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錢才算財務自由?財務自由的標準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儲蓄全都是輸家的策略,你要儘快地實現財務自由。」這是「財商」創始人、《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的名句。

  當理財大潮席捲而過,許多人開始隱約意識到理財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當街頭巷尾、線上線下,無論白領還是小販,不管是財經作家還是八卦寫手,都開始談論起財務自由的時候,你有沒有認真地考慮過實現它的可能性呢?

  財務自由≠大佬專利

  「時間就是金錢,但金錢換不來時間」,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俚語。當我們工作的時候,實則是在「用時間換金錢」,是在用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生命換取無限的、可不斷創造的財富;當我們用於工作掙錢的時間越多,生命消耗得也越嚴重。但生命的維繫又離不開必要的金錢支撐,這既是法則也是悖論。金錢和時間真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其實也不盡然,只要擁有財務自由,就可二者兼得。

  只不過,在很多人眼中,財務自由這件事和這個名詞本身一樣高大上。除了祖蔭豐厚的富裕家庭,或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大佬,還有少數的幸運者也許在前10年間的房產瘋狂升值中,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財務自由,但更多人似乎終其一生都只是在追趕階段。尤其是對於普通的上班族來說,當固定薪水成為唯一的收入來源時,一旦失去工作,也就失去了收入來源,繼而也就沒有什麼「自由」可言。但事實上,一個人要做巴菲特幾乎不可能,但達到財務自由並非完全可望不可及。如果會賺、能存、會投,普通人也完全有機會循序漸進地將財務的「約束力」降到最低。

  財務自由的標準

  那麼,究竟怎樣程度的自由才算得上是財務自由呢?有人仿照馬斯洛需求,從生活中基本的需求開始出發,借鑑圍棋的段位設定了個「財務自由」的九段標準——初段:菜場自由。即在菜場自己願意買哪種菜就買哪種菜,而不看菜的價格。二段:飯店自由。即只要自己願意去哪個飯店就去哪個飯店,而不受制於飯店的價格。三段:旅行自由。只要自己想要去哪裡旅遊就能隨時出發。四段:汽車自由。自己想選擇買什麼車就買什麼車。五段:學習自由。只要在自己或子女條件可選擇範圍內自由選擇學校或進修,而不用計較學費高低及其他成本。六段:工作自由。只要自己願意,選擇什麼工作都可以,沒有這個工作就自己創造一個這樣的崗位,不計較這個工作是否能賺錢。七段:醫療自由。只要能治好病,不計較醫療費的高低。八段:住房自由。想買什麼房子就買什麼房子,不計較房價的高低。九段:國籍自由。自己在可選國家中自由決定國籍,不計較移民以及相關的投資成本高低。

  雖然上述的說法只是坊間流傳的釋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財務自由後的直觀感受。按照更主流的學術定義,財務自由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狀態:當你不工作或失去工作的時候,不必為金錢發愁,你的資產所孳生的收益(也稱被動收入)能夠讓你維持比較體面的生活,你可以有足夠的金錢、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財務自由的標準,是在擁有住宅和滿足子女教育需求的基礎上,仍有足夠的可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使得投資收益大於日常支出。

  更通俗地說,財務自由=被動收入>體面生活開支。如果你每月的開支是5000元,且你能獲得5001元無需勞心勞力工作所掙來的被動收入的話,那你就已經達到這種人人都羨慕的財務自由了。

  顯然,使得「被動收入=體面生活開支」的這「5000元」就是達到財務自由的臨界點或最低要求。按照我們的測算,如剔除房產因素,一般可以將財務自由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3個層次,對應的日消費額為500元/天、1000元/天和3000元/天(按夫妻兩人計算)。如按銀行理財產品的4%準無風險收益計算,達到對應財務自由標準所需要的可投資資產分別為450萬元、900萬元和2700萬元。

  奔向財務自由之路

  通過測算我們可以發現,財務自由的前提是擁有一大筆能夠為你帶來被動收益的資產。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路徑,就是通過人力資源獲得收入,通過合理的支出積累財富,通過積極投資使得資產快速增值,概括起來就是「會賺」、「能存」、「會投」。

