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冬天,是和煮茶最般配的季節。
在這時節,凡是老茶都可以拿出來煮一煮。老茶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分為3種。老白茶、陳年黑茶、陳年巖茶。不管是哪一種茶,燒一壺水,把茶投入其中,讓茶葉和水一起沸騰幾分鐘,待茶葉中的內含物質融入水中,茶就可以喝了。
煮茶為什麼適合冬天呢?
最簡單的一點,煮茶,能保證隨時有茶可以喝。同時還可以減少衝泡的時間,像上班一族,煮一壺300毫升的白茶,等到想喝的時候倒出一些,還是熱乎乎的,很舒服。
而且煮茶,還能感受到別樣的風味。
用蓋碗衝泡和煮茶,滋味是完全不同。用蓋碗泡的白茶,茶湯是鮮爽的,香氣的層次多。煮過之後的茶湯,茶湯更加柔和,綿柔、軟糯。
煮茶還可以充分激發茶葉內部的物質,以保證充分利用白茶的內含物質。
《2》
關於煮茶,村姑陳分享了不下10篇文章,其中包括煮茶的茶具選擇、煮茶的技巧、什麼樣的白茶適合煮著喝、煮著喝的白茶有什麼特點等。
文章發出後,茶友們一致好評,認為文章方便實用,解決了煮茶時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擾。
但煮茶的話題哪有這麼簡單。每天都會有新發現。
像茶友莊先生就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這煮茶的茶具我知道選了,那這煮茶的工具呢?要用啥?炭火?酒精?電?
嗯,這個話題值得好好討論,相信這個話題過後,我們對煮茶會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3》
煮茶,我們需要用到茶具,也要用到加熱的物品。一般加熱用的這個工具,我們也稱之為爐子。
在過去,人們煮茶、燒水用的爐子,也很簡單,用柴火和炭火就能解決,包括現在,還有用煤炭燒水的。
古代人把這種專門用來加熱的工具取了一個很風雅的名字,叫作風爐。
古時候的風爐造型,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有所差別。
形如古鼎,有三足兩耳,爐內有廳,可放置炭火,爐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於通風。上有三個支架(格),用來承接煎茶的。爐底有一個洞口,用以通風出灰,其下有一隻鐵質的用於承接炭灰。
而我們現在見到的風爐,多是用泥、陶製作的。
風爐的歷史要追回中國的唐朝,第一個稱為風爐的器物,或是唐代陸羽親手做的。
陸羽在其《茶經》中這樣說道:「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又說:「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表明風爐通常由銅、鐵,甚至揉泥製作而成。
在潮汕地區,這種改進版的風爐依舊廣泛使用。
用風爐煮茶,燃燒物(提供熱源的物質)有2種。
1、橄欖炭、荔枝炭
橄欖炭易燃、火力均勻,燃起後少煙,可避免炭灰落入水中。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雖說炭火煮茶很有意境,但這種煮茶方式,太考驗技術,光是這生火就是一門學問。
對比之下,用酒精燈加熱就省去不少力氣。
2、酒精燈
酒精燈在加熱方面就很方便,能夠輕鬆點燃。
將酒精燈置於風爐當中,也有煮茶的意境美。
但用酒精燈加熱,容易有氣味,從而會影響煮茶。
《4》
除了用風爐煮茶,還可以選用電源加熱的工具,如電磁爐和電陶爐。
電磁爐,大家都不陌生,家家戶戶在烹飪方面,都會準備一個。我們煮茶用的電磁爐功率不會太高,一般最高攻略在1300W左右。
電磁爐方便,加熱快,一般可以搭配不鏽鋼茶壺和玻璃茶壺。
而電陶爐加熱,會更加均勻,相對來說加熱的速度會慢一些。不同的加熱工具,用法不同。
不論是電磁爐還是電陶爐,相對來說會比風爐煮茶更安全一些,尤其是冬天在室內煮茶,不會因為炭沒有完全燃燒而產生一氧化碳,也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相對來說更加環保。
這4種煮茶的工具,茶友們可以根據自己平常的需求選擇。
《5》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従活火發新泉。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長苦飢,分無玉碗捧蛾眉。
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
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在寒冷的冬天,也讓我們學習一下老蘇,忙裡偷閒,煮一壺茶(老蘇的煮法,稱之為煎茶),放鬆一下心情。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