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不住洪水的三峽大壩有啥用?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2020-12-11 銳眼大世界

據水利部8月14日消息,編號為「長江2020年第4號洪水」來襲,長江上遊幹流流量漲至50900立方米每秒。可以說,今年的洪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6月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發生了多輪強降雨,造成了多地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僅一個月時間,全國範圍內已經有16個省份的198條河流,發生了超過警戒線以上的洪水。

多地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

武漢最高水位更是一度達到28.77米,位列歷史第四高位,距1998年的29.43米相差不足1米。那麼,位於長江上遊的三峽大壩為什麼沒有發揮出人們預想的效果呢?對此很多人開始對三峽大壩產生質疑。

在今年這次洪水中,三峽大壩真的沒有發揮出它的作用嗎?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恰當的,原因有三:

一、三峽大壩的承載能力再強也有上限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量221.5億立方米。很多人提起,三峽大壩設計之初不是要防千年洪水,萬年洪水嗎,怎麼連一個歷史第四水位都防不住,豈不是花瓶擺設?

三峽大壩鳥瞰圖

但我們要知道,再強的大壩,也有它的極限、上限,也就是說,三峽大壩最多能蓄洪221.5億立方米,而這對於南方地區連綿不絕的暴雨、特大暴雨來說,用不了多久就給灌滿了。

那還要三峽有啥用呢?

可以這麼說,假如沒有三峽大壩,武漢現在不會這麼安然,雖然武漢防洪形勢壓力很大,水位一度逼近98年洪水線,但仍處在可控範圍內。

二、三峽大壩已經超水平完成了它的蓄洪使命

三峽大壩的防洪原理很簡單,就是在雨量集中洪水較大的時候蓄洪,並在雨量較小洪水減退時及時洩洪,以騰出更多空間進行下一波蓄洪準備。

如果在今年這輪強降雨中沒有三峽大壩攔截部分洪水,長江中下遊的洪災將會比現在嚴重得多。

洩洪中的三峽大壩

比如今年重慶、四川、湖北等地發生的洪水,大部分都被三峽給攔下了,而後再進行分時段洩洪,這大大緩解了三峽大壩以下地區的防洪壓力,才使得今年的洪水總體可控。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三峽蓄洪,洪水肆意泛濫,那麼,位於長江出海口的上海,將變成一片汪洋,後果難以想像。

三、降雨集中在三峽以下的地區,大壩也無能為力

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而今年我國強降雨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遊的鄂東、贛北、皖南和浙西等地,均在三峽大壩以東。

以下是6月1日至7月21日全國降水量分布圖:

6月1日至7月21日全國降水量分布圖

可以明顯看到,6、7月份全國大部分降水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而長江的水是自西向東流的,大壩只能攔截它上遊的洪水,你讓它去攔截下遊的洪水,或者讓洪水改變流向,這不是難為三峽大壩嗎?

