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美國「戰爭地帶」網站1月12日報導稱,美軍近日首次在阿富汗使用AGM-114R9X飛彈,將一名塔利班指揮官「定點清除」,由於這種飛彈主要使用動能刀片而非傳統炸藥殺傷目標,美軍內部對其的非官方綽號為「忍者飛彈」(或「飛刀飛彈」)。美軍早在2017年就已秘密裝備該型飛彈,除「飛刀飛彈」外,水泥炸彈等「無炸藥」武器實際很早就已投入實戰,那麼這些武器究竟有哪些獨特之處?實戰效果又如何?本文就此為您簡析。
「地獄火」飛彈變身「巨型飛刀」 無需炸藥可降低附加損傷
美國「戰爭地帶」網站1月12日報導稱,AGM-114R9X飛彈(下文簡稱「飛刀飛彈」)由美國中情局主導研發,主要基於美軍著名的AGM-114「地獄火」系列反坦克飛彈(美軍「阿帕奇」武直曾於1991年1月使用該型飛彈摧毀伊拉克-科威特邊境雷達站,打響「沙漠風暴」行動第一槍)改進而來,主要為降低美軍在人口密集地區執行「定點清除」行動時的「附加損傷」(平民傷亡)。早在2017年「飛刀飛彈」就已秘密列裝中東美軍無人機部隊,並於同年對敘利亞境內的一「高價值目標」實施了「定點清除」。
與普通「地獄火」飛彈相比,「飛刀飛彈」並未搭載傳統破甲彈頭,命中目標後並不會爆炸,取而代之的是在彈體中部設有一個特殊載荷——由6個摺疊式鈦合金刀刃組成的環形「刀片陣」,在飛彈命中目標前幾秒,環形刀片陣會自動彈出(擴大殺傷範圍)彈體,之後以1.3馬赫超音速直接命中「定點清除」對象所在的車輛或建築內,確保一擊致命。
因AGM-114R9X還屬於保密階段,外界只能根據有限資料進行猜測,圖為「飛刀飛彈」彈出「刀片陣」示意圖。(美國《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網站)
網曝的「飛刀飛彈」毀傷視頻截圖,可見只有車頂被貫穿,而車體本身基本完好,並未誤傷周邊平民。(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
另據此前《華爾街日報》相關文章透露,美軍至少已使用過6次「飛刀飛彈」,其中2次已得到證實,一次是2017年2月,中央情報局無人機使用該型飛彈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擊斃「基地」組織二號頭目艾哈邁德·哈桑·阿布·哈伊爾·馬斯裡。另一次是2019年1月,美軍無人機在葉門使用該型飛彈擊斃了策劃襲擊美國海軍「科爾」號驅逐艦的恐怖分子頭目賈馬爾·巴達維。算上最近這次阿富汗境內的清除行動,已是「飛刀飛彈」第七次公開亮相。
從公開報導的新聞畫面來看,「飛刀飛彈」的確達到了其設計初衷,以被飛彈命中的車輛為例,除了車頂有巨大的貫穿切口外,車體基本保持完整,可見「飛刀飛彈」的殺傷範圍僅限於車內目標,而車輛周圍的建築物或其他車輛並未受損,由於附加損傷較低(甚至沒有),這或許意味著美軍未來使用「飛刀飛彈」的頻率會逐漸增多。
「鋪路」雷射制導訓練彈(藍色彈體),水泥炸彈與此類似,除內部載荷換為水泥外,外形、尺寸和質量均與實彈完全一致。(美空軍官網)
「水泥炸彈」曾為訓練用 宣傳意義大於實戰意義
除「飛刀飛彈」外,水泥炸彈也是近年來使用較多的「無炸藥」武器。水泥炸彈的歷史由來已久(美軍曾在二戰中使用過水泥炸彈攻擊日軍目標),過去主要用於空軍空投炸彈訓練。內部填充有水泥的水泥炸彈在重量、外觀和彈道與普通炸彈都十分接近,是一種理想的訓練彈藥。與實彈相比,水泥炸彈更加便宜,只要不被砸壞,在多數情況下都可以重複利用,美軍戰機在日常訓練中也主要使用水泥炸彈,以控制訓練成本。此外由於水泥炸彈不會爆炸,戰機飛行員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自己投彈精準度的變化。水泥炸彈主要依靠動能毀傷目標,以一枚重50克的雞蛋為例,從25樓(高度)扔下就具備致死級別的威力,重達數百千克的水泥炸彈更是不在話下。
