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媒體炒作高考狀元,這是真正的高考嗎?

2020-12-24 齊魯時評

  作者:白 峰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結束了,高考成績隨之陸續公布,高考錄取線也塵埃落定,就在高考成績公布的瞬間,高考狀元也紛紛湧現,有各省市高考狀元,也有各地州市的高考狀元,還有縣區的高考狀元,又分出一個文科狀元,理科狀元,還有文科前三,理科前三,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一應盡有。

  其實,公布高考狀元本身就是社會公開的需要,也是給人們的一種提醒,尤其是對孩子教育方面,有借鑑意義,更是對那些狀元們的激勵,從中看到他們自身的價值之所在。

  不過,公布高考狀元本身有益也有壞處,高考狀元成為了一種社會炒作,藉此可以對學校是一種宣傳,而且也是對高考教育本身的一種質問。因此,國家已經叫停了高考狀元炒作,尤其是高考成績公布後,不再對高考狀元做重頭報導。這既是對高考狀元本身隱私的保護,也是對社會的負責,而且也是別把高考妖魔化,高考狀元異化。

  儘管如此,今年高考成績公布後,各地的高考狀元炒作,依然馬不停蹄的來了。先是甘肅一家媒體,就在高考成績公布的當天下午,已經通過微信公眾號報導了本省高考狀元,第二天的該省的,一都市類媒體,對高考文理科狀元和前三,都進行了大塊頭報導。

  此後,也有其他一些省份的媒體對本省高考狀元進行子狂轟亂炸式的報導,諸如浙江,黑龍江,山西,雲南,福建,貴州,河北,內蒙古等,似乎每個省市都沒有拉下。

  那麼,為什麼會在國家相關部門兩三強調,不讓對高考狀元炒作的當下,依然有人炒作高考狀元,到底是誰炒作高考狀元?其實,炒作高考狀元是社會各方面的需要,也是那些高考狀元的家庭和孩子的需要,而且也是一些媒體的需要,更是那些學校的需要。

  事實上,高考是一種國考,而且也是每個孩子十年寒窗後獲得的喜悅和成績,那麼經歷了煎熬 ,也經歷了苦難,一旦有成績,就是最大的喜悅,也是最大的成績,要與家人分享,也要與社會 分享,這就如同當今的微信朋友圈一樣,總是要分享一下自己的成績和喜悅一樣的,正是出於這樣的需要,媒體採訪時,高考狀元們紛紛樂意接受採訪,也是大談特談自己的經驗,似乎,這才是真正的高考一樣。

  一些學校為了提高知名度,打造百年老校,打造「精英製造」,更有利於招生需要,對於高考狀元落入自己學校後,可以說是喜不自勝,匆匆忙忙都要告訴媒體,吸引媒體來報導,來宣傳,在宣傳了高考狀元的同時,也宣傳了學校,可以說是名利雙收,更是讓學校出名,也是讓教師獲得榮譽,也讓校長身份倍增,炒作也就成為學校的急需,也成為學校的一項重點工作。

  對於媒體來說,要給公眾提供最新最有價值的新聞,那麼高考狀元都是社會各方需要的,也是大家茶餘飯後的最好談資,看誰家孩子怎麼樣怎麼?高上什麼大學了,考了狀元了等等,作為媒體對其進行必要的報導也是一種新聞需要。但是有些媒體不等學校叫,更不等家長說,早早通過關係,拿到了高考狀元的名單,然後馬不停蹄,兵分幾路,到高考狀元家裡去採訪,或打電話,或直接到現場,幾乎是不惜血本,為了有價值的新聞,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有些媒體幾乎是幾個版的專版,有些可以是大部頭的報導,而且隨之而來的是贊助,更是廣告效應,既提升了媒體自身的關注度,也提升了媒體自身的價值,正是出於這樣的利益關係,炒作高考狀元,成為了媒體的必需。

  高考狀元也好,前三也好,都是那些學生學習用功刻苦獲得的成績,既有喜悅,也有一份驕傲,作為媒體和社會,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報導也是必要的,讓社會和家長及其學生們學習他們的優點,學習他們的學習經驗,也未嘗不可,但要適可而止,更要報導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有價值沒價值,一轟而上,不問青紅皂白,這樣的炒作沒有意義,更無價值,反而會引起大家的不滿,也讓大家形成了視覺疲勞。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

