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雲南四川地區,男不娶女不嫁,婚姻全靠飛簷走壁的走婚風俗

2020-12-10 青琯評史人

婚禮,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古人常說,人生有三大幸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將功名利祿和娶妻生子相提並論,可見是非常重視婚姻的。

就漢族而言,傳統的婚姻習俗非常繁瑣;簡簡單單的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背後就需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古代成親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要有三書六禮,婚禮的流程更是複雜。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傳統婚禮的習俗不僅大大簡化了,還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舉辦西式婚禮。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保留著非常傳統且特色的婚俗。來體驗一下他們神奇的"走婚"風俗吧。

揭開摩梭人的神秘面紗

"走婚"這一習俗,是摩梭人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婚俗。摩梭族是雲南納西族的一個分支,與藏族摩梭人並沒有太多的淵源。但是由於大都信奉藏傳佛教,雲南摩梭人吸收了一些藏族佛教文化。

摩梭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和《漢書》中,古代的摩梭人是遊牧民族,後來經過多次遷徙,最終一部分人定居在雲南。摩梭人生活在美麗的雲南和四川的交界處,也就是瀘沽湖畔。他們居住的地方山清水秀、風景迤邐,絕美的自然風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摩梭人。

摩梭人和很多少數民族的人一樣,能歌善舞,光舞蹈就有七十二種,甚至有人說他們是最會跳舞的民族。除此之外,摩梭人還以他們特殊的婚俗——"走婚"而被世人所關注

母系社會的婚姻——"女兒國"

我們知道,在原始社會中,由於繁衍後代的重要性,女性往往在一個氏族社會中是核心人物,也就是常說的母系社會。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基本不存在這種情況,但是居住在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還保留著母系社會制度。就像是西遊記中的女兒國一樣,充滿神秘色彩。

也就是說,在摩梭人的生活中,大家族的母親掌握著處理家中事務的權力。女性在社會系統中佔據主導地位,因此整個社會中的女性地位相對來說也更高一些。

這讓人也不由得想到最近的一部關於男權女權社會的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劇中的女權社會"花垣城"和摩梭人的母系社會,多少有些相似之處。這部小成本的網劇,沒有大牌的演員,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男女平等問題

母系社會制度的存在,也為摩梭人特殊的婚姻習俗奠定了基礎

歷史悠久的"走婚"習俗

"走婚"的婚俗由來已久,可能在最開始的一些原始部落中就已存在。只是經過漫長歲月和社會的變遷,人類社會的夫妻制度大都演變成了一夫一妻制,最終保留下來走婚習俗的部落和民族少之又少。摩梭族雖然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但並未被中國識別,更沒有納入56個少數民族之中。就現有文獻來看,"走婚"風俗可能在秦漢時期就出現了,伴隨著母系社會而生。

令人難忘的"走婚"習俗,"飛簷走壁定終生"

在摩梭人生活的地方,男不婚女不嫁,白天男女是很少單獨相處的。那麼年輕的單身男女要如何溝通交流表達彼此之間的思想呢?沒錯,聚會,摩梭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喜歡舉辦大型的聚會慶祝活動。聚會上年輕的男女才有機會通過唱歌、跳舞來認識。

如果男子喜歡上了其中某個女子的話,在白天就要和她約定好。然後男子就會在半夜時分,來到"花樓",也就是摩梭人成年單身女性的閨房。

按照傳統,男子要騎馬而來,但是不能走正門,要悄悄地從窗子爬進"花樓"。看來,摩梭族的男子想要見到心愛的姑娘,不僅要翻山越嶺,還要學會飛簷走壁。進到女子閨房,和女子約會時,還要將自己的帽子等具有男性代表的物品掛在外邊,表示"花樓"內在約會。

約會的內容沒有限制,兩人可以互訴愛慕之情,深入交流。如果兩人情到濃時,便直接洞房花燭。男方必須在天沒亮時就從正門離開,如果在長輩醒來之後才走,就會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行為。

