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原因是用人單位幾乎100%都要問的!與其怎麼說離職原因新的公司比較能接受不如先了解用人單位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它的意義何在?
在於它是一系列問題的入口,可以通過問離職原因可以了解求職者是否是被淘汰的,能力如何,心智是否成熟,穩定性,性格如何……問離職原因無論應聘者如何回答,面試官可以順著應聘者的回答而問下去!通常可能會有以下幾種場景:
1.合同到期了,不續約了。
面試官就可以問為什麼不續約?是你自己不續約,還是公司不給續約;如果是應聘者不續約,那至少說明應聘者比較自信,有兩把刷子(一定能力);
在和原單位的談判處在優勢地位,面試官對於應聘者的興趣可能提升,可以繼續問在原來公司的工作表現和業績情況...
如果是原單位主動解約,一來說明應聘者在原單位工作可能一般、能力也一般,因為能力好的人,如果又是壯年通常會被提拔;
另外也說明可能原單位發展不好,一般企業用人都是從一線公司往二三線公司引進,就可能因為應聘者原單位在市場發展不好而淘汰應聘者;
2.公司人員優化,自己被優化了,一般沒有誰說自己被裁員了。
當人選回復自己被優化了,這種是比較坦誠的候選人,一般面試官都會打起12分的精神,
接下來重點就會問業績目標,達成率,如何達成,採用了那些渠道,遇到了那些困難,怎麼解決的;
然後根據應聘者的回覆去判斷人選的勝任力,如果達不到公司的要求,面試就止步於此了.
當然遇到不坦誠的應聘者,一般會說自己主動辭職了.面試官會繼續追問為什麼辭職,根據應聘者的回覆一個一個問題陸續拋出;
刨根問底是面試官屢試不爽的策略,刨根問底如果應聘者說慌,在某些場景下總會暴露自己的謊言或者是履歷中的水分,讓面試官得到客觀公正的判斷;
3.想換一個工作環境。
如果應聘者回答想換一個環境,這個袒露的信息就比較隱晦,一般面試官都會追問為什麼?
a.可能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比如高層鬥爭自己站隊的一方沒有贏,或者加在兩派之間很難受,不擅長處理這種權力鬥爭的複雜人際關係;
如果應聘公司關係也比較複雜的話,就需要這種高情商和事件處理能力,如果應聘者不擅長這一點的話,就可能因為這個點就判定不合適;
b.可能和領導或者同事關係緊張,收到劇烈排擠被迫離職,比如和領導幹架了、和同事發生尖銳的矛盾然後離職了;
拋開矛盾事件的本身這個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個性,情緒的自控能力、格局等;
如果一個應聘者都是說前任領導的壞話、上家公司怎麼怎麼不好、揭前任領導的老底、吐槽原來的團隊成員,那反映這個應聘者個性、格局也一般,面試官可能因為這個方面判斷不合適;
c.近期的人事變動,比如自己的團隊被架空了或者下屬團隊不服自己,自己的直屬領導調走了(靠山走了),來了新領導,不過和新領導不對付,這個就是反應應聘者的團隊管理經驗和適應能力;
一般一朝天子一朝臣,新領導上位,可能會用自己人,導致老人離職;另外新領導帶來新氣象、新變化,適應不了;
如果應聘的公司也是組織結構快速變化、強度大,面試官也可以判斷應聘者是否合適公司;
d.公司降薪了。
這個原因是大多數人堅定選擇離職的原因,也是打工人及時止損的最好方式,也是可以反映出他們確實有找新單位的潛在動機;
通常也是我們獵頭、面試官比較覺得可信和認同的理由;
這個後期也可以通過應聘者提供銀行流水、社保記錄、原單位發出的offer、原單位工資條、原單位的名片、個人榮譽、參加的活動的案例等證據去側面印證;
4.個人原因。(大多數都真實可信)
a.公司搬遷了,原來上班很近,現在上班要穿城而過,通勤時間超長;
b.因為生孩子,家裡沒有照顧,或者懷孕期間孕症特別大,或者辭職照顧老婆,所以選擇離職;
c.異地發展,之前一直在北京發展,因為老家在四川,回家鄉發展;
d.另一半工作調到其他城市了,隨著家人過來,在新城市尋找工作機會;
e.家裡人生病了,沒有人照顧,選擇辭職;
f.在目前公司工作了3年以上,遇到天花板了,已經不能在晉升了;
g.拿出了耀眼的業績,公司承諾的不兌現,心裡委屈;
h.公司管理混亂,制度朝令夕改......;
那問題來了,怎麼說離職原因新的公司比較能接受?
因為每個人的離職原因是不一樣的,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真實的回答就好了;與其遮遮掩掩,不如真誠、誠信作答,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從客觀事實出發,把自己離職的前因後果給面試官溝通清楚就可以了;
真的沒有必要為了加入一個企業刻意隱瞞自己的情況!
因為作為求職者對於應聘公司不可能100%了解,但是面試官是200%的了解自己的企業,如果雙方很匹配,那就皆大歡喜,如果沒有應聘上,那說明自己真的不適合企業;
與其自己去了一個新單位憋屈、難受、不盡人意,那還不如不加入;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應聘者不應該為一棵樹了放棄了自己而悲傷、因為你擁有整個職場公司,自己有廣泛的選擇選項!
《唐長老求職說》專注分享求職過程的那些事兒,助力求職的朋友從應聘通往入職;
更多問答、資訊請去《唐長老求職說》看看;