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07:48 |寧波晚報
12月20日傍晚,北侖區新碶街道小山村南側空地前鞭炮聲此起彼伏,映照在這個熱烈氣氛下的是村民們喜悅的心情。50天,500多戶,整村拆遷模擬籤約率達99%,當一張張公示單張貼在村口水泥牆上時,他們知道,換新居指日可待。
對於此次參與徵遷的工作人員而言,這份成績對他們也是莫大的鼓舞,跑出攻堅加速度的他們終於卸下了壓在肩頭的一塊大石。
舊居換新宅,村民們的新生活指日可待
「在這裡住了幾十年,感情肯定是有的,但房子確實太老了,想到自己一把年紀了還能住上新房,真的高興!」60多歲的趙阿姨跟幾位村民回到「老地方」,在寫滿「拆」字的老房弄堂裡走了一圈,他們的臉上有留戀,但更多是歡喜。
此次拆遷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在村口的一面水泥牆上,每家每戶的丈量情況、評估公示、結果認定都羅列得清清楚楚。「你看,什麼都公示的,你家、我家、他家都在那兒貼著呢,沒有隱藏,沒有哪家不一樣,大家都是一個標準呢。」
趙阿姨一家五口,丈量面積250多平方米,張貼在村裡的公示單她幾乎每天都會來看看,仿佛新生活就在這一張張紙的後面。她甚至對未來有了初步規劃,「大套的房子就留給兒子,我要一套小的,以後打掃衛生也方便些。」
村裡張貼著公示單,村民們每天都會來瞧瞧。記者 陳燁/攝
記者了解到,小山村位於新碶轄區最東面,是當地典型的城中村,周邊中高檔住宅林立,與恆山路一路之隔的是在建的鳳凰城項目。在城市化進程中,小山村從三十多年前的宜居逐步走向「敗落」,住在這裡的村民日益感受著生活配套的便利,同樣也為所處的環境感到越發糟心。
「以後不用擔心颱風天了!」現場,史孟達的感慨引得大家連連點頭。他是老支書,兩年前剛從小山村村支書的位置退下,在這裡住了幾十年的他與村民一樣,最怕的是颱風天。相比城區主幹道,小山村地勢低洼,落差最大處接近1米,可想而知,任何一場超強颱風都有可能讓這裡變成「汪洋大海」。「我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那場颱風,我們小山村地勢最低的地方,積水齊腰,當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嚴重受災。」
地勢低是硬傷,跟不上城市建設規劃的還有消防配套。小山村四通八達,迂迂迴回,但主通道狹窄,僅可供一輛機動車駛過。「村裡著過幾次火,但消防車進不來,只能在村口拉水管,拖延了撲救進程。」
積極回應民聲,這項徵遷工作創新方式方法
何時拆遷換新居,自然成了村民們翹首期盼的一件大事。事實上,就在去年,借鳳凰城建設的東風,小山村迎來好消息:整村納入徵遷項目,並於同年7月啟動。可因拆遷安置地塊未明確,村民們雖心中歡喜,但選擇觀望的不在少數,最終未達到約定的模擬協議籤約率,此次拆遷自動終止。
徵遷擱置,讓村民們陷入沮喪。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小山村村民反映熱烈,通過書信、電話、登門等多途徑向村委會、社區、街道,甚至區政府提出訴求,希望項目重啟。
到底要不要拆?在充分綜合考量下,政府回應民聲,於今年10月決定重啟徵遷項目,並明確將安置房建設在小山村人和地塊。
這次拆遷模擬協議籤約率確定為96%,整村分五個地塊推進,分別是上史家、王家、人和、新村東及新村西,工作推進只有50天時間。要知道,小山村共有500多戶,是新碶街道近幾年來體量最大的拆遷項目。
新碶街道拆遷工作負責人樂國偉告訴記者,這些年街道採用「陽光模擬」的徵遷方法,公平公正,一桿尺量到底。但考慮到小山村有其特殊性,在此基礎上,針對這個項目,他們還創新方式方法,每個地塊錯時推進,同步實行會商制。
比如,上史家的模擬籤約時間為11月1日至11月20日,王家地塊隨即於11月5日啟動,以此類推。「錯時有個好處,每個地塊預留的一部分時間便於我們工作組集中精力攻堅克難,會商制便於我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
與村民面對面,理順「拆」字背後的千絲萬縷
雖說村民們拆遷意願強烈,可落筆籤字的背後藏著家庭內部的衝突,鄰裡之間的糾紛。其中的矛盾重重,對於經歷二次拆遷的小山村而言,更甚。「1992年那會兒,小山村有三個地塊上的村民是移民安置過來的。」現任村支書史佩宏告訴記者,根據舊習慣,當時很多老人批下的地基是掛在小兒子名下,但出資造房的未必僅一人。如今老一輩過世,兄弟姐妹間因遺產問題,爭執不下。而這,還只是其中一個難點。
清官難斷家務事,徵遷工作又跟這些家務事牽涉甚深。史佩宏深知任務艱巨,徵遷工作啟動首日,他一口氣買了幾箱方便麵,白天在拆遷辦協助村民籤約,下班後就到小山村村委會,胡亂塞幾口方便麵後,開始為村民解答疑問,普及政策,調解糾紛,晚了就以辦公室為家。
每天晚上6點,村委會辦公室便熱鬧起來,村民們探著腦袋裡三層外三層圍著史佩宏。高強度工作狀態下,他把戒了5年的香菸又拾回來,啤酒肚癟了,整個人瘦了近10斤。「人多的時候,堪比村民大會!一天至少要調解十幾戶,有時一戶人家,就要上門十幾次。」
做拆遷工作,必須與群眾心連心。這期間,街道拆遷辦連同史佩宏、聯村幹部,幾乎每天召開協調會,收集村民合理訴求,分析剩餘戶未籤約原因。有村民提出,如果拆遷搬離,家裡老人早年買的壽材無處安放,街道經摸排發現有二三十戶存在同樣問題,於是迅速對接永久殯儀服務中心,供暫時存放。
街道拆遷辦聘用幹部胡治良,每天下班後也會準時出現在小山村陽光公開欄前,把每天的籤約結果進行公示,同時與圍觀的老百姓交流溝通,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經常忙到晚上七八點才能回家。
同時,街道、村委會還發動一批有威望的熱心村民,請他們充當「老娘舅」,一同理順「拆」字背後千絲萬縷的關係。有戶家庭兄弟三人,老人早年過世,但當年安置到小山村時地基批在小兒子名下,因出資、贍養等問題,三兄弟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肯相讓。於是,村民史義峰從中調解,費了好大勁解開他們的心結。
王家地塊有一對夫妻,開了一家超市,每年營收四五十萬元,起初怎麼也不肯籤字。史義峰得知後又自發去做思想工作,每天中午上門聊家常,晚上請他們吃夜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足足花了半個月時間。
在協同配合下,這項徵遷工作平穩、順利、高質、高效推進,其間幾乎沒有發生一起爭吵、上訪事件。「『陽光拆遷』就是做到統一丈量評估,統一籤訂模擬協議,統一騰空,統一拆除,這種模式營造了良好的徵遷氛圍,同時也讓徵遷工作變得高效和諧。」採訪中,新碶街道黨工委書記朱斌榮這樣解釋。
(來源《寧波晚報》原作者 陳燁 陳紅 沃琪琦 顧媚祺)
16086808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