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折柳、放風箏、掃墓的含義嗎

2021-01-13 你的伴讀小書童

我們先看下清明節的起源:

公元前655年,晉國公子重耳由於遭到其父王寵妃驪姬的陷害,被迫出逃,踏上了流亡之路,這其中就有介子推。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重耳飢病交加,氣息奄奄。介子推見狀毅然拔刀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湯給重耳充飢,從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這就是歷史上「割骨奉君」的故事。

歷經種種磨難,輾轉八個諸侯國,在外流亡19年後,62歲的重耳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即晉文公。重耳當了國君後,立刻對那些跟著他受盡苦難的大臣進行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

多虧一位大臣提醒,他才想起,於是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可是,請了幾次介子推都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當他來到介子推家時,介子推卻不見了。介子推認為忠於和幫助自己的國君是大臣們應該做的,沒必要得到獎賞。

聽說介子推背著自己的老母親躲進了附近的綿山,晉文公就趕緊派士兵上山去找。可是找遍了整座山,也沒有找到他們母子倆。

有人出主意說可以用放火燒山的辦法,把山的三面點著火,留下一面不點火,這樣等火燒起來,介子推就會從沒著火的一面主動跑下來。

晉文公照辦了,可是,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不見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出來。等到火熄滅後,大家上山,才發現介子推和他母親緊緊地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被燒死了。

晉文公後悔極了,他對著介子推母子又哭又拜了半天,最後下令把他們安葬在那棵大柳樹下。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起祠堂,把介子推死去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全國的人在每年的這天禁止用任何煙火,只能吃冷的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來到介山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燒焦的老柳樹竟然復活了。新發地綠枝被風吹得飄來蕩去,好像介子推在和自己打招呼一樣。

晉文公非常感動,便掐了一條柳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給老柳樹賜名「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介之推對國家忠心耿耿,卻堅決不要求回報,老百姓很感動,非常懷念他。每到清明節,人們會用插柳、戴柳等各種辦法來紀念他。

清明節的習俗:

踏青、袚褉:

在古代,清明節氣的時間前後還有兩個節日,上巳節和寒食節。

上巳節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袚褉,這個節日就是我們說過到大自然吐故納新,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后要到河邊清洗自己,祈福消災。另一個節日就是寒食節,寒食節顧名思義就是不生火做飯,要吃飯只能吃冷的;寒食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祭祀祖先。

掃墓祭祖:

寒食節顧名思義就是不生火做飯,要吃飯只能吃冷的;寒食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祭祀祖先。中國人祭祀祖先的傳統很悠久,但直到春秋戰國時代之前,人們對死者只安葬而不植樹不設土堆即墳墓標記,祭祀逝者只在宗廟進行。到了春秋晚期,人們開始封以土堆、種上樹木以作標記,祭祖也從宗廟改到墓地。祭墳掃墓的風俗就此流傳下來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有的人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風箏上,把風箏放飛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走,象徵著所有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相關焦點

