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南京龍馬遺址 百餘件文物講述商周文化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解說】2018年國慶期間,南京龍馬遺址文化公園在南京市浦口區雨發生態園揭開神秘面紗。至此,南京市江北新區又添一處歷史文化公園,民眾和遊客在遊山玩水的同時,可與千年之前的商周文化近距離接觸。當地時間10月1日,中國新聞社記者實地探訪位於南京市江北新區老山腳下的「龍馬遺址」,用鏡頭記錄千年的文化脈絡。

  【解說】「龍馬遺址」是南京市浦口地區已發現的七十二處古文化遺址之一,也是南京江北地區一處具有代表性的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址。根據考古調查發現,龍馬遺址文化內涵豐富,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先民的生產、生活、信仰、居住等諸多場景。

  【同期】龍馬遺址博物館工作人員 汪慶斌

  現在來到就是我們龍馬遺址的考古展示區,大家看到現在我們這邊,上邊是一層鋼化玻璃,透過鋼化玻璃大家可以發現裡面有一些夾沙紅陶、黑皮陶罐、幾何印紋陶罐等殘片,它這邊屬於一個周文化的遺存。

  【解說】在此次文物展覽現場,記者發現了諸如西周時期的「貝幣」和楚國時期的「蟻鼻錢」等原始的「交換錢幣」。

  【同期】龍馬遺址博物館工作人員 汪慶斌

  它也是一種錢幣,當時因為龍馬先人捕撈狩獵,捕來的獵我們可以吃它的肉,穿它的皮,然後它的骨頭可以用來交換,當時最原始的還是骨質。整個遺址(佔地面積)是3200平方米,它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是20世紀80年代考古專家在這邊發現的。這個遺址俗稱「陳子頭」,整個遺址高是4米,文化層厚3米左右。

  【解說】汪慶斌告訴記者,這種始祖錢幣便於攜帶、便於計數,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社會的形成,逐漸成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文化學者、書法家林散之弟子毛祖斌稱,龍馬先人所處的商周時期是中國文化歷史上的高峰期,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世界,值得當下民眾借鑑、傳承和學習。

  【同期】文化學者、林散之弟子 毛祖斌

  古遺址它的存在,通過今天的開發、展覽,可以看到了我們的祖先在那種艱難困苦的情況下,經過長時間的奮鬥,留下了很多生產、生活和他們的奮鬥足跡,這為我們今天研究古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一些文化非常有好處。

