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派玉石人物雕刻技藝傳承人杜雷——以藝抗疫 致敬英雄

2021-02-28 天津美術網

杜雷雕塑新作:《張伯禮院士》

 


  「鍾南山院士,張伯禮院士,醫護人員逆行者……」在津派玉石人物雕刻工作室,一件件精美的人物雕塑作品讓人們在感動的同時內心充滿了無限敬意。河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津派玉石人物雕刻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杜雷以他特有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於抗擊疫情的關切與支持,宣傳疫情防控理念,歌頌一線醫護人員大愛仁心,鼓舞全民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勇氣。

  津派玉雕形成於清末,距今已有近120多年歷史。最初的玉雕作坊集中在現在的鼓樓、解放南路、大沽南路等地,藝人們以家族形式進行個體經營。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把散落民間的玉雕藝人集中起來成立合作社,1956年又組建天津市特種工藝品廠,津派玉雕得到長足發展。津派玉石雕分為五大類,有人物、山水、走獸、瓶素、花鳥。津派人物玉石雕挑選人們喜愛的美玉,選擇好的題目進行設計,寓意佳有創意,雕出來的玉件形態逼真,做工精良,獨樹一幟的製作工藝和超寫實的藝術風格。

  疫情防控牽動著全國社會各界的心。全國上下眾志成城,軍人、醫務工作者們奮戰在一線,這些最美的「逆行者」成為藝術家們的靈感源泉,多地藝術家們組織起來,從不同的角度創作抗疫作品。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杜雷希望用藝術的形式,以藝抗疫,記錄抗擊疫情精彩瞬間。「我們工作室從今年3月份開始抗疫人物雕塑製作,目前創作出了5件人物作品。」說起製作歷程,杜雷告訴記者,雕塑創作極為複雜,每件作品至少需要20天左右的時間,工作室的全體人員也因此沒有休息過一天,從春寒到酷暑,一直堅持創作,我們創作都在室外,所以條件比較艱苦,但是大家充滿著對英雄們的敬仰,所以再苦再累也都毫無怨言。「一開始最頭疼的是原材料問題,因為疫情原因商店都不營業,根本買不到雕塑泥,網上快遞也郵寄不到,這下讓我們非常著急。後來經過多方聯繫,通過各種渠道,終於湊齊了這些材料,才得以開始創作。」 杜雷說。

  杜雷創作的這些作品以媒體公開發表的素材為參考,以紀實手法,運用擅長的雕塑形式表現值得銘記的一幕幕情景,歌頌一線醫護人員大愛仁心,表達自己對於抗擊疫情的關切與支持,宣傳疫情防控理念,鼓舞全民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勇氣。「作為一個非遺傳承人,應該用手中的雕塑刀和畫筆記錄抗擊疫情的瞬間,去謳歌和讚美祖國、人民和民族精神,大愛無疆,向奮戰在疫情第一線的白衣天使以及各行業的志願者英雄們致敬!」杜雷說。

  孫新國是杜雷的徒弟,是名退役多年的老兵,此次和杜雷一起創作,他感到非常激動。他說:「原來我是從事紫砂創作,現在和老師學習玉石雕刻,又有機會參與到抗疫人物創作,我覺得非常榮幸。在每一次創作中,我們把對英雄們的敬仰和崇敬融入到作品中,所以我們的雕塑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杜雷告訴記者,製作的雕塑作品本來是要在今年6月份參加抗疫作品展覽的,但是展覽推遲了,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作品。

 

杜雷正在創作人物雕塑《張伯禮院士》。

 


    杜雷創作《張伯禮院士》心語


    歲已尾,庚子之春,新冠肺炎在江城武漢爆發,逐漸蔓延整個中華大地,變成威脅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危機。國有擔當,黨施統領亥,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一場防控阻擊戰就此展開。吾國吾民沒有旁觀者,人不分長幼,地不分南北,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於無硝煙處參與抗疫,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平凡偉大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譜寫了一曲曲值得永遠銘記的生命壯歌。

    身穿「戰袍」的白衣天使,舍小家為大家,不顧個人安危,告別親人,馳援武漢;逆行而上,發揮醫者仁心之精神,與「死神」搏擊,甚至犧牲生命捍衛患者平安。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的畢生信念。年逾七旬,臨危受命,在堅守江城時,他會診病患、調查疫情、籌建方艙、調製處方……不計個人得失,只為山河無恙。

 

 

 

藝術家杜雷作品:《白衣戰士》 (雕塑)

 

藝術家杜雷作品:《致敬,逆行者》 (雕塑)

 

藝術家杜雷作品:《四季常青——向堅守防疫一線的白衣天使致敬》 (中國畫)

