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夾金山,風景這邊獨好

2020-11-19 自駕西部

夾金山名氣很大。80多年前,中央紅軍長徵入川,最先翻過的大雪山就是夾金山。從此,夾金山便與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緊緊相連。

夾金山在嘉絨藏語中稱「甲幾」,道路彎曲之意,「夾金」為譯音。

夾金山,老蔣攝

夾金山是寶興縣與小金縣的界山,山中天氣變幻莫測,紅軍經過的王母寨埡口海拔4114米。當地有民謠: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

夾金山現已修通公路,翻越夾金山,不算難事。因氣候變暖,除冬、春季外,埡口已無積雪。公路蜿蜒而上,越過埡口,下到小金縣達維鎮。

夾金山,老蔣攝


這是一條紅軍之路,也是一條大熊貓之路。

從寶興縣城出發後,既有夾金山紀念碑、達維會師橋,也有大熊貓發現地蜂桶寨、鄧池溝天主教堂;既有壯美的國王母寨埡口,也有寧靜的夾金山海子。翠綠的森林,蜿蜒的小溪,怒放的野花,讓人們流連忘返。

夾金山雲海,老蔣攝


夾金山頂,風光大美。多次翻越夾金山,雲遮霧繞,未見其清晰面貌。去年夏天一早,驅車到達山頂,萬丈光芒,雲海茫茫。

雲開霧散後,山下樹木蔥綠,山腰公路彎彎,山頂白雲悠悠。不由得想起《清平樂·會昌》: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一、景點推薦

1、紅軍長徵翻越夾金山紀念館

在寶興縣城,由紅軍廣場、主題雕塑和兩個展廳組成。

紀念館內

2、鄧池溝天主教堂

位於寶興縣鄧池溝龍門山,法國遠東教會在1839年修建。遠看如中式四合院,內部呈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沿G351線過寶興縣城後,按路標提示右轉上山。

1869年,教堂第四任神甫戴維在此發現首隻活體大熊貓,並製成標本送至法國國家博物館,從此,大熊貓享譽天下。

當地將教堂與山上的大熊貓樂園合併一起,門票30元。山下有戴維旅遊新村,是一個災後重建點,可住宿。

3、蜂桶寨自然博物館

蜂桶寨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4萬公頃,是大熊貓、金絲猴的棲息地。蜂桶寨自然博物館設在保護區管理局內,在G351線路邊。

4、毛澤東、朱德長徵故居

坐落在寶興縣磽磧鄉澤根村二組,G351線路邊。紅軍翻越夾金山時,毛澤東、朱德曾在此居住。該故居原在庫區,因磽磧電站建設,整體搬遷於此。


過故居後往前,在扎角壩路邊有三棵大白楊和一口水井,紅軍曾在此停留,後來人們將此井叫作紅軍井。現築有圍欄並立碑。

扎角壩紅軍井,老蔣攝


5、夾金山紅軍紀念碑

紅軍小路,老蔣攝

在新寨子林海山莊附近,建有夾金山紅軍紀念碑、休息亭、停車場。有一條小路可達山頂埡口,穿行小路上,聽山風長嘯,憶長徵壯舉。

6、青衣江源

從林海山莊前行幾公裡,沿一條公路右拐,進入螞蝗溝,這裡是青衣江源,也是林業系統新開闢的一個景區,暫未對外開放。現在,汽車可一直駛到景區門口。

7、夾金山埡口

海拔4114米,設有停車場,建有紀念碑,是觀看雲海和日出的最佳點。

8、夾金海子

在小金縣達維鎮夾金村,海子就在路邊,美得就像藍色的翡翠。

9、達維橋

1935年6月12日,中國工農紅一方面軍一軍團2師4團勝利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25師74團的一部在夾金山下的達維相遇。後來,當地在達維建立會師紀念碑。

公路下面的河岸上,有一座小木橋,人稱會師橋,這是當年紅軍勝利會師的歷史見證。

二、自駕指引

D1:成都-雅安-蘆山-寶興-紅軍翻越夾金山紀念館-鄧池溝天主教堂-蜂桶寨自然博物館-毛澤東、朱德長徵故居-紅軍井-紀念碑-林海山莊。

入住林海山莊或磽磧藏族鄉。

D2:林海山莊-夾金山埡口-夾金海子-日隆-巴朗山-臥龍-映秀-都江堰-成都。

也可繼續前行,從達維去小金住宿。

三、路況報告

1、成都至雅安多營,高速路。

2、多營-蘆山-寶興,全部柏油路,路況好。

3、寶興至磽磧,柏油路,個別路面破損。

4、磽磧至夾金山埡口,全程水泥路,局部破損。磽磧庫區有幾公裡爛路,轎車選路通行。正在修路。

5、夾金山埡口到達維,全程柏油路,局部小破損,在近達維時,多飛石,轎車可通行。

6、翻越夾金山的原省道210線雅安至小金段,在2013年已升級為國道351線。

7、從達維經日隆回成都,路況好,轎車可行。

四、住宿推薦

1、林海山莊

在夾金山下磽磧藏族鄉新寨子,是夾金山森林公園螞蝗溝景區管理處所在地,也是林業工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對外提供住宿、餐飲。

