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第六屆全國網絡媒體陝西行記者團來到了西安臨潼博物館,近距離感受佛光普照。
一進門,兩尊石獅子吸引了我,因為他們和別的地方的石獅子形態不同,不是威嚴的看門,而是把後腿兒舉到嘴前自顧自地舔著,憨態可掬。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樣形制的獅子出自該館館藏的唐代慶山寺出土的釋迦牟尼舍利地宮中的文物。
他們是一對兒,唐三彩獅子。
在唐朝,三彩造型中,馬和駱駝非常之多,而三彩獅子特別稀少,這對獅子造型優美,翔翔如生,俏皮活撥,逗人喜愛,一個安然自得俯首啃蹄,一個閉目凝神抬蹄瘙癢。這對三彩獅子是迄今所見製作時代最早,藝術水平最高的三彩動物造型,它的問世一掃唐代帝王陵前石獅四蹄抓地的呆板作風,也是中國出土最完整的一對三彩獅子。
盛放舍利的金棺,這棺已然不大,但是當時出土時,裡面還放有兩隻青銅蓮花底座的綠色玻璃瓶,瓶中安放有釋迦如來真身舍利,足見當時工藝之精緻。
銀槨以及金棺銀槨的鎏金須彌座。
金館銀槨,盛放佛祖舍利的棺具。在印度,佛舍利一般用壇或瓶盛放安置在塔中供養。而到了中國,即變為用傳統的棺槨盛放。唐代金銀器的興盛。金銀的價值和社會功能,決定了它們作為財富的象徵和地位的標誌。因此,用金棺銀槨盛放的舍利是對佛祖的敬畏。而這套棺具也是迄今為止發現最為完整的一套佛祖棺具。
臨潼博物館位於臨潼區東側,是一座以陳列出土文物為主的地方性博物館,緊靠華清池,紅柱挺立,迴廊曲繞,別具一格。臨潼博物館建於1979年,佔地6600平方米,陳列面積約600平方米。沿襲中國北方四和院的形式,館內設有周秦藝術室、唐代佛教藝術室、漢唐藝術室三個陳列室和一個碑廊,收藏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代文物共1萬餘件,包括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有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唯一記載武王伐紂的遺物,有從唐慶山寺遺址出土的金棺銀尊、釋迦如來舍利寶帳(屬於極為珍貴的佛教文物),已被列為國家級特級文物。
1985年10月至今,臨潼博物館接待中外遊客1000餘萬人,並先後承擔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中外專家、學者、學術家、科學家、宗教界、各省市代表團的接待任務。充分發揮文化文物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隨國家文物局參加了日本奈良、福岡的世界博覽會,並在各類報刊、雜誌和廣播電臺進行強力推介,不斷深化文物研究和文物宣傳,臨潼博物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