 

藝術家杜雷作品:《悼念李文亮醫生》 (白描)

 

藝術家杜雷作品:《向白衣天使致敬,你們辛苦了!》 (白描)

 

藝術家杜雷作品:《出徵,把思念藏進行囊》 (白描)

 

藝術家杜雷作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還我一片藍天》 (白描)

 

藝術家杜雷作品:《戰勝疫情,建設美好社區》 (白描)

 

藝術家杜雷作品:《贊社區工作者》 (白描)

相關焦點

  • 致敬英雄 楓林街道舉辦社區最美抗疫人物事跡報告會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穿上防護服,我們就是居民的屏障」「我們居委幹部守在社區,就是要扛起防疫『大旗』」……徐匯區楓林街道今天舉辦2020年楓林社區最美抗疫人物事跡報告會。圖說:徐匯區楓林街道今天舉辦2020年楓林社區最美抗疫人物事跡報告會。
  • 蘇科大非遺「撕紙」女生撕開「疫霾」 為抗「疫」硬核加油
    近日,蘇科大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研三學生翟天麟精心創作了10餘幅飽含深情的撕紙作品,向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致敬,以獨有的方式為武漢抗「疫」硬核加油。翟天麟是徐州民俗博物館翟家大院家族第十八代傳承人、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994年出生於撕紙世家——徐州「翟家大院」。家族代代相傳的撕紙技藝歷經18代,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舉行「感謝有你 致敬身邊抗疫英雄」主題報告會
    長城網訊(記者蔡洪坡)11月23日,河北政法職業學院第五屆學生社區文化節主題報告會「感謝有你 致敬身邊抗疫英雄」在學校禮堂舉行。來自學校各個院系的260餘名師生代表到場聆聽了主題報告會。河北省首批援鄂抗疫醫療隊副領隊、省衛健委楊玄,河北政法職業學院財經管理系行政副主任張樹軍、河北政法職業學院學生處社區中心輔導員王劍敲以及兩名學生代表做了發言。河北省首批援鄂抗疫醫療隊副領隊、省衛健委楊玄發言。楊玄作開場報告,介紹了他在武漢戰鬥過的55天。
  • 暖心力量援馳抗疫 熊貓郵局發布「致敬英雄」明信片
    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1日電 (何浠)2月21日,為了致敬抗疫一線人員,傳遞祝福與希望,中國郵政文創品牌熊貓郵局特別推出一套「致敬英雄」抗疫公益明信片,為抵抗疫情獻上一份溫情力量。  據了解,此次熊貓郵局發布的抗疫明信片共有六個主題,包括「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白衣天使,人民衛士」「綠衣軍團,郵政使命」「川軍出徵,滴水湧泉」、「勝利告捷,櫻花盛開」,以此致敬這次戰「疫」過程中的白衣天使、人民警察、環衛工人等行業,以及每一位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願這場戰「疫」早日結束,迎來春暖花開。
  • 「藝」起抗疫情——少兒簡筆畫創作展示活動邀你來參加~
    「藝」起抗疫情——少兒簡筆畫創作展示活動邀你來參加~ 2020-03-16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田石雕富陽博物館展 抗疫石雕作品《痕》亮相 芝田石雅雲上富春
    據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倪東方、周金甫的《天下奇觀》及《四季同春》,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李德、周蔣利的《雞鳴何預人》及《蝶戀花》,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師潘友榮的《富春山居》等精彩作品都在展出之列。其中,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師、青田石雕新秀張建榮的傾情力作《痕)、《光》成為辰會上閃耀的新星。
  • 《歌頌家國情懷 致敬戰「疫」英雄——連環畫作品展》在國家圖書館...
    主辦方供圖為致敬所有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勇士們,12月3日至17日,《歌頌家國情懷 致敬戰「疫」英雄——連環畫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展覽,展覽中連環畫作品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並重,旨在用藝術的力量致敬每一位最美「逆行勇士」。
  • 寧有一匠人,默默傳承非遺技藝,故尋之.一手麵塑技藝,令人驚嘆不已.
    近期,第四批蕭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公布。26位新上榜的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寧圍街道除了前期已報導的陳虹以《傳統篆香及香器製作技藝》入選之外,還有一名大隱隱於新城的匠人,他就是甘海水,以一手精湛的《麵塑》同樣榜上有名!在浙江廣電開元名都大酒店,藏著這麼一位匠人。「捏、搓、揉、滾、挑.」短短幾分鐘,一個活靈活現的麵塑就從甘海水手中誕生。
  • 廈門最後的龜糕印雕刻師 尋找傳承人讓技藝活下去
    廈門惟一一位龜糕印雕刻技藝人潘海員,靠著一張從祖上傳下來的老桌子、一套100餘把各式各樣的刻刀、一副眼鏡和一盞檯燈,幾十年如一日地從事龜糕印手工雕刻工作。  1979年,潘海員開始跟著父親學龜糕印雕刻,這刻刀一握便是近40年。雖然現在龜糕印的需求越來越少,但作為龜糕印雕刻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他始終沒有放棄的念頭。為了留住這門手藝,左腿天生殘疾的他以頑強的意志扛起重任,努力尋找傳承人。
