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滕科
美業的黃金十年,毋庸置疑是CS、KA、百貨等傳統渠道的天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加速普及,電商渠道隨之崛起,以Z世代為主力軍的年輕消費群體的異軍突起,迫使消費格局再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市場變了,消費者變了,渠道也變了。這些變量帶來的則是新一輪的營銷變革,短視頻營銷、社交電商、網紅帶貨、線下線上一體化等關鍵詞開始充斥著整個營銷層,隨之而來的是新渠道的崛起。
總而言之,2019年的美業渠道特別「亂」,新渠道蓬勃而生,舊渠道夾縫求生。
在新消費時代,美業渠道已無最初的界線,線上線下融合,在無界零售的思維下,任何能連結消費者的便是新渠道。
2019年火熱的網紅直播帶貨,MCN機構將網紅矩陣打造成賣貨的新渠道,從「人」的角度對線下實體進行有效賦能,漸起的5G實體播商,在實體的基礎上,打造線上售賣場景,聚焦於「場」,而再現生活場景的實體門店則是將場進行升級迭代,以網際網路的思維進行零售嫁接,讓無界零售更富有噱頭。
網紅帶貨,核心依然是「人」
2019年是電商直播的元年,漸興的網紅帶貨,讓不少年輕消費者沉醉在邊看直播邊「剁手」的樂趣之中。網紅帶貨,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催生了新的業態,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品牌能夠藉助網紅與消費者建立起強關聯,達到深層次的溝通。
提及網紅,自然是少不了極具代表性的「口紅一哥」李佳琦和「淘寶一姐」薇婭。
聚光燈下,李佳琦憑藉一張嘴,5分鐘便輕鬆賣出了15000支口紅,5小時帶貨535萬支,他的神奇帶貨地位連淘寶大佬馬雲都無法撼動。
與李佳琦旗鼓相當的薇婭,在直播界創下一個又一個神話,同時薇婭也是直播平臺銷售類目最全的主播,至今無人能破這個紀錄。
隨著直播帶貨的風越吹越大,不少明星也紛紛加入其中,與網紅深度合作形成「網紅+明星」的模式,利用網際網路的便捷和雙重流量光環效應,加速流量的變現。
這種另類的消費模式,逐漸顛覆了傳統渠道的賣貨方式。網紅帶貨,究其根本依然是「人」,這種將人打造成渠道,並藉助網際網路的思維重構「人貨場」的邏輯,能夠快速滿足Z世代年輕消費者的購物偏好。
在諸如李佳琦這樣擁有強大帶貨能量的頭部網紅背後,是網紅經濟運作模式MCN。據《2019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的數據顯示,國內MCN機構爆發式增長,截至2018年已經達到5000多家,且90%的頭部網紅不是籤約就是自己成立了MCN機構。
野蠻生長的另一面,則是MCN機構正經歷著行業的不斷洗牌,產能高度依賴頭部網紅,腰部底部網紅開始呈現出後勁不足的態勢,變現能力隨之降低。闢如,流水線孵化電商網紅如涵控股,在其上市的招股書中顯示,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旗下頭部網紅張大奕分別佔據如涵收入的50.8%、52.4%和53.5%。
與此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各種網紅帶貨翻車現象層出不窮,李佳琦帶貨不粘鍋,卻在直播中現場糊鍋,場面尷尬至極。另外一些MCN機構為了騙取廣告客戶的信任,在流量上做起來手腳,此前博主「張雨晗YuHan」的一條視頻,兩小時產生了幾十萬的觀看量,然而給買家的流量卻是0,從中不難發現,一些MCN機構塑造假網紅、利用殭屍粉刷流量,以此來牟取巨額的廣告費。
在流量經濟時代,網紅的背後或許更多的是自嗨的虛假繁榮。
實體播商,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場」
自從線上電商崛起以來,一直在搶佔著線下流量,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不少實體店開始絕地反擊,以「直播+電商」的形式為實體店賦能,將實體的優勢聚焦放大,從而吸引消費者進店,以搶佔線上流量。
如果說網紅帶貨是將人打造成渠道,聚焦於人貨場的人,那麼實體播商則是為消費者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場景。
3G讓PC時代進入了移動端時代,4G讓圖文時代進入了視頻時代,那麼5G毫無疑問將會迎來全民直播的時代。
