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小臻藝苑前天
緣定三生
納蘭性德詩曰:「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情人之間,日常相處如果總像剛剛認識時的互相敬慕和包容,就不會有相離相棄的不和諧。
【悲畫扇】借用了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而貶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
短短的二句詩詞,婉轉傷感,描述了愛情中受傷害一方的悲傷愁苦,令人感慨萬千。
但畢竟人是擁有豐富感情的高級哺乳動物,「喜新厭舊」的行為是被唾棄的。因此總有一些美好的詩篇和令人嚮往的故事,記錄和歌頌愛情的偉大。
鵲橋仙賦
鵲橋仙
秦觀(宋)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有古人秦觀者,借七夕抒情,歌頌了愛情的偉大與美好。
據傳,【七夕節】記錄的是牽牛星與金牛星,因涉嫌情愛糾葛,犯了天規,而致雙雙被貶下凡。
牽牛星轉世牛郎,金牛投胎為他家有靈性的老黃牛,一人一牛相依為命。
一日老牛突然說話了,教牛郎趁織女下凡沐浴之時,拿走了她的騰雲羽衣,致仙女不能按照既定時辰返回天庭,於是留在人間與牛郎兩情相悅,結為夫妻,並生下一對兒女,過了三年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
【牛郎織女】唱段
後天帝知曉大怒,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回天庭。牛郎乘老牛騰空追趕,被王母用玉釵劃下的銀河阻礙,惟有隔河相望。幸多情的喜鵲,感動於他們的真情,於七夕夜為他們在銀河上搭成了鵲橋,兩人相會。
這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故事結果是:天帝也被感動,終於允許每年七夕讓他們在鵲橋上相見。
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等待一年一度相會的一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亙古不變。後人遂把每年的七月初七定為【七夕節】,紀念和歌頌這段偉大的愛情。
看到這裡,可能您有個疑問:在上面的故事中,為什麼安排牛郎織女在一起的時間是三年呢?
因為小編記得有句俗語「天上一日,人間三年」嘛!從故事傳說的角度看,作者安排織女在人間逗留也就差不多一天的時間,第二天上王母早班時缺席,於是被發現,入情入理。
牛郎織女
科普一下天文知識:
牛郎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河鼓二;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鷹星座。織女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織女一;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琴星座。
【牛郎星】和【織女星是】兩顆象太陽那樣的恆星,能夠自己發光發熱。牛郎星和織女星離我們很遠,牛郎星的距離是16光年,織女星是27光年,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十分遙遠,是16光年。
畢竟傳說就是傳說,從兩星之間的距離可以發現,牛郎織女兩顆星星,在天際運行中是不交互的,相遇永遠不會發生,因此一年一度的七夕會,僅僅是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寄望。
潮汕七夕
在潮汕地區,七月初七女兒回娘家叫【做初七】。
注重【時年八節】的潮汕人,這一天的大一早,外嫁的女兒們就會煮好一大桶【豬腳花生】的甜湯,並準備一塊豬肉、兩個雞蛋和一把豆粉放在家內備用,然後把自己和未成年兒女打扮得漂漂亮亮,跟老公一起到娘家看望老人,奉獻孝心。
娘家有女兒帶甜湯回來,是件體面的事。做母親的會把甜湯收下一半以上,留下小一半給女兒回夫家「買田買地」,然後把收下的甜湯分發近親長輩,並留女兒一眾吃午飯,然後讓其回家。
做女兒的回夫家之後,除了把外家收剩的甜湯奉敬家中老人之外,還要把已經準備好的「豬肉豆粉卵」煮了,請翁姑(夫家父母)享用,代表媳婦的孝心。
出花園
在潮汕,這是個特別有意義的名詞,也是一種重要儀式,一個重要節日。
【出花園】,對於潮汕15虛歲少男少女,更有其特殊的含義。
七月初七,也是潮汕地區的兒童成年紀念日,在這一天,他們要舉行「出花園」的儀式,藉此宣告自己的童年,以示已經長大成人。
家有「出花園」的孩子,女兒一般就不在七月初七當天回娘家,通常就會提前一天,當然有提前農曆正月十五或擇日舉行【出花園】儀式的除外。
在潮汕地區,把未成年的小孩子視為花朵,住在花園裡,無憂無慮。庇佑孩子的則是花神,俗稱【花公花媽】,而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的【花公花媽】的誕辰,所以孩子長大了,就選在這一天隆重祭祀,同時為孩子舉行潮汕獨特的成人禮【出花園】。
【出花園】給花公花媽備的供品
七夕祝福
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現代具有紀念意義的【情人節】。
七夕,也是外嫁的女兒讓父母暢享天倫的日子,是獨一無二的【女兒節】。
七夕,更是一個獨特的日子,是一個見證潮汕孩子長大成人的【成人節】。
儘管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傳統習俗已經日趨簡化,但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兒女對父母的依戀,長輩對孩子的美好祝願,卻一直被傳承和發揚,每一個七夕節,更留下一份濃濃的溫情記憶。
最後,謹讓小編代表【小臻藝苑】公眾號的全體同仁,向文字前的您,致以最真摯的節日問候與祝福,祝您家庭幸福,事業興旺,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