  • 以「畫」為武 以「藝」為鋒 繪出戰「疫」正能量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處於防控關鍵期,自2月14日起,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築與藝術學院組織開展了以 「繪出戰『疫』正能量」為主題的海報創作活動。廣大師生紛紛以「畫」為武、以「藝」為鋒,拿起畫筆用藝術作品凝聚社會正能量、為抗擊疫情加油鼓勁。
  • 以舞抗「疫」,琴院建築系舞蹈隊用舞致敬英雄! 青島理工大學琴島...
    以舞抗「疫」,琴院建築系舞蹈隊用舞致敬英雄! 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以舞抗「疫」,琴院建築系舞蹈隊致敬英雄 隨著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不斷好轉,我們也迎來了鳥語花香的春天。
  • 用聲音致敬抗疫英雄 宿遷廣播劇《抗疫一線的團圓》即將溫暖上線
    而這場戰「疫」,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感動。那些溫暖善良「發著光」的普通人,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12月9日,筆者從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了解到,為致敬戰「疫」中的逆行者,戰「疫」主題廣播劇《抗疫一線的團圓》將於12月11日正式上線。本劇是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背景,聚焦文明新風、描繪百姓生活為主題的民生題材藝術作品。
  • 和布克賽爾縣那木德格社區以「藝」抗「疫」 凝聚戰「疫」正能量
    藝術愛好者們積極作為、全力以赴,用手中的畫筆、書法、篆刻等讚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跡,致敬白衣天使,弘揚社會正能量,兩天之內就創作出抗擊疫情題材的美術作品6幅。每幅作品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在微信群裡進行轉發,讓轄區群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增強必勝信念,振奮鬥爭精神。通過用詩歌凝聚溫暖,用紙墨傳遞祝福,以「藝」抗「疫」,全力營造萬眾一心共同「戰疫」的良好氛圍。
  • 站在一起 以藝抗「疫」:「抗擊疫情石景山區文學藝術界在行動」
    區書協蕭印濤/書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在石景山區委領導下,區委宣傳部、區文聯統籌協調區作協、區楹聯學會、區曲協、區書協、區美協等文藝團體,擔當起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積極踴躍為助力抗擊疫情開展主題創作,用文學藝術形式謳歌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先進事跡,弘揚抗疫精神,凝聚抗疫力量,奏響石景山區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中青網評:向抗疫英雄看齊,奮鬥是青年的最好致敬
    以國之名,致敬英雄。9月8日上午10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
  • 抗疫人民英雄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
    抗疫人民英雄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 2020-09-30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奇人匠心X王星記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制扇技藝傳承人——孫亞青
    其制扇技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統工藝振興項目,擁有國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團隊。王星記產品素以技藝精湛、造型典雅、品位高檔與被譽為「東方瑰寶」而聞名海內外。人物簡介孫亞青,浙江省杭州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制扇技藝傳承人。
  • 原來他還是非遺傳承人
    近期,第四批蕭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公布。26位新上榜的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其中一名大隱隱於市的匠人以一手精湛的《麵塑》榜上有名,他就是甘海水。「捏、搓、揉、滾、挑.」短短幾分鐘,一個活靈活現的麵塑就誕生了甘海水,浙江廣電開元名都大酒店食雕麵塑師、蕭山食品雕刻工作室室長、蕭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一手神奇的「麵塑」技法令人嘆為觀止。這是甘海水精心創作的名為《致敬逆行者》的作品,以藝抗「疫」,獻給在這場戰疫中衝鋒在一線的最可愛的人。
  • 以藝抗疫丨中央美院博士研究生抗疫主題創作展開展
    2020年12月8日,「以藝抗疫——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抗疫主題創作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雅展廳開幕。疫情期間,無數的志願者和在各個崗位堅守的工作人員都是我們英雄的守護者,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向守護者們致敬!
  • 春花開,待歸來,用韶關春天裡最美的花向抗疫一線的英雄們致敬!
    春花開,待歸來,用韶關春天裡最美的花向抗疫一線的英雄們致敬! 它們仿佛在等待 抗疫英雄的勝利歸來 向他們述說感激之情 花語雖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