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力與國力息息相關,斯巴達城邦的興衰與其海軍的發展干係重大

2020-12-11 史家評

引言

提起古希臘時期的斯巴達,很多人想到的,便是斯巴達三百勇士,以及它所向披靡的陸軍力量,的確如此,正是因為有著強大的陸軍力量,美塞尼亞才被斯巴達所統治,控制了諸多周邊的城邦,並由此組建了伯羅奔尼撒同盟,自己坐上了盟主的位置,執掌希臘半島。斯巴達城邦之所以能取得豐功偉業,人們自然而然的便認為這是陸軍的作用,但實際上,海上的軍事力量同樣功不可沒,與斯巴達的興衰息息相關。

伯羅奔尼撒同盟建立之後,斯巴達躋身成為了古希臘最為強盛的城邦,為它的稱霸大業奠定了基礎。建立伯羅奔尼撒同盟,發展斯巴達城邦的霸業,其依靠的主力軍仍舊是陸上部隊,但還上街軍事力量對於斯巴達霸業的發展,同樣起到的不可忽視的用。斯巴達的海軍力量由來依舊,只不過它沒有向陸軍一般重點培養,尚且沒有形成規範化的軍事力量罷了。

斯巴達三百勇士

因為海軍力量較為薄弱的緣故,斯巴達在對外作戰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採用是陸上作戰的方式,即使是遠徵薩摩斯,需要渡海時,也是借用的科林斯的船隻。斯巴達的跨海遠徵,在船隻上運載的依舊是自己的陸軍,所謂的跨海,也只是如字面意思一般,跨過海洋,登陸作戰,並非與敵軍直接在海上交鋒。依靠登陸作戰。

但是經歷過幾次跨海戰爭後,斯巴達的國王克利奧墨尼斯認識到了擁有一支自己的海軍力量,對稱霸大業的重要性,於是便下令著手組建海軍。在公園前492年,基納投降了波斯,雅典與斯巴達便組織了一支聯合軍隊跨海遠徵,雅典與斯巴達聯合軍的遠徵,也是斯巴達海軍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作戰。

斯巴達陸軍

斯巴達稱霸希臘半島中海軍的作用

在斯巴達霸業建立之後,實際上已經擁有了一支不可忽視的海軍力量。在古希臘時期,海軍所使用的戰船主要戰船是三層槳戰船,三層槳戰船是海軍力量的主要標誌,以公元前6世紀末5世紀初為時間節點,通過計算三層槳戰船的數量為實力標誌,斯巴達海軍在希臘半島本土的實力並不輸於其他城邦。

這一時期斯巴達的海軍並沒有落後於希臘本土的其他海上"強國",當然,也沒有明顯的優勢。不過,儘管斯巴達海軍在希臘本土沒有明顯優勢,但藉助於盟國的支持,斯巴達的海上武裝力量依然不可忽視。正因為如此,尤西比烏斯在列舉特洛伊戰爭以來希臘海上霸主時,選擇了斯巴達城邦,斯巴達在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515年間,曾經有兩年是地中海世界最強大的海上國家。

希臘時期的海上戰爭

雖然斯巴達的海軍力量並不是十分強大,但憑藉這樣的海上武裝力量,保證本城邦的海上疆域的安全、確保自己在希臘半島本土的霸權,還是綽綽有餘的。不過海軍力量的有限性,也使得斯巴達的霸業只能局限在希臘半島本土、局限在伯羅奔尼撒半島,還不是真正的希臘霸主。縱觀這一時期的斯巴達,幾次海外用兵或失敗或勝利之後又匆忙撤軍,儘管原因多種多樣,但海軍實力不足不能不說是重要原因之一。

海軍實力的衰落與斯巴達霸權地位的喪失

公元前5世紀80年代之後,先天不足的斯巴達海上武裝力量的相對地位逐步衰落,其直接原因是新興雅典的競爭,而直接後果則是斯巴達霸業的衰落。雅典在公元前594年梭倫改革之後開始重視工商業的發展,海上商船隊伍持續壯大,海上的軍事力量也隨之得到發展。到薩拉米海戰前夕,雅典所擁有的戰艦數量已然超過了兩百的數量,遠超斯巴達所擁有的戰艦數量。

