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古城邦斯巴達的寡頭政治:極端的專制喪失了一切發展的可能

2020-12-20 華太師

斯巴達極端的「寡頭政治」使得國家動亂頻繁,公民反抗,失去了一切發展的可能

提到希臘城邦,我們就會想到兩個超級厲害的城邦,雅典城邦和斯巴達城邦。我們先說說城邦是怎麼形成的,任何文明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有繼承和發展,古希臘文明也是一樣。城邦的形成就像我們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一樣,生產力的發展,工具的發展,最開始只會種植糧食作物,最後隨著人口增長,發現僅僅糧食作物滿足不了所有人口的需求,必須想辦法擴大需求,才能保障人的正常生存。

於是就漸漸出現了種植經濟作物,這些經濟作物長成了以後就可以去別的地方換取糧食,以供人口需要。就像村莊一樣,人口開始很少,但是逐漸人口增加,規模擴大,小小村落已經不能容納,這個時候就需要另外一個更大規模的組織來容納了—鄉鎮。城邦也是這樣,經濟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城邦的產生,還有文明與經濟融合。就像我們有很多省市縣鎮,鄉村一樣,城邦也不止一個,前面我們說過最厲害的兩個城邦。

提到雅典,我們頭腦中就立刻閃現出"民主"兩個字,雅典有名的民主制度,這個制度的改革不易,經歷了多次改革才有成果,隨後慢慢穩定。雅典是公民教育,所有的男性公民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且是全套的全面的,成為公民之後就會有自己的政治權利。但是有一點不好,這些權力好處在婦女等人身上就沒有體現。反之女孩學習的就很少,只能學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識和神學知識,然後就沒有了。

斯巴達就不一樣,這是一個崇尚武力的城邦,他們的公民接受的都是軍事訓練,斯巴達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一直前所未有的厲害的軍隊。但是他們的差距也使得他們優劣不同,雅典雖然民主,但是各自憑本事吃飯,所以後期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斯巴達這樣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所有人一出生的命運就被規定了成了一樣,所以他們的生活也差不多,相互之間競爭力就小。

斯巴達為了實現他的極度專權,讓斯巴達公民不搞生產完全搞軍事,國家就需要實施一些政策來說服他們,首先把土地分給他們,按戶來分,然後自己家的土地自己家人世襲繼承,但是不可以買賣,只能自己用。斯巴達是一個奴隸制國家,領導階層覺得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訓練軍隊以便可以防止外部強敵侵入,也可以鎮壓內部動亂,斯巴達覺得軍事實力足夠強大就可以橫掃一切。但這也導致內部階級鬥爭,階級矛盾特別尖銳。

和雅典政治一樣的是,斯巴達也有公民大會,一樣是男性公民參加,但是是年滿三十歲的公民,這個大會的作用是選出監察官和貴族會議成員,並由他們通過結果。但事實上這些都是假象,公民大會是一個虛設,所參加選舉的公民並沒有任何權力,會議一直被之前的監察官和那些貴族會議操縱著。注意是貴族會議,並不是貴族,因為貴族和國王一樣,沒有權力,同樣被會議壓制著。

斯巴達有殘暴的一點,他們不重視普通公民,不維護他們的利益,而且隨時都可能給他們套上一個違反紀律的罪名再把他們處死,他們的權益相比之下就無足輕重。難道其他公民就過得很好嗎,他們會有很多權益嗎?答案是:沒有。那些被迫從小接受軍事訓練的男性公民,一直過著嚴酷的軍營生活,訓練特別嚴格。在斯巴達,如果你生下來身體就不好,那你就是失去了最好的資本,你的人生也不會過得很好,最主要的是沒有任何地位。

訓練之殘酷無法想像,經常讓他們缺衣少食,很多都是從生活入手,讓他們遭受生活中的困難,這樣在戰爭中遇到危險或者突發情況也能從容面對。斯巴達培養的士兵要對自己國家絕對服從,視死如歸,他們的生命就是用來保護國家的,如果一個國家足夠好,和平,才值得戰士們去拼命保護,但是只有一個充滿著不公平氣息的國家只有抱怨。士兵也抱怨,因為他們被限制的不能回家,不能去見自己的親人,只能在日夜思念家人中度過,太過沒有人性。

