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來了!中國橋梁的千年滄桑與輝煌,你應當銘記

2020-12-18 金羊網

港珠澳大橋來了!中國橋梁的千年滄桑與輝煌,你應當銘記

金羊網  作者:夏楊  2018-10-23

金羊網原創文本/夏楊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以超高科技含量、超高建設難度著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跨海大橋10月24日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成了「中國智造」新名片  圖/羊城晚報

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已經成為「中國智造」的新名片。它的落成通車,標誌著中國現代橋梁建造技術再次站到了新高度,中國由橋梁大國邁向了橋梁強國!

我們在驚嘆這座跨海巨龍雄偉氣魄和國人強大的創造力時,請別忘了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著名橋梁;別忘了中國橋梁的千年滄桑與輝煌。要知道,我們就生活在「橋的故鄉」、「橋的國度」!

那麼,那些著名的「中國橋」,你還記得嗎?

   
河北的趙州橋建於隋代,已有1400多年歷史 圖/全景網

「橋的故鄉」就在中國

中國疆域廣闊、地形複雜,現在看來這是優勢資源;但對古人來說,這是制約交通的因素。在沒有橋或橋很少的年代,如果面前有一條小河攔路,要過去就得赤腳涉水;若面前是一條大河,那可能就難以逾越了。

現代人出趟遠門,幾天甚至當天就能折返;而古人則可能要幾個月甚至幾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了足夠多的橋。

橋的本意,就是「跨越障礙」。江河橋、立交橋、人行天橋,都是幫助人或車通過有障礙的地方,從而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俯瞰廣州中山一立交橋。現代生活中到處可見橋的身影  圖/羊城晚報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橋的故鄉」。幾千年來,中國人修建了不計其數的橋梁,它們橫跨在神州大地的山水之間,便利了交通,裝點了河山,成了中國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

並且,中國的橋梁有不少本身就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

史料記載,我國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獨木橋和數根原木拼成的木樑橋。在戰國時期,單跨和多跨的木、石樑橋已普遍在黃河流域及其他地區建造。比如,公元前300多年建於陝西藍田縣藍溪上的藍橋,就是早期多跨木樑柱橋的一個代表。

   
中國是「橋的國度」 ,有幾千年橋梁史/資料圖

中國橋大發展於隋,全面興盛於宋。越來越多的河上架起了橋,有些橋至今仍在使用!這些橋連接起道路,編織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按照橋的結構,最容易搭建、也最早出現的橋是浮橋。此外還有吊橋、索橋、拱橋和梁柱橋。每一種橋力學結構不同、外觀不同,特點也不同,但基本功能都差不多。

   
四川都江堰的安瀾索橋,又叫「珠浦橋」  圖/全景網

最早的吊橋採用的是藤索、竹索,後來發展到鐵索。四川灌縣的珠浦橋是竹索橋的代表,它位於都江堰口,橫跨岷江。它始建於宋代以前,歷代時毀時修。

唐代中期,中國出現了鐵鏈吊橋,這比西方早800年以上。四川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建於1706年,是著名的鐵索橋。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廣為人知。

   
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場景/資料圖
   
瀘定橋由13根鐵索組成,始建於清康熙年間  圖/視覺中國

拱橋始建於東漢中期,隨後在中國遍地開花。這種磚石結構的橋造型美觀,堅固耐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最熟知的趙州橋。

趙州橋建造於隋代(605年建成),至今已有1400多年。該橋由著名的工匠師李春設計建造。橋的設計完全符合力學原理,施工技術精湛絕倫。

它歷經風霜歲月的侵蝕和多次地震的考驗,依然屹立在河北清水河上,這本身就令人驚嘆,其科技含量也無人懷疑!

   
趙州橋幾乎可作為中國古橋的代名詞  圖/全景網

歷史上著名的拱橋還有寶帶橋、盧溝橋、楓橋,及北京頤和園的玉帶橋、十七孔橋等。

梁柱橋分為木結構和磚石結構兩種,是一種普遍可見的橋,也是一種很有現代感的橋。歷史上這種橋很多,如灞橋、洛陽橋、安平橋、虎渡橋、紹興八字橋、程陽橋等。

西安的灞橋建於漢代,是由木樑和石柱礅構成。在我國,它是石柱礅的首創者。

   
北京盧溝橋建成於1192年(金代),「盧溝曉月」是著名景觀  圖/全景網
   
西安灞橋遺址。灞橋最早建於春秋時期,後多次重建/資料圖

福建晉中的安平橋建於宋代(1151年建成),曾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全長2.5公裡,故又名「五裡橋」,是我國現存最長的古橋。

同樣建成於宋代的虎渡橋,最大石樑長23.7米,重200多噸,古人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能開採、搬運、安放這麼巨大的石材,至今令人驚嘆!

