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前,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海軍實力如何?

2020-12-16 腦洞外星人

相比較於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在大航海時代中,屬於後來者。雖然來得比較慢,但依靠著工業革命的力量,使得英國在開墾殖民地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遍布各個大洲。他們也從西班牙人的手裡,奪得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這個稱號意味著,只要太陽升起能照耀的地方,就有英國的土地。英國的疆域,也一度擴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甚至超過了昔日的蒙古帝國,一躍成為人類史上疆域面積最龐大的帝國。那麼,這個殖民地遍布全球的超級大帝國,海軍實力如何呢?

英國建設海軍的歷史,可以追朔到很早以前。大約在公元11世紀左右,英國就開始大舉建設一支屬於自己的海軍艦隊。耗資巨大。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英國本土,其實更像是一個島國,靠近大海,發展海軍幾乎就是國家發展生存,乃至擴張的根本。不過,英國第一次擴張海軍的願望,並沒能如願,並且損失了大筆財富。但英國並未停止對海軍的建設。因為英國仍然想要擴張。當然,那時英國的擴張,仍局限在歐洲大陸,確切的說,是跟法國爭搶土地。為了這個目標,英國一直對海軍建設,加入投入,持續創新,力爭勝過法國。

這段時期的英國海軍,實力時漲時落。到了15世紀至16世紀的時候,英國亨利八世又重新加大了英國的海軍建設。這一次,英國不止建造船隻,而且還融合很多當時歐洲的最新武器、戰術,運用到海軍身上。這種投入,讓英國在周圍海域上重新取得霸主地位,成為英吉利海峽的老大哥。但海軍的建設,其實更像是一個無底洞。需要長期大筆資金的注入,才能獲得持續的優勢。因為無力負擔,英國在亨利八世之後,曾大幅度的縮減海軍。這一做法,自然讓英國的海軍實力直線下降。

圖為亨利八世

但在17世紀的時候,英國查理二世推行的重建海軍政策,讓英國海軍的實力,又開始重新恢復。這一次的重建與過去不同。過去英國的海軍,更多的是國王個人的財產。但在查理二世時期,海軍真正成為英國的海軍。這是有本質區別的。英國不止讓海軍恢復實力,更與荷蘭聯手,擊敗了當時海軍實力最強的法國,並掃平了長期圍繞在英國本土周圍的海盜集團。英國重新恢復了在大海上的話語權。

從那以後,英國海軍的實力,一直保持在前列,並先後參與了多場大戰。包括與法國、西班牙的戰爭。這段時期內,英國海軍雖然內部經歷不少波動,如腐敗等問題,但都克服了過來,並掌握了歐洲海軍的霸主地位。

但這一切還沒有結束,等到工業革命在英國爆發後,真正的頂峰才剛剛來臨。當時的英國,不僅藉此開拓了大量殖民地,並由此獲得了巨額的財富,以及領先於世界的科技。

英國的殖民地真正做到了遍布全球。但也因此帶來了一個需求,那麼多的殖民地,又應當如何管理。即便是放在今天空軍發達的年代,答案依然是海軍。所以,英國當時對於海軍的建設,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再加上也確實有錢。英國硬生生的把海軍建設成世界最強大的實力。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海軍的實力。不管是在軍艦數量、質量,火力,以及航母數量,英國在一戰時期,都遠遠的把排第二的美國,遠遠丟在身後。