  •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折柳、放風箏、掃墓的含義嗎
    我們先看下清明節的起源:公元前655年,晉國公子重耳由於遭到其父王寵妃驪姬的陷害,被迫出逃,踏上了流亡之路,這其中就有介子推。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重耳飢病交加,氣息奄奄。介子推見狀毅然拔刀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湯給重耳充飢,從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
  • 清明節的英文表達,你知道嗎?
    清明節英語怎麼講?作為中國人,我們對「清明節」並不陌生,可如果問你「清明」用英文怎麼講,你知道嗎?Tomb Sweep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Day掃墓節、掃墓日,重強調了清明節的重要習俗「掃墓」。老外一聽就能大概明白這個節日的背後含義。
  • 掃墓祭祖踏青插柳蕩鞦韆 清明節習俗一覽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踏青  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
  • 清明節習俗風俗 清明節掃墓祭掃祭拜的禁忌與忌諱
    又是一年一度清明時,祭祀和踏青,是許多人清明時期都會做的兩件事,但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可遠遠不止這些。在江西,除了掃墓和祭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俗,你還記得多少?另外,清明節掃墓時有很多禁忌和忌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你漲漲知識。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關於清明節踏青之說,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裡。
  • 清明節的英文表達,你知道嗎?
    清明節英語怎麼講?作為中國人,我們對「清明節」並不陌生,可如果問你「清明」用英文怎麼講,你知道嗎?Tomb Sweep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Day掃墓節、掃墓日,重強調了清明節的重要習俗「掃墓」。
  • 清明節掃墓,這些禁忌和避諱,你必須知道!
    正文      清明節在我國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三大著名的「鬼節」之一,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還有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清明掃墓,慎終追遠。掃墓是清明節講究最多、禁忌最多的一項活動。很多儀式不是迷信,而是心存敬思。
  • 清明節掃墓禁忌!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為什麼要回鄉掃墓?理由你知道嗎?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各位遊子回鄉祭祖了嗎?現在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不多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再加上在西方節日的衝擊下,傳統習俗正被逐漸地淡化,清明回鄉拜祭跟現代人仿佛漸行漸遠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清明節的那些事。
  • 清明節只有掃墓嗎?
    唐代詩人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描繪了人們在清明節紛紛走出戶外,踢球、蕩鞦韆,十分熱鬧。宋代詞人柳永筆下的《木蘭花慢》既有音樂助興,又有踏青出遊:「乍疏雨,洗清明。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盈盈,鬥草踏青。」這一天的習俗其實非常豐富,祭祀雖然是主題之一,但並非唯一。事實上,清明節來自於農耕文化,是古人經過對自然長期觀察後形成的節日,體現出自然與文化的融合,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習俗。
  • 清明節掃墓不可不知的25個小常識,你必須知道!
    清明節(英文名稱:Tomb-sweeping Day Pure Brightness)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祭祀為何說「清明拜山」,此處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 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
  • 2017清明節大學放假安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 馬上就是清明節了,關於清明節的6個風俗和6個禁忌,你都知道嗎?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或前後。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可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以及風俗和禁忌嗎?
  • 清明節掃墓,這些禁忌老禮你都知道嗎?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3、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清明節掃墓時間是哪一天 2018清明節哪天上墳好
    3、 清明祭祀為何說「清明拜山」此處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
  • 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成為節日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祭祖的習俗。清明節是中國人「百善孝為先」傳統倫理最好的表現載體,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清明作為一個家庭祭祀和掃墓的重要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國人對自己祖先表達敬意與感謝的節日,是中國人孝道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被許多人稱為中國的感恩節。
  •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嗎? 清明節掃墓有哪些禁忌
    ­  誤解一:「清明節」是完全悲傷的節日­  老生常談的話題:清明節是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嗎?清明節到底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呢?­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曾解釋,「清明節的主題不只是掃墓,更重要的是把掃墓和踏青相結合。清明節祭奠先祖,除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也使後人獲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撐。
  • 「網絡中國節·清明」清明節到了,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除了掃墓祭祖、感恩祈福洗浴、踏青、蹴鞠、放風箏、玩得不亦樂乎且聽分解清明節放假這幾天,家家戶戶的頭等大事都是祭祖掃墓。眾所周知,清明節掃墓歷史悠久,已經傳承了很多年。但很多人不清楚清明節的來歷,因而對清明節有何含義也不是很了解。
  • 【清明節】掃墓習俗大全 這些禁忌要知道!
    2、能陪朋友去掃墓嗎因為各種原因,許多人可能會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掃墓的問題,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掃墓嗎,下屬陪同上司去掃墓,甚至生意場上陪同客戶去掃墓。玄學文化認為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掃墓,因為各自的氣場是不一樣的。如果實在不能避免,那麼玄學文化建議你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則會犯了禁忌。
  • 清明節祭拜祖先,這些小常識你知道嗎?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也是一年一度中國人對自己祖先表達敬意與感謝之意的節日,為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清明掃墓的時候,有些禁忌與忌諱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掃墓是必不可少的,而掃墓是有一些禁忌和避諱的,要知道有些講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接下來小編就來嘮叨幾句,1.掃墓之前需禁食
  • 清明節,除了掃墓,不要忘記這些忌諱..
    七、發不遮額忌買鞋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頭髮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同時鞋子也不要在當天購買,因為鞋同邪,以免不吉利。八、忌嬉罵,非議先人掃墓完畢後,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