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氣象2.0

2020-12-2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孫嘯 通訊員 張振東

  5月17日凌晨兩點左右,江蘇省氣象局交通氣象預報人員利用「智慧交通氣象2.0」大霧圖像識別監測數據發現,在京滬高速淮安段附近出現濃霧天氣,隨後濃霧範圍不斷擴大,影響範圍從淮安段一直到揚州段。高速交警根據預警信息採取道路封閉的管制措施,直到7點大霧消散才逐漸取消管制。
  類似的過程還有很多。進入5月,複雜天氣對交通的影響加大,其中,京滬高速江蘇境內就監測到5次濃霧過程,尤其是5月3日過程影響最大,導致部分路段封閉。
  創新引領發展,加強交通氣象服務技術創新,以「智慧交通氣象2.0」為代表的交通氣象成為江蘇氣象部門的新技術代表。在江蘇氣象部門,不僅有專業的交通氣象服務科研團隊,而且還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交通氣象重點開放實驗室,將服務與科研深度融合,在深厚的技術積累基礎上推陳出新,各種智能化、分災種、精細化的預報預警模式不斷湧現。
  「智慧交通氣象2.0」是交通氣象新一代技術總稱,它不僅解決了多年以來困擾交通氣象的道路暗冰、團霧監測、少站點道路天氣觀測等難點問題,還融合了社會化大數據,構建了車、路、人之間交互式服務網絡,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基於熱譜地圖的連續路溫反演技術
  為解決冬季局地「暗冰」問題,技術團隊利用熱譜地圖測量技術對江蘇全路網高速公路進行基礎路溫普查,在國內首創20米精度的省級熱譜圖,讓路面溫度變化有跡可循。
  連續路溫反演技術通過自主集成車載路況巡檢系統,經採集匯總,通過時空訂正手段,實現連續路溫實況反演;結合交通氣象專用路面狀況數值模式,還可實現精細化的低溫冰情監測預警。該項技術成果可為道路養護作業、冬季融雪除冰以及布站選址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其關鍵技術已在山東、河南、貴州等多地高速公路推廣應用。
  基於深度學習的霧圖像識別技術
  為解決團霧監測問題,技術團隊藉助視頻信息,通過深度學習構建晝夜霧識別模型,輸出霧分級結果,經過多種訂正方法,不斷提高識別精度。
  霧圖像識別技術率先實現了可業務化運行的團霧監測。為保證業務化系統的可靠性,江蘇氣象部門依託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從中收集了不同類型、不同角度、不同能見度等級的568萬張道路場景圖像,建立了海量訓練樣本集;融合302套交通站能見度數據進行交叉驗證,結合交管部門和氣象預報人員不間斷人工訂正,不斷優化網絡結構,提高識別精度。技術人員還改進算法,並在視頻流源端處理,保證了毫秒級的識別效率。
  目前,交通氣象觀測系統已覆蓋全省,觀測密度達到1千米,實現無死角觀測。
  「智慧交通氣象2.0」在京滬高速江蘇段業務化試點運行期間,共監測到霧過程51次。其中,團霧過程12次,無一缺測漏測。在保障2019年國慶交通安全中,「智慧交通氣象2.0」共監測預警濃霧過程5次,平均預警時間比以往提前15分鐘,還捕捉到一次範圍為2千米的團霧過程。
  基於車載設備的移動天氣識別技術
  在霧圖像識別技術取得成功後,為解決少站點地區道路天氣觀測不足的問題,「智慧交通氣象2.0」技術團隊進一步研發了基於圖像識別的移動天氣識別技術,通過自主研發的移動觀測設備,填補站點稀疏地區道路天氣觀測空白。
  移動觀測設備是一款自主研發的低成本、安裝簡便的設備,技術人員還首創交互式交通氣象移動觀測服務模式,將基於車輛位置採集的天氣信息經雲服務技術處理加工,再通過移動觀測設備分發預警信息,實現了交互式監測預警。
  「智慧交通氣象2.0」的推出使氣象與交通的融合更加緊密,也使氣象對交通的服務更加智能、精準和有效。
  未來,江蘇智慧交通氣象將在助力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氣象保障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預計每百公裡可節省建站費用90萬元,將有效解決交通氣象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實現交通氣象全國一體化建設,還將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5月25日三版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山東:氣象大數據助力智慧交通建設
