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重視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偏勝來調整人體氣血陰陽,扶正祛邪,以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食物的性是指「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食性。涼性和寒性,溫性和熱性,在作用上有一定同性。只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別。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稱為平性。人也有寒熱之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食療來治療疾病、調養身體、促進健康已走進了千家萬戶。但是,在選擇食療的過程中,如果不對身體狀況和疾病作具體分析、盲目死搬硬套是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所以必須正確的認識自身的體質為自己制定合理的藥膳食譜。本人應該是屬寒體質,因為有時會怕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面色不潤、尿清長等等,所以可以考慮使用熱性的食物作為飲食的主菜,如牛肉、羊肉、雞、牛奶、鵪鶉、帶魚、鯽魚、黃鱔、韭菜、洋蔥、大蒜、紅棗、烏棗、慄子、杏子、桃子等等。
除了個人體質的區別以外,食療藥膳還應根據四季,地區的不同而適當的更換,以達到真正的治病保健的功效,下面將根據四季的不同進行闡述。
在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中有春溫、夏熱、秋涼和冬寒的氣候變化規律。萬物在這種四季變化的影響下就會有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等相應的變化。人體也不例外,必須與之相適應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我們根據四季的變化而採取相應的養生措施。「春防風、夏防溼、秋防燥、冬防寒」是中醫四季護理的要點,其旨主防外感表證或病中加感,表證人裡,感而不愈。
春(立春始)主風邪,風性善行而數變,主動。春季大地復甦,萬物萌生,但寒氣猶存,楊體經過棉實的一冬,使之感而不愈。故可配的食療藥膳是《黃芪姜棗湯》,用以益氣補虛,解表散寒,膳方如下:
配方:黃芪15克,大棗15克,生薑3片。
製法:以上三物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約1小時即可。
功效:益氣補虛,解表散寒。
用法:吃棗飲湯。
夏(立夏始)季氣候炎熱,暑邪亢盛,暑性炎熱升散,易耗傷津液,若防護不慎會導致傷暑,中暑之證,表現出高熱,煩渴,面紅,汗出,脈洪數。可食以清涼飲料,瓜果及綠豆粥,湯汁等以抗暑熱之邪,補充人體水分,長夏多陰雨,溼氣衝盛,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飲食方面可配食少量的辛溫燥之品.如生薑等,儘量少飲肥甘厚味等肋溼生痰之物。常用的膳方是《苦瓜蓮肉湯》,用來清暑解毒,利溼和中,膳方如下:
配方:苦瓜30克,蓮葉1張,豬瘦肉50克。
製法:將苦瓜、鮮蓮葉、豬瘦肉均切片,把全部用料一起放人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約1小時,至肉熟,調味即可。
功效:清暑解毒,利溼和中。
用法:飲湯食肉。
秋(立秋始)季氣候乾燥,久晴不雨所致疾病多為「燥病」,主要表現為口舌咽幹而津少,乾咳少痰一派津汙液少之象,秋季人應相應地多飲水,多食清涼可口的瓜果,飲料,忌食辛辣。故首烏參豆湯用以滋補肝腎,益氣潤膚,膳方如下:
配方:首烏10克,黑豆50克,北沙參30克,烏雞300克
製法:黑豆浸泡一夜後,烏雞黑豆先煮1小時,再加入北沙參、首烏,共煮半小時取汁飲用。
功效:滋補肝腎,益氣潤膚。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頻飲。
冬(立冬始)季氣溫下降,霜冰雨,寒邪強盛,衛陽不固者尤易感病,致病有」傷寒」,」中寒」等,主要表現為肢冷,腹痛腹瀉,嘔吐清水,或頭身疼痛,關節冷痛等,飲食時配以溫熱性食物,如熱湯熱粥,牛、羊狗肉等,熱服中藥,忌食生冷寒涼之物。可以用《薑絲蘿蔔湯》用以祛風散寒解表,膳方如下:
配方:生薑25克,蘿蔔50克。
製法:生薑切絲,蘿蔔切片,兩者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紅糖適置,稍煮1~2分鐘即可。
功效:祛風散寒解表。
用法:每日1次,熱服。
人體的生理變化是隨四季氣候的變化而相應的改變的。了解了人與自然統一性後,所以在食療上應做好四季變換,結合自身體質的不同和疾病特點,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做好四季的養生保健。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藥膳食療養生的效果。
當然在日常飲食過程中除了主要的食療之外,通常還可以配一些粥、湯、涼茶等結合進行日常機體的保護工作,像下面的一些食養方就可以經常食用,在這裡介紹一些比較有代表的。
①現代人時常不注意飲食經常會食用一些油膩,大辛大熱的食物以致腸道乾燥而致便秘可食用《松子粥》以養陰潤腸通便
配方:松子仁15~2o克,粳米60克。
製法:松子仁研碎,同梗米煮粥。
功效:養陰潤腸。
用法:每日2次,或隨意食之。
②現在流感還在肆虐,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染上流感,但是偶爾感冒咳嗽還是有的這時可以喝一些《川貝杏仁飲》以潤肺化痰止咳。
配方:川貝母6克,杏仁3克,冰糖少許。
製法:將杏仁去皮,與川貝母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後,放入冰糖,改用文火煮30分鐘。
功效:潤肺化痰止咳。
用法:每日臨睡前服1次
③現代人工作壓力很大,時常會進行超負荷的工作以致身心疲憊,其後遺症就是忙完之後很多人會變成失眠這時服用一些《桑椹茉莉飲》有助於改善精神狀態,提高睡眠質量。
配方:桑椹20克,百合20克,茉莉花5克。
製法:桑椹、百合濃煎,將沸湯倒入裝茉莉花之容器中,加蓋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補血安神開鬱。
用法:每日1劑,分早晚服食
④有時候人會無故頭痛,當然原因有很多,如果是風寒血瘀所致的頭痛,為預防這類頭痛平常可以飲用一些《川芎紅花茶》,當茶喝口感好又能治病保健,兩全其美。
配方:川芎3~6克,紅花3克,茶葉3~6克。
製法:上物水煎取汁,當茶飲。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
藥膳食療是日常的飲食改善身體機能,有病治病沒病也可以養生健體,但是藥膳食療也並非人人都可以食用,需要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斷地摸索適合自己的飲食食譜,這樣才能達到以膳保健,以膳養生的效果,這樣才能將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