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我的故鄉!一個與生俱來就有傳奇故事的地方,山巒峻秀,百舸爭流!
這是一片綠色的沃土,也是一片紅色的赤地!這裡曾是紅色革命的搖籃,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著名的&34;黃麻起義&34;千裡躍進大別山」、&34;的故事傳唱鄉間,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輝煌的一筆!
隨著時代的車輪,新時代和平安康的來之不易,大別山硝煙遠去,開始平靜富足,大京九橫貫山間。
氣笛響徹山谷,給山村的林野增添了別樣的風景,這也是那個改革開放初期&34;北上南下」的重要樞紐,記錄了一代人奮鬥的軌跡。
和許多70,80後同齡人一樣,有著不堪回首的曾經,和千金不換的金色年華,我們在大山裡長大,在大都市裡奮鬥,在小城鎮裡生活,在人生路上尋找屬於自己夢想的方向,書寫屬於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在上海工作十多年,從一個初入塵世的青澀職員,到公司主力,以大山赤子的品性通過自己艱辛實誠的學習與奮鬥,有了較為理想安定的工作,可那份對大山的眷戀,卻隨著年齡漫延,越發清晰!
2016年金秋,一個陽光清爽明亮的季節,如同一個回家的遊子,我受邀返鄉,開始創辦屬於本土自己的文創品牌&34;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追尋先靠的足跡,開始在風雨陽光中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開始在大山的懷裡,穿行於山林與河堤,往來於鄉村與縣城,盡其所學,成其所業,在汗水與笑聲中,描繪著別樣的風景,一程山水一程歌,感恩一路同行,那是我人生中的貴遇。
我們開始以自己的角度去尋找大別山最真的人文風貌,最深的歷史印記,最親的血脈傳承,最亮的感人故事,和最紅的先輩足跡!以自己的方式再現這片土地的精神風骨,留住鄉愁,印見自己。
剛入夏,陰雨連夭,忙完手上幾個案例之餘,受邀進入荊楚第一古村落,華河祝樓村進行文化探尋與部分主題文創,這是一個被時光遺忘的古村落,卻因此保留了最真實的歷史殘頁!
我們選擇了一個梅雨初歇的清晨,驅車而往,希望能在這樣的洗禮之後有所新的發現,一路青山漸遠,夏草茫茫,白鷺齊飛,山風送爽。
路經的邊陲小鎮,依水而居的村民,被雨後的山風吹得似若明鏡的河面,映著蒼穹白雲,遼遠安逸,煙火依稀。
到了晌午,我們才到達村部,吃完飯後,村負責人開始帶我們實地採風,航拍取景,溝通探討。
這可能是我見過保存最完整的大別山古村落了,獨特的荊楚結構,工整的石堤磚牆,靈動,古樸而不失莊重。
築牆為舍,面水而居,仿佛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從塵封中走來,站立歷史的河畔,靜然而立,慰然起敬。
秦磚漢瓦,太原宗祠,裝滿了一方生靈的前世今生,烈祖烈宗,血脈傳承,這是我們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精神歸宿。
祥龍瑞獸,風牆蹺首,蹺頭上的灰瓦,一如千年的蘭指,指向那遙遠的藍天,白雲之下,千年已過,歲月如梭。
那些門前曾經過往的人與物,生旦淨醜,喜樂哀愁,苦辣酸甜,幾經花開葉落,在歲月的長河裡,在這個安靜的午後,惟有庭門依舊,不見故人。
一方完整的小院,古樸書香,入堂的四方天井,一個真實的人間戲場,出將入相,演盡悲歡,而此刻,鑼消鼓遠,粉墨退盡,我只是一個來晚的看客。
小院幽靜,正中四方天井,白晰的陽光灑落院中,黑暗的角落,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久無人住,芳草漫過臺階,只有迴廊的木柱下,臺凳刻滿蒼桑。
仰望天空,蒼穹如洗,天穹如幕,見證寒來暑往,唐風宋雨中風雲盡過。
一條後屋廂房的迴廊,兩側的睡房,曾經多少個紅燭西窗,滿月如霜。
側門
後院一條青石巷與其它廂房副屋相連,貫穿整個家族群居。
穿堂的涼風,拂門而入,蔭溼清涼的青苔自由自在地爬滿高牆,在這樣入暑三伏的午後,安靜幽長,只有暗溝裡的流水叮噹,足以見證先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心境。
平整的青牆,像那望舒的雨巷。
我們像一個漫遊於歷史河流的行者,在古與今之間,人與物之外尋找時光的印跡與生命的至真。
每一片瓦片,如同殘卷,寫著不為人知的曾經。
每一堵青牆,如同古鏡,印見一個年代的過往。
站在時空之門下,與世無言,千言難盡。
那坐在院落中年邁的長者,相伴一生,坐在濃蔭下,共閱著半本《西遊》,在更古老的文言故事裡,與世無爭。
後面,是他們相依一生的家,遮風擋雨,溫暖安閒。
忙完一天的工作,返程的路上路經生態園,一群白鷺在藍天下青山水田間自由飛翔。
遠山的風在暮色蒼茫中多了一份靈動
仿佛,我們此程穿越時空,走出時光的另一面,遠山無言,都市依稀燈火珊闌
崔敏
空間設計師/攝影師
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員
走讀大別山
品匠空間設計 創辦人
其攝影旅行作品曾被各大媒體轉載推介
文字丨崔敏
攝影丨陳平 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