相關焦點

  • 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作為二戰戰勝國,卻丟了大部分殖民地
    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革命之後便走在了世界前列,因為英國海軍的強大,他的殖民地也遍布了全球,那個時候,英國女王的子民多達幾億人,差不多是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了,英國的領地也佔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當然是不包括海洋的面積。
  • 一戰時,英國實力有多強大?看完這組數據,不愧是日不落帝國!
    列寧曾經說過:要檢驗資本主義國家的實力,除了戰爭,再也不可能有其他方法了。誠如斯言,在20世紀的前半頁,發生了兩場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是在歐洲戰場上,英法德意四個國家在歷經戰爭之後,又能很快恢復,不得不嘆服這些國家的底蘊與實力。今天這篇文章聊聊老牌資本主義帝國英國,在一戰後期,夥同法、美兩國,一錘定音,擊敗德國。眾所周知,在一戰前夕,德國就是世界第二強國,英國能與德國周旋數年,沒有一定經濟實力做後盾肯定是不行的。
  • 英國最看重的殖民地,稱:就算丟掉全世界殖民地,也不能失去這裡
    大家都知道,新航路開闢後,歐洲有無數國家爭先在海外殖民地。在這些國家的不斷競爭中,英國逐漸成為最後的勝利者,被大家稱為「日不落國家」。 一戰結束後,隨著各殖民地獨立意識的覺醒,英國的殖民地範圍不斷縮小。當然,時至今日,英國在全球少量殖民地或附屬地。在眾多的殖民地,有一處殖民地英國人最為看重。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英國皇家海軍的興衰浮沉(圖)
    在此之後的近一個世紀裡,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能夠和敢於向英國皇家海軍挑戰。到19、20世紀之交,英國建立起一個橫跨三大洋、遍布五大洲、面積達3350萬平方公裡、擁有約4億人口的殖民大帝國。  英國以爭得的海上優勢為基礎,實現了海軍、殖民地和海外貿易三大要素的有序循環:強大的海軍推進和保護了殖民事業和海外貿易;遼闊的殖民地提供了散布全球的海軍基地,直接服務於艦隊;巨額利潤的海外貿易,既為海軍建設及拓展殖民地提供了充裕的財源,更帶動英國率先進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19世紀的「世界工廠」。
  • 一戰前的英國海軍有多強大?主力艦600餘艘,長期保持兩強標準
    一戰前,英國海軍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當時的英國海軍主力艦多達600餘艘,英國海軍能同時擊敗當時任意兩國的海軍。也就是說,世界排名第二和排名第三的海軍加起來也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自16世紀英國人崛起開始,英國人就致力於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隨著英國殖民勢力的擴張和工業的崛起,英國人的海軍實力不斷增強。
  • 參加一戰的歐洲列強奧匈帝國,為何沒有海外殖民地
    然而,參加一戰「同盟國」陣營的奧匈帝國卻是列強中的「另類」,像英法德美等列強都有海外殖民地,但奧匈帝國卻沒有海外殖民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上圖_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第一,奧匈帝國海軍實力相對弱小,它只能將主要精力都放在和歐洲列強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身上。
  • 一戰前的英國海軍有多強大?主力艦600餘艘,長期保持兩強標準
    一戰前,英國海軍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當時的英國海軍主力艦多達600餘艘,英國海軍能同時擊敗當時任意兩國的海軍。也就是說,世界排名第二和排名第三的海軍加起來也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自16世紀英國人崛起開始,英國人就致力於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隨著英國殖民勢力的擴張和工業的崛起,英國人的海軍實力不斷增強。
  • 二戰結束時,英國有52艘航母,現在它的海軍實力如何?
    自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算起,英國海軍稱雄世界近400年。即便是1982年與阿根廷發生馬島戰爭,英國海軍依然有能力遠徵萬裡,打敗對手。然而冷戰結束後,隨著國力的下滑,國防預算開支的削減,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已遠非昨日。
  • 近代英國海軍為何能夠稱霸世界海洋三百年?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位於歐洲西部,面積和我國的廣西差不多,是個名副其實的彈丸小國。不過就是那麼個彈丸小國,卻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軍強國。自英國崛起後,英國海軍稱霸世界海洋長達300年。那麼英國海軍為何能夠稱霸世界海洋三百年?
  •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全球,現存英國皇家殖民地還剩幾個