  【解說】據悉,「龍馬遺址」展覽館由金陵先祖、龍馬遺蹟和九州禹跡三個章節構成,講述了千年之前先民的生活場景和獨特的地域文化,展現了中華文化燦爛悠久的歷史根基。 

  記者 葛勇 江蘇南京報導

責任編輯:【陳海峰】

相關焦點

  • 南京江北龍馬遺址公園建成開放
    中國江蘇網訊(愛南京南京晨報記者 陳彥)在三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居住長江之畔的南京人過著什麼樣生活,他們平時的活動如何,想了解這些的話現在有一個去處了。國慶期間,位於浦口區雨發生態園的南京龍馬遺址文化公園正式對外開放。作為江北新區新添的一處歷史文化公園,市民在遊玩賞景之餘,還可以對商周時期南京的文化來一次零距離接觸。
  • 南京江北新區又添一處歷史文化公園 龍馬遺址文化公園還原商周文化
    &nbsp&nbsp&nbsp&nbsp交匯點訊今天上午,南京龍馬遺址文化公園開園暨雨發首屆牛文化書畫攝影展在雨發生態園隆重開幕。至此,南京江北新區又添一處歷史文化公園,市民去雨發生態園玩樂的同時可與商周文化近距離接觸。
  • 江北龍馬遺址公園建成開放 主題展示三千年前南京人生活狀況
    中國江蘇網訊 在三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居住長江之畔的南京人過著什麼樣生活,他們平時的活動如何,想了解這些的話現在有一個去處了。國慶期間,位於浦口區雨發生態園的南京龍馬遺址文化公園正式對外開放。作為江北新區新添的一處歷史文化公園,市民在遊玩賞景之餘,還可以對商周時期南京的文化來一次零距離接觸。
  • 江北新區又添歷史文化公園 龍馬遺址文化公園開園
    2018-10-03 09:2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龍馬遺址文化公園開園  南報網訊 (記者 葛妍) 10月1日上午,南京龍馬遺址文化公園開園暨雨發首屆牛文化書畫攝影展在雨發生態園隆重開幕,至此,江北新區又添一處歷史文化公園。
  • 出土文物1000餘件!鎮海九龍湖發現一處重要遺址
    ,該遺址文化堆積深厚,時間跨度較大,遺蹟和遺物的種類、數量均十分豐富,價值和意義頗為重要。據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雷少介紹,保存如此完好的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遺存從浙江省來說也是難得一見的,為構建浙江地區青銅時代文化譜系提供了新材料。應家遺址位於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應家村舊址,分布面積約12000平方米。該遺址地處「V」形小盆地環境中,三面環山,東側面向濱海平原,距離現海岸線約10公裡。
  • 山西青銅博物館即將開館 兩千餘件晉系青銅文物亮相
    李庭耀 攝中新網太原7月8日電 (李庭耀)薈萃2000餘件晉系青銅文物精華的山西青銅博物館即將驚豔亮相,其中不乏晉公盤、龍形觥、獸形觥、雁魚銅燈、義尊等珍貴文物。7月8日,中新網記者前往山西青銅博物館探秘,一睹這座中國首家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的風採。龍形觥。
  • 探訪儀徵古蹟之荷葉地商周遺址
    作者:巫晨 荷葉地商周遺址是儀徵市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尚未親臨的最後一個儀徵文保地址。文保碑正面:儀徵市文物保護單位荷葉地遺址(年代:西周)儀徵市人民政府二0一四年五月四日公布儀徵市人民政府二0一五年一月二十日立文保碑背面:荷葉地遺址為西周時期湖熟文化的小型聚落遺址,東、南、北三面有壕溝,面積達12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約1.6米,保存較為完整,
  • 出土文物1000餘件!鎮海九龍湖發現一處重要遺址
    ,該遺址文化堆積深厚,時間跨度較大,遺蹟和遺物的種類、數量均十分豐富,價值和意義頗為重要。據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雷少介紹,保存如此完好的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遺存從浙江省來說也是難得一見的,為構建浙江地區青銅時代文化譜系提供了新材料。應家遺址位於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應家村舊址,分布面積約12000平方米。該遺址地處「V」形小盆地環境中,三面環山,東側面向濱海平原,距離現海岸線約10公裡。
  • 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遺址和石峁遺址百餘件文物面世山西
    山西博物院今日展出了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遺址和石峁遺址百餘件文物,這是兩大史前城址首次「合體」問世,共同揭示了中國早期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國家的基本面貌。「黃河文明的標誌——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覽是山西博物院籌備一年之久的展覽。
  • 寧波北侖發現東周時期文化遺址 出土文物300餘件
    今天上午,小時新聞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寧波北侖新碶發現東周時期文化遺址,出土完整或可修復文物標本近300件。,對該工程沿線進行了先期搶救性考古調查和勘探,在工程經過的平風嶺隧道兩側坡地分別發現一處漢代窯址——平風嶺窯址和一處東周時期文化遺址——四顧山遺址。
  • 國慶黃金周第一天,南京七大景區迎客50.5萬人次!