  首先是「會賺」。雖說財務自由的目的是擺脫工作的硬性束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工資是我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桶金」,依舊需要依靠職務性收入換取和積累。要想過上財務自由的日子,就必須在職場上有所建樹。因為即便按財務自由所需的500元/天初級標準計算,兩人的月收入合計必須超過1.5萬元。如果再考慮到買房、買車、育兒以及積累財富等因素,僅僅有這點收入是遠遠不夠的。舉例而言,在上海買房需要的首付款至少要100萬元,貸款200萬元,2人公積金最高貸款100萬元,商業貸款100萬元,按首套房八五折利率計算,20年還款期,每月還款11819元,總購房成本約384萬元。平均在20年中,每月要支付約1.6萬元的購房成本。而即便不考慮出國留學,育兒成本至少也要70萬至80萬元,加上達到初級財務自由所需積累的450萬元的可投資資產,夫妻兩人的月收入總和需超過5萬元。對於收入達不到這麼高的人來說,也不用氣餒,可以延長實現財務自由的期限,比如說20年至30年。

  一方面,職務性收入有個自然增長的過程。社會薪酬水平在不斷提升,年輕人逐步在職場發展,如魚得水,收入也不斷上新臺階。但是,另外一方面,提升自己、抓住機遇更加重要。在職場奮鬥中,構建個人核心競爭力的第一步,是將自己培養成複合型人材,在自己擅長的專業上做出深度的同時,還要兼顧知識的廣度,在相關的專業領域上擴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可以有意識地避開機械勞動的崗位,去找學習空間大的工作,這樣你在工作中所花的時間都會慢慢凝結成你個人的價值。此外,合理地規劃、縱向地升職、橫向地跳槽都能夠帶來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掙得越多,走向財務自由的速度也越快。

  其次要「能存」。除了在職場上運籌帷幄、提高收入,我們的日常消費也要隨著經濟狀況的變化量入為出,合理消費,理性消費。如果賺多少,花多少,那即便賺得再多,「月光族」想要實現財務自由必定也只是空談。特別是年輕人,收入低,資金壓力大,如何把錢花得更好,對實現財務自由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在消費這件事上,一定要理性規劃,聰明消費,悉心了解併合理運用身邊更為經濟、更具效益的消費方式及消費渠道來「花小錢,辦大事」。

  最後是「會投」。如果只忙於賺錢和省錢,卻不懂得利用投資使得「錢生錢」,通向財務自由之路在同等條件下也會變得漫長許多。只有通過積極合理的投資,才能加速資產的長期積累。以基金定投為例,如果每月投資500元,按年化收益率10%計算,30年後可以積累到約114萬元。如果定投2000元,30年後可以積累到約450萬元。而隨著收入的增長,我們還可加大投資的金額,繼而更快速地達到財務自由。

  可以說,財務自由的目標等級直接決定了資產配置的目標收益率,也決定了實際的實現規劃。一旦有了清晰的期望,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就能不自覺地向著對應的財務目標靠近。此外,必須澄清的是,實現財務自由絕不僅僅是為了可以不工作,而是為了讓我們走出「時間換金錢」的藩籬,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放飛自己的夢想。工作,可以快樂地工作;休閒,可以心無旁騖地休閒。正如博多?舍費爾在《財務自由之路》的封面所寫下的:「我們追求財務自由不是因為崇拜金錢,而是因為不願意做金錢的奴隸;不是為了享受奢華,而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獲得舒適而有尊嚴的生活。」

(責任編輯:DF101)