;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

相關焦點

  • 到底是誰在炒作高考狀元?
    隨著各省高考成績的陸續放榜,高考狀元也基本上都在第一時間與公眾見面了,每門多少分,哪個學校畢業,興趣愛好,平時的學習方法,都充斥在高考狀元的報導當中,更甚者一些大型門戶網站還專門開闢了高考狀元欄,把高考狀元炒作的不亦樂乎。每到這個時候,不少人都會指責是媒體在故意炒作高考狀元,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掩耳盜鈴的「屏蔽生」新規:屏蔽了高考狀元,把高分炒作擴大34倍
    2020年高考結束,全國各地的考生,都已經陸續查到了自己的考分。可是,在廣東省,卻有70位考生,當高考宣布可以查分的那一刻,他們打開高考查分系統,卻驚奇地發現,自己的高考成績居然沒有分數,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這部分考生,他們的分數太高了,因此,被系統自動屏蔽了。
  • 高考狀元不準炒作?廣州兩名高考學霸被獎勵 「洋房」,你怎麼看
    文/石老師聊教育 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值得被獎勵,但這個獎勵者可以是教育部門也可以是父母,但當獎勵者是學校是企業可以嗎? 每年高考都會聽到這樣的消息,某某學校,某某企業「獎勵」高考學霸什麼什麼,但今年教育部門特意宣布新規定,那就是要求各地禁止宣傳高考狀元。 但很多宣傳和獎勵都是各地人們自發組織的,這哪能管的到呢?
  • 報導高考狀元,善哉善哉
    這等於告訴我們,金榜題名,相當於洞房之時「做愛做的事」一樣喜不自禁,所以有人說不要宣傳「炒作」高考狀元,甚至要出臺什麼禁令,倡議什麼倡議,我都覺得很搞笑,很不可思議——某些地區、某些教育官員,實在是太不尊重人們喜怒哀樂的權利了。畢竟高考狀元一年才出兩個:文科和理科,這多難得的概率嘛。
  • 各地高考狀元成為熱炒對象 代言內褲引爭議
    手到炒這個字,往往就是跟投資或者投機聯繫在一起的,比如說炒股、炒房、炒美元,但是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各地高考分數的公布,高考狀元成為被熱炒對象。那麼熱炒狀元到底是在對什麼進行投資呢?  (播放短片)  主持人:  各地的高考閱卷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了,考生們這兩天陸續可以通過聲訊電話的方式查詢高考成績。
  • 高考狀元陷入「八卦門」 否認情侶狀元說法 圖
    有網友調侃:狀元也有失意時,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昨晚,新浪微博還對此開設話題「武漢狀元自嘲得不到女神駐足,學霸柔情感動網友」。黃翌青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自己是真性情,該條留言是有感而發,但是由於涉及個人隱私,留言背後的故事不好過多解釋。對於部分網友所認為的「炒作」,黃翌青十分淡定,笑稱「沒有被塗鴉,豈能算大家?」
  • 炒作高考尖子生,媒體少了些社會責任
    高考成績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愁的是那些考試不太理想的學生和家長,這喜的,除了考得好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學校,媒體也是自在其中。每年一次的高考,固定的時間,近千萬的考生,無數的故事,為新聞媒體提供了無數的素材,策劃已有,只等結果揭曉,報導即出。  媒體樂此不疲,類似「最牛班級」、「最牛學校」、「最牛某某某」的各種之最。某個班級全班上六百分,各個重點高中的升學率超過了多少多少,有多少人上清華北大,有多少人被國外大學錄取,這些「最牛」成了每年高考報導必不可少的環節。
  • 神化高考狀元不可取
    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高考狀元最青睞的十大專業排行」、「高考狀元最青睞的十大高校」、「北大清華高價搶狀元」等新聞頻頻見諸媒體,久被詬病的高考狀元宣傳熱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不知從何時起,高考狀元一直是媒體追逐的焦點,每到一年一度的高考「揭榜」之日,也就是媒體大肆炒作狀元之時;有的媒體甚至在揭榜之前就已經通過各種形式為宣傳狀元做好充足準備,只等甫一揭榜,就立即搶發有關高考狀元的「獨家新聞」。
  • 陳寶生:2019高考報名人數超千萬,嚴禁宣傳「高考狀元」「升學率」
    陳寶生:2019高考報名人數超千萬,嚴禁宣傳「高考狀元」「升學率」 作者:杜威 發布時間:
  • 媒體揭高考狀元們的「私生活」:騎馬 翻譯小說
    高考分數紛紛出爐,各地的高考狀元也相繼產生,小編發現,他們能成為高考狀元竟然是因為……  北京: 讀過《甄嬛傳》自比安陵容  蔡雨玹,2015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北京師大二附中,高考699分。  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過《甄嬛傳》原著,很喜歡安陵容。
  • 2020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狀元之爭終於塵埃落定
