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複賽第一階段經過半個月的角逐,已經全部結束。第二階段的比賽將於7月7日開始,所有球隊能有3-5天的休整時間,東莞賽區的球隊還需要開啟旅程趕赴青島賽區匯合。球迷和媒體也都喘口氣,看球和趕稿也是很辛苦的事。
趁著比賽半場休息,筆者對第一階段的比賽嘗試進行總結——疫情之下新賽制的CBA聯賽,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有許多驚喜也有些許遺憾,對中國籃球的發展來說,積極的變化更多,很多內容值得我們去思考,我相信這種嘗試,對下個賽季甚至是中國籃球的未來發展,都會有著很多的借鑑。
那麼,第一階段有哪些值得回顧的內容呢?
看戰績——一隊一場未敗、一隊一場未勝,季後賽資格爭奪白熱化。
筆者對第一階段的賽後排名與前30輪的排名進行了統計和對比:
仔細看這個排名變化,總結一下:
兩頭沒變,中間變化大。複賽第一階段之後,前兩名的廣東和新疆名次沒變,從12名到20名的排名也沒有變化,變化最大的是第3到第11名的九支球隊。
位置沒變化的球隊有兩種分化:第一種,不管有沒有外援,球隊的實力經過驗證依舊強大或者依舊實力不濟。依舊強大的比如廣東隊,依舊實力不濟的比如四川、廣州、天津、八一。
在中間變化大的球隊中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複賽之後變得相對強大了,比如廣廈、浙江、北京、北控,一部分因為過去是單核球隊或者外援比較強勢的球隊,複賽之後實力明顯下降,比如青島隊、山東隊、吉林隊、遼寧隊。
再看看第一階段的具體勝負戰績統計:
第一階段還是兩極分化嚴重:廣東隊孤獨求敗,天津隊一勝難求。中間分成兩股勢力,六支隊伍六勝兩負、七支隊伍獲得三場勝利。
總之:複賽一階段之後,首尾差距在拉大;3-12名的四強、12強爭奪進入白熱化;廣州、天津、八一已經無緣季後賽;江蘇、上海、四川理論上還有機會進入季後賽,但是希望不大;深圳、同曦將與福建、青島爭奪最後一個季後賽名額,以福建目前的勢頭,其他隊伍機會不大,倒是五連敗的青島局勢堪憂,如果不及時調整,可能被深圳和同曦超越、痛失好局。
哪支球隊進步最大?哪些球隊令人失望?
複賽首輪戰罷,筆者對20支球隊的實力進行了重新預見和排名:
筆者重新排布實力榜如下:1、廣東隊;2、廣廈隊;3、新疆隊;4、福建隊;5、浙江隊;6、北京隊;7、遼寧隊;8、北控隊;9、深圳隊;10、山東隊;11、江蘇隊;12、吉林隊;13、青島隊;14、同曦隊;15、山西隊;16、廣州隊;17、八一隊;18、上海隊;19、天津隊;20、四川隊。
這份實力排名,在當時引起了很多爭議,現在回頭看看,這份排名雖然和大家實際展示的戰力有出入,但是出入不大。
哪支球隊進步最大呢?浙江隊。浙江隊第一階段進行了8場比賽,取得了6勝2負的戰績,他們分別戰勝了上海、遼寧、廣州、八一、同曦、廣廈,輸給廣廈、北京各一場,其中對陣北京,是在最後0.6秒被林書豪罰籃絕殺。
浙江隊戰勝全華班的八一、廣廈,戰勝了單外援的上海、廣州、遼寧,也戰勝了雙外援輪換的同曦,他們的勝利含金量很高。他們也從前30輪排名第11位,上升到了目前的第6位,與目前四強球隊廣廈、北京的差距只有1個勝場。
全華班出戰的年輕的浙江隊,在聯賽颳起了「青春風暴」,成了聯賽一股清新的力量,讓人刮目相看。
其次,筆者覺得進步大的球隊是福建隊。賽前,筆者把福建隊的實力排在了第四的位置,也受到了質疑。福建隊在過程中也有過波動,他們輸給吉林讓不少球迷感到失望,但是,福建隊迅速調整,最終以6勝2負收官。
福建隊雖然排名依舊是在複賽前的12名,但是他們和第11名的差距,從賽前的5個勝場差縮小為1.5個,追趕速度之快也令人讚嘆。
哪些球隊令人失望呢?賽前,筆者預計青島、山東、山西、吉林這四支此前的「單核球隊」,複賽之後戰鬥力會受到影響。