雅典海軍戰艦

雅典海軍力量的不斷壯大,隨之而來的便是斯巴達海軍的相對地位不斷降低。微不足道的海軍使得斯巴達在希臘的霸主地位搖搖欲墜,特別是在波斯入侵、希臘世界需要組織起來應對外來侵襲的時候,斯巴達海軍短缺的弊端對其霸權地位的威脅更是充分表現出來。公元前482年,波斯大軍壓境,希臘各邦在科林斯召開了緊急會議,準備成立反波斯聯盟。在聯盟大會上,眾人對斯巴達的最高統帥權和陸軍指揮權無異議,但對於斯巴達想要得到海軍統帥權這一要求,卻遭到了雅典的質疑。

公元前426年,科西拉發生內亂,科西拉的海軍力量在希臘世界中是無可爭議的首位,所以斯巴達想要藉此機會將科西拉爭取到自己的一方,雖然有這樣的想法,但這次斯巴達所能派出的軍艦也只有53艘,其中還有13艘並不屬於斯巴達城邦。由此可見,當時的斯巴達海軍只有40艘戰艦。毫無疑問的,斯巴達的出徵以慘敗告終,希臘半島的霸主地位風光不再。在公元前428年支持密提林失利之後,斯巴達覺得必須加強自身的海軍建設。到公元前425年,斯巴達海軍有所發展,斯巴達可以派出60艘戰艦支持科西拉的流亡者。儘管如此,依然難以與雅典海軍抗衡。

斯巴達與雅典的海戰

與雅典籤訂的《尼西阿斯和約》進一步確認了雅典在希臘半島本土的利益,允許雅典以"和平"的方式與阿吉魯斯、阿堪蘇斯等城邦結盟,承認雅典對託倫涅、斯基奧涅等地區的控制。而斯巴達及其盟國則需要歸還戰爭期間佔領的領土,甚至有義務與雅典一道迫使盟國歸還。《尼西阿斯和約》和之前的"一年和約"及之後補充籤署的《五十年和約》實際是斯巴達霸權衰落的標誌,而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正是斯巴達海軍的實力的衰弱。

海軍的興起與斯巴達霸業的再度復興

《尼西阿斯和約》為斯巴達在艱難的戰爭中爭取到難得的喘息機會,但是斯巴達並沒有吸取歷史教訓並利用機會及時發展海軍,而是忙於在陸上徵討,鞏固以往的伯羅奔尼撒同盟。斯巴達海軍頹勢依舊。公元前416年,雅典發動西西里遠徵,西西里向斯巴達求援,斯巴達只派出了兩艘戰艦,斯巴達與雅典的海軍實力對比依然判然分明。

但是,在雅典西西里遠徵失敗之後,斯巴達與雅典的海軍實力在低水平上達到均衡。雅典調用戰爭初期留下的預備款,重組海軍,戰斯巴達一方面自己加快建設,造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斯巴達已經走出了海軍低谷,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

萊山德——斯巴達海軍組建者

對斯巴達海軍興起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波斯的支持。自從公元前479年之後,雅典就長期在東地中海上與波斯對抗,波斯由於自身海軍實力有限,屢遭敗績。雅典遠徵西西里失敗被波斯視為將雅典驅逐出亞洲的極好機會,於是波斯的伊奧尼亞地區總督提撒弗利斯和赫勒斯滂地區總督法拉巴佐斯相繼派人與斯巴達聯繫,商討加強軍事合作。兩人都答應給斯巴達經濟方面的援助

得到了資金支持的斯巴達海軍迅速發展壯大,斯巴達依靠海軍控制了赫勒斯滂海峽,並向經過海峽的來往商船徵稅,稅額是來往商船貨物的十分之一。這一稅收曾經是雅典的重要經濟來源。依靠源源不斷的海外財富,斯巴達重整陸軍軍威,並在希臘本土多次打敗敢於挑戰斯巴達權威的城邦,斯巴達經過這番努力,在公元前379年,重新穩定了霸業。