    英國也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曾經是叱吒全球的殖民大國,隨著20世紀初民族獨立浪潮席捲全球,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領土面積也漸漸縮減到目前的英倫三島。但英國目前依然有許多海外領地,這些領地是依然由英國政府控制的海外附屬領土。
  • 彈丸之地的荷蘭,卻依靠先進的科技,殖民地遍布全球
    彈丸之地的荷蘭,依靠科技,在全球遍布殖民地1588年,荷蘭正式從「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改成「荷蘭聯省共和國」。當時看來,這個國家確實十分袖珍,而且人口在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一百五十萬人。荷蘭首先一點原因,就是荷蘭人的理念。
  • 美國跟班英國軍力如何,陸軍沒坦克使用,皇家海軍只有6艘驅逐艦
    作為全球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可以算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了。在英國崛起的17世紀-19世紀,如今的超級大國美國還是他的小跟班。而在當時的歐洲,只有法國似乎在軍事實力層面還能和英國抗衡一下,而在經濟實力方面,沒有人能抗衡英國。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由於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號稱「太陽永遠不會從其國土上落下的帝國」。這一龐大遼闊的疆域面積不僅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帝國中空前絕後的。當今世界的200多個國家中僅有22個國家沒有被英國侵略過。當時大英帝國統治著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當時的英國憑藉傲視全球的海軍控制著國際貿易航線的所有關鍵節點:從東方的香港、新加坡到非洲的好望角無不處在英國的控制之下。
  • 英國在全盛時期為什麼不放棄本土轉而開發美洲殖民地
    此時的英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還剩下加拿大和今天美國西北的大俄勒岡地區(包括俄勒岡、華盛頓州全部和愛達荷州部分地域)。早在1827年英美兩國就籤署了《俄勒岡共管條約》,但英國殖民政府根本無法阻止美國人對這一地區的覬覦。女王登基九年後的1846年,英美兩國再次籤署《俄勒岡條約》,大俄勒岡地區成為美國領土。從此,英國在北美洲就剩下加拿大了。
  • 霸權不再實力猶存 英國皇家海軍的興衰浮沉
    即日起,「天下軍事」推出「大國海軍」系列策劃,解讀海軍在國家崛起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透視各國海軍的歷史與現狀,可從中得到諸多啟迪與借鑑,敬請關注。——編 者 在人類歷史上,要了解海軍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繫,英國無疑是最佳樣本。曾擁有世界最強海軍和最多殖民地的英國,對近現代人類歷史和文明投射出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力。
  • 英國成二戰最大輸家,實力一落千丈,戰勝國為何比戰敗國還慘
    英國的衰落,是多方面的,二戰只是催化了衰落的程度和加速了衰落的速度,英國的衰落和一戰的嚴重消耗也有關係,我們知道大英帝國的根本是世界範圍內的殖民體系,一戰後國力消耗巨大而衰退,對殖民體系的維持大不如前,更深層次的是二次工業革命前後美德日蘇等新興國家競爭的因素,在新科技,新要素的不斷催生下,大英帝國在國際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所以二戰前的在歐洲大陸耍弄均勢一個勁和稀泥的綏靖政策
  • 二戰時的英國海軍有多厲害?一打四不是誰都能行
    二戰時的英國海軍雖然衰落,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之一,畢竟在二戰中一打四不是誰都能行。作為世界傳統海軍強國,英國稱霸世界海洋三百多年,其底蘊是非常深厚的。一戰前,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非常穩固,長期保持著兩強標準。所謂的「兩強標準」就是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加起來都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
  • 海軍軍備限制、經濟制約、外交孤立,一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戰略圍堵
    然而也正是日本,成為二戰前軸心國陣營中第一個入侵他國,挑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國家。事實上,在經歷了吞併琉球、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以及一戰等一系列勝利之後,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急劇膨脹,其戰略地位不容小覷。不過,也正是因為其崛起勢頭太過於可怖,日本在一戰結束以後招致美、英等老牌列強的刻意打壓,戰略環境急劇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