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馨蘭
立秋時節,茶百戲傳承人章志峰應邀首次來到內蒙古,給草原人們帶來了茶文化的盛宴--千年文化茶百戲。
本次活動由內蒙古茶藝師、評茶師協會邀請,一到內蒙古就感受到草原人們的熱情好客。正值內蒙古舉辦第六屆呼和浩特茶產業博覽會,茶百戲傳承人章志峰應邀給內蒙古朋友講授並現場演示非遺茶百戲,受到來賓的熱捧。
「松梢鼓吹湯翻鼎,甌面雲煙乳作花。」當進入茶百戲現場演示時,來賓紛紛擁到演示臺前,目不轉睛地盯著茶湯的變化。當茶百戲傳承人通過注湯和茶勺攪動等方法使茶湯表面幻變出栩栩如生的圖案時,代表團成員連聲叫絕,爭先恐後地到臺前觀看拍照留下這珍貴的瞬間。展示之後來賓也紛紛提出問題,對此茶百戲傳承人一一作答。
展示之後來賓也紛紛提出問題,對此茶百戲傳承人一一作答:
Q1:什麼是點茶?
點茶是宋代盛行的飲茶方式,點茶是茶百戲的基礎。它不同於我們現代的泡茶法,也不同於煮茶法,需要將團餅茶(研膏茶)碾細為粉加水並攪拌形成泡沫飲用。
Q2:茶百戲和咖啡拉花一樣嗎?
這是許多朋友提到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一些人用仿咖啡拉花的方法冒充茶百戲,更是造成人們的誤解。咖啡拉花是利用咖啡和牛奶的色差,採用兩種顏色疊加形成圖案(如在白色的牛奶上添加咖啡,或在咖啡上添加白色牛奶),而茶百戲是利用茶湯懸浮液的特徵,通過透明的水就能使茶湯幻變出圖案,不需要任何有顏色的物質,這也是非遺茶百戲區別於一般繪畫手段獨特的文化基因。正因為此,茶百戲歷史上受到皇帝和大批文化的推崇,將茶由普通的飲品上升為欣賞藝術品,是古代文人生活藝術的具體表現。
Q3:茶百戲的茶湯能喝嗎?
茶百戲的原料採用古法加工的研膏茶技術,不僅可以喝,還具有獨特的口感,醇厚而鮮爽。
Q4:沒有美術基礎也可以學習茶百戲嗎?
這是許多學員首先會提的問題。其實美術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後天的培養,歷史上許多藝術大師其原來的專業也不是美術。由於茶湯具有獨特的變幻效果,因此通過老師的正確指導,學員通過練習可以較快學會各種技巧,表達出各種豐富的圖案。教學實踐表明,目前教授三百多學員,絕大多數並沒有美術基礎,卻都比預期可以更好地表達各種畫面效果。
展示活動之後,在內蒙古茶藝師協會舉辦首次茶百戲培訓。理論和實踐並重,並將實操活動延伸到戶外草坪,學員們在自然環境中學習點茶、鬥茶、茶百戲,寓學於樂,便於知識和技能的融會貫通。
小詞典:茶百戲
茶百戲又稱水丹青、分茶,典籍出自宋代陶谷《荈茗錄》:「茶百戲……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
茶百戲最大的特點就是僅用茶和水為原料通過注湯和茶勺攪動等物理方法就能使茶湯表面幻變出圖案。
茶百戲始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深受皇帝和大批文人的推崇,武夷山的歷代名人如宋代白玉蟾、朱熹的父親朱松、其老師劉子翬也甚愛分茶,留下許多點茶、分茶詩詞歌賦,茶百戲至清代後消失。茶學專業章志峰歷經二十多年史料考證和大量科學實驗,於2009年恢復重現茶百戲,2013年1月茶百戲技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