"走婚"一詞在摩梭語中叫"色色",也是對"走婚"形式和內容的生動解釋。比起漢族的婚俗,他們的似乎更加簡單、目的直接。

對"走婚"習俗的誤解

由於"走婚"這一習俗的特殊性,男女雙方並不存在實質的婚姻關係,男方只在晚上回去到女方家裡,在白天兩人還是回到各自的家中生活勞作

如果兩人的感情破裂,雙方可以隨時分手,另覓新歡。女方只要不再給對方留門,這段感情就徹底結束了。

在傳統婚姻思想的影響下,我們可能很難接受這種婚姻制度,很多人會認為,"走婚"中女性佔主導地位,男女雙方並不平等。而且沒有法律約束,男女方完全有機會同時交往多個人。但實際上,"走婚"雙方都是自由戀愛,甚至比我們穿傳統的婚姻更加自由。但這不代表雙方就會胡來,至少在兩人決定生活在一起後,就只認定對方是自己的終身伴侶

很多已婚人士常說一句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連著名的作家錢鍾書都在《圍城》中這樣評價婚姻:"婚姻是一座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去。"對比摩梭人的婚姻和婚禮,我們似乎給婚姻強加上了很多東西:金錢、親情、利益,婚姻不再單純的只是因為愛情。

而這些東西最終將愛情與婚姻生生地分割開,壓得婚姻中的兩人喘不過來氣,時間久了,婚姻就成了愛情的墳墓。

如果愛上一個人,衝動是萬萬不可的,深思熟慮後,再決定是否要結婚。現代的婚姻牽扯到多方的利益,畢竟你們的婚姻不是摩梭人的"走婚",可以悄無聲息的進行,感情淡了,兩人再默默的分開。