在5G的大背景下,實體播商能夠通過APP、微信端及第三方接口,結合直播、電商、同城、溯源、小視頻、VR、網際網路、新零售、分享經濟、共享經濟等,以直播+實時購物的形式,有效解決實體店痛點,徹底打通線上線下,店家在推廣、銷售產品的同時,還能引導消費者進店,快速實現粉絲的變現。
此前,歐詩漫搭著網紅直播帶貨的熱潮,開創出「線下門店+網紅直播」的活力新模式賦能終端。邀請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主播進行線下門店的現場直播,在介紹和試用產品的同時,利用網紅主播強大的粉絲經濟,將流量從線上引至線下,為消費者打造獨具一格的場景模式,從而達到為線下門店拓客引流的目的。
陽光國際成金波致力打造的實體零售「第二賣場」,將實體和線上相結合,實體將過去簡單的東西做複雜,做出溫度和溢價空間吸引消費者,同時順應移動端潮流,迎合當下的消費趨勢。
究其根本,無論消費模式如何變化,實體店始終有著線上無法替代的優勢,以網際網路+實體的模式,打造實體播商,為消費者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場」,使之成為新的渠道,而消費者終究依然會回歸實體消費。
事實上,「5G實體播商」的實則是在提高終端意識,不再將生意局限於門店的「一畝三分地」,放大格局尋找更多的機會。然而,不少實體老闆想涉足播商卻沒有科班學過零售,對消費者變化沒有及時感知的能力,甚至無法與消費者建立起長久的連結、交流,再次造成流量的流失。
回歸本質,再現生活場景的實體
HARMAY話梅、THE COLORIST調色師等再現生活場景的實體門店的出現,標誌著消費者正逐漸回歸實體消費,以店為渠道,迎合當下年輕消費者偏愛的購物方式。
90後、95後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化也更注重體驗感,於他們而言,消費是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他們願意為更新奇更有趣的消費體驗重新回到實體店。而這種線下實體衍生出的生活場景的店,它不似快閃店般曇花一現,卻有著快閃店的有趣靈魂,能打卡能購物還能陶醉人生。
HARMAY話梅原本是單純的線上高端美妝集合店,隨著線上流量獲取成本提升,轉化率低,HARMAY話梅開始向線下尋求流量。先後在上海和北京打造線下實體店,通過金屬、不鏽鋼、混凝土、玻璃板的工業風元素打破人們對於美妝店的原始審美,吸引消費者進店拍照打卡。
同時,HARMAY話梅實體店還高度兼容了線下銷售和線上倉儲的功能,對「人貨場」進行了徹底重構,以場景化服務回歸零售本質,通過差異化實現線上線下有機整合。
THE COLORIST調色師作為全國首個彩妝集合業態的打造者,為Z世代打造出以彩妝集合店為載體的全新社交空間,以親民的姿態走近消費者,提供選擇多樣、高顏值、個性化、趣味性的消費體驗,以最懂年輕人的形式,打造年輕人最愛的空間場景,為年輕人提供最潮的生活方式。
有別於傳統美妝零售門店的固有空間定式,THE COLORIST調色師通過色彩與燈光的搭配,將門店打造成一個視覺衝擊感極強的「調色盤」,整個空間以明亮色彩為主,給人以愉悅、親近的感覺,同時以一種全新的陳列樣式,打造出大比例的試用區域,營造一種開放式的購物環境,讓消費者在購物中盡享輕鬆愉悅。
好評和掌聲之下,質疑與diss並存。此前便有新聞爆出HARMAY話梅的產品真假參半,且線上線下定價不同,差強人意的服務和體驗,讓不少人消費者對其失望連連。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HARMAY話梅還是THE COLORIST調色師,轉戰線下渠道已然成為大勢所趨,這種再現生活場景的實體也確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這個「中國版的絲芙蘭」,在經歷一系列的完善之後,或將發展成為美妝零售行業的新獨立渠道。
總結:一方面美妝線上消費持續發力引領著整行業的增長,線上渠道能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購物體驗和高性價比的產品,另一方面線下渠道仍具有重要的體驗、服務屬性,消費者對「便利+體驗」的雙重剛需,促使線上線下從對立走向融合,美妝全渠道消費時代來臨,美妝新零售正被改寫。
2019年的美妝渠道特別「亂」,混亂之中,其核心依然是「人」,以人為本,打造無界限的零售模式。
無界零售,便是將營銷和渠道的邊界模糊化。於品牌而言,在流量碎片化的當下,能夠與消費者進行有效連結的便是渠道,基於大數據技術,實現線上線下用戶資料的數位化和融合互通,在幫助品牌了解消費者偏好的同時,驅動促銷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