而且每個人都要像這樣在軍營裡待到六十歲,待到你不行了老了,就可以退休了。可能是斯巴達訓練的太嚴格吧,軍士們作戰的時候確實是浩浩蕩蕩,氣勢洶洶,視死如歸的架勢,從此,斯巴達就擁有了全希臘最完善厲害的一隻軍隊。斯巴達似乎把欺負希洛特當成了生活主要部分,總是殘害希洛特,就因為他們是奴隸,就應該被欺負,這也看出來斯巴達對奴隸的歧視,還經常派人去希洛特巡視,發現有人反抗就嚴重處罰,半夜跑到那把人打死。可憐的希洛特人反反覆覆被打,卻也沒辦法反抗。他們還找一個無恥的理由來欺負希洛特人,讓每一個新上任的監察官像希洛特宣戰,宣戰就代表他們是敵人了,敵人的話就可以以最壞的方式對待,反正是敵人,就不需要心慈手軟,所以斯巴達才敢對希洛特隨意屠殺。

斯巴達極端的寡頭政治就是這樣形成的,就算是公民,仍然有高低貴賤之分。

有一首詩中曾經寫道:像驢子似地背著無可忍受的負擔,他們受著暴力的壓迫;從勤苦勞動中得來的果實,一半要送進主人的倉屋。

這講的就是斯巴達的戰爭之殘酷,對希洛特的壓迫。

但是後來的斯巴達逐漸的陷入危機之中,因為公民的權力變得越來越少,原本的公平政治不見,很多平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失去了自己的公民權利,開始對城邦不滿,而且在他們流浪無法生活的時候,那些貴族富豪們依舊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這更加激起了他們內心的狂躁,他們要反抗了,他們認識到是這種極端的寡頭政治讓他們變成這樣的,於是就時刻都在尋找機會想推翻斯巴達寡頭政治。

所以到後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斯巴達已經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這個時候斯巴達已經變得極端閉塞,有想改革者,想恢復以往的公平和公民權利,維持秩序。但是沒有成功,倡導改革的年輕國王勢力不夠,他將自己所有的財富土地親族勢力都貢獻出來也只能勉強推行一部分政策,斯巴達寡頭政治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最後貴族聯合其他勢力壓制了年輕的國王的改革。

對於斯巴達的專權,我們有了大致的了解,總結一句話:極致的專權使它喪失了任何發展的可能,陷入泥潭之中,強拔不出。一個國家而言,需要專權來保障一部分強大的勢力安穩,以便及時鎮壓暴動,保證國家穩定,也需要強大的軍隊來提高國防實力。但是這種強大不應該是強迫所有男性公民得到的,有的政策太極端沒有人性化了,不利於構建一個和諧的國與民的關係,最終會不利於國家發展。而且,一個國家應該要重視生產,不能單一發展一個方面的實力,生產力的進步才能促進國家的進步,才有持續高速發展的可能。