水泥炸彈再次重返戰場是在1991年海灣戰爭後的美軍在伊拉克北部執行的「禁飛區」巡航監視期間。美海軍將「鋪路」雷射制導炸彈換裝Mk82訓練彈頭,並用混凝土填充物代替原先的90千克高爆戰鬥部,製成「水泥炸彈」。這種炸彈命中目標後不會爆炸,只會像「混凝土鐵錘」一樣依靠動能將目標砸碎。但由於此前缺乏使用經驗,這種水泥炸彈在實戰中暴露出的缺點是,有時會發生「跳彈」現象,還是有一定概率會誤傷周圍平民目標。但制導和控制技術進一步改進後,水泥炸彈的打擊精度取得較大改善。
為確保任務成功率,美軍戰機通常需投多枚水泥炸彈,而使用傳統炸彈只需1至2枚。圖為F-16連續投放4枚訓練彈。
據法國空軍統計,2011年,法國在針對利比亞的空襲打擊中,投彈總數中有超過30%是水泥炸彈,這些水泥炸彈主要用於在鬧市打擊定點目標,基本上沒有造成平民傷亡以及誤傷法國支持的利比亞民兵武裝。不過,從單純效費比角度看,加裝精確制導裝置的水泥炸彈的成本並不比普通精確制導炸彈低,為確保任務成功率,美軍戰機通常需要投下多枚水泥炸彈,而使用傳統炸彈只需1至2枚。可見水泥炸彈的人道主義宣傳意義要高於其實戰意義。
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無炸藥」武器在未來戰爭(尤其是「定點清除」行動)中的使用頻率可能會逐漸增多,但由於其使用條件較為嚴格以及作戰效果較為有限,很難會撼動傳統(炸藥)武器的地位。(文/黃晉一)
【延伸閱讀】死神展翅!美MQ-9無人機滅塔利班工廠
近日,美空軍公開了MQ-9「死神」攻擊型無人機攜帶GBU-38新型衛星制導炸彈出動的視頻。自2007年5月投入服役以來,「死神」無人機已在包括阿富汗、伊拉克、葉門等全球各大熱點地區執行過數千次「定點清除」行動,本文就此解讀。圖為美軍近日於阿富汗坎大哈機場拍攝的,掛載有4枚GBU-38衛星制導炸彈的MQ-9攻擊型無人機。
看過電影《鷹眼》的軍迷們,肯定對片中開場「定點清除」行動中出現的「死神」無人戰機印象深刻,圖為片中MQ-9登場動態圖。
現實中的MQ-9攻擊型無人機由美國通用原子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末研發,2001年2月首飛,2007年5月正式投入服役。該型機全長11米,翼展20米,機高3.81米,最大起飛重量4.76噸。圖為MQ-9三視圖。
MQ-9「死神」實際可以看作美軍於2001年首次投入實戰的MQ-1「捕食者」攻擊型無人機的放大版本,但MQ-9的整體作戰性能較「前輩」而言已有成倍的提升。圖為MQ-1(近處)與MQ-9(遠處)合影。
本圖直觀展示了MQ-1「捕食者」與MQ-9「死神」的性能差距。MQ-9共有7個掛架,機身中心線掛架很少使用,翼下6個掛架通常掛載4枚AGM-114「地獄火」空地飛彈和2枚GBU-12「鋪路II」雷射制導炸彈,而MQ-1隻能掛載2枚「地獄火」飛彈。此外MQ-9的最大航程可達1852千米,MQ-1僅為1100千米。
與MQ-1相同,MQ-9地面控制站也採用標準的兩人編組,由一名飛行員和一名傳感器操作員組成,一次標準作戰任務的時間為14個小時,人員會採用輪換值班的方式執行任務。控制站可以通過全球保密衛星數據鏈,從美國本土直接遙控位於世界各個熱點地區的無人機。圖為MQ-9無人機操作臺,機組通常由一名飛行員和傳感器操作員組成。
MQ-9地面控制站,飛行員操縱臺特寫。
圖為MQ-1和MQ-9無人機所配套的移動式衛星通信車。
視頻中出現的「硫磺石」空地飛彈實際是「地獄火」飛彈的深度改進型,射程增至12千米(「地獄火」射程8千米),並換裝了「毫米波雷達+慣性制導」雙模式導引頭,不僅抗幹擾能力強,而且可以攻擊高速移動中的地面目標。
圖為MQ-9連續發射飛彈動態圖。
圖為「硫磺石」飛彈準確命中以每小時72千米行駛的移動靶車連續鏡頭特寫。
自2007年5月投入服役以來,「死神」無人機已在包括阿富汗、伊拉克、葉門等全球各大熱點地區執行過數千次「定點清除」行動。圖為西方媒體繪製的MQ-9無人機在非洲作戰範圍示意圖,最右邊的大圈是部署在東非國家吉布地的沙貝萊基地的美軍MQ-9可覆蓋的作戰範圍,包括了」非洲之角「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紅海的大部分區域,最遠甚至可抵達波斯灣沿岸地區。
