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旁邊的醬油碟可不是打醬油的!

2021-02-15 天生快活人

說起醬油

你永遠無法理解廣東人對醬油的痴迷

 

喝白粥加醬油

吃油條蘸醬油

各種應季海鮮和蔬菜用煮熟後

淋點醬油也就能吃

 

哪怕在北方涮羊肉

火鍋蘸料還是只要一小碟醬油

 

以至於在廣東

醬油還有了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

專有名詞

豉油

簡單的醬油

會吃的廣東人手中

究竟能變幻出多少花樣

小編話你知啦~』

眾所周知,廣東人愛吃雞,光是雞的做法就有白切雞、鹽焗雞、玫瑰豉油雞、醬油雞、太爺雞、蔥油雞、沙姜雞……每天一種花樣雞換著吃,可以一個月不重複!在廣東,更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

90度高溫浸熟,使得白切雞白嫩多汁,鮮汁都被鎖在了肉裡面,所以白切雞吃起來並不會柴~剛出鍋的時候,從高溫的湯鍋裡一下子預冷降溫,使得收縮的雞皮還帶有一絲爽脆的口感,皮脆肉嫩

嫩、滑、香,這樣的廣東招牌的白切雞可以說集才華於一身了!但是,會吃的廣東人才不滿足於此!於是,一盤沙姜醬油誕生了,從此,湛江人讓湛江白切雞聲名遠揚!

而做白切味的雞,必少不了醬汁搭配,湛江白切雞的醬汁是醬油配以用木槌搗碎的沙姜。沙姜醬油,是解鎖湛江白切雞的風味密碼!

白切雞盞沙姜醬油時,初嘗沙姜會有一股直透鼻腔神似樟腦的怪味,思緒恍惚間,只覺口中雞皮清爽細滑,雞肉甜嫩可口,待你悠悠回過神來,雞肉的清香、醬油的豆香與那沙姜的異香將結伴而至,給你一種奇妙的鮮甜美味體驗~ 

沙姜配醬油,看似唐突,但是,這就是白切雞能保留其原汁原味的最傳統的味道,這也是沙姜醬油的魅力啊!

沙姜醬油的美味,大概只有廣東人才懂,廣東人表示,有了沙姜醬油,白飯都變得有滋味,連水煮雞胸肉都變得不平凡!

 

廣式腸粉是平民化的小吃,對腸粉的配料餡料其實沒有太講究,但腸粉的醬汁方面,平價貨會差別很大!

如果吃腸粉時吃出了驚豔一定離不開腸粉秘制醬油汁的作用!秘制醬油汁無外乎就成了吸引顧客的秘密!

在廣州,腸粉店的比拼,更是秘制醬油汁的較量。每家腸粉店的醬油都是特別調製的,用上等的醬油加上適量的水、冰糖和高湯和老抽上色,恰到好處地烘託出餡料的鮮味。配製的比例,毫釐之間,秘制醬汁於是風採各異。

一份廣式拉腸,淋上秘制醬汁,聚鹹鮮味美、略帶一絲清甜於一身的醬油汁,讓本是無味的拉腸添上畫龍點睛的一筆。

廣東有一些地方靠海,而海濱城市的廣東人就是有口福,靠海吃海!海鮮的做法有多種多樣,而最深得海濱人喜愛的莫過於白灼或清蒸海鮮!

簡單純碎的烹製方法在廣東人日常飯桌,設宴請客等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白灼大蝦、白灼魷魚、白灼墨斗、清蒸魚、清蒸龍蝦、清蒸螃蟹都是廣東餐桌和宴席上的常客

但是你會發現,白灼海鮮的高光時刻,莫過於旁邊搭配一碟簡單的醬油,最多再加一些蔥薑絲或一點芥末。

 ▲白灼鮮蝦,白灼螃蟹,白灼魷魚,白灼螺。 圖/微博@翡翠茜@蘇凌霜@dino老九

而清蒸海鮮的高光時刻莫過於出蒸爐前的那一勺海鮮醬油!海鮮立刻變得鮮甜十足!

而在廣東,會吃鮮順德人,更鍾愛一種鮮味:魚生。而魚生同樣離不開醬油!

生魚被整齊地切薄後擺放在盤裡,精緻得讓人不舍動筷,但當淋上風味醇厚濃鬱、口感絲滑的醬油時,大家都將寒暄時的斯文徹底扔在一邊,忍不住起身撈魚生了,邊吃邊說「撈得風生水起!」

 ▲「撈」有賺的意思,撈魚生寓意大家都混得好~ 圖/搜狐

鮮滑軟嫩的的魚生遇上醬油,鮮味瞬間在你口腔裡綻放,這種鮮味讓人念念不忘!

