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船動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獲贊

2020-12-16 第一工程機械網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震驚了世界!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它從方案設計到施工展開,一項項中國創造,打破了世界海上橋梁工程的極限。

作為參與大橋建造項目的一員,玉柴船動也當之無愧!

單次起吊4200噸創世界紀錄

建築港珠澳大橋的任務由中鐵大橋局、廣東長大、中國交建負責。而此次中國交建與廣東長大所使用的吊具全部都是由玉柴集團旗下子公司玉柴船動生產的,佔了建造大橋所需吊具的三分之二。

玉柴船動憑藉技術優勢,在生產訂單充足的情況下仍調配力量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需要。

這款由玉柴船動生產與製作的鋼箱梁吊具,單次起吊可達四千二百噸,一經問世就創造了單次起吊的世界記錄,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提供了巨大助力。2013年~2016年,玉柴船動分別給廣東長大與中國交建總共製作了九個大型吊具。

200噸清水模板獲項目負責人點讚

除此之外,在建造港珠澳大橋兩側的海底隧道時,需島隧聯合體,令橋梁跟海底隧道聯合。當時海底隧道有批清水模板的模具是由德國人設計的,但設計者只認可國外製造,不認為中國有水平能做得出來。

玉柴船動主動承接了這200多噸的清水模板項目,日夜研究,同項目方保持密切聯繫,緊鑼密鼓地在工期內製作成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且產品質量比肩德國製造水平,得到了港珠澳大橋項目負責人孟凡利的肯定和讚譽。

中國創造閃耀世界 玉柴船動再出發

港珠澳大橋的成功通車,見證了玉柴船動的質量與製造水平,收穫了客戶對玉柴船動的信任和認可,讓中國創造再次閃耀世界。

基於玉柴船動在港珠澳大橋的質量控制水平和經驗,接下來,深中通道項目所需吊具和一些大型的鋼結構也交由玉柴船動負責。另外,深中通道的端鋼殼將由玉柴船動製作,這是一個橋梁最核心部位,是海底隧道兩節萬噸沉箱的對接口,號稱天宮的海上對接。

玉柴船動將不辱使命,再創輝煌!