相關焦點

  • 在中國,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原來財務自由並不完全有多少錢決定
    在中國,多少錢才算財務自由呢?提起財務自由,這是很多人的目標,誰不希望自己能夠買車買房,進超市買東西不看價格,在京東,天貓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心疼,想出去旅遊的時候就可以不考慮錢就旅遊!那麼財務自由到底需要多少錢呢?我之前在評論區看到,說在中國,財務自由的年收入上千萬,更有甚者說得上億!我們還是來看看權威媒體是怎麼說的!
  • 有多少存款才算財務自由,有多少人達到了這個標準
    「掙錢難,花錢易「,這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因為多少錢也感覺不夠花,特別是在這個時代,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大家對精神和物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那麼多少錢才不會讓我們擔心呢?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財務自由,是很多人嚮往的,財務自由的標準是不用擔心食物,住房或者或一個月或者一年去賺錢,這個時候沒有任何的生活壓力,不用為了賺錢而工作,而是去發展一些自己的興趣,去做一些有意義以及有使命的事情,而不是為了生計。
  • 擁有多少錢才算財務自由?滿足這一「條件」,你就「達標」了
    如果一個人實現了財務自由,那麼,他肯定是具有非常雄厚的經濟實力的。畢竟,一旦財務自由了,就算是不上班,也可以有足夠的錢來維持生活,於是很多人都會好奇,擁有多少錢才算財務自由呢?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對於財務自由的門檻標準都是不同的,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財富達到百萬級別應該就可以財富自由了。
  • 財務自由的標準
    當今社會,到處都能聽到"財務自由"的話,xxx實現了財務自由,走上了人生巔峰,很多人都把它當做一個人生目標。那麼問題就是:多少錢能給你帶來自由?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有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開銷,同時我們出售自己的時間和技能來換取金錢。
  • 達到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這是一個全民焦慮,全民壓力山大的年代,最主要的壓力毫無疑問都來自一個字,錢,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常常能聽到有人講,等我實現了財務自由,我就不工作了。那麼,到底多少錢算是財務自由了?馬雲的財務自由肯定比王思聰的財務自由要多得多,王思聰的財務自由肯定比普通人的要多得多。一線城市肯定比二線城市要多得多,二線城市肯定比農村要多得多。而且每個個人對自己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不一樣,這樣算下去,恐怕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但並不表示這個問題就不值得討論了。
  • 有多少存款才算財務自由?沒賺到這個數,永遠別說自己財務自由了
    「財務自由」這四個字似乎是每個人的終極目標,鼓勵著大部分人不斷向前。在中國現階段,有多少存款才算得上財務自由呢?首先你要明白「財務自由」的定義,什麼是財務自由?所以僅靠工資來實現財務自由是很難的。況且只認為財務自由是有足夠的錢花還不太有說服力,因為錢只是表象,勞動效率才是。如果只是有錢的話,國家每個人發一個億,那就都實現財務自由了。財務自由的本質其實是時間自由。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馬雲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最後悔的事就是創建了阿里巴巴,它幾乎佔用了我所有的時間。
  • 在一線城市,你覺得有多少錢才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出鏡 / 維辰   (維辰財經)   「   大概在十五年前,朋友小林第一次接觸到「財務自由」這個詞彙。在理財書上,初看「財務自由」這幾個字,覺得拗口,因為它不是本土詞彙。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晦澀的詞彙在近些年非常受歡迎,很快在普羅大眾的心底紮下了根。
  • 財務自由需要多少錢?
    來源:雪球今天和一位年輕客戶聊天的時候,簡單算了一下在北京大概要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首先明確一點,財務自由絕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最不想做的無非就是上班,但同時還過的上體面的生活。要實現這個目標,主要就是靠投資性收益來覆蓋掉日常生活開支,這其中包括股票,債券,存款,理財等。
  • 到底要有多少錢才能算是財務自由呢?