林海山莊空氣清新,站在房間外的樓道上,看陽光在園子裡行走,聽風聲在屋邊滑過,陡然,狂風起,冰雹打在地上。這就是夾金山的天氣,變化真快。

2磽磧藏族鄉藏寨

酒店、農家樂很多,選擇餘地大。

相關焦點

  • 凝目沉思在夾金山頂 星空下 山水間03
    磽磧村在夾金山下,紅軍翻越夾金山紀念碑矗立山間,與遠處的夾金山遙遙相望。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夾金山,是藏族同胞視為「連鳥兒也難以飛過」的神山。夾金山是長徵中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1師4團作為全軍先遣隊來到夾金山下,拉開了長徵路上最為悲壯行程的序幕。
  • 川西之旅(之三)——翻越夾金山
    (第3天)今天,就要翻越夾金山了,這是個實現夢想的日子。紅軍當年長徵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就是今天我們馬上要走的夾金山夾金山又名「甲金山」,意為很高很陡,主峰海拔為4930米,是青衣江的發源地,逆流而上,兩岸懸崖陡峭,谷幽峽深。「長徵萬裡險,最憶夾金山」。當年紅軍翻越雪山時傳唱的歌謠:「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
  • 夾金山: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當地民謠稱:「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更不可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7月25日,四川雅安寶興縣磽磧鄉,毛澤東、朱德長徵舊居。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孔斯琪/攝在磽磧鄉澤根村,參加再走長徵路的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見到了當年紅軍翻越夾金山時的嚮導馬登洪的兒子馬文禮。
  • 重走長徵路——翻越夾金山
    重走長徵路——翻越夾金山「紅軍不怕遠徵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是毛主席對紅軍長徵故事的生動再現,抒發了對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堅持不懈、團結互助、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長徵精神的讚美。
  • 重走長徵路|No7:翻越夾金山,雪冷血熱
    在縣城西側的青衣江畔,建有一座紅軍長徵翻越夾金山紀念館,但可能是因為我們來的太早,還沒有開門,只能在門口溜達了一會,沿著210省道向磽磧(qiāoqì)進發。行到高處,能看到一片大湖,應該是磽磧水庫。中央紅軍大部隊曾在此紮營露宿、飲馬休息,並舉行了翻越夾金山的誓師大會,分發了炒麵和幹辣椒。紅軍走後,當年百姓為緬懷紅軍稱這口井為「紅軍井」。10公裡後,抵達地圖上的「夾金山風景區」,停車休息。這裡已經闢為紅軍翻越夾金山的紀念地。公路左側有「紅軍長徵夾金山紀念地」石碑。碑記註明,紀念地包括紅軍翻越夾金山的小路、五道拐、燒雞窩等。
  • 鮮有人知的夾金山,當年紅軍長徵翻越這座山時需要很大勇氣
    早聽說夾金山的神奇,早聽說夾金山的美麗。今天,歷經長途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夾金山。從成都出發到夾金山山腳,走了大概260公裡,其中分別經過天全縣、蘆山縣、寶興縣等幾個縣。一路上,這幾個縣的風景都很迷人。
  • 參觀紅軍翻越夾金山紀念館,正是紅軍翻越雪山的日子,值得紀念
    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這裡有紅軍長徵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的紀念館和紅軍廣場。廣場在街道的右邊,廣場停車場正在擴建不讓停車。翻開導航地圖,看到280米外有個停車場,急忙開過去一看,是路邊停靠,道路的左邊畫著一排停車位,停滿了車。道路的右邊打著圍裡面不知在修建什麼。在這路邊來回兩趟,總算在離去車的車位上停穩了座駕。
  • 下陸區:風景這邊獨好
    我們的節日 國慶·縣市區看變化下陸區:風景這邊獨好 本網訊(記者 何奕海)下陸區是我市中心城區,工業老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下陸區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打好水、氣、土、山汙染防治攻堅戰。黑臭水體綜合整治成效明顯,西港、東港重現「碧水長流」,汙水管網建設,開山塘口修復……隨著一塊塊硬骨頭被啃下,碧水藍天重現,也為下陸區發展全域旅遊帶來新機遇。歲月不居,天道酬勤。今天的下陸,正處於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
  • 旅行日記|夾金山(體驗紅軍翻越雪山的艱辛)
    在這四天裡,我們參觀了紅軍廣場,向烈士們敬獻花籃;我們來到了大熊貓起源館,向國寶們表達關愛;我們翻越了夾金山,向紅軍們表達崇高的敬意。夾金山紅軍食堂夾金山之行,讓我最為觸動的是當年長徵時期紅軍們翻越夾金山時的堅強的毅力和信念。