愛吃鮮的潮汕人則是簡單粗暴,沒有嫻熟的刀工,精緻的擺盤,將新鮮的海鮮以豉油為底最多再加點米酒、蔥姜蒜、小米辣等增加一點風味,這就釀造了潮汕人鍾愛的潮汕生醃了!

24小時的醃製,醬油自身的鮮味胺基酸和小肽釋放微黃的膏體變成橙黃色,半凝固的膏體鮮紅肥腴且略帶嚼勁,飽滿絲滑柔嫩不用咀嚼便能享受綿綢滑嫩的風味最大地保留鮮味!

 ▲生醃螃蟹有冰淇淋般的口感,嗜好生醃海鮮這口「毒藥」的人,吸一口就淪陷了! 

 

傳統粵菜煲仔飯,是米飯中王者,深得廣東人的喜愛!生米加上一兩種可供選擇的配菜,砂鍋煲在做煲仔飯師傅在手中嫻熟地控制著。

出爐後,鍋巴脆,大米一粒一粒的,有臘腸肉類,青菜等,如此豐富的煲仔飯已經足夠銷魂了...但是,煲仔飯的靈魂才遠不止於此!

出爐後加上一勺甜醬油才是煲仔飯的靈魂煲仔飯下的醬油一種濃稠至可如珠子般滴落的甜味醬油。

醬香甜味滲入到米飯中,飯粒從粒粒清爽到油光發亮,變得鮮香無比~此時,才是煲仔飯最生動的時刻!煲仔飯都變得煙火氣起來,一人一鍋才過癮!

 ▲澆汁要由中心向外畫圈,發出滋滋的聲響才顯得隆重! 圖/福桃九分飽

很多廣東老饕表示:沒加甜醬油的煲仔飯,幸福指數會下降一半以上!

 

眾所周知,廣東人吃飯有一個癖好:飯桌上必須有青菜!而且!這種青菜還不能是普通的蔬菜,必須是綠油油的青菜!

白灼,除了白灼海鮮,在廣東,還能白灼青菜!而很多廣東人還相信一個燙青菜執念:燙青菜可以不放油,但是不能不放醬油!

除了燙菜心,生菜,娃娃菜,芥蘭等各種青菜皆可燙,淋上醬油最大程度地保留青菜的原汁原味,更好地消除大魚大肉的油膩感!加了醬油的青菜都變得不平凡,鮮甜爽口,十分開胃!

 ▲在廣東,除了燙菜心,常見的還有燙生菜。 圖/微博@黃逗豆

 

潮汕人吃水果,除了喜歡加甘草汁和南姜梅粉,向來還喜歡蘸醬油,而很多外地人第一次聽說都覺得很匪夷所思

菠蘿蘸醬油在潮汕是最常見的搭配,在潮汕人眼中這兩者簡直就是神仙搭配,一點點醬油的鹹味不僅可以中和掉菠蘿的酸澀感,而且醬香味還能更加凸顯菠蘿的鮮甜

儘管外地人表示不理解,投來異樣的眼光,還是不能阻止潮汕人吃水果蘸醬油!

潮汕的當季水果大多味道偏酸不然就是太甜,所以喜歡吃原汁原味的潮汕人民發現了甘草、辣椒、南姜和醬油等就是拯救一切平凡水果的萬能「滷汁」

比如在潮汕人眼中,萬果皆可蘸,除了菠蘿,潮汕人還喜歡蘸楊梅、荔枝、芒果、李子、桃子、西瓜、柑等。給潮汕人一碟醬油,他能蘸遍整個水果界!

凍得冰涼的水果,蘸點醬油,酸澀感明顯降低,甜中帶鹹,還有醬汁的鮮味,風味瞬間變得豐富起來,平淡無奇的水果變得有趣起來潮汕人就是會吃啊!

在廣東人心中

醬油到底多重要?

燙菜加醬油

蒸魚用醬油

就連吃水果,也要蘸醬油

...

家家必備醬油

不禁感慨

廣東人就是愛吃醬油啊

還記得小時候

很多廣東阿媽都會說

不能多吃醬油

吃了會變黑

但是

連廣東阿媽都不能阻擋

大多數廣東人

對醬油(豉油)的情懷啊~

部分圖片來源於全網資訊-搜狐,福桃九分飽,,歐美達,微博@湛江旅遊@半島湛江TSAMKONG@鴉雲桑@翡翠茜@蘇凌霜@dino老九@ZIC-F峰@王蹦蹦@黃逗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聯繫刪除,我們會儘快處理,感謝!