那些質疑三峽大壩防洪能力的朋友,請你先看看中國地圖,這種缺乏基本常識的無端指責,你讓大壩也很無奈啊!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喜歡的小夥伴記得點讚關注哦!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擋得了洪水,卻擋不住某些人腦子裡的水
    而三峽能做的,在這一情況下只能是盡全力擋住上遊而來的江水,不讓下遊的情況繼續惡化。三峽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今年6月就有媒體報導,三峽大壩為了應對今年下遊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已經提前準備好了防洪庫容。所以,才會有武漢等地的民眾感慨說,如果沒有三峽大壩,就今年這麼瘋狂的下特大暴雨,可能武漢等地早已被淹沒了...
  • 三峽大壩到底可防幾年一遇洪水
    從「萬」到「千」到「百」到「有限」,三峽把「牛皮吹破了嗎」?昨日,三峽大壩方面對此作出澄清:「大壩的防洪能力從來就沒有變過,是媒體在不同時期截取了不同概念,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四種說法都對。」三峽「牛皮吹破了」?2003年6月1日,新華社發出題為《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的稿件。
  • 三峽大壩下遊洪水這麼大,為什麼它還在洩洪?今天算明白了
    三峽大壩下遊洪水這麼大,為什麼它還在洩洪?今天算明白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國修建三峽大壩的作用是巨大的,他除了能夠發電之外還能夠防洪,防旱災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但如果是在正常時候這些作用我們都知道它是有意義的,但如果在洪水突發的季節三峽大壩還要去洩洪,這就讓人不理解了,那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三峽大壩下遊洪水這麼大,為什麼它還在洩洪,了解一下他的原因吧。2020年7月的時候,正是南方的梅雨季節我國的很多城市都經歷了洪澇災害,很多城市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壞,但是這些天災是我們沒有辦法抵抗的。
  • 三峽大壩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圖)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1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三峽大壩的建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可使三峽工程提前兩年發揮防洪效益。三峽大壩今年汛期將有能力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修三峽的目地,就是防洪。
  • 三峽大壩是怎麼防洪的,它有可能被超大洪水衝垮嗎?今天算明白了
    大壩可以防洪可以發電,存在的這幾年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它的工程浩大,其實也是有人對三峽大壩是怎麼防洪的,而產生了好奇,現在雖然是和平年代,那麼如果發生了戰爭,它有可能被超大洪水而衝垮嗎?三峽大壩是堅不可摧的,除非發生了核戰爭,要不然它是不會坍塌的,如果說到它是怎樣防洪的話,倒是可以給出解釋,我想很多都聽過「萬裡長江險在荊江」三峽大壩的存在就是防止荊江大堤垮塌。
  • 三峽大壩有沒有可能被超歷史大洪水衝垮?
    入庫流量2020年受強降水的影響,三峽遭受了建庫以來史上最大的入庫流量,達75000立方米/秒,同比去年增加了368.8%,三峽的出庫流量也超過了40000立方米/秒。此次洪水,三峽大壩開了11孔洩洪,而三峽是有23幾個洩洪深口的。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每年汛期來臨,關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就會有各種傳言。比如去年6月,一張「谷歌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已經變形」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儘管衛星遙感等專業領域的專家已經出面解答 「大壩變形」 是谷歌衛星影像自身的技術性問題所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還用「牛刀殺雞」的方式,拿出「高分六號」衛星在三峽大壩上空直接拍攝的完整照片,證明「大壩筆直、安然無恙」。
  • 三峽大壩有可能被超大洪水衝垮嗎?一組數據告訴你什麼叫超級工程
    不過有人會問,三峽有沒有可能被超大洪水衝垮的風險?三峽處於長江上遊來水進入中下遊平原河道的「咽喉」,緊鄰長江防洪形勢最為嚴峻的荊江河段,如果巨大洪峰來臨,必然面臨極大風險。但綜合多種因素,能被衝垮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三峽大壩屬於混凝土重力壩,主要依靠壩體自身重量來抗擊水壓,滿足強度和穩定性的要求。
  • 工程師:三峽大壩防洪作用大但不能保天下太平
    滾滾洪水來臨時,三峽大壩就是在眾多個「趙木森」的監控下擋水洩洪、安全運行的。6月下旬,因強降雨長江中下遊和兩湖水系幹支流水位猛漲,部分地區受災嚴重。按照長江防總調度令,6月20日,位於長江中上遊接合部的三峽工程今年首次發揮防洪擋水作用,以減輕下遊災情。截至6月27日13時,因攔蓄上遊來水,三峽水庫水位由6月20日的145米抬高至149.85米。
