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3日訊(記者 秦思思)今(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士、重慶大學周緒紅教授長期致力於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工作,在鋼結構和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研發、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
重慶大學周緒紅與鍾南山、樊錦詩同獲這項科技大獎!
重慶大學周緒紅與鍾南山、樊錦詩同獲這項科技大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
-
重慶大學劉清友校友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2020年共有52名獲獎者,其中鍾南山、樊錦詩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重慶大學劉清友校友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劉清友本科就讀於西南石油大學,1989年起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精密製造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1991年獲碩士學位,1997年到1999年在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校長,鑽頭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
-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 鍾南山樊錦詩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圖為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凌紀偉)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11月3日在京舉行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共評選出52名獲獎人,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青年成為獲獎科技工作者主體。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
-
昆明理工大學寧平教授獲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
11月6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昆明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寧平教授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原校長彭金輝教授,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楊斌教授分別於2011和2017年獲此殊榮。
-
「80後」樂清人林旭川,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在此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緒紅帶領團隊的研究項目「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而林旭川所在的單位是該項目的主要參加單位之一,他參與了高層混合結構的抗震分析方法和設計理論的研究。
-
...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獎……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
記者獲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人物簡介:楊樂--著名數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楊樂,1939年出生,江蘇南通人,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楊樂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1966年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 他長期從事複分析研究。
-
傅伯傑院士榮獲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洪堡獎章
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EGU)於10月22日公布了2020年聯合會獎章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傅伯傑研究員獲2020年度 EGU「洪堡獎章」。該勳章以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名字命名,授予那些在發展中地區開展造福人類和社會的研究,在地球科學、行星或空間科學領域取得卓越貢獻並產生重要國際影響的科學家。傅伯傑院士因在黃土高原土地利用結構與生態過程、生態系統服務與生態恢復方面的創新成果及領導全球乾旱生態系統研究的卓越成就而獲得這一殊榮。
-
中山大學新增2名院士!來看看都是誰?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9年院士增選名單,中山大學此次新增2位中科院院士,分別為宋爾衛(生命科學和醫學部,腫瘤學專業)、戴永久(地學部,大氣科學專業)。戴永久自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一直從事陸地表面模式的構造及其與大氣環流模式的耦合研究。
-
中山大學宋爾衛、戴永久當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張平院士學術報告會順利舉辦
西工大新聞網9月18日電(李婭)9月9日下午16:00,在友誼校區東會議室,舉行了我校校友、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張平院士學術報告會。張平院士於當日下午15:00,正式受聘為西北工業大學顧問教授。
-
《自然》聚焦南京大學鄒志剛院士團隊
特刊以「運籌帷幄,『加油』未來」(A watertight plan to fuel the future)為題,重點報導了中科院院士鄒志剛帶領的南京大學環境材料與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團隊在清潔能源制氫、氫能高效利用基礎研究及產業化進展。
-
孫穎浩院士:潛心打通「身體水道」
2015年,54歲的孫穎浩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全軍首位泌尿外科醫學領域的院士。孫穎浩院士簡歷孫穎浩,男,1961年5月生於福建福清,祖籍山東乳山。博士生導師,973首席科學家,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兼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全軍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長。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沙坪垻區45項成果2人獲獎
沙坪垻區45項成果獎項中,自然科學獎有9項,重慶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成果:納米材料生長動力學研究及其光電作用下的電荷輸運機制、機械傳動內激勵機理及接觸界面動力學理論和模糊動態系統的控制、狀態估計及模型降階理論與方法等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共2項,分別是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重慶大學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的成果——高精度超敏免疫檢測關鍵技術與應用
-
廣東新增兩位院士 中山大學宋爾衛、戴永久當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央廣網廣州11月22日消息(記者鄭澍)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院長,我國著名的乳腺外科專家宋爾衛教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戴永久教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
-
喜報|北科大3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
主要從事金屬凝固、加工和熱處理及其關鍵裝備的研究,在交通運輸與航天航空關鍵鋁材擠壓加工,高性能特鋼、銅合金和銅鋁複合材料短流程加工新工藝及其關鍵裝備的研究開發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較多重要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均為第一完成人),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項;2016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49個 2019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名單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公布2019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名單,共49個項目。詳情如下:中環協〔2019〕339號關於授予「工業煙氣多汙染物高效協同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等49個項目2019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的決定各有關單位:為充分發揮科技獎勵對環保產業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環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鼓勵我國環境技術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促進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撐生態環境治理
-
河北省又出了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至此醫科大學已有四位院士張英澤教授記者11月27日從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獲悉,中國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張英澤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根據增選結果,中國工程院9個學部共選舉產生67位新當選院士,張英澤教授為河北省唯一當選者,是繼李春巖、吳以嶺、叢斌教授之後,河北醫科大學產生的第四位院士,同時實現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士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