相關焦點

  • 旁邊的醬油碟可不是打醬油的
    因那一碟黑醬油,一口海南雞飯吃到新加坡有人因那碟渾厚閃亮的黑醬油,戀上了海南雞飯。緣起海南,興於南洋,冠為新加坡國菜。要成為正宗海南雞飯的白斬雞,離不開專屬的「蘸料三寶」:由辣椒、酸柑、魚露等調製的辣椒醬,姜蔥醬,加入少許椰糖的黑醬油。一些老練的食客依次按1:1:2的比例混合三醬,當那流光溢彩的白斬雞,被人從那碟混合蘸料裡輕輕扶出時,辣醬的酸辣、姜蔥的清香、黑醬油的鹹甜已雨露均沾,令人甚覺憐愛,忍不住張口大啖。
  • 廣東人為啥「到香港打醬油」?
    大約是兩年前,香港藝人陳冠希「豔門照」鬧騰得滿城風雨,廣州電視臺在街頭採訪市民,問他對於豔照門的看法,不料這位市民卻說:「關我咩事,我出來買醬油的。」藉助網絡,這句話迅速流行開來,各種PS和改編風靡一時,「打醬油」成為2008年十大網絡流行語之一。
  • 1939年北京打醬油舊影:小時候沒打過醬油,打醬油還能慰勞小饞嘴
    關我什麼事,我就是出來打醬油的!打醬油在2008年一度成為十大網絡流行語之一。我們小時候的解釋是拿著瓶子到合作社讓售貨員給往瓶子裡灌醬油,灌滿後付錢走人就是打醬油。現在打醬油被延伸為在「網絡上不談政治,不談敏感話題。」
  • 開局一鏡頭,全程打醬油,細數那些在好萊塢打醬油的明星們
    今天咱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在好萊塢打醬油的明星吧!範冰冰:2013年,那一年,她沒有任何作品,但是硬生生帶著5個驚天地泣鬼神的造型去走了一波!張靜初那幾年也很努力,一心想朝著好萊塢進發,參演的《碟5》,就出現了幾秒鐘。除此之外,還有一波打醬油的。旅美華裔影人盧燕 在《2012》裡面扮演的藏族老媽媽。模特呂燕在《面紗》中也有過出演。
  • 打醬油也要小心了!多種醬油都查出問題 海天、李錦記、巧媳婦…
    30個進口醬油,90個國產醬油。  其中,112個釀造醬油,8個配製醬油。  醬油,根據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  釀造醬油是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而成;配製醬油,則以釀造醬油為主,加入了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生抽、老抽則是廣東地區的俗稱。一般來說,生抽拌菜,老抽紅燒。
  • 醬油的秘密隱藏在配料表裡,看配料,學做一個會「打醬油」的人
    小時候,最高興的事莫過於打醬油了,不僅能賺一點跑路費,而且還能吃到香噴噴的醬油拌飯。現在想尋找一款帶著小時候的味道的醬油是難上加難了,看著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醬油,什麼金標生抽、特級醬油、紅燒醬油、味極鮮、麵條鮮、海鮮醬油、草菇老抽、蒸魚豉油等等;整個「高大上」的感覺,看得人眼花繚亂,反而倒不會「打醬油」了。
  • 吃荔枝居然蘸醬油?廣東人吃東西有多奇葩
    作為一個水果狂熱愛好僧 夏天來了 當然不能放過夏天專屬的水果 荔枝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僧僧吃荔枝的時候 發現旁邊的廣東同事
  • 在廣東,萬物皆可醬油
    城城我曾也也曾聽過一句話,「在廣東人的眼裡,廣東以北的地方,都算』北方』。」但幾乎所有人的』北方』都無法理解廣東人對醬油的這般痴迷。但廣東的腸粉,幾乎是整條泡在醬油裡的……大部分外省人就開始迷惑了,「不是說你們都吃得清淡嗎?怎麼加一大勺醬油啊!不會太鹹?」一淋豉油,腸粉才有醬油。圖/網絡在廣東,醬油不叫醬油,統稱為「豉油」。
  • 海天醬油小課堂之一:你會打醬油嗎
    除了老抽、生抽、味極鮮,還有海鮮醬油、增鮮醬油、菌菇醬油,甚至兒童醬油……其中,老抽、生抽、味極鮮差不多佔據了醬油的半壁江山。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應該如何使用?本篇就來扒一扒醬油背後的故事,說說到底該如何挑選醬油。
  • 廣東人桌上的醬油有什麼用?
    02一盤沙姜醬油,是湛江雞的靈魂廣東人愛吃雞,在雞界是出名的。有道是:沒有一隻雞能或者離開廣東。光是雞的做法就有白切雞、鹽焗雞、玫瑰豉油雞、醬油雞、太爺雞、蔥油雞、沙姜雞……就算每天一種花樣雞換著吃,一個月都不重複!
  • 日本設計工作室利用3D列印 製作「隱藏繪畫」醬油碟