發展壯大的斯巴達海軍

評價

綜上所述,儘管斯巴達城邦一直以強大的陸軍力量聞名於世,但是海上軍事力量仍舊是斯巴達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普遍認為古代斯巴達沒有海軍,或海軍在斯巴達軍事力量中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的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斯巴達海軍對斯巴達的霸業興衰起到了重要作用。儘管斯巴達"海軍"沒有明顯的優勢,但依靠盟友的支持,它依然是斯巴達建立和維持在希臘本土霸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沒有海軍,斯巴達的霸業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來。正是因為斯巴達海軍的發展停滯,被雅典海軍所超越,才導致斯巴達城邦從霸主的地位上被推翻,而公元前5世紀後期,在波斯的財政支持下,斯巴達再次開始發展海軍力量,海軍得以強盛,並因此再次成為威震愛琴海並持續了30年的霸主。

不過斯巴達的海軍是在波斯的支持下強盛起來的,公元前4世紀初,斯巴達與波斯的關係惡化,波斯停止了對斯巴達的財政支持,儘管斯巴達靠自身努力依然維持了一段時間的海軍的相對優勢,但還是被傳統的海上強國雅典超越了。而到了公元前4世紀70年代,斯巴達的海軍力量再度衰弱,斯巴達的國力也迅速下降,直到公元前372年它被底比斯攻破城池,國土被一分為二,淪為希臘世界二流城邦。

公元前377年,雅典重建海上同盟,並抓住機會建造戰艦,壯大海軍隊伍,成功的建立起一支頗具實力的可供自己調遣的海軍。相反,斯巴達的海軍力量卻在持續衰退,最為典型的例子是發生在公元前376年的海戰,斯巴達海軍與雅典的商船發生戰鬥,擁有六十艘三槳戰船的斯巴達海軍,竟被雅典運糧船隊打敗,雅典海軍不斷發展,儘管不及公元前5世紀的實力,卻取得了相對於斯巴達海軍的絕對優勢。斯巴達已經失去了在海外與雅典競爭的能力。失去了海上控制權的斯巴達,也沒有再度振興的資本了。