程陽橋又名風雨橋,建於1916年,是一座少數民族特色的梁橋,坐落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河上,五個橋墩上各有民族特色的寶塔型、宮殿型橋亭。重簷如飛,翼然河上,非常美觀。且整座橋沒用一顆鐵釘,全靠榫卯結構或竹木銷釘固定!

   
廣西三江程陽橋又名「風雨橋」,侗族特色鮮明  圖/全景網

潮州韓江上的廣濟橋很特別,是梁柱橋和浮橋的結合體,這樣便於橫向過人、通車,縱向過船。

初建於南宋的廣濟橋與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泉州的洛陽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

   
潮州廣濟橋又名「湘子橋」,與韓湘子傳說有關  圖/全景網

入文化入詩詞入傳說

連接道路、承託重量,幫助人類跨越障礙,這是橋梁的基本功用。然而在現實中,橋的意義遠不止這些。它出現後,很快與情感、文化、傳說等融合,還成了詩詞歌賦的一部分。歷代文人對橋梁不吝讚美之詞,將它比作蒼龍騰駕、新月出雲、長虹飲澗、玉環半沉,宛如一座座審美坐標!

說到蘇州的楓橋,你的腦海裡會不會閃現出唐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說到杭州西湖的斷橋,你會不會想起《白蛇傳》的愛情故事?

   
蘇州楓橋在古詩詞中的名聲很大  圖/全景網
   
杭州斷橋是遊覽西湖時必去的景點  圖/全景網
   
白蛇與許仙的愛情故事早已家喻戶曉  圖/電影劇照

自古以來,人們給溝通往來的橋賦予了美好的期望。其中突出表現在對橋的命名上。比如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橋」,福建晉江的「安平橋」名字至今沿用。

還有的橋直接表達感情。如西安的灞橋又名「銷魂橋」。因為東漢人送客至此,總折柳贈別,不勝依依。唐代王之渙詩曰:「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明代葛一龍也有詩云:「橋上飛花橋下水,斷腸人是過橋人。」

在四川廣安還有座「至喜橋」,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從吳入蜀,山路險峻難行,到此開始平坦寬闊,因而命名此橋。

   
曾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福建安平橋,始建於南宋 圖/全景網
   
泉州洛陽橋又名「萬安橋「,建於北宋  圖/泉州晚報

中國古代建橋,有時審美目的甚至超過了實際功用,尤其是在風景優美的園林裡,橋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成為風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在江南水鄉,功用和審美兼具的小橋比比皆是!

   
揚州五亭橋又名「蓮花橋」,造型獨特而美觀  圖/中新網

江蘇吳江有一座小橋橋身環如半月,形似垂虹,就叫「垂虹橋」。宋代王安石寫有《垂虹橋》詩:「頗誇九州物,壯麗無此敵。」浙江紹興有個「春波橋」,賀知章有詩云:「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詩意豐盈的古橋,還有的名字比較古怪。如江蘇揚州的「二十四橋」,唐代杜牧的詩最出名:「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南宋姜夔也有詞云:「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揚州「二十四橋」名稱來歷說法不一。這是後來重建的二十四橋  圖/視覺中國

還有一些橋,隨著歲月流逝,已在現實中消失良久,但卻在文化中長久活著。比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早已隨著古都汴梁(今開封)毀於黃河決口。但圖畫中的那個身影,卻永存人們心底!

還有些戲劇文學中的橋,以前可能存在過,後世已消失不見,但聲名一直很大。如京劇中有《長坂坡》,還有《斷橋》和《草橋驚夢》等;神話中的「鵲橋」更是童叟皆知!

   
清明上河圖上的虹橋/資料圖

從歷史走到現代

光陰荏苒,時代變遷。社會發展到近現代,一大批綜合橋梁項目陸續上馬。這些融合了中西方特點的中國橋,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成了一道道現代感十足的城鄉風景線。

   
廣州海珠橋,建於1933年,至今仍在使用  圖/羊城晚報
   
「黃河第一橋」蘭州中山橋。此處明代架有浮橋,1907年建成鐵橋  圖/全景網

萬裡長江孕育出了偉大的東方文明,但同時她也給華夏子孫帶來了嚴重的交通阻隔。新中國成立以前,長江上沒有一座大橋,南北交通行至這裡,只能通過輪渡過江,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常生活出行都帶來很大不便。

因此,在長江上架起溝通南北的大橋,千百年來一直是有識之士們的夢想!

   
毛主席視察武漢長江大橋規劃建設情況(上、下)圖/央視

早在1917年,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就曾設計規划過武漢長江大橋,此後孫中山主持實業建設時,也曾開展第二次規劃。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橋梁專家茅以升為總設計師的第五次規劃,才將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夢想變成現實!