    近日,一家日本設計工作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了一種瓷質醬油碟。這種醬油碟的特色之處在於,一旦將醬油倒滿碟中,就會顯現出「隱藏」在盤底的一幅畫。目前,這種醬油碟正在以1080日元(約合人民幣67.87元)的價格銷售。到目前為止,該系列開發出的「隱藏繪畫」圖案有富士山、嚴島神社以及可愛的小貓小狗等。
  • 教你三個小技巧挑出好醬油,成為朋友圈裡最會「打醬油」的人
    它們就是咱們平常每天都會用到的調味料,說起調味料,有一種不論是拌涼菜,還是燒熱菜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就是醬油。醬油分為老抽和生抽,它是一個最令人混淆不清的一個調味料。對於一些廚房小白來說,醬油連分都分不清,更別提買醬油的時候調醬油了。有的人以為貴的就是好的,有的人以為大牌的就是好的,事實真的如此嗎?
  • 都聽說過「打醬油」,但你知道醬油炒菜的妙用嗎?
    都聽說過「打醬油」,但你知道醬油炒菜的妙用嗎?醬油是烹飪當中最常用的調味品,在中國式的廚房當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醬油。醬油的類型有老抽、生抽等,色澤呈現紅褐色,並且有獨特的醬香味,滋味十分的鮮味,能夠促進人們的食慾。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醬油使用比較恰當,那麼我們的食品美味程度會上升N個等級哦。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烹飪當中如何巧妙的使用,將有效提升我們食物的美味程度。
  • 廣州女子赴港購物只為打醬油:香港醬油特別香
    「香港醬油很有醬油味」  她說:「前幾年,身邊的朋友赴港主要是買奢侈品,如今很多人用的生活用品如油鹽醬醋乃至洗髮水、沐浴露等都是去香港買的。首先心理上用得放心,而且確實便宜,有些品種是內地沒有的。」  廖小姐說,自己就很喜歡到香港打醬油。「由於公司有兩地往返的公務車,所以每星期都會購置一批貨。
  • 在廣東江門,有間茶樓,食排骨是按碟計,還會十碟十碟的上
    排骨,鳳爪,幹蒸,燒賣,似乎是廣東人飲茶的點心標配,數量也不過一籠兩籠上。 但在廣東江門,有間茶樓,食排骨是按碟計,還會十碟十碟的上。
  • 海天黃豆醬《最強大腦》最強醬油帝誕生 這醬油打的沒毛病
    同時,《最強大腦》名人堂最強戰將席位之爭一觸即發,自稱來打醬油的數獨王中王胡宇軒火了。年僅12歲的胡宇軒現世界排名第29,坦言與世界排名第四,中國第一的陳詩雨同場競技壓力很大。胡宇軒嘴上說是來打醬油的,結果打成了第一晉級名人堂,最強醬油帝當之無愧。難怪連嚴苛的叨叨魏都稱讚道:你打的一手好醬油啊。
  • 今年鎮江恆順「打醬油」改在南山北廣場
    春節前去恆順「打醬油」是咱們鎮江人迎新春的傳統。
  • 打的是醬油 品的是年味
    你家孩子會打醬油了嗎?童年打醬油的樂趣你家傳承了嗎?醬油釀造的傳統工藝你又了解多少? 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中國醬油不如日本醬油?因人而異
    在這種全民愛醬的氣氛渲染下,中華兒女努力鑽研,刻苦發展,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醬聊,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生產出了現在運用最為廣泛的醬油,醬油以一個極其強勢的姿態霸佔了我們的飲食文化,以及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最為明顯的幾個例子就是我們的日常用語中常用的幾句話,如感慨時間流逝時會說:娃娃都會打醬油了!再如表示無辜路過時會說:我就是個打醬油路過的。
  • 原來這才是醬油的正確用法!
    以前的打醬油可能你經常會聽到「打醬油」這個詞,一般用在自己身上,是指在某件事情或者某項工作上自己不太重要,只是一個打雜的、客串、走個過場的。其實打醬油是什麼呢?90後一代的應該有過親身體驗,那就是拿著醬油瓶去小賣店打醬油,以前小賣店有賣散裝醬油,也有人走街串巷賣散裝醬油。印象中,這種散裝醬油跟現在買的瓶裝醬油味道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