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古代建築中,還有一處不能忽略的「景致」,就是那些或在簷角、或在屋脊上排列著的數目不等的小動物。這些簷角上的動物被人們稱做屋脊走獸、簷角走獸、仙人走獸、垂脊吻等,不過,用古代建築行業內部的說法,它們還叫做小跑或「走投無路」。因為跑到了簷角的最前端,實在沒別的地方可去了,這也算是古人的一種調侃吧。古代的房子,都是木樑覆蓋瓦片的結構,瓦片從內向外一片片相壓,但到了角上,最前面的瓦就「指望」不上誰了,如果颳風,難免會被吹下來,所以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簷角最前端的瓦片。
而瓦釘的釘帽一般都要進行一番美化,於是慢慢變成了各種動物形象。簷角上的動物,最前面的一般是「仙人騎鳳」,這是來自戰國的一個傳說,相傳齊國的國君在一次戰鬥中失敗,前有大河攔路,後有敵軍追趕,眼看就要走投無路了。這時候,一隻鳳凰飛了過來,把國君託在背上,離開了險境。所以,人們把表示這個傳說的形象放在建築脊端,有「逢兇化吉」的寓意在裡邊。「仙人騎鳳」的後面,還有一些小動物,一般都是坐姿排列。這些小動物的數目,也要根據房屋的規模和等級不同而變化,通常情況下都是一、三、五、七、九等單數。
當然,皇宮裡還是有特例的,故宮的太和殿就用到了十個,那是因為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如果有誰不服氣,也擺上十個,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了。如果房屋足夠氣派,壓在簷角的動物可以排到九個,不過,這些小動物的排列也是有講究的,在順序上不能「胡來」。正確的順序是:鴟吻、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
並且,在傳說裡,它們也代表著不同的作用和寓意。我們先看看前三名:排在第一位的鴟吻,是傳說裡龍的九子之一,它喜歡四處眺望,因此在簷角的前面。而鳳,則象徵著尊貴、有聖德之人,屬於「吉瑞」,就排在了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獅子和門前的獅子一樣,有著差不多的寓意,同樣代表了勇猛、威嚴。接下來的天馬、海馬,象徵了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第五位的狻猊,傳說也是龍的九個兒子之一,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據說能食虎豹,有統率百獸的意思。第六位的狎魚,是傳說中生活在海裡的神獸,和狻猊一樣都可以興雲作雨、滅火防災。
第七名獬豸,也是古代傳說中的猛獸,大概和獅子差不多厲害。傳說獬豸能辨別是非曲直,獨角,又被叫做神羊,象徵了勇猛、公正。第八個是鬥牛,是傳說中的一種帶角的龍,能給人帶來吉祥,也能興雲作雨、鎮火防災。最後一個叫行什,是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傳說能避火的小動物。正是這些美觀實用的小獸端坐簷角,為古建築增添了美感,也留下了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