   
武漢長江大橋(上、下)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橋」 圖/全景網

1956年,毛澤東視察武漢,並三次暢遊長江。在遊泳過程中,他就在遙望正在建設、已初具規模的武漢長江大橋。之後,他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橋,也是古往今來長江上的第一座現代橋梁。建成後,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終於連通,成了縱貫南北的大動脈——京廣鐵路!

   
1956年毛主席暢遊長江並遙望武漢長江大橋工地/資料圖

武漢長江大橋是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建設的。此後1968年竣工的南京長江大橋,則是萬裡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主設計和修造的現代化橋梁。

改革開放後,在現代科技的支撐下,我國的造橋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一大批跨江大橋、跨海大橋、立交橋、鐵路橋建成通車。我國的橋梁建設繼承傳統,同時融入現代科技和環境美學,既堅固耐用又美觀大方。

   
南京長江大橋 是長江上首座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現代橋梁  圖/新華網

尤其進入21世紀後,中國有多座世界級大橋陸續建成。2008年6月建成通車的蘇通長江大橋,全長32.4公裡,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跨徑斜拉橋,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

2011年6月建成通車的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48公裡,是當時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超過寧波的杭州灣跨海大橋(36公裡),更超越了上海的東海大橋(32.5公裡)。

這些現代橋梁都是十足的科技含量,比如膠州灣大橋,獲得國際橋梁組織頒發的喬治·理察森獎,為中國橋梁工程獲得的最高國際獎項!

   
蘇通大橋建成時是我國橋梁史上規模最大的工程 圖/中國網
   
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曾獲頒國際橋梁大獎 圖/視覺中國
   
湖南湘西矮寨特大懸索橋2012年建成,當時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 圖/全景網

不過,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世界最長跨海橋的名號非它莫屬。該橋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全長55公裡,是中國建橋史上裡程最長、製造標準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超大型跨海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港珠澳大橋也是中國從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的裡程碑之作,它的建成通車,將中國悠久的橋文化傳揚全世界。

「橋的故鄉」再次以超高的建橋水準驚嘆世界!