現在看來,山西隊經歷一段時期的波動,在努力挽回局勢;山東隊能輸給四川、險勝天津,說明這支曾經的四強球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青島隊高開低走,目前已經5連敗,頹勢盡顯,是曾經八強隊伍中最令人失望的球隊,主場之利蕩然無存;吉林隊在一階段收官之戰中,戰勝了山東隊,止住了四連敗,他們輸給北控和江蘇的比賽都是惜敗,年輕球員在比賽中逐漸成長,吉林隊的表現可圈可點、在向好發展。
這四支隊伍,最令人失望的是青島隊,他們的自信心遭受打擊,需要及時調整,否則將與季後賽無緣。
球迷想到了天津隊弱,但是不會想到天津隊如此弱。天津隊複賽八場比賽一場沒贏,而且除了惜敗於山東之外,其他比賽都是大比分輸球。
天津隊前30輪因為外援水平有限,影響了球隊戰績,現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看來本土球員的實力也很一般。
筆者另外感到失望的是八一隊。在複賽開賽階段,筆者將八一隊的戰力排在了第17名,我在賽前的分析中認為,八一隊將成為「攪局」球隊、有望取得半數勝利,結果八一隊只獲得一場比賽勝利。不過,八一隊戰勝了新疆隊、惜敗於同曦隊,狀態和信心在提升,筆者仍然看好八一隊在第二階段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有人說,遼寧隊不讓人失望嗎?立足情感角度,筆者很失望,立足理智角度,筆者覺得還算正常。輸給北京之後,我把遼寧隊排在了實力榜第七的位置,是因為我看到了遼籃存在的問題——他們還沒準備好,他們的年輕球員還沒準備好,他們的幾名輪轉球員和個別主力球員還沒準備好。
現在,遼籃已經換帥,遼籃的調整還需要時間,筆者認為,遼籃的能力還在,不至於出現非常大的滑坡,最終只是常規賽的排名問題,就看遼籃能否找準問題的根本、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總之,進步快的球隊,有浙江隊和福建隊;最令人失望的球隊有青島隊、天津隊,八一隊和遼寧隊比預期差,但是或許會知恥後勇。那些憂患意識更強的球隊,顯示出了更加強大的實力。
筆者用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為標題,沒有誇大事實。
更加注重年輕球員培養、本土球員實力更強、輪換更加充分的球隊,取得了更好的成績。複賽之後的賽制改革,成了「試金石」——誰在致力於本土球員培養?誰在「殺雞取卵」、以逸待勞?一目了然。
一、廣東隊:
廣東隊雖然擁有外援威姆斯,但是他們的本土球員有易建聯、趙睿、周鵬、任駿飛、胡明軒,年輕球員有徐傑、王薪凱、杜潤旺、曾繁日、劉漢標等。
廣東隊保持21連勝,他們的球員年齡結構更加合理,他們的年輕球員得到了更多的鍛鍊機會,也因此他們的板凳實力更強。
廣東隊這種年輕球員的培養機制,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氛圍,讓隊內的老資格球員不敢懈怠。
二、浙江隊:
浙江隊的程帥澎、王奕博、陸文博、劉澤一都是1999年出生的,隊中也有吳前、張大宇、朱旭航這些當打之年的球員。浙江隊的年齡結構似乎跨度非常大,但是,他們經過三年時間的沉澱,年輕球員已經開始挑大梁。
對比那些把24歲的還當成年輕球員培養的球隊來說,浙江隊的憂患意識更加強烈,他們三年磨一劍,早早看到了本土球員在聯賽中的重要性,而不是把目光重點放在外援引進上。
浙江隊的崛起,絕非偶然,他們的努力還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三、廣廈隊:
廣廈隊的主力球員胡金秋、趙巖昊只有23歲,孫銘徽只有24歲。李春江指導對年輕球員的培養,下手也很早,他在聯賽中也經常以國內球員為主,國內球員也迅速成長、逐漸開始挑大梁。
對廣廈來說,他們的核心球員並非因為賽制調整才得到鍛鍊,他們早已經走在了很多球隊的前面,如今,他們不過是處在了收穫的季節。
廣廈的問題是,他們的後續培養有些斷層,板凳席上的年輕球員還缺少歷練。
哪些球隊被暴露出「以逸待勞」、忽略了年輕球員培養呢?