  • 詩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這裡的「這邊」是哪兒?
    這句詩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就是偉人的一句詞,出自《清平樂·會昌》,寫於1934年。中學階段我們都學過兩首著名的「沁園春」,早已經在其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胸懷。那麼,在這首「清平樂」當中,詩詞「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當中的「這邊」指的是「哪邊」?我們先看一下全詞的內容: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 醉美川西夾金山,我人生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親,一路吧
    翻越夾金山四川 何苗川西的風景很美,我想去看看。2012年暑假,我和4個騎友相約騎行川西,最難忘的是翻越海拔4114米的夾金山。經過幾日的奔波,我們夜宿夾金山腳下。8月7日晨,我們欣賞了夾金山森林美景。然後吃過早飯,準備好乾糧,收拾好馱包,便開始向夾金山挺進!早上從夾金山腳的森林公園旅店出發據說,在高原騎車氣候是欺強不欺弱,欲速則不達。加之昨天的100多公裡,兩腿還有些發軟,得慢慢來。
  • 【記者再走長徵路】夾金山: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6月11日,紅一方面軍一軍團2師4團作為先鋒團,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率領下,來到夾金山腳下的磽磧(qiāoqì)藏鄉,準備翻越這座主峰海拔4900多米的大雪山。    夾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語稱為「甲幾」,意為很高很陡的意思。地勢陡險,山峰連綿,山巔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天氣變化無常。當地民謠稱:「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更不可攀。
  • 風景這邊獨好,還看今朝
    蘆絮飛揚月半灣幾度斜陽池水潭山層層,薄霧罩水潺潺,鱗光閃蟲兒畫中飛人在景中逸情悠悠,思念長(zhang )意濃濃,路還長(Chang )驚鴻一瞥 江山如畫風景這邊獨好 ——— 寫於祖國走在偉大復興徵程,世界疫情經濟等環境中獨樹一枝,引領世界風向標的偉大時刻
  • 梅灣的秋天,風景這邊獨好
    梅灣的秋天,情意融融,風景這邊獨好。我愛這裡的秋天,更愛秋天的鄉野美景。周日下午,又是一個自由生活的時間。開著愛車,走遍縣域的山山水水,是每一個有車族的美好心願;我也是愛好旅遊的一員,乘著周日的閒暇,到洛河岸邊的梅家灣去,和這裡的人聊天談話,欣賞這裡的秋天的美景,是我的美好心願,今天終於實現這一願望了。
  • 翻越夾金山,記錄去年的一次自行車騎行
    夾金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南部,與著名的四姑娘山風景區毗鄰,距成都250公裡,總面積二萬零七百公頃,境內主要有夾金山,木爾寨溝兩個原始生態區。這裡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萬裡長徵與紅四方面勝利會師的地方。夾金山從此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
  • 茶鄉的春天,這邊風景獨好
    家鄉的茶事,己超越求生存的根本,描繪出了山鄉最美風景家鄉春天的茶園,這邊風景獨好
  • 騎行長徵路,翻越夾金山,感受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
    當年紅軍18勇士搶渡大河後,急行軍翻越二郞山至天全,就算真正進入雪山了。至夾金山北坡的達維鎮(當年紅一、四方面軍會師的地方),期間僅有260餘公裡的路程,我們騎行了四天。雖然說距離不遠,但是艱難程度加上高原反應讓我們吃夠了苦頭。我們是騎著山地自行車,行走在平整的國道上爬山,是一種奢侈的旅遊。
  • 巴中 風景這邊獨好
    巴中,風景這邊獨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 翻越四川「大雪山」夾金山紅軍山,紅軍不怕遠徵難,踏上歷史之旅
    「翻越大雪山,重走長徵路」學過歷史的朋友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夾金山主以雪山出名,常年可以看到白雲皚皚,像是一片雪山。夾金山主要位置位於四川雅安市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交界處的夾金山,是邛崍山脈南部的高山,是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 老頭山自然保護區 風景這邊獨好
    老頭山自然保護區 風景這邊獨好 2020-11-23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