    在運用多維大數據服務「智慧交通」方面,Weatbook象譜「公裡級預報、分鐘級預警」的「氣象+交通」模式堪稱典型——利用手中完備的數據資料,氣象預警平臺對衛星雲圖進行網格化讀取,與地面上的氣象監測站信息進行有效重合預測;針對交通路網區域的雨、雪、霧、凝冰、橫風、路面溫度、特殊地形等內容進行大數據云計算,精準動態地輸出為類型、次數、時長等預測,同時支持用戶預設標準,進行及時預警和報警
  • 「智慧氣象」深化AI氣象領域落地
    基於百度雲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積累,雙方將合力打造重慶國際領先的氣象AI深度學習平臺,建立氣象雲資源中心,深度開發智慧氣象應用,加速重慶氣象大數據智能化等智慧氣象發展,推進人工智慧等技術在氣象領域落地。
  • 聊城:「智慧氣象」APP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楊志勇 賈斌 韓鳳軍報導 日前,山東省聊城市「智慧氣象」APP服務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可以高效實現定時、定點精細化7天無縫隙預報,短臨預報服務精準有效;逐小時天氣現象、溫度、降水、風速、風向等實況信息以
  • 智能網格預報:讓氣象變「智慧」
    如今,智能網格氣象預報已經讓這些現象成為歷史。無論你身處何地,只要打開手機App,通過衛星定位就可以顯示出你所在位置的最新天氣預報。這樣的天氣預報可以提供降雨、風、溫度、溼度、雲量、能見度等精準氣象服務。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20分鐘後會下小雨、50分鐘後雨會停」。  智能網格預報怎麼運作?未來「智慧氣象」如何發展?
  • 日本智慧公路與 ETC 2.0
    日本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日本智能交通系統—智慧公路1999年6月,發布了【為了實現智慧公路的提議】,第一次推出車路協同型智慧公路概念。2004年8月,發布了【把ITS推進到第二階段的提議】,推出智慧公路的具體內容和目標。
  • 智慧賦能 廣惠民生——「十三五」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綜述
    在安徽,氣象部門為全省26個風電項目提供氣象資料統計分析等服務,為15座測風塔風能觀測數據進行質量控制、數據分析和風能資源評估,助力風能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放眼全國,氣象部門構建全鏈條深度融合的能源氣象服務業務技術體系,對121個風電廠和太陽能電站開展選址評估,為781個風電場和太陽能電站提供預報。深度融入,護航交通安全。
  • 永康氣象紀念「3.23」世界氣象日專題:智慧氣象管天為民,愛崗敬業...
    關鍵詞——智慧氣象世界氣象組織(WMO)將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確定為「Weatherready,Climatesmart」(智慧氣象),旨在希望大家能早日實現「天氣常備」(Weatherready)、「氣候智慧」(Climatesmart)和「水智慧」(Waterwise),為推進可持續發展、減少災害風險、適應氣候變化增添動力。
  • 重慶:智慧氣象系統 築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19日7時58分,重慶市氣象臺發布強天氣警報「未來0—2小時內酉陽將有短時強降水、雷電。」面對今年入汛以來連續不斷的強降雨的考驗,重慶市氣象局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建設以智能探測「天樞」系統、智能預報「天資」系統、智慧服務「知天」系統、智慧防災「御天」系統為核心的智慧氣象「四天」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AI助力 氣象預測更準更細  要報準重慶的天氣,並不容易。
  • weatbook研發的交通氣象預警預報系統成功應用於青島膠州灣大橋
    今早路況,路面溫度在0度左右,還好衛星雲圖顯示12小時內無降雨可能,不會有道路結冰危險,探測設備監測發現:個別路面有道路結冰預警,存在道路灑水、影響車輛通行的可能,根據預警及時進行了處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 【70年安徽影像】風雲激蕩智慧氣象
    【70年安徽影像】風雲激蕩智慧氣象 中安在線   2019-08-26 05:07:57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程兆  編輯:葉廣冬
  • 以「打造中國氣象產業2.0」為主題的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在南...