   
港珠澳大橋設計建設中攻克了多項術難題,震驚世界 圖/羊城晚報
   
這條跨海巨龍建成,標誌著中國躋身現代橋梁強國 圖/羊城晚報

來源丨羊城派
特別策劃孫璇 孫朝方
欄目主持夏楊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訴說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
    【看點】天開海嶽,一橋飛架;精工傳世,鑄就輝煌。壯乎哉,港珠澳大橋!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創造了建橋史上的諸多奇蹟。但你可知道,在這奇蹟背後曾有過多少驚心動魂的時刻?一群建設者又是怎樣默默承受了無數的艱辛?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座宏偉大橋和它的建設者們。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關於港珠澳大橋的長篇紀實文學。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為港珠澳大橋「痴狂」15年
    孟凡超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從2004年介入港珠澳大橋可行性研究至今,長達15年的耕耘與澆築,是參與到港珠澳大橋時間最長的設計者之一。
  • 港珠澳大橋鋼筋_2020年港珠澳大橋鋼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之一    這裡能看到360°無敵海景    「這麼長的橋,全程採用隔減震措施,在國內外都是沒有的。」」之一    這裡能看到360°無敵海景   「這麼長的橋,全程採用隔減震措施,在國內外都是沒有的。」
  • 港珠澳大橋的資料_2020年港珠澳大橋的資料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我們的港珠澳大橋早已經竣工了,並且就在最近它已經正式通車了,當人們從空中俯視這座大橋時,會發現它的大致走勢竟然是彎的,兩點之間修直線不是更省成本嗎?為什麼不走直線要設計成曲線?   為什麼大多數跨海大橋會建成曲線,其實不光是港珠澳大橋,我們的杭州灣大橋等很多跨海大橋都是一條曲線,之所以要這樣修建。
  • 港珠澳大橋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
  • 港珠澳大橋年紀最大工程師:我國橋梁建設實現新飛躍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意味著我國的橋梁建設水平實現了新的飛躍,作為一名建設者我很驕傲。」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中鐵大橋局港珠澳大橋項目經理譚國順再次來到自己與同事們曾經奮鬥過的地方,不禁感慨萬千。
  • 在港珠澳大橋釣魚,12人處理結果來了
    本文轉自【南方新聞網】;近日,廣東珠海市公安局水域治安管理支隊與港珠澳大橋海事局開展聯合執法,在港珠澳大橋廣東水域查獲11名以橋墩為「釣臺」進行海釣的人員。並依法將其傳喚至公安機關接受調查。民警依法傳喚橋墩海釣人員港珠澳大橋雄偉壯觀,保障大橋安全是相關職能管理部門的第一要務。為了防止發生船撞橋事故,大橋管理局在靠近航道的一些橋墩處建造了防撞平臺;一些海釣愛好者發現在防撞平臺內釣魚十分安全,於是乘坐船艇前往平臺進行海釣,殊不知這是違法行為。
  • 港珠澳大橋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造價超過720億元人民幣,由中央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資興建,計劃收費50年。大橋於2003年8月啟動前期工作,2009年12月開工建設,籌備和建設前後歷時達十五年,於2018年10月開通營運。大橋主體工程由粵、港、澳三方政府共同組建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負責建設、運營、管理和維護,三地口岸及連接線由各自政府分別建設和運營。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
    榮獲2017年度全國科技創新人物、2018年國際橋梁維護與安全協會(IABMASE)傑出貢獻獎等榮譽,其所在的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群體獲評「南粵楷模」。蘇權科長期從事公路、橋梁工程的勘察設計、科研、技術管理等工作。
  • 這就是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這10件事你要知道  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歷時足足  開工時間:2009年12月15日  通車時間:2018年10月24日  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  1、為什麼要建港珠澳大橋?
  • 一圖告訴你港珠澳大橋有多震撼
    站在索塔前,大橋初步設計和橋梁工程施工圖設計DB01標負責人孟凡超動情地說。  晴空萬裡,港珠澳大橋如一條巨龍,舞動在瀲灩波光之上,寄託的是國家強盛之夢,展現的是「中國道路」的精彩卓越。胡應湘感慨地說,沒有今日之中國,港珠澳大橋永遠是個夢想。  「中國力量」  鑄就海上長城  港珠澳大橋彰顯著一種力量。
  • 一橋越滄海——寫在港珠澳大橋開通之際
    但那時的中國,能否修建跨徑400米的橋梁,尚在爭論。  更難的還不是技術。「當時香港還沒回歸,港英當局不希望香港與內地走得很近,對建這樣的大橋反應冷漠。」胡應湘說。  四十載風雨起蒼黃。改革開放以波瀾壯闊之勢,給中國帶來了滄桑巨變,將多少曾經不敢想不可及的夢想變為了現實。
  • 港珠澳大橋全程長度是多少? 帶你看港珠澳大橋有多牛
    港珠澳大橋全程長度是多少? 帶你看港珠澳大橋有多牛時間:2018-10-25 14:47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全程長度是多少? 帶你看港珠澳大橋有多牛 港珠澳大橋是基建橋、交通橋,但更是同心橋。
  • 港珠澳大橋的設計精英
    周福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 「港珠澳大橋如此之重要,必須要建成國際上應對地震最安全的橋。
  • 橋梁界「珠穆朗瑪峰」也是科技大橋,解開港珠澳大橋科技密碼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表示,自2003年前期籌備工作開始至今,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為主線,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圍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共開展科研專題研究300餘項,終於託舉起這座世界級工程。目前,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全線貫通。記者實地探訪了這座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 我國將建海上橋梁博物館 位於港珠澳大橋藍海豚島
    南方網訊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人大代表提出關於在港珠澳大橋設立大橋展覽館的建議。10月1日,省政府網站答覆稱,擬在藍海豚島上建設中國第一個海上橋梁博物館、第一個高科技橋梁博物館。  答覆中表示,港珠澳大橋作為超級工程的代表,其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其開通運營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黃均瑜代表提出的在港珠澳大橋設立大橋展覽館的建議,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部署要求,對於總結和推廣港珠澳大橋建設技術與成果,宣傳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奮鬥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通關指南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通車時間通車儀式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從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建設到通車前後歷時十幾年的時間跨度,無數的港珠澳大橋有什麼意義?真正作用有哪些?
  • 玉柴船動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獲贊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震驚了世界!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它從方案設計到施工展開,一項項中國創造,打破了世界海上橋梁工程的極限。作為參與大橋建造項目的一員,玉柴船動也當之無愧!
  • 港珠澳大橋榮獲國際橋梁大會「超級工程獎」
    近日,記者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獲悉,港珠澳大橋日前榮獲第37屆國際橋梁大會(IBC)「超級工程獎」。本次「超級工程獎」為大會首次設立,也是我國橋梁工程首次榮膺該獎。國際橋梁大會設立的獎項,主要從結構方案、實用性、理念、環境資源等方面對優秀橋梁工程給予評獎和表彰。「超級工程獎」為2020年特設,表彰最近在特大橋項目的設計和建造方面取得的傑出成就,獲得該獎項目被認為是業界的一個地標。
  •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央視網消息: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