相關焦點

  • 四川雲南共同管轄的「神秘女兒國」,男不娶女不嫁,全靠走婚
    這個地方叫做瀘沽湖,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被雲南與四川兩個省會共同管轄。瀘沽湖是我國第三深淡水湖,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旅遊文化景點,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奇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青睞,每一年都會有眾多的人前來旅遊,體驗一下當地的異鄉風情,但是要說真正出名的,除了瀘沽湖的景色之外,那就必須是當地一直延續下來的摩梭族走婚文化。
  • 瀘沽湖流行「男不娶女不嫁」?摩梭族走婚騙局的獨家揭秘
    摩梭族走婚習遠古習俗走婚是雲南和四川境內的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摩梭人是中國唯一的母系社會,除了少數人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沒有結婚這種制度。其實還是有一定科學與和諧性。走婚就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去女家走婚,維持感情和生養下一代的方式。
  • 喜馬拉雅山下的原始部落,男不娶女不嫁,不與外界通婚
    喜馬拉雅山下的原始部落,男不娶女不嫁,不與外界通婚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人因為生活上的煩惱,工作上的煩惱,想要脫離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當中,去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清淨的地方。在世界上就存在著這樣一個地方,它充滿著神秘,讓人忍不住的想要揭開它的面紗。這一個地方就在喜馬拉雅山脈靠近印度以北的地區,他就在喜馬拉雅山的山腳下,這裡的村民被稱作卓巴人。他們生活在一個仿佛世外桃源的山谷裡,少與外界聯繫。其實說他們是原始部落。是因為他們這裡保留著一種原始習俗。在這裡不存在著婚姻的制度,男不娶女不嫁,不與外界通婚。
  • 全雲南最美的湖到底有多美?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是怎樣的秘密?
    晨曦中的瀘沽湖猶如一顆心,攝影©孤城(橫屏觀看)1924年的一天,探險家約瑟夫·洛克騎了五天的馬,來到瀘沽湖畔,面對平靜的湖水,他這樣寫道:「這是全雲南最美麗的一個湖(備註:摩梭是一個未識別民族,並不在56民族之列,有關部門將居住在雲南寧蒗等地的摩梭歸為納西族,將居住在四川鹽源、木裡、鹽邊等地摩梭歸為蒙古族。)
  • 兩頭婚興起,男不娶女不嫁,不就是摩梭族的走婚習俗
    靠一個人能好好地帶好孩子嗎,最大的壓力來到了各自的父母身上,與其說是為年輕人減輕了壓力,不如說是為父母又增加了壓力。婚娶生育這些壓力,哪朝哪代都有,可先人從未放棄過這種制度。因為這是一種最牢固的生存關係,關於兩頭婚我看很類似雲南瀘沽湖的走婚習俗。其實在中國這個習俗一直存在,那就是雲南摩梭族的婚姻儀式。她們就是「男不娶女不嫁」號稱中國現存的「女兒國」,至今還保留這個習俗。
  • 雲南這個旅遊勝地,現存中國唯一母系社會,對父親只能喊舅舅
    無論是民族風情還是風俗,好多都依舊依照於傳承下來的古老傳統習慣。許多外地的遊客前去遊玩和了解時,大部分人都表示不太理解。比如濃重的換歲習俗,還有古老的「走婚」制度。在這個神秘又特殊的母系社會裡,由於不同外界的風俗習慣,她們的婚姻制度也是不同於現代的我們常看到的一般的一夫一妻制
  • 雲南有個旅遊勝地,現存中國唯一的母系社會,對父親只能喊舅舅
    而就在四川與雲南交界處,美麗的瀘沽湖湖畔旁的永寧壩子,還現存著中國唯一的母系社會——摩梭人,他們還擁有著自己的語言摩梭語,是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瀘沽湖的永寧壩子位於瀘沽湖的北部,是一個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的地方,這裡是我國存在的最後的「女兒國」,擁有十分純正的母系社會。
  • 中國最「開放」的民族,男不娶女不嫁,耍朋友靠「爬窗戶」
    中國最「開放」的民族,男不娶女不嫁,婚姻靠「爬窗戶」進到女方家中。如果說正常的男女交往,雙方只是談感情,有了孩子也不說結婚的事兒,那就是「耍流氓」,或者要麼是海王要麼是渣女,這種觀念難以被認同。可是我國的摩梭族在男女感情、延綿子嗣這件事情上,一直都是男不婚女不嫁,這種獨特的習俗被稱為「走婚」。
  • 「男不娶,女不嫁」,四川境內的母系社會體系,怎麼繁衍後代?
    而在四川這裡,生存著一個至今仍然保留著「母系社會」特徵的部落;他們「男不娶,女不嫁」;這樣一個神奇的部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看一看吧。這個部落,就是在四川境內的「河谷部落」。它是四川藏區非常古老的一個部族,外界人稱其為「扎壩人」。因其聚集地位於河谷地帶,所以這個部落又被稱為「河谷部落」。河谷部落的人口非常的少,大約在1.5萬人左右。
  • 雲南有這麼一個地方,男不婚,女不嫁,生了孩子舅舅養
    多情夜,神秘是摩梭篝火紅融歌浪漫,弦音清嫋舞婆娑,柔曲戲秋波是神秘的東方女兒國啊男不娶,女不嫁,自願結合,離散自由的母系婚姻制度,俗稱「走婚」。當你踏入這個美麗的女兒國,會得到一本特製的「女兒國護照」。
  • 中國隱蔽的「女兒國」,堅持男不娶女不嫁,繁衍方式特殊
