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陽麗 新疆哈密報導
7月17日0:0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
中國能建南方建投湖南火電(簡稱「湖南火電」)PC總承包的新疆哈密紅星電廠2臺66萬千瓦機組工程(以下簡稱紅星項目)2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
2015年10月,湖南火電中標紅星總承包項目,項目投資金額36.5億元。12月16日,紅星電廠新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項目從開工至投產運行歷經5年時間,進出廠人員高達8000人次,先後受國家政策及業主投資變更影響,期間還經歷二次停工保護期,今年又遇到疫情。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
今天,1736個日夜的堅守與奮戰,最終化作機組震顫的轟鳴,以不間斷的電流穿行於交織的電網,流進廠房礦山,流向千家萬戶。硝煙散盡,曾經的喧囂已成為過去。整理行囊,梳理記憶,項目建設者將帶著閃閃紅「心」,去迎接新的挑戰。
紅網通過17張圖片,全景式回顧湖南火電人在新疆哈密戈壁灘奮鬥了1736個日夜的故事。
PC項目經理詹中秋回憶,2015年來到戈壁灘無人區時,沒水沒電沒路,分不清方向感,「有種想走的衝動」。
紅星項目部條件非常惡劣,經常會有遇到沙塵暴,滿目灰塵,工人感覺有種末日來臨的窒息感。
這就是伴隨了湖南火電人5年之久的紅星項目部,簡陋的房子建立在茫茫戈壁灘上。
2016年2月9日,紅星項目1間冷塔正式開挖,正式拉開大規模建設的序幕。
5年來,紅星項目綜合管理部主任李強一直堅守工地,每到冬天,戈壁灘上氣溫零下20℃,此時他就會很想念南方溫暖的家。
作為一家央企旗下的骨幹企業,湖南火電一手抓黨建,一手抓生產。共產黨員經常開展主題活動,並重溫入黨誓詞。
項目工地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就在茫茫戈壁灘上燃放焰火,表達對家鄉的思念。
紅星項目部各班組經常開展技能比賽,以高標準建設好這項工程。
2016年5月31日,紅星項目1號機組在戈壁灘上初見雛形。
紅星項目部離哈密市區要穿過90分鐘車程的無人區,工人宿舍前坪有個籃球場,下班之餘可以打籃球打發時光。
建設中的紅星項目1間冷塔全景圖。
新疆煤礦資源豐富,火力發電資源得天獨厚。2020年7月17日傍晚,一臺運煤車從電塔下面經過。
晚霞中的紅星項目以及超高壓線,這裡的電源源不斷送往鄭州。
紅星項目升壓站,承擔起「西電東送」的重要任務。
晚霞中的紅星項目全景(湖南日報記者 辜鵬博 攝)。
為了加快施工進度,疫情期間,中國能建集團哈密紅星項目基建團隊乘坐包機進疆復工。
2020年7月17日0:00,2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
5年時間,1736個日夜,PC項目經理詹中秋對這片戈壁灘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站在超高壓線下,即將離開這片土地的他,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