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耿馬,生機盎然。
仲夏的耿馬,生機盎然。稻香魚肥的芒見風光、百年滄桑的土司衙門、蔚然可觀的獨樹成林景區、風光旖旎的南汀畫院寫生基地、古色古香的芒團手工白棉紙……一幅全域旅遊的美麗畫卷正在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
近年來,與緬甸接壤的雲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民族文化資源,推動旅遊產業發展,文旅融合日漸成熟,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仲夏的耿馬,生機盎然。
規劃引領繪藍圖
耿馬境內有24個民族,民族眾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佛洞遺址、國家級非遺項目芒團構樹皮手工造紙、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清水河口岸。該縣立足自身特有的區位、生態、民族、文化等資源優勢,編制了《耿馬自治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耿馬自治縣大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實施方案》,謀劃建設一批特色旅遊項目,實現景點景區「串珠成鏈」,推動旅遊全面提升。
仲夏的耿馬,生機盎然。
該縣圍繞羊耿、耿滄、臨清3條主幹道,規劃建設以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產業文化為核心內容的耿馬文創研學旅遊區;以造紙文化、佛教文化、鄉村文化、邊境文化等為核心內容的孟定邊關風情旅遊區;以茶文化、稻文化、生態文化為核心的勐撒農業觀光旅遊區,全面提升「山魂水韻·邊關樞紐·風情耿馬」旅遊總體形象。近期,大滇西旅遊環線的擴容,為臨滄乃至耿馬搭上全省旅遊發展「快車道」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耿馬將通過引入一流企業參與規劃建設高端酒店、精品客棧,全面提升「吃、住、行、遊、購、娛」品質,打造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高品質旅遊業態和全新的「自由行」旅遊模式,真正把環線旅遊業培育成為助推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富民產業。
仲夏的耿馬,生機盎然。
項目帶動夯基礎
大灣塘德昂族村寨位於臨清高速路班幸段,群山環抱下,一幢幢藍瓦特色民居掩映在綠樹叢中。
沿棧道拾級而上,可見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獨樹成林景觀,是目前東南亞最大、樹形最完美的細葉榕樹。遊客在此可以欣賞自然奇觀,品嘗特色美食,感受德昂族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
仲夏的耿馬,生機盎然。
獨樹成林景區是該縣依託特有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資源打造文化旅遊業態的一個生動縮影。
如今在耿馬,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到處都能感受到濃鬱的民俗氣息。全縣以「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和鄉村振興工作為抓手,按資源獨特、交通便利、利於開發、典型示範的原則,打造12個特色旅遊村,重點推進弄棒鄉土民情體驗、芒團傳統手工造紙體驗、者賣人文自然體驗、芒見農業產業綜合體驗等4個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全縣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據統計,2019年以來,完成投資3489萬元,建成105家民俗客棧、6個觀景臺、3座旅遊廁所、2個旅遊投訴中心,改建並上線智慧停車場1座,同時對全縣296家涉旅企業進行誠信品質指數評價,發布「紅黑榜」,助力旅遊業健康發展。目前,全縣有國家3A級景區1個、2A級景區1個、非A景區2個,其他景點24個、賓館酒店220家、國內旅行社2家、旅遊服務網點6家、旅遊汽車分公司1家,開通2條邊境旅遊線。
仲夏的耿馬,生機盎然。
節慶搭臺唱大戲
節日文化資源是激活民族文化旅遊的重要「引擎」。耿馬通過開展水文化旅遊節、佤族青苗節、芒見「谷魂節」等一系列民俗節慶活動,實現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耿馬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顯著提高。
仲夏的耿馬,生機盎然。
該縣不斷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同時採取「政府採購、文化惠民」方式,向縣文藝演出團隊採購文藝節目送戲下鄉,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也給鄉村旅遊添了把火。《馬鹿舞》《女創拳》這些根植於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在鄉村舞臺上回饋民間、屢獲國家和省級各類金獎的精品節目,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觀賞遊覽。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發展和復工復產的推進,受到衝擊的耿馬旅遊業正「逆境突圍」,待到疫霾散去,耿馬終將展示一個美麗的「詩和遠方」。
雲南網通訊員 李名麗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