一、同曦隊、四川隊:
雙外援的同曦隊,複賽之後3勝5負,成了「偽強隊」。他們擁有哈達迪和約瑟夫-楊這樣的超級外援,但是卻很難獲得更多的勝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本土球員太弱了。同曦前30輪屬於三外援球隊,和四川隊一樣,他們的本土球員東拼西湊,只有幾個國內球員具備聯賽上場的實力。
同曦隊也不走運,他們的王睿、何敬佳、宋建驊、孫思堯先後受傷,球隊現在連首發都很難湊齊。
四川隊雖然取得了2場勝利,他們的最大的亮點只有小將袁堂文,這名20歲的小將複賽打出了驚豔的助攻數據。但是,除了袁堂文,四川隊本土球員很難找到更好的年輕球員。他們近幾輪開始鍛鍊年輕球員,袁振梁、景菡一、侯天一等二十一、二歲的球員開始有機會出場。
同曦和四川,一個因為主力受傷被迫使用年輕球員、一個眼看季後賽無望才開始鍛鍊年輕球員,他們為自己此前的「目光短淺」吞下了苦果。
二、青島隊、山西隊、遼寧隊:
青島隊,複賽之初湧現出一個劉傳興,讓人眼前一亮,奈何他們本土綜合實力太差了,也沒有更多的年輕球員頂上來。前30輪,一個超級外援亞當斯帶領球隊,一度成了常規賽四強的有力爭奪者,但是,本土球員的能力培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山西隊,暫時4勝3負成績還不錯,但是他們還是靠任俊威、葛昭寶等老將和原帥的穩定發揮,板凳席上還鮮有能夠一戰的年輕球員,未來很難走遠。
遼寧隊,目前3勝4負成績不算理想。比成績更讓人擔心的是,遼籃的三、四號位以前外援把持,現在,李曉旭的受傷、劉志軒的狀態下滑,暴露了他們替補輪換的不足,年輕球員劉雁宇、王化東錯過了培養的最佳時機,連郭旭、鄢手祺這些不算年輕的球員,都錯過了歷練的機會。
其實,北京隊也存在年輕球員的培養問題,他們的強力外援林書豪、尤度成了「遮羞布」,暫時掩蓋了他們這一問題,接下來的比賽以及下個賽季的比賽,北京隊將遭遇來自自身的挑戰。
總之,那些早早做好打算的球隊,在這次複賽中嘗到了甜頭、受到獎勵,那些忽略青訓和本土球員培養的球隊,被徹底曝光,也得到了懲罰。
結束語:這一階段的比賽,成了對各支球隊的一次檢閱——「貧富」差距在拉大,廣東隊一枝獨秀、天津隊一勝難求;常規賽四強席位、季後賽12強席位爭奪更加激烈;全華班的浙江隊和廣廈隊,帶給我們巨大的驚喜,天津隊、青島隊讓我們倍感失望。
那些一直默默致力於本土年輕球員培養的球隊,他們「生於憂患」、未雨綢繆,走在了其他球隊的前面,也終於得到了成績的回報;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過多依靠外援、忽視本土球員培養的球隊,他們「死於安樂」,被現實當頭一棒。
期待我們的某些俱樂部,早日覺醒、立足根本,一切都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