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不再實力猶存 英國皇家海軍的興衰浮沉

2021-01-08 中國軍網

英國皇家海軍的興衰浮沉

■倪海寧

近代以來,大國的興衰無不與海軍的發展密切相關。中國政府5月26日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強調海軍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

數百年來,從西班牙到荷蘭,從英國到美國,幾乎每個大國的崛起與發展都與海軍的強大、海權的鞏固息息相關。即日起,「天下軍事」推出「大國海軍」系列策劃,解讀海軍在國家崛起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透視各國海軍的歷史與現狀,可從中得到諸多啟迪與借鑑,敬請關注。

——編 者 

在人類歷史上,要了解海軍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繫,英國無疑是最佳樣本。曾擁有世界最強海軍和最多殖民地的英國,對近現代人類歷史和文明投射出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力。大英帝國「日不落」的輝煌,雖已隨其海上霸權的失去而終結,但英國海軍由小到大、又由盛而衰的歷史,仍不乏解讀與思考的價值。

從歐陸逐鹿到海洋擴張——

弱勢島國崛起為歐洲強國

地處西歐一隅的英國,是個不折不扣的海洋島國。從上古時代到中世紀,羅馬軍團、日耳曼人、北歐海盜……接踵跨過英吉利海峽踏足不列顛,在相互碰撞與融合中形成了英吉利民族。近代以前,易遭大陸方向侵襲的夢魘,為英國的對外政策烙上了深深的「大陸印記」。英國積極地介入大陸政治,在建立「跨海峽帝國」的夢想中耗費了幾乎全部熱情和精力。

16世紀初,隨著英法百年戰爭的結束和都鐸王朝的建立,無奈離別大陸的英國人,方才開始明確地朝「島國民族」的方向發展。此時,地理大發現正使歐洲經貿重心從地中海向「西歐-大西洋」方向轉移。為對付外敵入侵,都鐸王朝的君主們開始組建和加強一支正規海軍,並自覺地把視野轉向海外。

正式成立於1546年的英國海軍,在與海上強國西班牙的財富爭奪中找到了發展的催化劑。1588年,被英國海軍海盜式的打劫勾當所激怒的西班牙君主,出動龐大的「無敵艦隊」,意欲一舉踏平不列顛。殊不料,以大海盜德雷克、豪金斯為骨幹的英國海軍不畏強敵,一改傳統的接舷戰法而採用遠距離炮戰,一舉擊潰「無敵艦隊」。這是英國人在奪取海上霸權徵程中的第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會戰。正如英國人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一書中所言,這場勝仗「如同一個耳語一般,把帝國的秘密送進了英國人耳中:即便是資源和勢力都極為有限的小國,只要控制了海洋,照樣可以贏得和守住巨大的海外領土」。

此後,英國人滿懷必勝的信心和對海權的強烈渴求,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至17世紀上半葉,以海軍為後盾的英國不斷擴大海外貿易規模,積極向印度和美洲滲透,基本確立了其歐洲強國的地位和英帝國的雛形。

強大海軍支撐海權偉業——

歐洲強國晉級全球霸主

隨著西班牙走向沒落,為爭奪海上霸權,英國相繼與荷蘭和法國這兩個重要的新興海洋國家展開競爭。從1652年起,英國與「海上馬車夫」荷蘭連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海戰,雖互有勝負,但通過轉口運輸貿易謀利的荷蘭深受打擊,最終耗盡了國家的元氣。法國是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17世紀後期直到19世紀初,英國與之進行了100多年的曲折鬥爭。在7次主要較量中,除第6次法國略佔上風,英國都取得了重大勝利。宣告拿破崙戰爭終結的1815年《維也納和約》,標誌著英國在海洋上完全戰勝了法國。在此之後的近一個世紀裡,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能夠和敢於向英國皇家海軍挑戰。到19、20世紀之交,英國建立起一個橫跨三大洋、遍布五大洲、面積達3350萬平方公裡、擁有約4億人口的殖民大帝國。

美國海軍戰略家艾爾弗雷德·馬漢在其經典著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中指出:「如果一個國家的位置使之既不必在陸上保衛自己,又不會被誘使利用陸地設法擴張領土,與以大陸作為部分邊界的國家相比,它就可通過將其目標集中地指向海洋而取得優勢。」作為一個四面環海、沒有陸上直接威脅的島國,英國能集中精力和資源發展和維持海軍力量,將英吉利海峽變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繼而採用靈活的「結盟-制衡」外交政策封鎖和打擊對手。

英國以爭得的海上優勢為基礎,實現了海軍、殖民地和海外貿易三大要素的有序循環:強大的海軍推進和保護了殖民事業和海外貿易;遼闊的殖民地提供了散布全球的海軍基地,直接服務於艦隊;巨額利潤的海外貿易,既為海軍建設及拓展殖民地提供了充裕的財源,更帶動英國率先進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19世紀的「世界工廠」。