    導語:中國隱蔽的「女兒國」,堅持男不娶女不嫁,繁衍方式特殊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越拉越多的人開始進入旅行的大軍中。旅行的途中不僅可以體會別具一格的風景名勝,還能見識到當地獨特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須知幾步之外,便是大千世界,有數不清看不盡的奇異新聞。
  • 貴州一神秘村莊,男不外娶,女不外嫁,來這裡旅遊不要沾花惹草
    不管你有沒有來過貴州,一定知道這裡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省份,這也造就了貴州獨特的文化習俗,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神秘小村,多年來秉承著男不外娶,女不外嫁的習俗,據說是為了保守一個秘密。雖然是一個小村寨,但是這裡的規矩很多,比如男的不可以娶外面的人,女孩子也不可以嫁出去,就連生小孩都不能自己決定,而是要遵守規則,每家只能生兩個。之所以有這個規定,是因為祖先知道村子裡的耕地少,害怕人多以後無法養活村民。
  • 中國最後的母系社會遺風的女兒國,一生不嫁不娶神秘部落摩梭族
    2018年9月我一個人去了雲南旅行,去了瀘沽湖才知道原來真的有女兒國存在。據我們開始了解和聽聞「女兒國」這個地方是在電視劇中的《西遊記》所知道的。 在我們的印象裡,女兒國是一個只有女人的地方,而真實存在的女兒國是女性當家做主有話事權,承擔家裡的重要責任。這個民族部落是「摩梭族」是我國至今還保存的傳統母系社會遺風。
  • 中國唯一「不嫁不娶」的民族,依靠這方式繁衍,遊客直呼:揪心
    然而少數民族的一些文化往往是很獨特的,在我們看來是不能理解,而就有一個少數民族,它是中國唯一「不嫁不娶」的民族,但是他們的繁衍方式卻讓遊客們直呼是「揪心」,讓人是想像不到。摩梭族主要是分布在雲南和四川相交地帶的大山中,由於過於隱蔽,使得摩梭族至今在中國仍是一個未被識別的民族。
  • 這個民族婚姻制度倡導不娶不嫁,據說用其特殊的方式進行繁衍後代
    大家好,我是小編小阿倩,今天跟大家聊一下摩梭人的婚姻主義,全民族不娶不嫁。不同民族結婚的風俗也不同,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沒個民族的婚姻制度大不相同。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擁有這五十六個少數民族的傳奇,漢族在五十六個民族中人數最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習俗源遠流長。
  • 中國最後的母系社會,男不娶,女不嫁,男方靠「爬窗戶」進女方家
    想呼吸著每座城市的空氣,想感受著每座城市的人兒,想看著每座城市的風景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每個民族的習俗都不一樣,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無論是衣著,還是習俗了,飲食,以及住所都有所不同,但誰知道他們在婚姻習俗上也有所不同,雖然我國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在我國還有一個民族是幾乎不結婚的
  • 中國唯一男不娶女不嫁的民族,繁衍後代方式很特別,管爸爸叫舅舅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由於氣候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人口的分布也很不均勻,所以各個地方生活的人都有著很獨特的當地風俗。在中國有一個最奇特的民族,這裡男不用娶女不用嫁,繁衍後代簡單直接。一起去看看吧!摩梭人生活在雲南省西北地區,四川、雲南交界處風光秀麗的麗江市瀘沽湖畔。她們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但沒有文字。摩梭族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遺留下來的以母系社會為主的民族,這個民族裡的女性佔大多數,而且女性的地位也高於男性,這一點與我們國家的其他地方都不一樣。
  • 中國有個「最奇特」的民族,男不娶女不嫁,繁衍方式讓人接受不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當今社會非常普遍的現象,強調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現代「自由戀愛」,但是,歸根結底,兩者最終將生活在一起,但是,我國有非常「獨特」的民族,這個民族的獨特之處是這裡的男孩和女孩不結婚,繁衍的主要方法是在晚上「爬窗戶」,許多人無法接受這一點。
  • 中國最後一個母系社會:男不娶,女不嫁
    錢鍾書則把婚姻比作圍城,還感慨無論是誰,結婚後會發現,娶的是另外一個人。時至今日,人們對婚姻愈發謹慎,甚至出現了大量恐婚族。在婚姻面前,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買房、婆媳關係、育兒等問題,仿佛如來佛祖扔下的五指山,不由分說地把我們和猴哥壓在一起。
  • 中國最後一個母系社會:神秘的東方「女兒國」 男不娶女不嫁
    神秘的東方「女兒國」。王爾德曾經說道:「結婚的唯一美妙之處,就是雙方都絕對需要靠撒謊過日子。」錢鍾書則把婚姻比作圍城,還感慨無論是誰,結婚後會發現,娶的是另外一個人。時至今日,人們對婚姻愈發謹慎,甚至出現了大量恐婚族。在婚姻面前,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買房、婆媳關係、育兒等問題,仿佛如來佛祖扔下的五指山,不由分說地把我們和猴哥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