MQ-9啟動發動機,地勤人員在一旁檢查,可見該機的尺寸。
據美空軍司令部透露,2018年2月22日,一架「死神」攻擊型無人機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的一次作戰行動中,投放了4枚GBU-38衛星制導炸彈,成功摧毀了塔利班位於當地的一個製毒工場。圖為掛載有4枚GBU-38炸彈的MQ-9從停機坪滑出,背景可見其他MQ-9無人機,該機隸屬於美空軍第62遠徵偵察中隊。
圖為美軍地勤人員對MQ-9進行維護作業,從機身上的標記可以看出該機已執行過至少26次作戰任務。
MQ-9掛彈升空瞬間。
在MQ-1「捕食者」於2018年3月正式退役後,MQ-9成為了目前美空軍執行全球偵察監視以及「定點清除」行動的「頂梁柱」機型。按美空軍計劃,「死神」機隊將一直服役至2030年之後。
圖為「硫磺石」飛彈命中移動靶車連續鏡頭。
圖為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上空拍攝的MQ-9飛行資料圖。
(2018-03-12 08:45:00)
【延伸閱讀】下飛機後就被無人機鎖定 印媒披露蘇萊曼尼遇襲細節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 印度媒體披露了美軍「死神」攻擊型無人機刺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的諸多細節。
《印度斯坦時報》網站1月7日發表託尼·卡帕喬的題為《美國「死神」無人機沒給蘇萊曼尼留什麼機會》的報導稱,今年年初,沒等伊朗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在巴格達機場從一架民航客機上走下來時,他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此前數小時,導致這位「聖城旅」指揮官最終斃命的一連串行動已在貝魯特展開。據了解內情的美國官員說,正是在黎巴嫩首都,美國情報部門知道了蘇萊曼尼的行程計劃。
報導稱,他在伊拉克下機後,立即被在上空盤旋的美軍無人機捕捉並監視到,其中包括由美國通用原子公司製造的MQ-9「死神」攻擊型無人機。該無人機配備了通常用於定點清除具有高價值的恐怖分子的雷射制導型「地獄火」空對地飛彈。
報導指出,「死神」是一款翼展達20米、可續航14小時的攻擊型無人機。它盯上蘇萊曼尼大約10分鐘後,向載著這位伊朗指揮官和其他高官及助手的兩輛汽車開火。車上還有一位此前參與衝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的伊拉克武裝組織的二號人物。
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指揮過無人機行動的美國陸軍前特種兵布雷特·維利科維奇說,「死神」無人機搭載的光電探頭的識別精度可以令它識別出蘇萊曼尼的身份,確定他在車中的位置,甚至能夠確定他穿什麼服裝。
美軍MQ-9「死神」攻擊型無人機。(美空軍官網)
資料圖片:MQ-9「死神」無人機的光電探頭特寫照。(美國防部官網)
報導援引這名知情官員說,蘇萊曼尼乘坐的是兩輛車中的第一輛,當時它行駛在離開機場的一條通道上。在它和負責護衛的頭車分別遭遇「地獄火」飛彈打擊前,它隨後處於車隊中第二輛車的位置。此時,視野中沒有其他平民車輛。
襲擊的細節似乎證實了另一名美國官員1月3日在華盛頓對記者所說的話——採取了一切措施將平民傷亡降至最低,蘇萊曼尼是一個「最佳機會打擊目標」。
維利科維奇說:「與其他地方相比,在巴格達採用無人機攻擊更容易取得成功。因為在那裡,美軍無人機可以低空飛行而不被人關注。」
報導稱,分析認為,蘇萊曼尼在該地區的名聲對獲取有關情報幫助很大。一名中東分析師認為:「蘇萊曼尼非常有名,相貌特徵明顯。因此,跟蹤他的行蹤相對容易,並不需要很高端的手段。」