    每天不用上班,不用因為工作做得不好而被上司罵,也不用去挖空心思的搞那些所謂的無效社交,想在家就在家,想出門溜達就出門溜達,這就是我理想中的財務自由狀況。從這個角度看我的確可能只是個不想工作的俗人,把財務自由當作人生目標的理由居然是不想被別人管。可仔細一想,這也不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嗎?可這財務自由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 財務自由要多少錢?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要多少錢?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一個人月入 10W,另一個人月入 1W,他們兩個的真實收入差距是 10 倍麼?這才是一個人的真實收入。 而月入 10W 的那個人,如果生活水平提升三倍,也不過就是25500,還能剩 74500。 注意,這個時候兩個人的真實收入差距,就已經 50 倍了。 但現實往往更殘酷,月入 10W 的人很快就可以買房,一方面能省下房租成本,另一方面房產也可以增值。
  • 北上廣深有多少錢才算財務自由?
    日前,胡潤發布了《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其中提到了財務自由的門檻——一線城市的高淨值人群認為1.3億可以達到財富自由,二線城市是8000萬,三線城市認為6000萬可以達到財務自由。財務自由對於普通人來說實在有些遙遠,然而實現財務自由的意義是什麼。報告還顯示,42%的受訪者表示財富自由後想環遊世界,另外,選擇購置房產、劃分給家人、慈善捐款排在其後。財務自由是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
  • 一個月收入多少可以達到財務自由標準?
    在一次高端財富研討會上,導師問在座的人一個問題:你需要多少錢才可以實現財務安全、財務獨立。甚至財務自由?不需要精準的數字,甚至不需要合乎邏輯。100萬?500萬?5000萬?現在只需要1秒鐘,只用你的直覺,寫下你感覺到的數字。
  • 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普通人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從字面看,「FIRE」是「財務獨立提前退休」的意思,財務獨立和財務自由,雖然僅一字之差,但自由程度上還是有區別的。FIRE是讓你有選擇不工作的權利;「財務自由」是讓你有選擇過理想生活的權利。一個是讓你在不工作的前提下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一個是在你不工作的前提下過上富足的生活。可以說FIRE是輕量級的「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重量級的「FIRE」。
  • 現階段擁有多少錢才算得上是財務自由?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關於財務自由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不用上班是財務自由,也有人說買東西從來不看價格是財務自由,還有人說不為錢發愁是財務自由.但是一般來說,如果按照小康的生活標準來說,擁有一套無房貸的房子,然後有500萬的存款,這樣基本上就能夠過上相當好的財富自由的生活了。
  • 幾千萬就敢得瑟說財務自由?一線城市標準是2.9億!
    據說,根據胡潤研究,如果你生活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實現財務自由需要2.9億元人民幣。如果你有幸只生活在二線城市,比如杭州、南京、成都之類的城市,那麼標準可以降一降。但對不起,也需要有1.7億元人民幣。2.9億元?
  • 剛過而立之年,淺談「財務自由」
    我認為這是很初級的一種認知,衍生出來的常見問題就是:是一千萬還是一個億才算財務自由?但不得不說很多人都曾如此的想過,包括學生時代的我。這種想法很類似的還有:全國人民每人給我一毛錢我就有1億多,一家老小几輩子都吃喝不完了!
  • 有多少錢,才是財務自由?需要結合自身情況設定,不是無節制花錢
    ,即在中國的一線城市,您的家庭需要擁有2.9億人民幣的資產才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在二線城市的話,那這個標準可以降低到1.7億,三線城市大概是9000萬元左右。這意味著,沒有上億資產,是不能財務自由了?很多網友表示「不知道胡潤是依據什麼來計算的」。因為在他們周邊,有很多人的資產遠遠沒有這麼多,但已經成天的瀟灑,不用在職場打拼,過著自由的生活了。顯然,胡潤的標準很可能不是為普通老百姓「定製的」,脫離了人民大眾的實際需要了。
  • 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其實很簡單!
    但是具體有多少錢才是財務自由,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有人說200萬,有人說1000萬,有人說得1個億。這兩天大致算了一下,今年我和妻子的股票帳戶共分紅25萬多,截止7月底打新股收益15萬多,這些錢除了少部分拿出來消費外,大多數趁股價低迷又繼續買入,這樣雖然總市值下降了,但是我持有的股票數更多了,明年分紅收入更多。
  • 你認為財務自由的標準是多少錢,是不是和「磚家」的標準差很遠?
    關於財務自由,每個人心裡的看法是不一樣的,但是大家也不要被所謂的「磚家」誤導了。所謂的「磚家」是怎麼誤導大家的?按照「磚家們」的說法,要實現財務自由,最起碼得有1000萬,這樣才能達到財務自由的門檻,就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了,每天不用上班工作,躺賺被動收入。現實是這個樣子嗎?
  • 今天做個夢,實現財務自由我們最少需要多少錢?
    我們來看一位經濟學家是怎麼說的,《財務自由之路》的作者博多·舍費爾給出了這樣一個計算公式:財務自由的門檻 = 每月的總支出* 12* 25;我就拿我自己做例子吧,我期望的生活開支,當然這個開支不是無限制的奢侈生活,而是在現有的生活基礎上能再上一個臺階,生活質量過得更舒適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