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飛架南北,一江煙鎖兩岸
一條鐵軌伸向遠方的遠方啊
一路前行,翻越秦巴山,走過嘉陵江
一路歡歌笑語的美景如畫
人這一輩子,要有兩次刻骨銘心的衝動:談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如果還要加上個註腳,那就是坐一盤寶成線上的6063/6064次綠皮火車「慢嗨」一把。
6063/6064次綠皮火車由西安鐵路局承擔運營。早上06:50分從廣元車站始發,當天晚上18:25分到達寶雞站,沿途停靠13個車站,線路全長350公裡,運行時間11小時35分鐘。6063經寶雞至廣元,早上07:30分發車,當天晚上19:40分到達廣元站,全程運行時間12小時10分。
心動不如行動。坐綠皮火車去旅行,換一個角度,看那山那水那人家,看秦巴山的雄壯,看嘉陵江的秀美……想像裡都是情調。
2019年11月2日,「遊腔呂調」從廣元站登上6064次綠皮火車,換一種方式,換一個角度,行走嘉陵江。
早上06:50分,一聲鈴響,6064次綠皮火車準點駛出廣元站,像一條綠色長龍沿著嘉陵江溯江而上,鑽隧道過橋梁,一路鳴笛穿越在秦巴山區。
6064是普速列車,也就是大家說的慢火車。見車就讓,見站就停。不論是從廣元,還是從寶雞出發,一路上都貼著嘉陵江邊翻山越嶺,南下北上。一路上,綠皮火車忽而在嘉陵江這邊,忽兒在嘉陵江的那邊,就像一對熱戀情侶,相依相偎,須臾不離。
與其說6064是一趟綠皮火車,不如說是一趟方便秦巴山區百姓出行的「公共列車」,更貼切更形象。
6063/6064是普速列車,沒有餐車,沒有臥鋪車廂,有開水供應。或許有當地學生上學放學也要乘坐,車廂設置了「通學座位」「通學車廂圖書櫃」。
鐵路列車時刻表上,6064次旅客列車全程停靠13個車站。其實,這趟旅客列車全程停靠有19個車站。那些沒在鐵路列車時刻表上標註的停靠站,列車員在車上手工售票。
過虞關站,兩當站、到李家灣站。虞關和李家灣在列車時刻表上沒有標註,進站停靠了2分鐘。
「有在李家灣下車的乘客,請提前做好下車準備。」綠皮火車進站前,列車員逐個座位「現場口播」,提醒乘客上下車。
一位列車員告訴「遊腔呂調」,乘坐這趟火車的都是當地山民,有趕場的、走親戚的、做小生意搞販賣的,大包小包,肩挑背扛,有販賣當地農副土特產的,有跟車叫賣當地山貨的。綠皮火車不但是秦巴山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一條走向富裕的快速之路。
車到陽平關,一位從陽平關到略陽的雞販子,用推車推進來50多隻雞,每隻雞3斤至5斤重,活蹦亂跳的放籠裡,擱在車廂連接處。雖隔得遠,一股難聞氣味還是隨之飄來,躲閃不開。
但是,面對這些言語粗鄙、身有汗味的秦巴山民們,列車員均無嫌棄之色,嘴裡滿是熱情。
「乘坐這趟車的,大多是老熟人了。」列車員對「遊腔呂調」說道,來來去去的都是當地山民,久而久之,生面孔變熟面孔。一上車,列車員與乘客間只需一個眼神,一聲話語,一個點頭致意的動作,見面招呼似熟人,坐下攀談如家人。
列車員和乘客之間,一路家長裡短,柴米油鹽,說說笑笑,相談甚歡。
下午2點過,車到李家灣站。一個操四川口音,挑一擔豆腐的老漢上了車,跟列車員打過招呼,推銷起他的豆腐來。列車員說他的豆腐好吃,上次買的豆腐還沒吃完,在冰箱裡凍著呢。
兩人約定,過幾天後,執乘下趟車時,再買幾斤豆腐帶回家。
李家灣站在甘肅兩當縣地界,竟然有四川人在火車上做生意,這引起了「遊腔呂調」的好奇。經過交談,賣豆腐老漢爽快承認自己是四川人,老家在四川萬縣地區(現今重慶萬州)。1972年來李家灣,在車站食堂做炊事員,在李家灣安家落戶,娶妻生子。
10多年前,賣豆腐老漢退休閒不住,尋思做起了豆腐生意。他每天把手工做好的豆腐,一路挑著走到車站,坐上6064次綠皮火車到鳳縣賣,次日再坐6063次綠皮火車原路返回。
賣豆腐老漢說李家灣到鳳縣的火車票價2元,方便快捷又經濟實惠,坐綠皮火車出行是李家灣方圓幾十裡的山民出行首選。對這趟綠皮火車可能要停運的傳言,賣豆腐老漢憂心忡忡,他說,如果沒了這趟綠皮火車,秦巴山區百姓出行將是一個難題。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遷。隨著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以及時速200公裡以上的動車、高鐵的開通運行,曾經風光無限的綠皮火車似乎遭到「冷遇」。以寶鐵線為例,高峰期時,每天有60多組旅客列車運行,目前僅有不到10組旅客列車通過。
存在即合理。寶成線上的綠皮火車,不僅有情懷有故事,也是秦巴山區、嘉陵江邊的一道風景線,更是一條推動秦巴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