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氣象」深化AI氣象領域落地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百度雲與重慶氣象局共推「智慧氣象」深化AI氣象領域落地

  7月26日,「百度-重慶市氣象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渝舉行,重慶市氣象局局長顧建峰、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籤署協議並致辭。基於百度雲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積累,雙方將合力打造重慶國際領先的氣象AI深度學習平臺,建立氣象雲資源中心,深度開發智慧氣象應用,加速重慶氣象大數據智能化等智慧氣象發展,推進人工智慧等技術在氣象領域落地。

  百度雲助力重慶建設「智慧氣象」天氣預報更精準

  基於ABC三位一體的戰略和技術積累,百度雲聯手重慶氣象局,打造國際領先的氣象AI深度學習平臺,為智慧氣象和智能預報提供技術和平臺支撐;在大數據和雲計算上,百度提供公有雲資源服務,協助氣象數據上雲,建立氣象雲資源中心,提升重慶的氣象數據處理、計算、分析能力。

  「大數據智能化已經成為重慶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重慶市氣象局局長顧建峰表示,「重慶市氣象局與百度的合作,融入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契合了重慶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的重要戰略。」戰略高屋建瓴,戰術按部就班。百度雲將聯手重慶氣象局分三個階段落實「智慧氣象」建設:第一階段,搭建百度AI及大數據的智能預報基礎平臺;第二階段,深度打造智能預報系統,覆蓋短臨、短期以及氣候預測等,並開展大數據底層數據平臺的重構;第三階段,開發智慧氣象領域實際應用,完善智慧氣象相關業務系統以及大數據平臺的重構。

  百度副總裁、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表示,百度將積極應用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和雲計算(Cloud Computing )「ABC」三位一體技術,助力重慶智慧氣象發展,推進氣象業務和服務革新。目前,第一階段已先期啟動。重慶市氣象局將基於氣象大數據,藉助百度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開展如:採用卷積神經網絡方法訓練歷史雷達回波數據,預測未來0-2h內的6min解析度的雷達回波演變;利用深度學習技術結合回歸統計等方法,預測未來0-2h內10min解析度的定量降水預報;採用可變形卷積網絡目標檢測算法,建立強天氣分類識別模型,實現雷暴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和雷電的客觀識別;結合回波演變產品,進行強天氣分類預報等工作。人工智慧氣象預測方法具有數據處理能力更強、預報更新更及時、預報結果更精準等特點,並可通過自身算法自主學習迭代,提高準確率。百度強大的AI技術能力無疑將提高重慶氣象預報精準度,推進「智慧氣象」建設。

  百度雲ABC生態推動氣象服務與各行業智慧融合

  氣象服務事關國計民生,在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多發的大背景下,經濟生活中的不少行業如農業、交通、旅遊、銷售、保險等,無一例外與天氣的變化息息相關。隨之而來的則是各個行業和業務場景對於個性化氣象服務的巨大需求。

  經過多年的積澱,重慶市氣象局已具備發展智慧氣象的條件,氣象預報預測水平位居全國上遊,智能化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成為政府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樞紐,正著力推動氣象大數據平臺、高解析度數值天氣預報系統、高時空解析度智能預報系統等在內的智慧氣象「一平臺六系統」建設。

  百度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公司,擁有先進的大數據收集分析應用、強大的深度學習及人工智慧開發技術。百度雲ABC生態可以幫助氣象服務新視野,通過對各行業、分眾人群氣象需求的準確對接,在垂直領域中提供更為精準、更個性化的服務;另一方面百度大數據生態也有助於突破行業數據壁壘,真正做到數據共享,更大地實現氣象大數據的價值,從而更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通過此次合作,雙方將共同致力於為重慶發展智慧氣象提供更多解決方案、為政府提供更加精準的決策氣象服務、為各個行業提供更切合需求的生產氣象服務、為廣大公眾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氣象服務,利用「百度力量」布局重慶「智慧氣象」建設。(作者:陳蕊)

(責編:易瀟、楊波)