責任編輯:Keyi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建設蘊含「南京力量」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記者採訪獲悉,從橋梁吊裝到隧道施工,從電力配套到質量檢測……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我市一批企業貢獻了自己的「南京力量」。南化:吊裝纜繩僅髮絲1/10粗,卻比鋼還強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離不開橋面吊裝。
  • 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同濟智慧」
    經過9年的建設,全長55公裡、被稱為「工程界的珠峰」的港珠澳大橋迎來正式通車的歷史性時刻。大橋開通儀式於10月23日上午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 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科技智慧
    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這背後有著什麼樣的科技支撐呢?  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  天上有飛機,海上有輪船,夾在中間的港珠澳大橋如何才不會影響鄰近香港國際機場航線的飛行安全,又能滿足伶仃洋航道30萬噸輪船通航的需要呢?
  • 港珠澳大橋開拓建設管理新模式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   整合全球資源   推行夥伴關係   在港珠澳大橋項目上,有近十家國際化公司參與大橋建設,諮詢公司針對設計提出了很多先進的理念,以及很多關於風險控制的方法,對項目建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 北語中外學子現場點讚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
    4月15日晚,近千名北語師生在梧桐會堂觀摩了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並與主創團隊和大橋建設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互動交流,現場氣氛熱烈,獲得超高點讚。北語黨委副書記馬貴生,影片總導演閆東、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以及我校黨委宣傳部、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等單位負責人出席活動。
  • 贊!世界級的港珠澳大橋,河源這家企業也有份兒……
    港珠澳大橋口岸項目,聽過嗎?看名字就知道很熟悉,也很容易理解的,它是港珠澳大橋重要組成部分。 令人驕傲的是,此項目有河源企業參與其中。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澳門口岸、珠海口岸旅檢大樓的吊頂、牆面項目,由河源的廣州金霸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東源分公司參與建設。
  • 穿梭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新昌身影
    擲地有聲的話出自港珠澳大橋橋梁建設中,擔任橋梁工程CB07標項目經理的楊東來,他是一位從新昌縣回山鎮回山村走出去的回山鄉賢,現為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劃開了粵港澳三地共發展的時代新篇章。掛著閃亮的代表證,楊東來的身影也出現在現場。「參與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是一生難得的經歷。」
  • 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群體獲南粵楷模稱號
    金羊網訊 記者彭啟有報導: 11月3日,我省發布第十期「南粵楷模」,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群體榮獲「南粵楷模」稱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出席活動。傅華在發布活動前會見朱永靈、蘇權科等港珠澳大橋建設者代表時指出,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群體在建設大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擔當,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敢闖敢試、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開放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先鋒模範,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
  • 湘水碧南天 湘情耀大橋:港珠澳大橋建設管理中的湘人湘情
    在港珠澳大橋建設管理中,設計、建築、管理湘軍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湘水碧南天,湘情耀大橋。 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2010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揭牌儀式在珠海舉行,朱永靈被任命為局長。從前期辦主任到首任局長,朱永靈勇挑歷史重擔,身心付與大橋建設。2009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批准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港珠澳大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 港珠澳大橋的設計精英
    周福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 「港珠澳大橋如此之重要,必須要建成國際上應對地震最安全的橋。
  • 《港珠澳大橋》校園路演口碑爆棚 獲贊紀錄電影誕生
    4月12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海廣播電視臺、珠海文廣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在同濟大學大禮堂舉行主創交流會,上千名同濟學子提前觀摩了這部即將於5月1日全國上映的在紀錄電影。
  •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通關指南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通車時間通車儀式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從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建設到通車前後歷時十幾年的時間跨度,無數的港珠澳大橋有什麼意義?真正作用有哪些?
  • 港珠澳大橋上的又一條信息大橋
    這條巨龍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由跨海橋路和海底隧道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橋隧結合工程,堪稱世界橋梁史上的巔峰之作。這項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連接三地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與重大民生工程,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攻克港珠澳大橋建設難題,南京水科院榮獲「集體特等功」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據水利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南京水科院在港珠澳大橋橋島隧工程E15沉管回淤專題攻關中,榮獲集體特等功。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大橋被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籌備6年,建設9年,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的紀錄。伶仃洋河口灣「四口入海」和「三灘兩槽」的動力地貌格局,水沙運動環境極其複雜。大橋建設面臨橋位選址、主通航區設置、人工島平面優化、橋孔合理跨距等一系列問題,工程對伶仃洋水沙環境和港口航道影響的研究尤為關鍵。
  • 護航「國家工程」「國之重器」建設港珠澳大橋:保險業沒有缺席
    港珠澳大橋  近日,有一座「大橋」成功刷爆朋友圈,引得大家頻頻為此點讚。點讚的理由十分充分,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集多項世界之最於一身的港珠澳大橋宛如一條巨龍雄臥在伶仃洋之上。  10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宣布了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開通。24日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 新聞背景:港珠澳大橋建設大事記-中新網
    中新社珠海10月22日電 港珠澳大橋將於24日通車運營。該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圖為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
  •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港珠澳大橋通車時間(受益股)
    綜投網(www.zt5.com)10月22日訊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19日晚發布消息稱,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工程。  大橋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身,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有3座斜拉橋,橋體全部採用鋼結構,相當於64座艾菲爾鐵塔。海底隧道長約6.75公裡,是全球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 港珠澳大橋建設都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
    港珠澳大橋像一條海上巨龍,連通香港、珠海、澳門,不僅惠及三地,還將對整個珠三角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標誌著我國從橋梁建設大國向橋梁建設強國邁出了堅實一步。自2009年12月動工以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面對重重考驗,運用多項尖端科技,攻堅克難推進工程建設,取得了500多項專利技術。
  • 長安大學:以興業報國為己任助力港珠澳大橋建設
    在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長安大學科研團隊及校友全面參與了包括設計、科研、施工、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工作,為大橋的建設運營做出了突出貢獻。據悉,長安大學共有六個科研團隊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科技攻關:沙愛民、陳華鑫教授團隊承擔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島隧工程「節段式沉管隧道路面關鍵技術」研究,賀拴海教授團隊承擔青州航道橋主橋的施工過程精細化分析及控制研究,謝永利教授團隊承擔了「外海厚軟基大回淤超長沉管隧道基礎沉降控制技術」研究、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通風物理模型試驗研究,劉健新、李加武教授團隊承擔港珠澳大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結構抗風性能試驗研究工作,
  •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獲獎
    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評選結果昨公布  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獲獎  《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以「心靈橋」作為軸線,歷時七年採訪而成。圖為港珠澳大橋。  昨日,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評選結果公布,其中特別獎13部,優秀作品獎6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