    12月18日風雲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暨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在南京隆重召開。年會以「打造中國氣象產業2.0」為主題,圍繞打造氣象產業升級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氣象科技進展與展望內容等共話產業發展。
  • 智慧氣象助力鄂州「三城一化」高質量發展
    ,對接鄂州「一湖一場」(梁子湖和鄂州機場)建設,以氣象信息化、氣象科技為基礎,為氣象服務注入「智慧」元素,做好鄉村振興及脫貧攻堅氣象保障服務。鄂州市氣象局集中科研力量,自主研發了鄂州市氣象局智慧氣象防災減災信息發布系統與「鄂州智慧氣象」App。  其中,智慧氣象防災減災信息發布系統以「量身定製」的方式,智能提供所在位置的天氣信息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目前,該系統已在區、鄉(鎮)政府便民中心,農業和應急部門,村委會大廳、農業合作社等投入使用,並在2019年汛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 智慧出行升級 -- 摩摩噠打造機場共享按摩椅2.0
    曾必焱先生在第四屆「網際網路+機場商業創新峰會」進行主題演講 摩摩噠推出機場共享按摩椅2.0 打造智慧出行第三空間摩摩噠作為共享按摩創享者,推出機場場景共享按摩椅2.0 ,打造旅客出行途中的第三休憩空間,響應國家打造智慧出行的新生態,建設以用戶為主的智能候車生態圈。 摩摩噠機場共享按摩椅2.0以安全、舒適、體驗、審美四大核心理念打造候機室,在滿足旅客座椅數量需求的同時,保障出行休息舒適,打造碎片時間等候場景生態鏈,讓旅客在旅途中時刻體驗愉快、美好的生活方式。
  • 全域旅遊助力下,生態城共享智慧交通體系的「蝶變」
    發展快車道上,智慧交通體系迭代2.0自2016年被列入「全國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以來,如何利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等現代科技手段,讓生態城的交通管理領域裝上「智慧大腦」,實現交通管理與信息技術深度結合
  • 勇立潮頭四十載 深圳氣象為智慧城市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深圳地鐵專項氣象服務系統早在2010年,深圳市氣象局就以地鐵行業為試點建立實時在線地鐵智能氣象臺。經過10年運行,深圳不僅將在線地鐵智能氣象臺打造為國內同行學習標杆,更實現交通、供水、供電、供氣、海域等8個城市生命線行業氣象保障服務全覆蓋。城市氣象安全專項服務在重點單位覆蓋率達100%。
  • 銅仁:打造梵淨山智慧旅遊氣象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魯穎報導 近日,貴州省銅仁市召開梵淨山智慧旅遊氣象服務產品發布會,現場發布了梵淨山景區智慧旅遊氣象服務產品,同時宣布其手機APP版接入梵淨山景區門票購票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合併正式上線運營。
  • 智慧氣象助力長三角宜居宜業宜遊
    日前,記者跟隨長三角一體化走基層看氣象活動走進上海、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等地,探訪智慧氣象助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保障城市精細化管理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為了保障進博會,上海氣象部門早早就行動起來。
  • 米脂:「智慧農業氣象APP」讓服務接地氣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常英周報導 「這東西真是太好了,我以後可以隨時查看準確預報,學技術也方便多了!」陝西省米脂縣高廟山村50多歲的小雜糧種植戶常萬庭一邊熟練切換著手機上「智慧農業氣象」APP界面一邊說。
  • 百度地圖智慧高速引擎亮相2019世界交通運輸大會
    6月14日-16日,2019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在北京召開,在6月15日上午舉辦的「智慧交通論壇」上,百度地圖正式發布智慧高速引擎(即「百度地圖智慧高速解決方案」),這是百度地圖繼城市交通管理解決方案後,面向高速公路行業的又一次智慧交通整體解決方案升級。
  • 武夷山建設「智慧茶園」氣象監測網
    今年3月起,福建省武夷山市氣象局與市茶葉局工作人員針對大紅袍景區開展「智慧茶園」氣象監測網建設工作。雙方擬通過小氣候觀測系統,採集影響茶葉生長的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土壤溫度和溼度等數據,並通過數據分析給出科學的生產管理指導意見,及時傳遞給茶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