歡迎大家評論指正,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伯羅奔尼撒之戰的希臘霸主相爭,其實是民主政治與寡頭政治的對峙
    正如雅典與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之戰,看似是希臘兩大城邦為了奪取霸主地位的權力以及利益之爭,實則是兩個城邦之間不同政治制度的衝突。雅典崇尚的是民主政治,但斯巴達奉行的是寡頭政治。也就意味著奉行多數人統治的雅典民主政治與奉行少數人統治的斯巴達寡頭政治從一開始就是相互對立的關係。
  • 斯巴達:社會改革,政治變化
    公元前4世紀末到3世紀,當希臘多數城邦日趨衰落,並組成城邦同盟反抗馬其頓統治之際,處於這些城邦同盟之外的斯巴達,仍然是希臘城邦中最強大的一個城邦。但斯巴達也因內部極端尖銳的社會矛盾而陷入嚴重的危機。從前,以土地公有制為基礎的斯巴達,由於有一支以佔有均等份地的公民組成強大公民兵,曾長期是希臘世界中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城邦。伯羅奔尼撒戰爭以後,由於大量金銀和財富的流入,貨幣關係的開始發展和土地的買賣,促使斯巴達土地的兼併和集中、公民內部的貧富分化比任何希臘城邦都更為激烈和嚴重。
  • 同樣是希臘的重要城邦,為何雅典和斯巴達如此不同?
    本文會從城邦的建立、城邦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類型幾方面剖析這些不同背後的原因。一、城邦文化不同雅典雅典人民熱愛生活,因為有著豐富的物質生活,人民普遍熱情自信,每個人似乎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和演講家。
  • 希臘城邦的時代終結者——大奴隸主,貪心是發展的絆腳石
    前言希臘城邦時代自經歷過希波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洗禮之後,原來的城邦政治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局面,而且這種城邦危機出現的罪魁禍首並不能說是兩次大規模戰爭導致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應當是希臘城邦時代奴隸制經濟的快速發展。
  • 希臘城邦的僭主政治
    僭主政治指用武力奪取政權而建立的個人獨裁統治。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希臘各城邦普遍地實行這種政權形式。僭主,希臘原文為」rdpavvos,據現代的古希臘史學家考證,可能起源於呂底亞,公元前7世紀中葉最早出現於帕羅斯島詩人阿爾希洛霍斯所寫的詩中。從當時詩人用詞的含義來看,「僭主」與「王」是同義詞,意思是君主,或城邦的統治者。並無貶義。
  • 「民主」與「專制」共存,來庫古改革對斯巴達來說,是福還是禍?
    對斯巴達的初印象 今天人們對於古希臘重要城邦之一的斯巴達印象,大致停留在這是一個推崇極端軍事主義色彩和統治的城邦。與同時期古希臘半島上盛行的民主政治截然相反,斯巴達城邦似乎在政權體制上更加重視絕對軍事壓制的作用,整個城邦上下的成年男性公民無一不是城邦軍隊的重要一分子。
  • 希臘史15:古希臘城邦的形成背景、類型、特徵及主要城邦介紹
    在政體上,這些城邦則分別採取了貴族共和、貴族寡頭和君主制等形式。在實行共和制的城邦中,往往會從貴族會議中推選出幾名執政官。在國家遇到戰爭時,貴族議會會從這些執政官中推選出一人為總裁官。如果城邦和貴族之間發生了鬥爭,還可能會出現某些人依靠武力而獲得政權以建立個人統治的「僭主政治」。
  • 古希臘城邦的標配長矛之中,斯巴達最短威力卻驚人
    雖然希臘較早便配有長矛,可是每個城邦採用的標準還不一樣,其中斯巴達城邦的長矛最短,但威力卻十分驚人。古希臘城邦都採用各自相互獨立的政治制度,導致各城邦之間武器製造的標準也不一樣,另外所針對的目標也不一樣。
  • 伯羅奔尼撒戰爭:希臘城邦制度的危機
    希臘是世界文明古國這一,它不僅以燦爛的文化藝術聞名於世,而且還以其軍事和戰爭生成之早與發展之快而聞名全球。公元前400多年前,古希臘兩個城市國家同盟——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與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展開了一次著名的大搏鬥,結果給繁榮的古希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導致戰後希臘奴隸制城邦的危機,整個希臘開始由盛轉衰。
  • 文化漫談|貨幣何以在古希臘城邦廣泛使用
    斯巴達人雖然拒絕使用金銀貨幣,但仍不得不受到貨幣的影響。公元前5世紀中前期,有兩位斯巴達國王甚至因收受金銀賄賂被廢黜。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期,斯巴達利用波斯金錢組建艦隊,才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有部分觀點認為,斯巴達衰落的原因之一便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大量金銀流入斯巴達。斯巴達人放任貨幣泛濫和財產集中,導致大批公民破產,喪失了掌控霸權的資本。
  • 古希臘城邦中,斯巴達勇士威名遠揚,其尚武精神從何而來?