  • 長江有三峽大壩,為什麼洞庭湖和鄱陽湖流域還是會出現洪水?
    今年,我國發布多條洪澇災害預警,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以及鄱陽湖大多數地區水位升高,這其中,鄱陽湖各個水位站,發生全線超警,至少有4個水文站超過了1998年歷史洪水水位。可以說目前鄱陽湖已經全線告急。
  • 三峽大壩是中國驕傲還是世紀敗筆?看完說出答案吧
    有人說三峽大壩是中國的奇蹟,民族的驕傲;也有人說它是失敗的產物,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有人說他的成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抗洪、發電、通航;也有人說他只是給外國增加了一個核打擊中國的明顯目標;為什麼幾千年前的都江堰工程我們人人讚嘆,而新時代的都江堰工程三峽大壩卻有那麼多的質疑呢?
  • 此國19架「轟炸機」猛攻,能否炸毀三峽大壩?這篇文章告訴你真相
    三峽大壩,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自建成後,關於三峽大壩的安全問題就一直備受關注,因為在二戰期間就曾有過大壩被炸的先例。作為生命之源,大壩水庫向來是是軍事對抗中的主要打擊目標,也是恐怖分子破壞和要挾的主要對象。
  • 解讀三峽大壩的萬年一遇 不要讓三峽工程背鍋了
    就像你買彩票一樣,你今天買中了一個500萬,是百年一遇的情況,但是也許明天你再買,又中了一個500萬,後天又中了一次,是不是說這個概率是1天1遇呢?它是一個平均數,可以相對你來說中獎概率大了,但是絕大多數人還是不中的。那三峽工程的防洪標準到底是什麼呢?有文章指出:千年設防,萬年校荷。這是什麼意思呢?
  • 重慶磁器口、洪崖洞接連「淪陷」,三峽大壩有什麼用?
    轉角處總會有驚喜在等著你,古典與現代完美融合,讓人只要一走進磁器口,心裡總有—種莫名的興奮感。但是這一幕幕的美景,現在正在經歷著洪水災難,隨著洪水退去,留下的是遍地的泥漿和破損的房屋,重建家園刻不容緩,但是後面幾天重慶會迎來雨水天氣,這給重建工作帶來了難題,在此希望磁器口可以儘快的重建,恢復昔日的繁榮。
  • 三峽大壩今年可滿足千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度汛標準
    新華社宜昌5月7日電(記者江時強 李志暉)今年三峽工程防汛騰庫工作已經啟動,至7日8時,三峽大壩上遊壩前水位已降至147.51米。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負責人表示,三峽大壩今年可以滿足千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度汛標準。
  • 三峽大壩使用壽命到期拆除後,如何繼續防範長江水患?看完這個你就...
    三峽大壩使用壽命到期拆除後,可以繼續在原址重新修建,既然能成功建造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且再次建設只可能更強,完全沒必要擔心對長江幹流洪水的防範。
  • 為什麼三峽大壩的水是噴射到空中的,看完真心佩服中國的設計師
    三峽大壩位於我國的湖北宜昌境內,全長約2309米,壩高185米,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最振奮人心的當屬開閘放水的時候,場面十分的壯觀,也因此吸引了很多的旅客前去觀賞。但是細心的小夥伴總能發現,三峽大壩的水是朝天空排放的。這是為什麼呢?
  • 三峽水庫容積有多大?如果三峽大壩一直洩洪,水放光需要用幾天?
    然而由於當時仍屬於長江中下遊地區抗洪比較吃緊的時候洩洪,一時間類似於「三峽大壩為什麼要在汛期洩洪」這類話題被推上了熱搜,甚至有人質疑三峽大壩的作用。  ,這其實與三峽水庫的總庫容有關。  講到這裡,可能有些人就不明白,長江的年徑流量是我國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河流,河口處年平均流量約為3.05萬立方米/秒,按此計算,若不考慮上遊匯水的情況下要放完三峽水庫393億立方米的的水,需要128.9萬秒(一天有86400秒),也就是差不多要15天,為什麼三峽大壩卻能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呢。實際上並非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
  • 榨菜吃完臺灣「榨菜哥」又造謠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 網友:想喝三峽...
    據臺媒報導,受近期持續降雨影響,三峽庫區水位持續上漲。沒想到島內名嘴「榨菜哥」黃世聰竟然拿此說事,在一檔節目中造謠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對此,網友們忍不住調侃,「這次是榨菜吃多了,想喝三峽水了吧!」據報導,黃世聰在一檔島內節目中造謠說,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五個小時之後宜昌市會泡在水面20公尺以下,還稱「一旦三峽大壩潰堤之後,水位會從高147公尺往下串流下去,用100公裡的時速往下衝,毀掉南京,會衝到上海。」
  • 美國專家直言:三峽大壩壽命只有50年,馬上到期,難受不?
    每年夏季的時候,都是最容易出現洪水的時候,今年也是一樣,但我國的工程設施卻做得非常好,三峽大壩就是其中之一,在防洪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峽大壩在修建的時間雖然受到了一定的質疑,但絕對是利大於弊的存在,也是一個能夠惠及百年的大工程!相信大家都非常好奇,三峽大壩既然這麼重要,那它的使用壽命究竟是多少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