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廈門市110接到群眾舉報,位於湖裡區和寧路一輛掛車刮斷兩棵行道樹。湖裡區公共安全平臺收到市公共安全平臺的派件後,經過派件、流轉、處理,很快就將樹枝全部清理完畢,迅速恢復路面整潔。據悉,從接收舉報到處理完畢,僅用了29分鐘。
快速響應的背後,是湖裡區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上的機制創新。2020年初,湖裡區在全市率先將區級公共安全平臺接入湖裡區「智慧大腦」——「數字湖裡」公共管理集成平臺,實現統一受理、集中指揮、垂直管理、高效處置、快速反饋,建立高效運行的公共安全「湖裡模式」。
「湖裡模式」首要特點是「反應快」。通過建立「市級—區級—街道和職能部門—社區、執法中隊、企業等基層組織」四級指揮體系,將指揮觸角延伸到最基層,當緊急情況發生時,平臺通過直接派發到社區、執法中隊、建發城建集團等最基層單位,推進事件快速有效處置。
今年8月11日,颱風「米克拉」過境廈門,湖裡區部分路段出現樹木倒伏的情況。上午8時27分,「數字湖裡」集成平臺監控發現一棵樹倒伏在長浩路長虹路路口處阻塞人、車通行,工作人員迅速派發指令聯繫建發城建集團(四級)工程隊,8時34分,工程車便已就位處理樹木,從接指令至到場,僅花費7分鐘。
據介紹,建立在「智慧大腦」的公共安全管理平臺還有「記性好」的優點。它能夠準確記錄每一次指令包含的責任部門、處理時間、處理人員、事件反饋、進展情況等,清晰呈現問題流轉過程、部門履責情況、事件辦理情況、問題癥結所在,較好解決了公共安全事件責任部門不清晰、平臺管控不到位等問題,顯著提高公共安全事件處置質量,通過平臺可以清晰看到這一案件處理過程。
除此外,湖裡公共安全平臺還具有「會思考」的本領。它能對高發類別、問題、區域、時段進行自動分析,生成轄區治安管理、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等事件統計動態,幫助部門對轄區矛盾糾紛、交通事故、市政設施等隱患進行預警,加強高發區域和時段的責任落實以及安全防範。10月份湖裡區公共安全平臺共接收市公共安全平臺派送案件約383件,系統自動生成社會治安案件、安全生產、城市管理、事故災難類等類別事件的處理結案情況,對矛盾糾紛、求助、道路交通事故、市政交通安全隱患等問題進行統計分析,同時轄區安全事件的高發區域和時段也能清晰呈現出來。
據了解,湖裡區還通過實施「雪亮工程」,給公共安全平臺管理安裝了3000多隻攝像頭、高空探頭,一雙雙「眼睛」全天候監控城區環境,及時發現樹木倒伏、井蓋缺失、交通違法、涵洞積水等安全問題。下一步,公共安全平臺還將升級引入大數據、AI技術,智能抓取視頻監控中的安全問題,進一步推動湖裡區「智慧安防」體系建設,保障城區公共安全。(丁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