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到土地後(其實應該在拿地前),莊主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這塊地要做什麼?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定位問題。如何選擇定位,很多人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尋找差異化,看哪個領域有前途,又是空白市場。這樣就可以沒有競爭對手,獨享紅利。但今天我們想說的是,莊園的主題定位,絕對不是如此簡單的找差異化和空白市場。就連特勞特老先生的定位理論,也不是這個原意。
1
我們常常看到不少莊主樂於尋找空白市場。比如有人在考察時,發現一線城市紅酒主題莊園非常火爆,在當地沒有這個項目,於是,就要立刻上馬一個。
結果呢,莊園內外裝修,硬體軟體都很高大上,但因為沒有渠道資源,也沒有相應的消費圈子,項目很快偃旗息鼓。
所以,尋找差異化沒有錯,但是如果這個差異化的空白市場,和自己的資源能力不匹配,自己不足以駕馭新項目,最後也是一場災難。
在《莊主學院》第五期中,參見莊主在業界首次提出了「定位、區位、水位」三位一體的理論。對於任何一個項目而言,這三個要素如果不「門當戶對」,硬撮合在一起早晚會出現危機。
事實上,大部分的案例中,莊主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極度重視區位、環境、市場等客觀因素,而選擇性地迴避「水位」這個最重要的要素。
而往往,企業家決定企業的屬性,一個莊主自身的背景、資源、能力、格局等,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莊園的主題定位和商業模式。
2
很多人說,差異化的空白市場,能夠沒有競爭對手。事實上,這怎麼可能?
比如你在當地第一個做親子農莊,貌似沒有農莊跟你競爭,但實際上,你的競爭對手依然存在,並且非常多,那就是城裡的親子機構。
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帶孩子去農莊玩,還是去購物中心的親子樂園玩,依然是種選擇。並且,這兩者之間,各有利弊。
所以,差異化的空白市場,依然存在著激烈競爭。如果你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獨特優勢,努力做到細分中的王中王,仍然有被淘汰的風險。
第一個吃螃蟹的為什麼是英雄?因為危險係數很高,成為先烈的可能遠遠大於成為先驅。
3
單純考慮差異化,尋找空白市場的弊端,還極易陷入「曲高和寡」的大坑。
比如,一位莊主經過考察,發現周邊方圓數十裡都沒有鴕鳥肉,所以決定把自己的莊園定位成鴕鳥主題,不僅能欣賞,能互動,最主要的是餐廳賣鴕鳥肉。
結果營業後發現,差異化有了、稀奇也有了,但由於當地對鴕鳥肉過於陌生不接受,同時價格略微偏高,生意一直平淡無奇,最後不得不改弦更張。
再比如紅酒主題莊園,這屬於典型的「白富美」項目,一線城市尚有一定空間,但在三四線城市,如果沒有非常獨特的資源或特殊目的,一般人很難撬動。
所以,很多人不走的路,未必是捷徑,也未必有「哥倫布發現」,而很可能是早已被證明的大坑,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很多時候,對於資源優勢並不明顯的新莊主,去紅海迎合大風口,要遠遠比尋找空白市場,打造新奇特更有現實價值。
4
前幾年外賣剛開始風靡的時候,很多創業者仿佛發現了捷徑,認為這是餐飲界的藍海,可以快速切入,甚至有機會超越海底撈那些傳統巨頭。
但是兩年之後,我們再來看外賣市場,最早一批的草根入場者,大多陸續變成了炮灰。而城頭飄揚的大旗,依然是傳統餐企。
因為當外賣市場規則成熟後,這些巨頭憑藉品牌、供應鏈、資金等優勢進軍外賣,對小微創業者形成的打擊幾乎是碾壓式的。
所以,壓根沒有什麼所謂差異化的空白市場,即使有,也僅限於同量級選手之間的戰略競爭。就像摔跤一樣,輕量級選手在重量級選手面前,所有的技術都是浮雲。那些所謂四兩撥千斤,也都是電影裡面才有的場景。
莊園領域也一樣,當你發現一個所謂的差異化市場進入時,在信息化的今天,很快就會有更有實力者進來,攪和成紅海戰爭。
所以,空白不是絕對優勢,更不構成競爭壁壘。對於新莊主而言,不僅要能夠單點快速聚焦和突破,形成細分認知,更需要具備快速迭代能力,才能形成護城河。
5
臺灣產的「紹興酒」最早打入日本時,很快佔據了80%的市場。但後來中日建交後,隨著紹興黃酒的進入,臺灣黃酒的佔有率驟降至5.8%,而紹興黃酒的佔有率則飆升至94.2%。
原因其實很邪乎,就是消費者普遍認為,紹興產的紹興黃酒比臺灣產的紹興黃酒更正宗。
了解了這一點,你就明白,所謂搶佔先機,先發制人,很重要也不重要。
6
定位理論在中國風靡了這麼多年,確實有一些企業從中獲益,但大多數學習者,依然泯然眾人,甚至變得更差!為什麼?
其實剛才我們提到了兩點:
一個是沒有把定位和自身資源相結合,想當然地,按照自己主觀意願去尋找差異化的空白市場;
第二個是缺乏迭代能力。即便你能夠在某個空白市場取得先發優勢,但如果沒有迭代創新能力,一旦巨頭進來,就會一擊即潰。
其實,定位失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定位確立後,缺乏系列的配套支撐。就像武林大俠只學會了招式,沒有掌握心法和內力,到實戰中只是花拳繡腿。
農莊也是如此,根據自身資源和市場因素確定主題定位之後,還需要有配套的商業模式以及產業規劃來做支撐。否則,農莊定位,就是自嗨式的空喊口號。
所以,一個莊園的成功,既要有準確的的定位,又要有明確的產業支撐,更要有能清晰可落地的商業模式,這三個融合起來,才是我們所說的頂層設計。
也只有完整的頂層設計,才是莊園基業長青的底層邏輯。
作者:徐一刀(參見莊主·休閒莊園頂層設計研究院/首席架構師)
來源:參見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