    其中,夫子廟景區接待22萬人次;中山陵景區接待11.5萬人次;雨花臺接待1.4萬人次;玄武湖接待12.75萬人次;總統府接待1.76萬人次;牛首山文化旅遊區接待0.69萬人次;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接待0.4萬人次。   記者探訪了夫子廟、中山陵等地,發現遊覽舒適度相對較高。尤其是中山陵,由於試行了預約制,遊客排隊進入井然有序。
  • 山東桓臺縣發現商周文化遺址 等待文物保護單位進行考古研究
    山東桓臺縣發現商周文化遺址 等待文物保護單位進行考古研究時間:2016-04-14 20:16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東桓臺縣發現商周文化遺址 等待文物保護單位進行考古研究 新華社濟南4月14日專電(記者 袁軍寶)記者近日從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文物局獲悉,濟青高鐵桓臺段在果裡鎮玉皇閣村附近施工過程中發現一處商周時期文化遺址
  • 百件國寶級文物講述風雲傳奇
    延伸閱讀  南方日報訊(駐京記者/劉長欣)你知道「中國」一詞出現在哪件文物中嗎?你知道龍的形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將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  2018年1月1日晚10時,一款百集紀錄片將在央視紀錄頻道開播,越王勾踐劍、杜虎符、三星堆青銅人像、清明上河圖等百件國寶級文物,將在節目中「開口說話」,講述自己的傳奇「人生」。  這部紀錄片名叫《如果國寶會說話》,是由中宣部、國家文物局、中央電視臺共同實施的國家涵養工程項目。
  • 河南北部發現一大型商周文化遺址,出土房址10餘座、窯穴142個
    我國是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的國家,在我國大地上,50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文明的曙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生活在我國大地上的人類留下了很多古文化遺蹟,比如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等。
  • 琉璃河商周遺址
    琉璃河商周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為中心的劉李店、黃土坡、立教、莊頭、洄城等6個自然村,周昭王八年,周武王滅商,即封召公於北燕,建立諸侯國燕,其所在地就是琉璃河遺址,也是北京城的源頭之一,整個遺址東西長3.5公裡,南北寬1.5公裡,面積5.25平方公裡,1962年首次進行小規模發掘,經過多年的考古,出土上萬件的遺物,琉璃河遺址包括居住址、古城址、墓葬區三部分
  • 寧波又發現一處商周遺址!
    寧波又發現一處商周遺蹟!今天中午,寧波有關部門發布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 應家遺址位於寧波鎮海九龍湖鎮應家村舊址,面積12000平。本次考古共發現古代水井、灰坑、灰溝、基槽、柱洞群、燒土堆等各類遺蹟約220餘處,出土各類完整可復原文物1000件。
  • 中國首座民營遺址類博物館——大唐西市博物館[組圖]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中國首座民營遺址類博物館——大唐西市博物館中國網訊(記者李佳) 5月22日上午,「中國媒體絲路行」記者團一行繼續探訪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陝西西安,參觀了建於唐長安西市遺址上的大唐西市博物館。
  • 魯西北德州有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傅寨商周遺址
    金傅寨商周遺址位於魯西北德州市陵城區鄭家寨鎮金傅寨村北德惠新河河段,是一處文化層深厚,集多時代遺存於一地的古文化遺址。德州市人民政府於2016年2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金傅寨商周遺址外圍為基點,向四周延伸50米。建設控制地帶:金傅寨商周遺址保護範圍以外周圍20米以內。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在鄭家寨鎮金傅寨村北邊的德惠新河河道內,挖河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300多米長的古文化遺址。
  • 200餘件文物講述戲曲巔峰時代
    原標題:200餘件文物講述戲曲巔峰時代 南腔北調——傳統戲曲藝術展將在南博展出南博還拿出了一套包括34折、117件展品的崑曲暗戲。堂名燈擔戲曲屏風10月30日,匯集了200餘件戲曲文物的南腔北調——傳統戲曲藝術展將亮相南京博物院。
  • 岷縣仰韶文化遺址出土3800餘件文物
    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訊(首席記者金奉乾實習生李小奇通訊員白文科)昨日,記者從岷縣縣委宣傳部獲悉,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歷時11個月對岷縣境內山那樹扎遺址搶救性挖掘工作全面結束,共出土土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3800餘件。從清理出的遺址和出土器物初步斷定,新發掘的遺址區屬於仰韶文化晚期,距今已有4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