    古希臘時期,犬牙交錯的地中海沿岸以及海域中的島嶼上,星羅棋布的林立這許多大大小小的城邦,這些城邦之間既有很多相似性,又保留著各自的獨立特色。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戰爭推動歷史進步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國家或城市,是不可能一直保持著一種和平的狀態的,戰爭往往成為國家或城市交流的獨特方式。生活在同一片區域內的國家、城邦,彼此之間不免時常有戰爭發生。
  •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斯巴達為何無力維持「希臘之主」的地位了?
    這就決定著斯巴達走上稱霸之路,轉嫁危機,「與其他希臘城邦不同,由於其不從事貿易和殖民,因此,如果將來城邦無法養活國內的百姓,它也沒有任何殖民地可以接納輸出的人口;這樣一來,斯巴達的人口發展從一開始就受到限制。」
  •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從邁錫尼文明到城邦政治的轉變
    縱觀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它們的國家(文明)形態,最初是從部落社會開始轉變。這一段文明形態的轉變,就是從邁錫尼文明到城邦政治的轉變。而在不同的國家(文明)形態下,當地的古文明表現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邁錫尼文明的出現與興起邁錫尼文明是古希臘之前的愛琴文明的另一個部分,它大概出現於公元前1900年。
  • 軍力與國力息息相關,斯巴達城邦的興衰與其海軍的發展干係重大
    斯巴達城邦之所以能取得豐功偉業,人們自然而然的便認為這是陸軍的作用,但實際上,海上的軍事力量同樣功不可沒,與斯巴達的興衰息息相關。伯羅奔尼撒同盟建立之後,斯巴達躋身成為了古希臘最為強盛的城邦,為它的稱霸大業奠定了基礎。建立伯羅奔尼撒同盟,發展斯巴達城邦的霸業,其依靠的主力軍仍舊是陸上部隊,但還上街軍事力量對於斯巴達霸業的發展,同樣起到的不可忽視的用。
  • 錢幣在古希臘城邦中的廣泛使用
    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期,斯巴達利用波斯金錢組建艦隊,才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色諾芬和相當一部分古典作家看來,斯巴達的衰落,原因之一便在於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大量金銀流入斯巴達。斯巴達人放任貨幣泛濫和財產集中,以致於大批公民破產,喪失了掌控霸權的資本。考慮到金錢的威力,柏拉圖在借蘇格拉底之口構建自己的理想城邦時,雖然承認城邦需要手工業者和商人,卻拒絕給予錢幣任何地位。
  • 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獲勝,為何卻有人認為贏家其實是波斯?
    自希波戰爭結束以後,為了防止波斯的再度入侵,雅典也效仿斯巴達所建立的伯羅奔尼撒聯盟那樣,在一部分希臘自由城市的自願下設立了一個環愛琴海同盟,也就是「提洛同盟」。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雅典受自身在愛琴海上強橫的海上軍事實力影響,已經不再甘心與其他同盟國平起平坐,而是想把「提洛同盟」發展成一個以雅典城邦為核心的「海上帝國」。
  • 以城邦國家為主的古希臘文明,對現代西方世界的影響隨處可見
    城邦是古希臘文明的基本特徵之一,它對國家的發展起了特殊的作用,城邦通常以一個城市為中心,結合周圍農區組成,古希臘史,其實就是城邦的歷史,因為古希臘文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內容是由城邦時期的古希臘人寫出來的。
  • 戰爭是古希臘的「家常便飯」,探析城邦政治中的戰俘問題
    基於其小國寡民的現實情況,各城邦之間就不得不通過戰爭的方式來促進自身城邦的發展。無論是哪場戰爭,人們都會面對如何處理俘獲的戰俘這個問題。而對戰俘們所採取的不同方式,一方面是出於個人盲目的仇恨心理,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整個希臘政治大環境的考慮。
  • 留克特拉擊敗斯巴達,古希臘末代霸權,底比斯緣何只是曇花一現?
    他最輝煌的時代是在公元前370年留克特拉一戰擊敗了斯巴達,結束了他的霸權時代,使得斯巴達成為希臘地區的二流城邦,直到被羅馬吞併,斯巴達都未能完全恢復。 「搖擺不定」的底比斯 由於缺乏史料的記載,底比斯的起源和一些相關史實早已不可考,只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斷他的發展。
  • 第五課 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
    《十分鐘一課學好高中歷史》,各位觀眾好,歡迎觀看第五課《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課程。今天我們開始第二單元的學習,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關於東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一直都讓人很疑惑,為什麼在漫長的歷史中,兩者之間會孕育出完全相反的政治制度呢?中國走向了君主專制。而西方卻孕育出近代的民主政治制度。要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就要從它的源頭尋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