參考文獻:色諾芬《希臘史》、萊斯利·阿德金斯《探尋古希臘文明》、約翰·沃利《古典世界的戰爭》等。

相關焦點

  •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斯巴達與雅典(四)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斯巴達與雅典(四)斯巴達王李奧尼達在溫泉關戰役的畫像,目前這幅畫在珍藏在法國羅浮宮。是由法國十八到十九世紀的著名畫家達維特畫的。因為雅典到了公元前六世紀以後,就成為了整個希臘城邦的楷模。無論它的民主制度還是文化成就,都已經成為了領導者,成為希臘城邦世界無可爭議成為持牛耳者,獨佔鰲頭。雅典文化的繁榮,與政治制度當然是分不開的,當時的雅典已經開始走向一種民主制。根據雅典的復原圖,雅典與斯巴達是天壤之別。斯巴達是一個泥古不化,極其愚昧。當然它戰鬥力非常強,但是在文化上可以說是一踏塗地。
  • 希臘古典城邦阿爾格斯——除雅典與和斯巴達之外的真正民主城邦
    希臘城邦文明是多元多樣的文明組成的集合體!在每一次提到希臘城邦文明的時候,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最大城邦。但其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古典時代的希臘是多中心的文明組成的集合體。在巴爾幹半島上,雅典和斯巴達僅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大的兩個城邦。
  • 同屬古希臘城邦,雅典和斯巴達的婦女地位,為何有如此大差別?
    隨著希臘城邦制度的發展和社會的完善,這種貫通的輕視態度自然也就被納入了法律條文之中,成為人人遵守的準則,女性更加無力反抗。在雅典當中,女性沒有選舉權、無法擔任公職、經濟也無法自主,她們的政治地位與未成年人相當,主要的作用就是生育和撫養下一代公民。
  • 淺論古城邦斯巴達的寡頭政治:極端的專制喪失了一切發展的可能
    斯巴達極端的「寡頭政治」使得國家動亂頻繁,公民反抗,失去了一切發展的可能提到希臘城邦,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超級厲害的城邦,雅典城邦和斯巴達城邦。我們先說說城邦是怎麼形成的,任何文明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有繼承和發展,古希臘文明也是一樣。
  • 最強海軍VS最強陸軍,雅典和斯巴達集團的爭霸戰爭
    早在波斯入侵之前,希臘便已經形成了以斯巴達城邦為首,以伯羅奔尼撒半島諸城邦為參與國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在抵抗波斯人侵略的過程中,擁有強大海軍的雅典城邦又聯合諸多城邦,創立了以自己為首提洛同盟。雅典擁有當時希臘地區最強大的海軍,斯巴達則擁有希臘地區最強悍的陸軍。所以,雅典執政官伯裡克利為雅典制定的戰略是,固守城市,充分發揮海上力量襲擊伯羅奔尼撒同盟的城邦,持續打擊對手。斯巴達方面則揚長避短,不在海岸線上與雅典做過多糾纏,直接出動陸軍圍攻雅典城。雅典陸軍無法抵擋斯巴達人。
  • 伯羅奔尼撒戰爭:希臘城邦制度的危機
    希臘是世界文明古國這一,它不僅以燦爛的文化藝術聞名於世,而且還以其軍事和戰爭生成之早與發展之快而聞名全球。公元前400多年前,古希臘兩個城市國家同盟——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與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展開了一次著名的大搏鬥,結果給繁榮的古希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導致戰後希臘奴隸制城邦的危機,整個希臘開始由盛轉衰。
  • 統帥、兵種、戰船談,伯羅奔尼撒之戰中斯巴達海軍為何能勝雅典?
    從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和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進行了一場長達27年的戰爭。給整個希臘文明帶來噩運。之前雙方互為盟友同心協力對付波斯帝國的入侵,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將波斯趕出希臘世界,同時也將小亞細亞地區的被波斯佔領的希臘城邦獲得獨立。但是當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啟以後,波斯帝國悄然在這些地區恢復了自己的統治。而這場希臘世界的內亂自始至終也有波斯的身影。
  • 古希臘城邦的發展,經歷了戰爭由盛轉衰的歷史
    古希臘城邦的發展,經歷了戰爭由盛轉衰的歷史   希波戰爭後,雅典為廣加強自己的力量,一方面加緊控制自己的同盟即雅典海上同盟,人力發展海軍艦隊,鞏固海上新權;另一方面又施展各種手段脅迫和引誘斯巴達的盟邦脫離伯羅奔尼撒同盟。
  • 同樣是希臘的重要城邦,為何雅典和斯巴達如此不同?