相關焦點

  • 墨跡赤必「氣象+車聯網」落地,持續布局智能化商業氣象服務
    因此,多元化氣象數據以及精準的氣象預報能力,對於車聯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定製化、多元化的智能氣象解決方案,可為車聯網服務創造更多價值。  墨跡天氣的企業服務品牌墨跡赤必,通過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深入氣象數據、氣象諮詢和氣象服務的挖掘,致力於為不同行業的企業客戶提供氣象數據服務及定製化解決方案服務。
  • 中國氣象局與三峽集團共商合作 聚焦新能源領域 全面深化專業氣象...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若馨報導12月12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簡稱三峽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良友在京座談,共商合作事宜。雙方回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署以來的合作進展,分析研討三峽集團建設發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氣象服務。
  • 第八屆海峽兩岸民生氣象論壇開幕 深化氣象交流 惠澤兩岸民生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曉婷 記者湯珺琳報導6月15日,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第八屆海峽兩岸民生氣象論壇在廈門開幕。海峽兩岸氣象業者圍繞「深化氣象交流,惠澤兩岸民生」主題,共享氣象科技最新研究成果,共商氣象服務民生大計,共促兩岸氣象融合發展。
  • 深化聯動合作 建立氣象災害預警服務新格局
    會議指出,當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滿足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要求進一步深化氣象災害預警服務聯動合作。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與各部門共同推動將氣象服務納入各部門、各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聯合加強能力建設,共同提升氣象災害影響分析和風險研判能力;健全合作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共同推進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和氣象災害預警服務大數據平臺共建共享共用,健全「行業+氣象」的智慧服務模式,確保預警服務到位、有效;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的日常聯繫與協調,及時了解各部門對氣象服務信息的需求、意見和建議
  • 湖北:部署年度深化氣象改革重點工作任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慶忠報導 4月8日,湖北省氣象局確定2020年度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工作要點,明確實施業務技術體制改革、開展氣象雲平臺建設、優化市縣氣象業務服務布局、加強研究型業務建設、優化氣象局小區社區管理等年度重點工作
  • 寧波:兩項氣象工作納入市委深化改革年度任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傅華英報導 4月28日,寧波市委印發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其中,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權威媒體傳播機制和深化港航氣象服務兩項氣象工作納入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年度任務。
  • 迎接世界氣象日 「智慧氣象」進校園
    此次氣象科普實踐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望,提高了他們的防災減災意識。  江蘇揚州:會社聯辦校園「智慧氣象」主題科普講座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顧承華 喬雲報導 3月14日下午,江蘇省揚州市氣象學會聯合廣陵區文峰街道三裡橋社區來到工人新村小學,為50多名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智慧氣象」主題科普教育課。
  •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解讀全面深化氣象改革意見
    構建世界先進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解讀全面深化氣象改革意見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劉羊暘)中國氣象局日前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描繪了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
  • 國睿科技助力國家智慧氣象
    氣象大數據的時代已經來臨,經過2年多的設計研發,國家氣象局已正式上線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天擎」1.0版本,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在繼承CIMISS標準基礎上,進行了全面技術革新,為氣象業務系統建設提供數算一體的平臺化服務,通過國-省兩級布局,邏輯統一,支撐四級應用。
  • 中國氣象局全面深化氣象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強調 重點破解體制機制...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報導3月18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全面深化氣象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劉雅鳴主持召開領導小組2020年第一次會議,審議今年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工作要點,研討推進全面改革工作。劉雅鳴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根本遵循,自覺將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置於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中,自覺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以解決制約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進一步謀劃好改革頂層設計和務實舉措,擔當盡責、形成合力,紮實有序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 丹東:感受「智慧氣象」
