭遇資金困難或者在轉設過程當中,不想繼續出資興辦學校,那就可以將自己的資產轉讓,找到「接盤俠」,變更學校舉辦的主體。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主辦者的公司名稱發生了變更,院校轉設中自然也需要變更。
  •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轉設公辦?最終結局可能不太美好
    前面寫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文章,談到錦城學院轉設的問題。經過一番了解,發現川大還有一所獨立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說真的,如果不是四川人,大概率會搞混這兩個學校,這個錦江學院跟錦城學院一字之差,卻是相隔遙遠,錦江在眉山,錦城在成都。那麼,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如何轉設呢?
  • 新疆獨立學院轉設情況匯總!附新疆轉公辦的學校名單匯總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相關高校信息可以了解到,新疆目前共有4所獨立學院,這其中包括新疆財經大學商務學院、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新疆醫科大學厚博學院、石河子大學科技學院。那麼這4所獨立學院轉設情況如何呢?有哪幾所轉為公辦?
  • 獨立學院轉設遭遇阻力,背後原因可能有六個
    客觀上講,11月的回覆和12月的發布會,都展示了教育部敦促全國各地獨立學院轉設的決心。與此相對應的是全國各地獨立學院轉設的進展,如果要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緩慢」。近10年以來,全國範圍內的獨立學院數量逐年下降,今年5月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目前全國共有獨立學院257所。
  • 全國獨立學院轉設名單:2020即將結束,你的學校在轉設了嗎
    眾所周知,獨立學院轉設是2020年下半年我國高等教育的「重頭戲」,且教育部要求各大獨立學院必須在2020年年末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所以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不斷傳出轉設消息。那麼,截止至12月,2020年一共有哪些獨立學院已經開始了轉設工作呢?江西共青城獨立學院合併進展如何?
  • 獨立院校轉設,對專升本考生來說是好還是壞?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名單,涉及全國六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其中陝西有兩所獨立學院位列其中。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申請轉設為西安明德理工學院,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申請轉設為西安工商學院。什麼是獨立學院?為什麼要推動獨立學院轉設?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對於高等教育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 獨立學院要完成轉設,那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有希望轉為公辦嗎?
    獨立學院是否轉成公辦,最主要的要看舉辦人是誰。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浙大城市學院,在轉設前,其名稱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其舉辦人就是浙江大學與杭州市人民政府。也就是說,這所學校的娘,就是「公家人」但是,從辦學性質看,其依舊是民辦獨立學院。
  • 3000字解讀獨立學院轉設,9省21所大學,只有4所轉公辦
    其他17所獨立學院全部轉為民辦本科院校。 下面,繆老師分不同的省份來介紹這一次公示將轉設的獨立學院,以及此前已經公布的獨立學院情況。 由於獨立學院基本上是由民辦企業出資,公辦大學出力而建設的,所以當出資方遭遇資金困難或者在轉設過程當中,不想繼續出資興辦學校,那就可以將自己的資產轉讓,找到「接盤俠」,變更學校舉辦的主體。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主辦者的公司名稱發生了變更,院校轉設中自然也需要變更。
  • 獨立學院轉設,這樣選擇,大概率選到轉為公辦的院校
    獨立學院始於2000年左右,當時也是為了本科擴招,不少大學也是順應形式,辦了獨立學院,錄取批次為本科第三批錄取,簡稱本三,也給了低分考生能進到本科學習的機會,教育部日前發文,獨立學院轉設普通本科院校將加快腳步。
  • 省外紛紛抓緊機會轉設公辦,四川8所獨立學院還「穩起不動」?
    全國多地已經開始轉設據初步統計,今年已有包括廣東在內的17個省市區的教育廳/教委陸續發出獨立學院轉設的公示(具體名單附後)。全國各地紛紛傳來獨立學院轉設消息。整體上看,大多數獨立學院轉設後依然保留了民辦性質,不過也有少數獨立學院辦學性質變為公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