相關焦點

  • 英國皇家海軍的興衰浮沉(圖)
    近代以來,大國的興衰無不與海軍的發展密切相關。中國政府5月26日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強調海軍按照近海防禦、遠海護衛的戰略要求,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  數百年來,從西班牙到荷蘭,從英國到美國,幾乎每個大國的崛起與發展都與海軍的強大、海權的鞏固息息相關。
  • 霸權不再:盤點英國皇家海軍昔日著名戰役[組圖]
    新聞回顧:當地時間1月12日上午,中國海軍第18批護航編隊長白山艦、運城艦和巢湖艦抵達英國樸茨茅斯軍港進行友好訪問。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英皇家海軍助理參謀長約翰斯通少將、樸茨茅斯基地司令裡格比準將以及在英華人華僑、留學生和中資企業人員約800餘人到碼頭迎接。這也是中國海軍艦艇時隔7年再訪英國。據悉,此次訪英的這三艘中國軍艦是近年來服役的中國新一代主力艦艇。
  • 荷蘭霸權興衰的大戰略得失解析——基於地緣政治的視角(1609—1713)
    根據地緣政治形勢,荷蘭制定大戰略需處理好三個問題,即戰略目標各項排序問題、戰略重心布置問題、戰略目標與戰略實力匹配問題。荷蘭統治者在處理三個戰略問題中的得與失,對荷蘭霸權的興衰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大戰略畢竟是一種單元層次的關於外交政策的籌劃指導,本文不贊同對荷蘭對外行為進行體系層次的機械化解讀,也不贊同對荷蘭霸權興衰進行宿命論的邏輯推斷,而是強調其作為霸權國的主觀能動作用,主張荷蘭應當如何根據自身利益和客觀環境制定系統的大戰略方案,以此至少可以遲滯霸權的衰落。
  • 軍力與國力息息相關,斯巴達城邦的興衰與其海軍的發展干係重大
    在古希臘時期,海軍所使用的戰船主要戰船是三層槳戰船,三層槳戰船是海軍力量的主要標誌,以公元前6世紀末5世紀初為時間節點,通過計算三層槳戰船的數量為實力標誌,斯巴達海軍在希臘半島本土的實力並不輸於其他城邦。這一時期斯巴達的海軍並沒有落後於希臘本土的其他海上"強國",當然,也沒有明顯的優勢。
  • 英國海軍賣空一線軍艦,實力不如一支艦隊,嘲笑俄海軍日子不再
    英國軍隊真的沒落了,這個曾經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其巔峰時期的軍力高度要遠遠的大於現在的美國軍隊,因為美國軍隊的實力並不能和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其他四個國家形成明顯的差距。    如今英國淪落到了賣軍隊資產度日的地步了,有報導稱,在近期倫敦舉行的一場防務展覽會上,裝備銷售的目錄已經被分發至各國軍隊代表團:皇家海軍旗艦、一批特種部隊專用直升機、大量軍用特種車輛以及至少50艘各型艦船,售價基本都在原價的50%以下,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打兩折甚至更低。
  • 大航海時代的奇葩英國皇家海軍:奉旨打劫 在海盜與海軍間橫跳
    德雷克的名頭之盛甚至都驚動了,遠在千裡之外的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 於是乎,在英國皇家海軍的「熱情邀請」下,德雷克與英國女王完成了一次秘密會晤,最終使得女王下定決定頒布「私掠許可證」,不僅讓海盜這項事業合法化,而且英國還會對德雷克這樣的海盜頭頭進行投資,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 英國有「皇家海軍」為何卻沒有「皇家陸軍」?
    現在的英國的陸、海、空三軍中,海軍常常稱為「皇家海軍」(Royal Navy),空軍也總稱為「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惟獨陸軍不稱為「皇家陸軍」。其中的緣由要從克倫威爾說起。 1642—1648年,英國爆發了內戰。
  • 國人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中國已經碾壓英國海軍
    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徹底退出了世界霸權的角逐舞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曾經龐大的海軍艦隊正在以難以想像的速度萎縮著。日前,英國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報導稱,處在軍費危機中的英國正在考慮出售一線軍艦,並已裁減了兩艘掃雷艦。這已經不是英國皇家海軍第一次處理其軍艦了。
  • 19世紀海軍實力排名:英國第一,中國你想像不到(1)
    第一名:英國海軍英國海軍,又稱為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的海軍發展很早,早在15世紀英國就同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加入了殖民者的隊伍。到後來英國通過收編海盜的方式,極大的提升了海軍實力,並一舉擊敗了西班牙的海軍艦隊,確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 英國貨幣史:大英帝國下英鎊霸權形成記