    丹東:感受「智慧氣象」 作者:邢漫 2018-03-26 09:53   來源:丹東新聞網   23日、24日,丹東市氣象臺舉行開放日活動,百餘名市民帶著好奇心來到這個「觀雲識天」的地方,探究氣象預報的臺前幕後,近距離感受「智慧氣象」。  「為豐富氣象日活動,普及氣象知識,市氣象局特別舉辦了這次氣象開放日科普宣傳活動。」在活動現場,市氣象臺臺長李慧琳介紹,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智慧氣象」,旨在希望大家能早日實現「天氣常備」「氣候智慧「和「水智慧」。
  • 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副局長宇如聰、矯梅燕,總工程師黎健分別圍繞氣象科技創新、「十四五」氣象規劃編制和氣象現代化建設作專題發言。會議邀請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同志作五中全會精神解讀報告。中國氣象局有關內設機構負責同志圍繞「十四五」如何做好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和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以及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等作交流發言。
  • 智慧賦能 廣惠民生——「十三五」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綜述
    五年來,從衣食住行到安全健康,只要公眾需要,氣象服務總在身邊。公共氣象服務持續深化,不斷回應人民的心願和期盼,以優質服務成果普惠百姓。——受眾廣。在海南,出海漁民可直觀查看周邊災害性天氣影響海區。「8月16日南海開漁,我們在船載終端上看到,颱風『海高斯』17日進入南海,當即決定避風不出海。」
  • 中國氣象頻道正式落地四川 全天候提供氣象信息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中新網成都7月22日電(記者 楊傑)由中國氣象局主辦、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與各省級氣象局共同承辦的中國氣象頻道今日正式在四川落地,這意味著四川電視觀眾傳統的「掐點」式的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收視習慣將被打破,也意味著四川人民將擁有一個全天候提供權威
  • 用AI賦能氣象 墨跡天氣挖掘氣象生意
    除了已經展現出「獨角獸」氣質的企業,符合證監會大力支持的新經濟企業,比如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除了BAT,更多的機會出現在細分垂直領域。從這類具有獨角獸特質的企業來看,他們選定的都是剛需比較強的大市場,從而在該領域不但擴大業務,改變行業遊戲規則,從而成為獨角獸的。在普遍認為比較冷門的氣象領域,墨跡天氣將AI技術與氣象大數據相結合,正在做一門大生意。
  • ——江蘇氣象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顯成效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嘯 通訊員魏祥年  「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要求新部署。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進程中,江蘇省氣象部門緊緊抓住改革機遇,積極對接權力下放,立足問題導向,從滿足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入手,開展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精雕細琢的改革工作,讓群眾共享改革成果。
  • 浙江:氣象與自然資源籤署全面深化合作備忘錄
    12月4日,浙江省氣象局與省自然資源廳籤署全面深化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雙方將建立和完善工作溝通協調、信息數據共享和科研合作等機制;通過實施「一區一站」行動、推進海洋氣象聯合觀測網規劃建設等加強基礎觀測能力;全面深化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預警服務和海洋氣象預警預報服務。  近年來,浙江氣象、自然資源兩部門在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業務、海洋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等方面已有深厚的合作基礎並取得進展。
  • 智慧交通氣象2.0
    創新引領發展,加強交通氣象服務技術創新,以「智慧交通氣象2.0」為代表的交通氣象成為江蘇氣象部門的新技術代表。在江蘇氣象部門,不僅有專業的交通氣象服務科研團隊,而且還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交通氣象重點開放實驗室,將服務與科研深度融合,在深厚的技術積累基礎上推陳出新,各種智能化、分災種、精細化的預報預警模式不斷湧現。
  • 中國古代氣象智慧及其書寫
    凡此,皆為早期華夏先民洞察自然、辨識天象、預測氣象的智慧結晶和文化創舉。逮及漢唐,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科技的日益革新,人們對氣象的認知趨於理性、科學和客觀。至唐代,創造了相風旌、佔風鐸、佔雨石等氣象儀器,區分了十級風力和二十四方位風向,解釋了日暈、彩虹、光象等氣候現象,誕生了《觀象玩佔》《乙巳佔》《相雨書》等氣象經典,湧現出裴行儉、李淳風、李愬等氣象學家,並將氣象知識更加廣泛地應用於生產、生活、軍事、政治等重要領域,彰顯了自然氣象的科學性、實用性和人文性特徵。宋元乃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黃金時代,氣象知識和研究隨之日益勃興,蔚為大觀。
  • 永康氣象紀念「3.23」世界氣象日專題:智慧氣象管天為民,愛崗敬業...
    關鍵詞——智慧氣象世界氣象組織(WMO)將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確定為「Weatherready,Climatesmart」(智慧氣象),旨在希望大家能早日實現「天氣常備」(Weatherready)、「氣候智慧」(Climatesmart)和「水智慧」(Waterwise),為推進可持續發展、減少災害風險、適應氣候變化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