    作者:方志剛一年一度的高考揭榜之時,那是萬眾矚目,聚焦省、市高考狀元更是人們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成了人們精神生活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這就是中國特色,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文化的幾千歷史文明之中。一是鞭笞狀元郎不要懈怠,銳意進取,為國為民做出一番事業來;二是激勵後生,學習「狀元郎」精神,拼搏向上;三是為整個社會文化建設樹立一個正確的導向,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勤奮學習的風尚。當前「炒作狀元郎」依然有其現實的意義。炒作「狀元郎」總比炒作這星那星好吧。
  • 這幾位高考狀元不僅顏值高還文體全能
    這幾個高考「狀元」顏值都能進娛樂圈了,還文體全能!  上周,2017年各地高考狀元接二連三出爐。小編和同事也追了一回浙江的高考狀元。當大家都在給狀元們點讚的時候,也有人表示不服:不就是會考試嗎?又什麼好炒作的?!  小編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現在的狀元們還真的不止會考試而已!他們當中,許多人藝術體育都能玩轉,連顏值都能進娛樂圈。
  • 書中自有黃金屋,高考狀元收名校通知書,還收房收錢,網友們酸了
    高考狀元「一分千金」 2018年高考,福建晉江市安海鎮增埭村出現了「最貴的狀元」,來自晉江養正中學的女生黃亦陳以總分687的高分奪得了當年福建省文科狀元,並被北京大學錄取。
  • 2020年高考湖南理科狀元竟然出了4個,到底誰是真正的理科狀元
    2020年高考,湖南的理科狀元網上流傳的版本有4個,都自說自話說自己學校出了理科狀元,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第一種版本:7月23日,一條特大喜訊在衡陽縣社交圈霸屏:「縣一中的鄒海軍今年高考裸分704,理科全省第一!」
  • 不懂交際,高考狀元求職難
    記者回訪過去部分高考狀元,狀元光環曾為找工帶來不少好處,但這並不能決定人生之路更順利,有的甚至因為交際能力不佳、綜合素質不強而成就業「困難戶」,昔日這一「光環」反而給她增加了壓力。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近日專門調研過雲南近十年來的22名「高考狀元」和奧賽獲獎者,讓他吃驚的是,他們在各自的事業上幾乎都沒有什麼大的建樹,與當初人們對狀元的預期相差甚遠。
  • 語文沒寫名字,英語睡過頭,她為什麼還能夠成為高考狀元?
    有不少人平常成績非常不錯,可就是因為在高考中發揮失利,與自己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然而,有這麼一位學霸,高考時語文沒寫名字,英語還睡過了頭,卻仍然是高考狀元。這位學霸就是林麗淵,她曾是廣西省高考文科狀元,也被稱為最「牛氣」的狀元。
  • 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堙沒無聞
    尤其是到了每年的高考期間,「文科狀元」、「理科狀元」、「省狀元」、「市狀元」都會成為媒體和大眾關注的焦點。與此風氣相呼應,各高校之間也很注意對狀元的爭奪,並以招收到狀元的多少作為衡量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這一切,無疑都是中國古代狀元文化的歷史延續。  「狀元」這個詞的歷史,起碼可以追到唐朝。依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其居首者因此被稱做狀頭,又名狀元。
  • 「最牛高考狀元」高考成績749分,學成歸國後,現在怎麼樣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成為學霸是孩子的一大目標,也是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畢竟高分在手,好未來必有,高考狀元就是學霸的成功例子。
  • 高考狀元劉丁寧,第一年高考獲得72萬,退學後第二年高考又成狀元
    高考來臨之際,莘莘學子們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大關,老師家長們同樣也開始緊張起來,每年的高考就如打仗一樣激烈,高考百天宣誓、一個月宣誓、十天宣誓等等。為了能夠鼓舞學生的士氣,老師們也一直激勵學生,只為讓學生們有一個明朗的未來。
  • 高考狀元:他們是怎樣考出好成績的?這些答案不一定全有道理!
    教育部禁止宣傳高考狀元,禁止炒作高考狀元,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禁止歸禁止,到頭來我們看到的現象是,高考成績公布,人們關注的還是高考狀元。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江蘇高考狀元淮安淮安淮陰中學的白湘菱,因為選測的歷史科目等級為B+,沒有達到清北等名校規定的「雙A」,而無緣這兩所名校。另外,我們看到,與往年的情形相似,網絡對今年的高考狀元的關注度依舊很高。人們對高考狀元的關注點仍舊是他們何以考出好成績,各省的狀元都是誰,是那些中學的學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