    導語:雅典和斯巴達都是希臘城邦國家時代的重要城邦,按照現代人的想法來看,很容易會覺得這兩個城邦應該與宗主國希臘一脈相承,共享著相似的制度和文化。然而實際上的情況卻是雅典和斯巴達兩個城邦,無論是從城邦文化,價值觀還是男女地位等各個方面無一處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 統帥、兵種、戰船談,伯羅奔尼撒之戰中斯巴達海軍為何能勝雅典?
    這場戰爭的勝負原因有很多,通常我們認為雅典失敗的原因就是斯巴達獲勝的原因。斯巴達在陸軍方面一直無所匹敵,海軍力量卻並不強悍。斯巴達雖然有著自己的弱點,但是雅典,卻更處在多事之秋,雅典在當時已經被稱為一個帝國。但是這樣一個民主而發達的城邦成為一個帝國以後卻陷入了自己的困境。在提洛同盟內部實施霸權主義,很多城邦不堪其擾,也出現了反雅典的同盟。
  • 古希臘城邦的標配長矛之中,斯巴達最短威力卻驚人
    雖然希臘較早便配有長矛,可是每個城邦採用的標準還不一樣,其中斯巴達城邦的長矛最短,但威力卻十分驚人。古希臘城邦都採用各自相互獨立的政治制度,導致各城邦之間武器製造的標準也不一樣,另外所針對的目標也不一樣。
  • 夾縫中求發展:前有雅典,後有斯巴達,小城邦底比斯為何能崛起?
    不過可惜的是,在希波戰爭最為慘烈的前期戰爭中,軍事強邦斯巴達由於犧牲慘重,特別是經過了溫泉關等戰役的打擊,其城邦在戰爭後期有些吃不住了。這直接使得斯巴達退出了希臘聯軍,希望能夠利用和平時機保存實力,不能把子彈打光。雅典則趁斯巴達退出聯盟,接替其領導位置,成為希臘聯軍的最高領導者。
  • 同樣是希臘的重要城邦,為何雅典和斯巴達如此不同?
    導語:雅典和斯巴達都是希臘城邦國家時代的重要城邦,按照現代人的想法來看,很容易會覺得這兩個城邦應該與宗主國希臘一脈相承,共享著相似的制度和文化。然而實際上的情況卻是雅典和斯巴達兩個城邦,無論是從城邦文化,價值觀還是男女地位等各個方面無一處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 古希臘城邦中,斯巴達勇士威名遠揚,其尚武精神從何而來?
    古希臘時期,犬牙交錯的地中海沿岸以及海域中的島嶼上,星羅棋布的林立這許多大大小小的城邦,這些城邦之間既有很多相似性,又保留著各自的獨立特色。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戰爭推動歷史進步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國家或城市,是不可能一直保持著一種和平的狀態的,戰爭往往成為國家或城市交流的獨特方式。生活在同一片區域內的國家、城邦,彼此之間不免時常有戰爭發生。
  • 古希臘城邦的標配長矛之中,斯巴達最短威力卻驚人
    雖然希臘較早便配有長矛,可是每個城邦採用的標準還不一樣,其中斯巴達城邦的長矛最短,但威力卻十分驚人。古希臘城邦都採用各自相互獨立的政治制度,導致各城邦之間武器製造的標準也不一樣,另外所針對的目標也不一樣。
  • 斯巴達:社會改革,政治變化
    公元前4世紀末到3世紀,當希臘多數城邦日趨衰落,並組成城邦同盟反抗馬其頓統治之際,處於這些城邦同盟之外的斯巴達,仍然是希臘城邦中最強大的一個城邦。但斯巴達也因內部極端尖銳的社會矛盾而陷入嚴重的危機。從前,以土地公有制為基礎的斯巴達,由於有一支以佔有均等份地的公民組成強大公民兵,曾長期是希臘世界中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城邦。伯羅奔尼撒戰爭以後,由於大量金銀和財富的流入,貨幣關係的開始發展和土地的買賣,促使斯巴達土地的兼併和集中、公民內部的貧富分化比任何希臘城邦都更為激烈和嚴重。
  • 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斯巴達300
    拉棲代夢城邦是伯羅奔尼撒聯盟的領導者,很多人認為他們就是斯巴達人,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正確的。我在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中文譯本中,也看到這樣的注釋——拉棲代夢人(Lacedaemonians)指斯巴達人。但是這本譯本中也出現了幾處這樣的記載:拉棲代夢人被打敗了,許多人被俘,其中有一名/兩名斯巴達人,又或者這些拉棲代夢人由一名斯巴達人率領。很顯然,斯巴達人與拉棲代夢人並不是完全相同的。
  • 夾縫中求發展:前有雅典,後有斯巴達,小城邦底比斯為何能崛起?
    不過可惜的是,在希波戰爭最為慘烈的前期戰爭中,軍事強邦斯巴達由於犧牲慘重,特別是經過了溫泉關等戰役的打擊,其城邦在戰爭後期有些吃不住了。這直接使得斯巴達退出了希臘聯軍,希望能夠利用和平時機保存實力,不能把子彈打光。雅典則趁斯巴達退出聯盟,接替其領導位置,成為希臘聯軍的最高領導者。
  • 希臘城邦
    個人比較喜歡希臘文明,今天就嘮一下希臘城邦。我們知道發源自地中海的希臘城邦文明在公元前是非常牛氣的文明,文能搞哲學,孕育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些大v,那都是思想界圖騰式的人物,其實我對柏拉圖式的愛戀比較好奇~~~~~~武能跟波斯國王薛西斯鬥毆,在薩拉米海戰一舉擊潰波斯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