    在英國早期的殖民擴張中,雖然英國海軍取得過些許成就,但還遠不足以撐起英國的霸權野心,直到工業革命的到來,才徹底改變了英國的命運,同時也重塑了世界格局。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以大規模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人類從此進入機器時代。
  • 太平洋戰爭初期,被迅速逐出太平洋海域的英國皇家海軍
    1922 年英國政府決定籤署《華盛頓條約》,大規模削減皇家海軍的規模。這意味著一旦遠東地區的利益受到威脅,皇家海軍只能從西方派遣一支強大的艦隊前往現地實施應對。為了使這支遠道而來的艦隊充分發揮戰鬥力,皇家海軍需要在遠東建立一個規模足夠龐大的基地。
  • 二戰前七大主要參戰國海軍實力排名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1939年初的各國海軍情況。第一名:英國海軍英國海軍當時擁有世界上規模和噸位最大的主力艦隊,包括12艘戰列艦、6艘航空母艦及24艘重巡洋艦、3艘戰列巡洋艦的龐大艦隊維持著大英帝國300年海上霸權的威嚴,同時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編隊也使得英國海軍在艦艇數量上傲視全球。
  • 為照顧女兵,「男人」詞將在英國皇家海軍中消失
    根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太陽報的報導稱,近日有皇家海軍內部的消息人士稱,軍隊內部已經認識到了,某些海軍經常會用到的詞語,在現在不再是恰當的甚至是有問題的。海軍方面的官員因此希望,要儘可能地「消滅」這些帶有性別色彩和性別歧視意味的詞語。
  • 帝國餘暉,英國皇家海軍防空傘,淺談戰後英國「郡」級防空驅逐艦
    因此,可以說是英國皇家海軍發明了驅逐艦這一全新的艦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雖然英國皇家海軍也擁有許多性能不錯的驅逐艦。不過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手上仍然握有包括「前衛」級戰列艦和「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等一系列主力艦在手,驅逐艦這類艦種,在此時的皇家海軍戰鬥序列中還排不上號。
  • 從德國海軍到英國皇家海軍:U-570潛艇變身「格拉夫」號
    熟悉二戰海軍裝備的朋友,可能一眼就看出這是一艘德國海軍VIIC型潛艇,奇怪的是它卻掛著英國皇家海軍旗。這艘就是二戰中絕無僅有的一艘潛艇,它曾是德國海軍U-570號,同時又是英國皇家海軍「格裡夫」號潛艇。
  • 李家成 周子淙:探析英國海外軍事基地由盛而衰的歷程
    海洋商人同英國海軍的結合,再加上對海外殖民地的開拓最終促使英國成為海上霸主。最後,政府特點。英國政府作為英國海洋霸權的領導者和實施者,從一而終地保持了相對正確和完整而又連貫的海洋戰略。都鐸王朝時期,兩代君主亨利八世與伊莉莎白一世為英國海上力量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英國海軍之父」的亨利八世創立了英國皇家海軍,推行了全面的海洋戰略。
  • 英國為何堅持摁住德國卻甘心將霸權地位拱手讓於美國
    【要點】英國實力不濟及其對美國的嚴重依賴使之不得不在軍事戰略、戰後世界秩序上聽從美國的安排,而對美國戰時在貿易、金融上打擊、削弱英國,大舉對英國的勢力範圍進行滲透,英國也無力抵制。這些都表明英國世界霸權地位已經根本無法維持,英美霸權在沒有安全困境的情況下和平轉移已成定局。
  • 女王的皇家海軍怎麼了?
    英國皇家海軍的輝煌是在18、19世紀,那太過於遙遠,篇幅有限咱們就不提了,咱們從二戰開始,畢竟這是英國海軍最後的榮光時刻。二戰爆發時,英國皇家海軍擁有6艘航母、12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18艘重巡洋艦、37艘輕巡洋艦、183艘驅逐艦。
  • 海軍、外交、戰爭,英國為何將法國「拉下」霸主寶座
    隨著普魯士陸軍實力的強勢崛起和英國海權的逐漸登峰造極,歐洲原有的權力分配格局已不再符合強國的要求。在1740年至174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後,奧地利的瑪麗亞·特蕾莎女王不得不將西裡西亞割讓給普魯士,儘管她能夠保留奧地利王位。
  • 2020年了,英國人還用皇家海軍嚇唬中國,忘了當年挨打的時候了?
    回想1949年,渡江戰役時只有岸炮和帆船的解放軍,都沒把長江上幾千噸的英國軍艦放在眼裡。那時闖入解放軍禁區的英國"紫石英"號驅逐艦受到警告,還想拿對待舊中國政府的態度開兩炮嚇唬一下,結果等來的是解放軍就毫不客氣的炮轟,"紫石英"號不得不掛起休戰的白旗。後來,英國人把噸位更大的巡洋艦派過來找場子,遇到的是更加猛烈的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