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2020年共有52名獲獎者,其中鍾南山、樊錦詩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重慶大學劉清友校友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劉清友本科就讀於西南石油大學,1989年起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精密製造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1991年獲碩士學位,1997年到1999年在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校長,鑽頭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
劉清友主要從事石油鑽頭及裝備的理論、實驗、產品及應用研究。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0餘項。發表論文18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國際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出版專著、教材6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集體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省部級二等獎3項;獲國家首屆"創新爭先"獎狀、"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孫越崎青年科技獎、四川省塔尖人才、四川省傑出創新獎、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等,2017年、2019年院士增選均進入第二輪評審有效候選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劉清友長期圍繞深層/超深層、深水/超深水及頁巖氣開採對石油鑽頭及裝備的特殊需求和重大難題開展研究。發明鑽頭多因素動態設計新方法及個性化鑽頭設計研發技術,研製出三大類10餘個系列個性化鑽頭在國內外推廣應用,打破國外壟斷。發明深水/超深水管柱系統動力學分析方法,研製出世界首套海洋環境與鑽井工況耦合作用的深水管柱力學模擬實驗系統,為"海洋石油981"等深水平臺鑽井安全提供技術支撐;攻克超高壓大功率壓裂泵衝擊振動、泵頭體壽命和輕量化設計等核心技術,為研製出世界首臺3000型壓裂泵及其在我國頁巖氣開發中的規模化應用做出重要貢獻。因其在從事石油鑽頭及裝備的理論、實驗、產品及應用研究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梁何利基金是在中央領導同志親切關懷下,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共同捐資4億元港幣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取得傑出成就的中國科學家,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促進祖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何梁何利基金共設立三類獎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每年評獎一次。
本文素材來源:重慶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