資料圖片:遭美軍無人機暗殺的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的生前照片。(伊朗國防部官網)
(2020-01-09 12:49:00)
【延伸閱讀】不懼蜂群!美艦垂髮「地獄火」滅快艇群
11月12日,美海軍「底特律」號(LCS-7)瀕海戰鬥艦,在維吉尼亞州沿岸首次使用「艦對艦飛彈模塊」(SSMM),連續發射多枚「長弓地獄火」飛彈同時消滅了由多艘無人快艇組成的「蜂群」攻擊集群,成功驗證了LCS單艦同時消滅多個海上目標能力。圖為發射垂髮版「長弓地獄火」飛彈瞬間。
圖為美海軍「底特律」號(LCS-7)瀕海戰鬥艦垂髮多枚「長弓地獄火」飛彈消滅無人快艇群動態圖。
此次進行實戰攻擊測試的「底特律」號(LCS-7),為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的4號艦。自由級是美海軍兩級LCS的其中之一,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建造(另一「獨立級」LCS則由通用動力公司研發建造),最大特點是採用了高速半滑行單船體設計,具有較強的海上高速航行性能(3級海況下,最大航速可達47節)和雷達隱身性能。
美海軍自由級(上)與獨立級(下)瀕海戰鬥艦對比圖,兩級LCS的共同優勢是,均可以根更換不同的作戰模塊,靈活適應不同的作戰需要。
作為一級噸位僅3000噸出頭的輕型戰艦,自由級的固定武器系統並不算出眾,僅在艦艏布置有一門57毫米Mk110隱身艦炮(每分射速220發,有效射程8500米,備彈400發),布置在艦艉機庫上方的2座30毫米Mk44「大毒蛇II」速射炮(每分射速200發,最大射程5100米,用於近距防禦來襲的敵軍戰機或小型快艇),以及一座21聯裝「拉姆」近防飛彈發射器,一直被美海軍詬病「火力不足」。
自由級目前在役6艘,另有7艘在建,「底特律」號(LCS-7)於2014年10月下水,2016年10月服役,圖為該艦進行高速試航資料圖。
針對火力不足的劣勢,洛馬公司推出了名為「艦對艦飛彈模塊」(SSMM)的「升級插件」,這一模塊可安裝到自由級LCS的2座「大毒蛇II」速射炮和「拉姆」近防飛彈發射器之間的模塊化區域中,「模塊」中包括2個「長弓地獄火」飛彈垂髮單元,每個單元裝有12枚飛彈(共24枚),理論上一艘LCS一次可消滅24個不同的海上(輕型)目標,大幅改善了此前「火力不足」的缺點。
熟悉「阿帕奇」武直的軍迷們,對「長弓地獄火」飛彈(編號AGM-114L)都不會感到陌生,其最初是專為AH-64D「長弓阿帕奇」武直打造的機載反坦克飛彈(最大射程8千米,可攜帶9公斤高爆反坦克彈頭),最大特點是換裝了毫米波雷達導引頭,具備「射後不管」能力,意味著多枚飛彈可同時攻擊不同目標。圖為AH-64D試射「長弓地獄火」資料圖。
AH-64D武直及斯特賴克輪式戰車試射「地獄火」飛彈並摧毀坦克的動態圖。
圖為由斯特賴克輪式戰車底盤改裝的「地獄火」飛彈發射車試射瞬間。
此次「底特律」號LCS搭載的垂髮版「長弓地獄火」,尾部加裝了燃氣舵,飛彈垂直發射後,可自行調整彈道飛向目標,作戰反應速度和靈活性較普通版有了較大提升。
圖為攻擊試驗中同時來襲的多艘無人快艇組成的「蜂群攻擊群」。
圖為「底特律」號LCS使用多枚垂髮版「地獄火」飛彈打擊後的海面景象,快艇群已被全部消滅。
「地獄火「飛彈是美軍近年來利用無人機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葉門等地獵殺IS極端武裝和「基地」 組織恐怖分子所用的主戰武器。這種經典的反坦克飛彈也是洛馬的拳頭產品之一。
「長弓地獄火」飛彈以「攻頂」彈道即將命中坦克瞬間。
「底特律」號瀕海戰鬥艦與美國底特律市合影資料圖。
「自由」號(LCS-1)瀕海戰鬥艦與MH-60R直升機合影照。
自由級艦艏搭載的57毫米Mk110隱身艦炮特寫照。
(2018-12-18 08:30:00)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